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昀关注女性的个体生命,对女性美的赞美和阐释也很特别,他的女性观是比较开明和积极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关贞孝报应的故事,能够观察其时社会对于贞孝观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同时,也能够在其中发现当时各种关乎道德、法制、信仰类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3.
从科技史角度,对素以志怪小说而闻名于世的《阅微草堂笔记》进行了初步探讨,阐释其中科学技术和西方文化等内容。认为著者纪昀对中国古代科技虽有了解,但并不精通。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也是既惊奇西方科技的先进,又担心传教士意图不纯。所以,纪昀对科技内容仅仅是谨慎地关注。《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的科技内容虽然所占比例很小,但却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女孝是临变之孝,她们常常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尽孝道,以其贞孝、节孝、烈孝侍奉父母公婆,表现出孝妇、孝女的悲惨命运。女性能够舍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而尽孝,是一种利他行为,是自我牺牲,其道德意义是不容否认的。但女孝在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弊端也明显地表现出来,道德同质与异质的冲突难以调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阅微草堂笔记》几则偶然事件的解读,总结出偶然事件发生、发展的特点,并以《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昌吉之乱"为例,指出偶然事件关乎个人休咎祸福、国家治乱安危,应对之给予社会学关注。  相似文献   

6.
清代大学士纪昀被谪贬至新疆乌鲁木齐两年多,在其晚年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大量的关于新疆的见闻,有对新疆自然风土的介绍,有对新疆社会状况的叙写;有对新疆历史文化、新疆与中原关系的发掘和抒写;有对新疆人事、历史事件的记录等等,为我们多角度地了解十八世纪新疆的社会历史文化、了解作者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阅微草堂笔记》融合儒道佛乃至西域外来文化,在文言小说史上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通过文本的分析,可以发掘其在语言、形象、观念等层面上多元文化交融且并生共荣的情况,亦可发掘出一条连接中华多民族文化共同的情感主线——惩恶扬善、善恶有报,这也为我们解读文学作品多元意涵以及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一体化在文学层面的表现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扶乩是民间的占卜问疑风俗,明清时期成为文人士大夫的风雅游戏。《阅微草堂笔记》中收录的34则扶乩故事,一方面描绘了清代士大夫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反应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扶乩这种民间风俗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因而多了一份道德说教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扛鼎之作,书中数以百计的狐鬼花妖形象以其独特的人性化魅力而被后世读者广为传颂。它们不仅拥有其基本的生物属性,同时还具有人的思想与情志,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表现为情感化与理想化的高度统一,而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与蒲松龄独特的艺术手法密不可分,注重把物性和人性统一起来,同时,与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身世因素也对狐鬼花妖人性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与鬼怪的关系是志怪小说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纵观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六朝志怪小说和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常笔记》为主的清代笔记小说,即见一种由对立走向友善的人怪关系。这与佛教的影响分不开。同时,在由对立走向友善的过程中,也可窥见封建社会由“尚力”到“崇德”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阅微草堂笔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晚年追录见闻的笔记小说,全书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共二十四卷。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清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生于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死于公元1805年(嘉庆十年)。  相似文献   

12.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的一部笔记小说,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文学批评资料。其中关于通变奇正的论述不仅体现了纪昀赞成作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反对泥古不化而又提倡温柔敦厚的诗学观念,反对背离经典;而且进一步反映出其唯务折中的文学批评观。这不论是对于文士争名,死而未已的清代文坛还是对今人如何客观公允地评价古代文学作品,都具有非常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的一部笔记小说,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文学批评资料。其中关于"通变""奇正"的论述不仅体现了纪昀赞成作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反对泥古不化而又提倡"温柔敦厚"的诗学观念,反对背离经典;而且进一步反映出其"唯务折中"的文学批评观。这不论是对于"文士争名,死而未已"的清代文坛还是对今人如何客观公允地评价古代文学作品,都具有非常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了“后期浪漫派”、“现代派”作家徐訏的创作,其成名作《鬼恋》脱胎于中国古代鬼故事中的“人鬼恋”故事模式,并暗含了民间“道魔斗法”的情节结构模式,他的艺术探索与追求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斌椿在《乘槎笔记》中记述了西方议员的产生。议会的职责以及议员与君相的关系等,在一定程度上向国人传递了西方议会文化的相关信息。但是,这种记述又受到其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立场和诗意化的叙事方式的干扰。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自身认知水平的局限,斌椿终究没有能力深入到西方议会文化的本质。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描述中,西方议会文化被不自觉地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其异质性和独特价值被无形消解。  相似文献   

16.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悬置现实主义可信性、真实性、因果律、客观性等成规,从虚的一路写开去,从纷纭世事抽取带有普遍性的种种情境,并在相似重叠的情境之上生发出人生的激情与哲思,表现对人本困境的思考,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被符号化、风格化,而与内蕴的人性的真实合而为一,建立了具有开拓性的长篇小说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中"咬鬼篇"记录了一个看似荒诞的"见鬼"故事,但实际上这个故事完全真实。《咬鬼》文中各项细节,与现代医学上所说的"睡眠瘫痪症"完全吻合。老翁被登床压腹而手足如缚,是典型的睡眠瘫痪症状(民间俗称为"鬼压床");老翁看到的"女鬼"其实是"睡眠瘫痪"中所经常伴生的幻象;"咬鬼"的事件是由"屋漏之水流枕浃席"所引发(根据弗洛伊德"释梦"理论);老翁摆脱"睡眠瘫痪"的方式也暗合于中西医原理。"咬鬼篇"所载故事,在瘫痪症状、产生幻象、病症诱因、对治方法四个方面,与"睡眠瘫痪症"完全吻合,这就充分证明了"咬鬼篇"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徐訏《鬼恋》的创作特点,认为作者从自我的人生体验出发,描写了"鬼"的形象经历了由革命的激情到革命的反思,由"奴隶"的顺从到"奴隶"的反抗的发展过程,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瑞丽 《科技资讯》2012,(23):228-228
多丽丝·莱辛,英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年近百岁的她,创作了不同题材的作品,被称为多产作家。最著名的应属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金色笔记》,自问世以来就因其本身的可读性、内涵的丰富性和阐释的多义性而受到广大评论者的热切关注和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20.
徐言于的《鬼恋》以其浪漫主义的传奇性在它问世时就征服了读者,奇特的人物、奇幻的恋情、曲折的情节、神秘的环境与气氛打造了一部浪漫主义的传奇爱情。徐行在吸收传统小说精华的同时,也对古代类似的母题进行了现代主义的改造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