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的免疫学检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吉林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96例孕妇(妊娠8周~7个月)静脉血中弓形虫(Toxoplasma godii,TO)抗体,即Tox-IgG抗体和Tox-IgM抗体.结果发现有猫犬接触史(指现在或曾经养过猫犬的)的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猫犬接触史的孕妇(P<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但城市与乡镇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首次妊娠孕妇与非首次妊娠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无猫犬接触史是孕妇感染弓形虫的主要因素,二者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9条广东某野生动物急救中心死亡的巨蜥开展寄生虫调查,共发现4种线虫、1种蜱和1种绦虫。其中寄生于胃肠道的Kalicephalus schadi、K.guangdongens和Tanqua tiara的感染率分别为88.89%、55.56%和22.22%,感染强度分别为116(8~612)、23(8~49)和37(2~72);寄生于横膈膜、浆膜的双三齿丝虫(Diplotriana tricusp is)的感染率达66.67%,感染强度为7(2~11);外寄生虫巨蜥盲花蜱(Aponomma lucasi)的感染率为88.89%,感染强度为25(5~43);肠道绦虫(未定种)的感染率为55.56%,感染强度为88(1~260)。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哺乳动物和鸟类易受其感染。人类弓形虫感染率也非常高。法国高发区孕妇感染率超过50%,美国为25%-38%。全世界约有1/3的成年人感染,我国人群的感染率为5%-20%,家畜感染率为10%-50%。孕妇感染弓形虫可致流产、早产、死胎或畸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恶性肿瘤病人等)感染弓形虫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弓形虫对人类健康及生产、生活的危害已不容忽视。由于弓形虫病的治疗仍未找到理想的药物,因此对其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研制安全有效且廉价的弓形虫疫苗正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根据以往文献记载,猪体内结肠小袋纤毛虫和寄生在人体者同属一种,并且有相互感染的可能,因此认为猪是保虫宿主。经常与猪接触的人,感染机会较多.张氏(1938—39)在山东济南检查209头猪和27名屠宰工人,发现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为70.6%,而27名屠宰工人则全未发现。养猪是我国广大农村中主要副业之一,因此人与猪的接触非常广泛。我国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如此高,而人体结肠小袋纤毛虫病到目前为止,仅有5例报告。Hoare 氏(1949)同样提到在英国猪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很普遍,而在人体仅发现一、二例。因此人与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相互关系,仍然不够明确。为求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作者于1954—1955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告我省锡兰钩虫(Ancylostoma ceylanicum Looss,1911)人体感染二例及其在动物中的流行情况。动物检验发现豹猫(Felis bengalensis Kerr,1792)、小灵猫(Viverricula malaccensis pallida Gray)锡兰钩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颇高,豹猫、小灵猫是本虫在我国动物宿主新纪录,也是人体锡兰钩虫病的重要传染源。对锡兰钩虫形态及其近似种的鉴别特征作了描述。文中讨论了巴西钩虫(Ancylostoma braziliense de Faria,1910)和锡兰钩虫在我国的分布和流行学问题。首次证实我国大陆确有人体锡兰钩虫感染。报导福建省龙海县港尾公社省山大队寄生于人体的钩虫的种类及流行状况,发现一例人体犬钩虫(Ancylostoma caninum Ercolani,1910)病例。  相似文献   

6.
鸡有轮瑞列绦虫(Raillietina cesticillus)是一种感染率较高的戴维科绦虫,广布世界各地。据作者调查,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吉县鸡的感染率高达11%,南方厦门地区感染率为4%。感染强度可达108条/只鸡。早在1918年,Ackart 曾报告家蝇(Musca dom-estica)可作为本虫的中间宿主。Cram(1928)在美国发现两种甲虫(Anisotarsus agilis  相似文献   

7.
何会时  江涛 《科技信息》2012,(10):455-455
一、猪弓形虫病流行及其危害性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广泛分布的人兽共患病,宿主范围十分广泛,人及大多数动物感染率都较高。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孕妇流产、死胎、畸胎和弱智儿;主要引起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病人(如AIDS患者、器官移植患者、肿瘤患者等)死亡;损害脑、心、肺、眼、皮肤等组织。  相似文献   

8.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ura)简称鞭虫,主要寄生人体盲肠,引起鞭虫病(trichuiasis)。广泛分布于热带及温带地区;我国30省(市、区)均有,平均感染率18.79%,最高感染率66.700%,吉林省感染率较低。根据我室1988年5月~1994年10月的调查,共检查儿童1557人,鞭虫卵阳性仅4人,感染率为0.25%。 4例鞭虫感染,其中男童2人,女童2人,年龄9~13岁;均有腹痛、腹泻、喜卧等症状,身体较消瘦,其他不见异常。粪便检出鞭虫卵,才发现有鞭虫寄生。4童经常吃生菜及零食、喝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笔者认为由此食  相似文献   

9.
蠕形螨是寄生人和动物体上的小型螨类,人经毛囊蠕形螨 Demodex folliculorum 和皮脂蠕形螨 Demodex brevis 感染后,一般不产生明显危害性,但感染严重时,可使局部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和病变,从而引起毛囊蠕形螨病(毛囊虫皮炎),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病例报道。近年来据国内外报道,人受蠕形螨的感染较为广泛,其感染率可因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卫生状况及人受蠕形螨感染的敏感差异而有所不同。为此,我们对我国南方地区人体蠕  相似文献   

10.
蠕形螨是寄生人和动物体上的小型螨类,人经毛囊蠕形螨Demodex,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感染后,一般不产生明显危害性,但感染严重时,可使局部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和病变,从而引起毛囊蠕形螨病(毛囊虫皮炎),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病例报道。近年来据国内外报道,人受蠕形螨的感染较为广泛,其感染率可因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卫生状况及人受蠕形螨感染的敏感差异而有所不同。为此,我们对我国南方地区人体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大理州永平县龙门乡中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并分析感染的原因。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211名中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6.16%;男生感染率(7.34%)高于女生(4.9%);感染虫种多为毛囊蠕形螨,少数为皮脂蠕形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8,P<0.05);采用清水、香皂、洗面奶、药皂四种洗脸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6,P<0.05);学生住校与住家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2,P<0.05);面额部的检出率高于其他部位,且油性与中性皮肤较干性皮肤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P<0.05)。结论:永平县龙门乡中学生面部存在蠕形螨感染的情况,应加强对学生面部蠕形螨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病例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关联性,旨在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分析某医院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DRGs的集中趋势,并利用病例组合指数(CMI)进行风险调整,使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的病例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应用X~2检验对各科室间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以及各科室不同DRGs间手术部位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排名前5位科室感染例数占总感染数的73.7%,取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数在2例及以上的DRGs进行分析,96例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22个DRGs,占199例感染患者的48.24%.除神经外科外,其他科室中不同DRGs的风险调整后感染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位CMI感染率最高的组别为:普外科GF13(7.72%)、肝胆外科HD33(8.44%)、创伤骨科ID23(8.30%)、脊柱骨科IB13(1.28%).结论: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在DRGs中具有集中趋势,可通过对手术部位感染集中的DRGs进行根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干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病与乙肝病毒 (HBV)感染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通过体检、直肠镜、B超等方法诊断慢性 (慢血 )及晚期血吸虫病人 (晚血 ) 2 16例 (慢血 118例 ,晚血 98例 )。所有病人用乙肝血清标志物试剂盒检查血清标志物。结果 :2 2 .2 % (48例 )的病人血清标记物阳性 ,其中慢血 HBV感染率为 14.4% ,晚期血 HBV感染率为 31.6 % ,41~ 5 0岁年龄组 HBV感染率高达 5 0 %。18.1% (39例 )的病人 Hbs Ag阳性。结论 :血吸虫病人 HBV感染率明显高于自然人群。血吸虫病合并肝硬化的病人 HBV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病人。血吸虫病与 HBV感染间的关系在于血吸虫病人免疫机能受损使易感性增高 ,而乙肝病毒又可促进血吸虫病人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检测兰州地区孕妇TORCH感染情况,调查区域内的阳性感染率,从而为区域内孕妇保健提供临床参考。选取2016-2017年期间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孕检,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ORCH-IgM抗体的女性受检者2972例,分析其阳性结果,对比不同季节孕妇TORCH感染阳性率有无明显差异。TORCH-IgM抗体阳性受检者共40例,阳性率为1.35%,其中以单纯疱疹病毒和弓形虫感染阳性率最高,为0.40%。调查发现夏季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相对高发期,而春季为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感染的高发期。孕妇应在孕早期行血清TORCH筛查,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预防TORCH感染,从而尽早发现宫内感染,提高生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应用PCR方法对临床收集的8个猪场仔猪先天性震颤病例8例进行CSFV、PCV-2和PPV检测,结果 CSFV阳性率为87.5%,PCV-2阳性率为87.5%,PPV阳性率为37.5%。其中CSFV、PCV-2和PPV混合感染率为25.0%,CSFV和PCV-2混合感染率为50.0%,CSFV和PPV混合感染率为12.5%。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株CSFV的E2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差异很小,同源性为99.0%~100%,与Alfort株同源性为95.1%~96.2%,与猪瘟兔化弱毒株(HCLV)和石门株(Shimen)的同源性为83.3%~84.7%。5株PCV-2 Cap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差异很小,分离的同源性为98.9%~100%,与Genbank发布的标准序列的同源性为98.7%~99.4%;3株PPV VP2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差异也很小,同源性为99.4%~99.6%,与Genbank发布的标准序列的同源性为99.0%~99.8%。PRV动物接种试验结果显示:8个病例的病料组织悬液接种家兔,家兔表现正常,PRV野毒感染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兰州市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C14呼气试验检测2016年1月至12月间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比较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差别.结果:3449名体检者共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者1759人,总感染率51%,其中男性976人,感染率52.29%,女性783人,感染率48.85%,男女间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明显差别(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明显差别(p>0.05);不同年龄组间幽门螺杆菌感染强度无明显差别(p>0.05);不同性别间幽门螺杆菌感染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兰州市体检人群特别是男性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断尾采血涂片方法,对西洞庭湖区常德市的野生黄鳝感染鳝锥体虫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以2005年12月份的感染率最高,为76.7%;2006年4月、5月的感染率较低,分别为30.0%、36.7%;感染强度都不大,在10×10倍显微镜下一个视野内一般为1~2个、最多为4个虫;体长30~35 cm黄鳝的感染率最低(31.3%),50 cm以上的黄鳝最高(80.0%),体质量30~45 g黄鳝的感染率最低(20.7%),体质量小于15 g的黄鳝最高(77.8%);不同性别和不同体色黄鳝的感染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鳝锥体虫的感染对黄鳝的肥满度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蠕形螨的感染状况,以山西长治医学院2012级69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透明胶纸法对学生面部蠕形螨进行取样,同时就居住环境、皮肤类型、面部疾病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8.0%;同宿舍(69.7%)与不同宿舍(30.4%)间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皮肤类型中,油性、混合性皮肤蠕形螨的感染率最高,干性皮肤最低;面部皮肤有疾病的感染率(35.5%)比面部皮肤健康者的感染率(23.0%)高;男女之间、是否公用洁具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居住环境、皮肤类型和皮肤疾病与蠕形螨的感染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弓形虫快速鉴定方法,进行国内实验动物感染调查,为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全国60个不同厂家的12 394只实验动物(包括:猴290只、小型猪425只、犬579只、兔1 234只、地鼠372只、豚鼠1 363只、大鼠987只、小鼠7 144只)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动物血清中弓形虫抗体IgG和循环抗原CAg。利用PCR技术鉴定弓形虫p30基因。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识别弓形虫虫体。结果 用ELISA从12 394份动物血清中检出4份弓形虫抗体IgG阳性。在这4份抗体IgG阳性样本中都发现了弓形虫虫体和DNA。通过PCR扩增p30基因的分子特性证明了样本中弓形虫病原体的存在。通过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在这些样本中发现了弓形虫速殖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12 394只实验动物调查结果显示,弓形虫感染率为0.03%(4/12 394)。结论 ELISA、PCR、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相结合可完成实验动物的弓形虫检验工作。国内实验动物中存在弓形虫感染。因此,建议设计合理的筛查程序用于防止动物传播的弓形虫病。有必要开发新的诊断工具,特别是快检技术用于这一重要人兽共患病的未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马铁菊头蝠肠道寄生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7个产地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的肠道线虫进行了调查,发现寄生线虫2种: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Strongylacantha pretoriensis Ortlepp,1932)和齿蝠夜圆线虫(Nycteridostrongylus uncicollis Baylis,1930),分属于2个属.前者为我国新记录种,在宿主肠道中的感染率为72.60%,感染强度为1~12条;后者虽不是新记录种,但马铁菊头蝠是其新宿主,肠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和齿蝠夜圆线虫也是河南省蝙蝠寄生虫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