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传统民居大多是围绕天井的组合方式,天井的尺度和形态特征对民居内部环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该文以孝感地区小河镇现存明清古民居为例,研究天井的形态特征对民居内部光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大量传统民居的测绘和空间分析,总结天井尺度和空间形态的共同特征,分析室内光环境照度分布与眩光影响,探讨其在中庭式公共建筑中的应用,阐述现代中庭式建筑通过借鉴传统民居天井尺度与空间形态能实现优良的室内光环境,提出中庭式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适宜高宽比及理想的中庭剖面形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烟台市所城里中传统民居的实地调研及民居使用现状分析,在尊重传统、保护和延续传统民居精神风貌的基础上,使用和优化传统节能技术,对民居的内部空间形态和外部空间形态进行局部改造,使民居获得节能减排的使用效果,实现了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的同时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有效途径.我们发现:传统民居由于层高一般较高,将其局部空间改造成复式空间存在可能性,这为扩展使用空间、解决传统民居中人口密度大造成的生活空间拥挤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建筑南向局部阳光间的加入,不仅解决了传统民居中采光不足、室内环境昏暗的现象,也为室内采暖、通风提供了条件,节约了能源;传统火炕与太阳能结合设计,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体现了民居传统的延续和节能减排并重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着传统民居形态的形成,其中,自然环境是传统民居形态多样化形成的物质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气候、地形、水的因素等;社会文化环境是导致传统民居形态差异的功能导向因素,主要包括民族、传统性因素、宗法制度因素、宗教文化思想因素、技艺因素、防御性因素等。自然环境诸因素和社会环境诸因素二者互动、动态融合,共同造成了传统民居形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山西晋商传统民居数量众多,保存较为完好.太谷县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使得当地晋商传统民居呈现出特有的地域风貌.从太谷老城晋商传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店铺民居入手,阐述其空间形态特征、晋商文化对其的影响因素,力图为晋商传统民居的研究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居不仅是建筑文化的珍贵遗产,还凝聚着劳动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今天大量存在的传统民居正面临着淘汰和消亡的境地,要使其得到较好的保护,就必须关注传统民居的可居住性问题。为此,在分析浙西传统民居现状的基础上,从气候环境、建筑形态和布局及建筑外围护结构3个影响可居性的因素出发,阐明了各要素对可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丹丹 《江西科学》2011,29(2):248-252
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自然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其中对于一些特殊地理形态下的民居,自然因素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以烟台养马岛为例,通过对胶东传统民居在山、海、岛的特殊地理形态下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建筑形态的描述,从"山地"、"滨海"、"岛居"3个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对于民居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浙江西部传统民居的生物气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西部传统民居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一系列应对气候条件的建筑形态特征.从生物气候的设计角度分析了浙西传统民居的形态、组合、色彩、材质等,并以诸葛村为例,通过实地社会调查和在夏季极端气候条件下实际测量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对民居的室内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民居的天井与一层堂屋连通成为耦合空间,且天井的高度与面积较小,致使风压和风速不大,导致通风效果不佳.但民居室内环境仅在13:00~14:00间有持续1 h温度偏高外,其他时间段内室内环境还较为舒适.浙西传统民居的设计者在采用某些气候设计措施后,延长了室内的舒适时间,提高了室内的舒适程度,表明传统的气候设计措施在现代民居的设计中有必要传承与拓展.  相似文献   

8.
晋北留存大量的传统民居,这类民居在苛刻的自然条件下保留了下来,有很多适应自然的设计建造手法。通过对新平堡的瓮城入口和不同屋顶形态下院落风环境进行风模拟分析,将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分析手段相结合,客观地评价天镇新平堡民居的风环境,为晋北民居的防风防沙的改进作为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调研,综合文献资料,对传统民居进行分析研究,力图从自然因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揭示传统民居形态形成的更深层次的内涵,以期从建筑整体机制上把握宁波民居聚落发生、发展的演化规律,并为宁波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提供了可鉴的思路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居基本为村民自建,极少考虑建筑的光环境设计,室内采光效果差.为改善传统民居建筑光环境,对黔东南地区丹寨县黄土寨中一栋具有代表性的苗族民居进行光环境实验测量,并结合该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对其光环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民居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性能均未达到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要求;房间的采光口大小及位置、室内空间形态、表面材料的反射性能等因素均会对其室内光环境产生影响.运用软件模拟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对原建筑风貌和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小化为光环境改造前提,从调整采光口的大小及数量、增加屋面亮瓦及檐下采光口、铺贴浅色墙纸、设置可调节反光百叶等方面,提出传统民居光环境综合优化改造策略.本研究可为传统民居室内光环境保护性改造,以及新建民居的采光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素芳 《科技信息》2007,(24):459-460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传统文化的特点。我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家庭伦理观念及"风水"观念,在我国古民居中都有所体现,而民居中的装饰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态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三峡沿江地域大量的传统民居,是峡区古代文明信息的物化载体,其聚居群落、建筑形态等包含了十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对三峡地区主要以古场镇为特征的聚居形态、以吊脚楼式、南方天井式为主要建构方式的民居类型以及与之相关的材料、装饰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三峡传统民居在峡区特定的山江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域性特征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探究其与自然互为依存的艺术成就,汲取其设计精华,为现代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脉络,从而更直观的展现民族文化本质。本文以凉山彝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例进行分析,对其地域性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脉络进行浅析,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研究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民居建筑,重点包括了村寨院落和居住建筑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现象,分析了彝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成因、彝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彝族民居的色彩搭配特色,最后从空间形态和美学价值上认知当今彝族村寨中的建筑。通过对其分析,提出学习传统民居自然张力与环境融合的生态观念的倡导,应用在设计中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阳城县润城镇屯城村是山西传统村落中的典型代表,有着独特的民居建筑和村落格局。在实地调研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该聚落及民居的结构形式、空间组织、形态特征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以还原这一地区丰富而又独具魅力的地域特色。屯城村选址合理,依山傍水,船形格局清晰;街道规划合理,主干道、居住街巷、户前窄巷,层次分明;防御建筑齐全,硬性与软性防御相得益彰;民居形态独特,"四大八小",功能清晰。可为传统村落的研究提供一手的参考资料,为科学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原真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意义、民居研究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和成就、民居研究的现状,包括民居研究与社会、文化、哲理思想的结合,与形态、环境的结合,与营造、设计法的结合以及与保护、改造、发展的结合。论文最后着重提出了两点展望,一是抢救民居遗产和加强民居的保护和利用,二是深入进行民居理论的研究,从而使民居研究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幅员辽阔的黄河流域集存着众多保护完好的传统聚落,呈现着丰富而独特的地域特征。本文以山西省孝义宋家庄为研究对象,试对这一聚落及其民居的结构布局、空间组织和形态特征等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为我国传统聚落的规划技术和实践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聚落形态特征分:“择水而居、择平地而处“的选址原则;“注重整体、层次分明“的布局特征;“主次有序、秩序井然“的街巷组织;“外筑高墙、堡中设堡“的防御模式。就民居形态而言,其建筑形式多以砖拱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体现了秀丽古朴的民居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民居的营造与自然环境融洽度高,对应生成了诸多以调适居住环境为目的的设计方法与营造经验.以一种斜向门道空间为例,从空间营造与使用角度出发,遴选室内、院落和巷道3种代表性空间形态,对其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斜向门道空间对民居建筑微环境能够起到有效调节作用,改善场域风环境,提升活动空间整体舒适度.将传统营造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使中国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探讨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因果分析方法,阐释了“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传统民居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述了后者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结果发现传统民居保护、更新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高度关联。结论中国传统民居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只有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对其采取开发、保护与更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传统民居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传统民居光环境品质,对福清城区岑兜村代表性传统民居进行实测,结果表明该民居大部分室内的采光性能不满足设计标准需求.利用参数化模拟工具对传统民居的光环境建立数字模型进行分析,分别从玻璃透射率、室内反射比、增设内墙开窗和顶部采光口进行单项优化,得出均满足不了采光需求的结论.进而在对整体建筑风貌影响最小化的前提下,提出综合优化设计策略以改善民居室内光环境,为地方传统民居改造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晋南铁炉村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山地式民居进行深入地调研与测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山地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形态,归纳出晋南山体建筑由于所处地形地貌的特殊性,空间特征明显,形象清晰,无论是从选址、布局、意境追求、景观构建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意象和外在景观。在此基础上结合晋南当地“四大八小”:即四幢大房称“四大”,八间耳房称“八小”的民居院落形式,及二层抬梁式单体建筑形式,并利用平行于等高线的上下两条巷道及垂直于等高线的五条夹道将这些携带晋南特色的院落元素有秩序地相结合。构建出晋南地域性、适应性极强的山地民居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晋南居民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对中国传统民居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