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缘区块车排子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西缘地区分别在2001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进行过二维采集,勘探程度不高。此次西缘北-精河工区以往未进行过地震勘探,如何及时对采集资料进行监控分析,为下步生产提供指导;如何准确、合理的消除近地表因素对地震资料的影响,确保资料的准确成像,成为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问题。这对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综合近地表模型建立及静校正技术、噪声衰减技术、波形一致性校正技术、速度分析技术和高陡构造成像技术等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简要介绍车排子西缘北-精河地区地震资料监控分析的一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南方海相地区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在成藏模式、有利区评价等基础地质理论。在应用页岩气地球物理技术进行页岩气高产富集区识别预测和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且有别于常规油气勘探技术思路与方法。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渝黔湘秀山页岩气区块部署实施二维地震勘探剖面13条,523.5 km.区内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数据采集难度大;灰岩出露覆盖范围广,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速度分析困难等问题突出。通过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储层与流体识别等技术一体化攻关,获得了高信噪比地震资料,结合勘查区页岩气地质条件,综合录井、测井等勘查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盆缘山区海相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流程。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结合:优选最佳基准面静校正方法,解决静校正;叠前去噪,提高信噪比;叠加及偏移成像,改善成像质量。探索应用地震储层反演与气层检测技术,预测页岩气"甜点"分布区,为部署井位提供基础。二维勘探精细标定出了2套目的层顶面构造形态和埋深,区内断层以北东向和近南北向为主;优选了2套目的层有利目标区,部署了2口参数井井位。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地震成像方法在处理地表起伏大、表层速度结构复杂、地下构造复杂及断层发育、地层产状变大等较难的问题,传统的地震成像方法。采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能够修正陡倾地层和速度变化产生的地下图像的畸变,使反射能量聚焦,正确确定同相轴的空间位置,可以用于解决断层发育、低幅度构造、复杂速度场等造成的成像问题。以LN区块为例,进行深度偏移处理试验,对工区内井的钻井分层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上对应的地震层位进行了细致比对,目的层地震反射层位深度误差均很小,成像深度位置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4.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非常差,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成像难度大、构造成图精度低等难题,提出了山前复杂构造研究思路、方法和流程,采用了静校正、叠前时间深度偏移成像、构造建模、变速成图等多项关键技术,对南缘重点构造目标(霍尔果斯背斜)进行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落实了一批有钻探价值的构造圈闭并提供了井位建议,对指导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克苏吐木秀克区地形高差大,沟谷发育,海波高,地层倾角多达45度。针对该区地层倾角大、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本文在研究原有地质资料的情况下,结合野外踏勘情况,分析勘探区的采集条件,论证和优化不同施工参数。通过各种方法论证,选择适合勘探区的地震采集方法和参数,使地震勘探质量得到了保证。在资料处理解释方面又针对勘探区的陡倾角特点,采用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极大提高了地震勘探应用效果,拓展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小面元采集,覆盖次数及横向偏移距的增加,成像分辨率及精度的提高,宽方位高密度三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采集设备向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微电子学及软件技术的发展。基于无线网络的单点检波器地震采集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当前高道数地震资料采集,提供宽方位高质量的地震资料,而且在采集能力、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效率及HSE等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刘斌  董旭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1):4536-454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纵向目标层系多,构造幅度低,储层微断裂发育、非均质性强、预测精度低,岩溶孔隙及断缝尺度小,难以识别。为此,在该地区系统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目标处理、综合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基于地质效果优化采集方案设计,采用小组合、适中面元、宽方位、高覆盖的观测系统,应用井震联合宽频激发与全节点接收,在保障地震资料一定信噪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在保真、保幅的前提下,应用高精度融合静校正技术、特色噪声衰减技术及煤层屏蔽下弱信号成像技术,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针对断缝体及上古生界成藏主控因素的地震地质特点,建立了高分辨率储层预测、高精度断裂识别与圈闭描述技术,最终形成了一套黄土塬高质高效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体系。将该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HS工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勘探面积2.8 km2,位于吕梁山脉中段,西山煤田马兰向斜东翼。区内地形复杂,属典型的山区地貌,地表冲沟、陡坎较发育。这种地质条件下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非均匀介质成像、山区静校正、共中心点偏移,资料采集质量和资料处理等问题,通过正确的观测系统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法,可以取得高质量的成果资料。  相似文献   

9.
油气地球物理技术持续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及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对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从高效地震采集、偏移反演技术、定量地震解释、物探理论研究及岩石物理实验、自动化智能化物探技术五个方面,研究了油气地球物理技术的新进展。新的可控震源装备及激发技术是多源地震等高效地震采集新技术的基础,缩短了采集周期,增加的信息冗余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质量。采集理念的变化推动了"两宽一高"地震技术的发展。分布式震源组合代表了下一代地震采集技术的方向。节点地震技术与可控源高效激发、稀疏采集技术相结合,能够提高采集效率、降低采集成本。压缩感知、光纤传感器等其他领域新技术成果的引入,加速提升了地震技术的能效。各向异性偏移、最小二乘偏移与其他偏移技术的结合,是成像技术的研发热点。全波形反演在浅中层建模中应用效果显著,联合偏移反演是发展方向。地震定量解释技术对油藏的描述更精细、可靠。倾斜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比以往使用的横向各向同性等介质更接近真实油气藏。数字岩心技术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油藏,提高油气开发效率及采收率。深度学习技术已渗透到物探数据处理与解释等领域,将推动物探一体化智能化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角反射研究及高斯射线正演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角反射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同时通过典型模型实例 ,采用高斯射线正演的分析方法 ,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采用广角反射可以得到信噪比比常规方法高的地震信息 ,这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十分有用 ;广角反射波信息出现在直达波以外 ,炮检距很大 ,但能量比非广角反射波能量高。对于深层高陡构造的地质体来说 ,采用常规方法一般不能得到深层高陡地质界面的反射信息 ,这时采用广角反射来采集数据特别实用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克深地区地表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造成资料采集困难。针对工区资料信噪比低、成像不精确的问题,采用已有的采集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退化性处理,得到排列长度、接收线数、炮密度等基本观测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区的地球物理模型,计算目标层的照明度,根据共反射点能量均匀及接收效率最大原则,对炮检距、接收线数和炮密度3个采集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对提高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由于历史、经济和自然原因,西部山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介绍了目前西部山区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些问题,并从交通量预测、技术标准的掌握、国民经济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秀 《山西科技》2007,(3):24-25
针对我省山区多数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集约化的电子政务建设体系框架及网络逻辑模式,该建设方案为贫困地区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克服软硬件困难,创建创新型政府管理体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深反射地震是了解地球深部结构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深部探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深反射地震剖面长、穿越构造单元复杂等原因,资料品质较油气地震要低,为更准确的探测地下,需要针对深反射地震数据特点,改进去噪、叠加等处理技术以及解释等方法,以得到地壳精细结构。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深反射地震数据采集、处理以及解释的方法,结合实例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将来深反射地震需要在观测系统的优化改进,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解释等方面开展研究,提高深反射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疆某煤矿在戈壁区的三维地震勘探为例,阐述了在戈壁区进行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取得的地质成果。经井下巷道资料验证,三维地震的勘探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矢量波场分离弹性波逆时偏移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弹性波逆时偏移中,通过Helmholtz分解获取的横波的极性随入射方向改变,导致转换波的成像值也随入射方向发生极性变化(极性反转),多炮叠加后转换波成像同相轴将受到破坏。在传统波场分离基础上,对标量势(纵波)与矢量势(横波)分别进行梯度和旋度处理,得到矢量纵波与矢量横波。针对矢量纵横波波场,引入内积成像条件进行偏移成像,通过这种成像方法无需对转换波成像进行极性校正。波场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既适用于同类波高精度成像,也适用于转换波成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陈见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7039-7045
南海地区的海底地貌复杂,起伏落差大,水道复杂、高角度构造发育,造成长期以来在该地区所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普遍偏低,不能满足后期地震解释及地质综合研究的需要。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拖缆漂移严重,羽角大; ②涌浪噪声干扰强;③多次波发育严重,给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常规的二维地震处理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中、深部成像问题,本文重点针对拖缆漂移问题,采用伪三维处理思路: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三维网格化;其次,对网格化后的数据进行规则化处理;第三步,选取偏移距分布均匀的线段重新合并回一条二维测线,最终CDP道集内偏移距分步趋向均匀,这样可以减少共中心点横向发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压制涌浪噪声和多次波,最终的处理成果表明此方法的有效性,与常规处理结果相比成像品质明显提高,解决了中、深部成像模糊问题。  相似文献   

18.
等间距地震道插值的傅里叶重建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震采集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大空间采样、坏道和数据分布不规则等问题,影响了地震处理及成像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插值方法,即扩大原来的空间距离长度,使空间波数采样变密,然后根据似二维F-K频谱图里取中间某一范围的频谱值,就可以去掉噪声和假频,振幅也可得到很好加强.理论和实际地震数据测试结果验证了修改后的方法插值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深部壳幔结构、海底地震活动性和实现地震海啸预警,需要在海底布设海底地震仪开展地震观测。深海海底地震仪因涉及地震传感器、深水水听计、声学换能器与耐压封装等先进国际技术,中国高性能深海海底地震仪长期是空白。对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通过多年持续核心技术攻关和多次深海试验验证,解决了数字调零宽带地震传感技术、全海深陶瓷压电水听传感技术、软硬协同优化低功耗采集技术和万米高可靠性释放回收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自主成功研发了包括便携式海底地震仪、宽频带海底地震仪与实时海底地震仪等系列海底地震探测装备(型号为IGG-OBS)。实验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IGG-OBS仪器装备达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在多个科考航次中发挥支撑作用,总计投放达1 400余台次,综合回收率大于90%;通过在洋中脊、海山、俯冲带等多种复杂海底区的实际观测,数据质量合格率>98%,具备复杂构造成像能力,已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为中国深海科考、大洋调查及近海灾害预警监测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