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铜矿表面性质及其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吸附量、Zeta电位和接触角,并通过对原子力显微镜表面进行表征及摇瓶浸出试验考察不同能源(Fe2+、单质硫和黄铜矿)培养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对黄铜矿表面性质的影响及其与黄铜矿浸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能源培养的A.ferrooxidans菌对黄铜矿表面性质的影响规律相似;A.ferrooxidans菌均能快速吸附在黄铜矿表面,而矿驯化的A.ferrooxidans菌在矿表面的附着能力更强;细菌的吸附使黄铜矿的等电点朝细菌的等电点方向偏移,且由于在黄铜矿表面生成了硫膜和不稳定铜硫化物使得黄铜矿表面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强;在浸矿初期,细菌与黄铜矿作用以直接作用机理为主。  相似文献   

2.
从矿山酸性排水中分离出氧化亚铁的细菌菌株,经鉴定为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靠细菌的生物氧化作用浸出含铜金精矿中的铜。当浸出条件控制在pH2.0,温度30℃,矿浆浓度为15%,细菌接种量为10~6个细胞/ml,矿样含铜量为5.07%时,经摇瓶振荡浸出21天,铜的浸出率可达45%左右。最适浸出温度为35℃,超过38℃则生物学氧化作用停止。高温下浸出仅是化学作用为主。细菌浸渣经氰化实验,氰化钠消耗量较对照减少了81%。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黄铜矿的微生物浸出效果,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对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Fe2+和S0的活性以及浸出黄铜矿的影响,并采用XRD对浸出后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riton X-100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氧化S0则显现出促进作用;Triton X-100可显著改善黄铜矿的微生物浸出效果,当其质量浓度为30 mg·L-1时,黄铜矿中铜的浸出率提高了52.15%.Triton X-100的加入提高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铜矿浸出过程中间产物硫的生物利用性和消解作用,从而提高了浸出体系中细菌浓度和Fe3+浓度,进而促进了黄铜矿的溶解.  相似文献   

4.
从宁夏大武口高硫煤矸石山的酸性废水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自养硫细菌,形态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菌株T.f为氧化亚铁硫杆菌。应用该菌进行煤矸石的脱硫实验,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呈现波状动态变化。在煤矸石粒径小于2mm,初始pH为1.5时,14d时硫酸根浓度增加7.5g/L,脱硫量为2.72g/L,脱硫率可达77.6%。该项目为改良煤矿矸石山废弃基质奠定了良好的条件,也为煤矿废弃物矸石山的生物脱硫以及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黄铜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铜矿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含铜硫化物,矿石或尾矿中黄铜矿的风化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矿区重金属污染,细菌的参与可以改变黄铜矿的氧化分解行为.本文通过对比实验系统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对黄铜矿氧化分解的影响.利用等离子光谱仪(ICP-AES)、pH计、X射线衍射仪(XRD)和激光拉曼光谱分别测定了实验溶液的成分变化以及黄铜矿表面沉淀的物质组成.结果表明,细菌对实验溶液的pH值、Eh值和黄铜矿的氧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反应的进行及细菌的生长,溶液的pH值呈下降趋势,Eh值呈上升趋势,H+和Cu2+离子浓度升高.实验表明,细菌是整个氧化过程的主导因素,反应初期,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溶液和黄铜矿中的Fe2+成Fe3+ 随着反应的进行和Fe3+的增多,在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Fe3+的共同作用下,黄铜矿被氧化,并可生成自然硫,自然硫进而被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为SO42- Fe3+对黄铜矿的化学氧化作用和细菌的生物氧化作用持续进行,构成了黄铜矿的氧化过程.反应后期,Fe3+以次生沉淀形式覆盖在矿物表面,沉淀物对黄铜矿的溶出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攀枝花多处的露天铁矿及煤矿的坑水和矿泥中分离出氧化亚铁硫杆菌,并且进行了鉴定,这为下一步对该菌生长情况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采用滴滤塔生物膜法去除烟气中二氧化硫过程中氧化亚铁硫杆菌最佳生长条件,通过比较和一系列实验,确定了氧化亚铁硫杆菌最优的生长测定方法比浊法的测定条件和具体步骤.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化学法相比,比浊法测定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数量,进而反映其生长情况和菌液活性是一个快速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过程铁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在9K培养基中生长及铁的行为.以Fe2+的氧化表征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特性及其活性,表明生长繁殖过程经历诱导期、缓慢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氧化亚铁硫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不断地将Fe2+氧化为Fe3+,同时Fe3+又发生一系列的水解反应,并生成黄铵铁矾沉淀.Fe2+的细菌氧化主要以O2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氧化亚铁硫杆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生长温度、pH值、能量来源、耐重金属的能力、质粒DNA含量等方面.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能够为细菌的驯化育种等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基本微生物特性,探讨了底物类型、底物浓度、异养微生物和CO<,2>等影响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的因素,分析了该菌在污泥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非金属基体表面生成导电性聚合物膜--聚吡咯层,然后进行表面直接电镀的方法。并研究了各步骤的工艺参数和镀层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从可制造性设计(DFM)的定义和trilogy 5000软件开始,说明了印制电路板(PCB)板级DFM的必要性.简述了PCB板上元器件的选型所遵循的标准和Mark点的设立原则.详细叙述了焊盘的设计尺寸、PCB板层的设计规则、PCB设计的布局规范、PCB布线规范等几个PCB设计所涉及到的方面.另外,介绍了几种常见的SMT物理封装形式和元器件与定位孔的间距以及线与焊盘、线与过孔、过孔与焊盘的最小间距.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电磁兼容技术的多层PCB布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芯片的高速化和集成化,各种电子设备系统内外的电磁环境更加复杂,因此在印制电路板的电路设计阶段考虑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以12层板为例讨论了多层PCB分层方法、布线的规则、地线和电源线布置以及电磁兼容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用于印刷电路板(PCB)扁平多层介质结构的等效介电常数的概念,使在PCB结构中电容提取的计算量减少到自由空间中电容提取的量级。并保持相当的精度,此外还可与目前计算电容效率最高的多级加速法兼容,计算实例表明,该等效介电常数的概念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是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FCB退锡废水含大量锡、铜、铁等重金属以及硝酸等有机、无机酸,具有强腐蚀性,是多年来严重污染环境的废水之一。介绍了退锡废水的特点及可利用性,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废退锡水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及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个用于双面印刷电路板电特性分析的软件,它以布线软件生成的电路板描述文件、集总参数元件列表文件和芯片I/O buffer的IBIS模型文件为输入,用部分元等效电路模型对双面板上的导体建模并利用部分高斯消去法进行含非线性元件的电路分析,可计算各种激励下的电路响应,对试验电路板的分析表明,该软件的分析结果与测量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废弃电路板回收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制造业飞速发展,废弃电路板急剧增加,如何有效处理废弃电路板并提高它的利用率已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废弃电子线路板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综合利用好废弃电路板又可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阐述我国进行废弃电子线路板回收和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废弃电路板机械处理法、化学法、生物湿法冶金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等回收与处理技术与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印刷电路板检测的经济模型及测试策略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检测环节前后电路板板级故障谱及成品率的计算方法,使检测环节的选择和检测效果的考查有了科学的依据;将不同检测方法按检测流程分类,建立了各自的费用模型.根据新的电路板检测经济模型及测试策略优化算法,可制定出最佳的检测方案,使总检测费用最小.最后,用实例说明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从湖南某矿的中性矿坑水中筛选出一株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以Fe2 的氧化为表征,研究了温度、pH值、Fe2 初始浓度、接种量对其生长特性和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这株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左右,初始pH为2.0左右,Fe2 初始浓度为4.36 g/L,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