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从身心交互的基点出发,选取“心理养身”的新视角,对身与心的各种辩证关系、各个侧面以及身心交互的本质等进行了较详细地论述,不仅在某一层次上系统地揭示了人类心理行为的生理与社会根源,而且明确地提出与剖析了进行心理养身的科学养身之道。这对于促进主体心身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蒋忠 《奇闻怪事》2009,(7):10-1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当前,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不是学校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赵亚婷 《科技信息》2011,(13):635-635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但随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频繁出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愈发严重的威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幼儿教育已纳入基础教育的轨道,而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出现,不仅背离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还给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面对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探讨地震后不同类型灾民身心应激症状的影响度,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对灾民进行心理救助,减轻灾害影响,提高灾害救援效果。本文将地震后灾民身心应激症状分解为4个指标,即生理症状、认知症状、情绪症状和行为症状。采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地震灾害后灾民身心应激症状突变模型,并以5·12汶川地震为例做实证研究,对不同类型受灾人群身心应激症状影响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类型人群身心应激症状所受影响程度不同,女性、中老年组以及重灾区人群身心应激症状最严重。即使同一类人群,在面对同样灾害时,其在生理症状、认知症状、情绪症状和行为症状4个方面所受影响程度也不同。本文采用突变模型对地震灾害后灾民身心应激症状进行研究,所得结论与既往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表明模型的评价结果可靠、有效,为灾后减灾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身心调节技术是一种整合心理训练和有氧运动的综合性干预技术,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改善临床症状。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梳理了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身心调节技术在改变与人脑认知和情绪相关的脑区或大脑网络中的作用,介绍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跆拳道在我国不断发展,它不仅在大、中城市被人们广泛接受,在我国的小城市、乡镇也广为传播。本文通过对商丘市的跆拳道道馆教练、从事跆拳道教学的老师、练习者及其家长的访谈与问卷调查,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据统计法以及结合跆拳道自身的价值对人们的吸引与影响,对跆拳道运动对商丘市少儿练习者的身心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获得跆拳道的项目训练特征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女生体育课教学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分析了女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对体育课的心理表现,认为女大学生体育课在教学内容,方法,要求和运动负荷等方面应符合学生的心理趋向,并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诱导与兴趣激发,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刘涛 《科技信息》2013,(23):49-50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比拼上愈加激烈,就业形势也愈加严峻,这就使高职学生身心负担增加。这种长期的身心负担,超出了学生心理所承受的能力,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对社会的不适应度增强。这种现象必须经过及时的疏导和干预,让学生的身心发展保持均衡的状态,缓解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9.
车宗瑞 《甘肃科技》2011,27(3):174-175
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需要和谐发展个人,培养和谐发展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目的.大学应致力于培养身心和谐的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作贡献.学生的身心和谐指的是学生个人作为自然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处于健康的一种状态.学生的身心和谐是一个超越生理学、心理学界限,具有广泛社会科学内涵和群体特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身心)即仁”说到孔子仁学中的生理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身心]即仁”的基础上,认为“从身从心”的“[身心]”,即反身克己,要比“从人从二”的“仁”更能反映“仁者爱人”的涵义。其原因在于,反身克己意味着不穷于物欲,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这样,不仅能够为他人让出更多的资源,而且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病痛而给他人带来麻烦,这实际上就是对他人最大的“仁爱”。因此,文章认为健康的身心状态是“仁”的基础和生理元素,于是也便就有了儒家的一套修身方法:扪心、扼腕、静坐、调息。  相似文献   

11.
王云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6):102-103
高校舞蹈课越来越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的今天,更应充分了解舞蹈教育与舞蹈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从身体发展、思想感情、意志、智能等方面探讨了高校舞蹈教育对舞蹈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理念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吉林省民营经济三年腾飞的第一年中,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相距甚远,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思想落后,惰性心理严重,基层地方政府缺乏正确的引导。所以,我们要提高人们对“民营经济发展意义”的认识,从而带来人们行为上的变化,促进全省自主创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依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生理变化规律来组织教学它主要是传统的生物模式,其效果不甚理想。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这种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自身的局限性。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作者认为,体育课教学有必要把人作为包括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在内的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从生物的、社会的、心理的角度来综合考察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积极性。生物模式必须转变为身心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体育互动合作教学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中同伴关系有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试验法等,对高校大学生实施教学试验,分析体育互动教学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中同伴关系的影响,为高校体育教育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视角。结果表明:体育互动教学有助于改善大学生多维互动合作,乐群性、帮助与指导、冲突解决策略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帮助与指导、冲突解决策略2个维度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亲密坦露与交流维度达到显著性差异,并且对心理状况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姜立英 《科技信息》2014,(1):142-143
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幸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使得老年人的问题从原来的"老有所养",转变为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生活幸福指数升高的问题。健康不再指没有疾病或残疾,而是指人们在社会中躯体和心理都处于完好状态。所以,在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我们不仅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让老年人保持乐观的情绪,不悲观、不自卑,对自己有信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减轻中年人的负担,让中年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精神文化产品,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其政治教化之功能,而淡化了它的医疗效用。其实,音乐可调治人的阴阳导向人的情志,强健人的身心,具有医药不可代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内在心灵彷佛一片广阔无疆的沃土,种下什么样的信念,生活中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如果能妥善运用睡眠,将有助于身心发展,让自己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9.
对当今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利、弊”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对体育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界定,旨在能为体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0.
杨光 《科技信息》2009,(24):360-360
人们在休闲体育中享受愉悦的同时,人性系统达到了内在生命与身心的和谐、社会关系与心理精神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人的整体素质充分提高,休闲体育才能步步趋向和趋近理想的人性意蕴和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