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天下午,我班的第一节是校本课。我从教室前门往里张望,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上课的老师看见我,就提着一大瓶汇源果汁出来,“王老师,您看看,这是你班王刚拿来的,不好好看录相,举着瓶子晃来晃去。”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73页“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相似文献   

3.
【尝试】教学“比例尺”后,受课本习题(五年制第十册练习十五第7题)的启发。我向学生布置了如下形式的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动手测量出房间长宽的实际长度,选择适当的比例尺,自行设计一张“家庭居室分布平面示意图”(墙体宽度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课文安排了《林冲棒打洪教头》,练习中的口语交际题目是《讲(水浒传)故事》。显然,这是编者刻意的编排。教学中我以“说书”形式为线,穿起了课堂、活动和生活,激起了班级水浒热。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安排了“加和减”。教材是这样出例题的:有一幅植树的情境图。一位男生说:“一班植树43棵。”一位女生说:“二班植树31棵。”白菜老师问:“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如果让学生看图,对他们说去参加植树活动,学生肯定不感兴趣,因为那只是说说而已。怎么办呢?我只能抛开教材中的情境图了。  相似文献   

6.
两步计算应用题(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苏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知道乘加、乘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能从数学的角度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美好情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了更好地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可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整理和复习,以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外在的客观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下面以编题训练为例谈谈整理和复习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但是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课本就有篇课文叫《煮书》。课文是通过爷爷给“我”讲解如何读书,如何品味书中乐趣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而我的理解就是把书读懂、读透。  相似文献   

8.
江华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806-1808
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交际能力,特别是实时口语交际能力。本文从在校大学生的"聋哑英语"现状出发,提出了外语交际能力的本质特征是突然性这一全新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三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实时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他今年八岁了,大家都叫他羊娃。在他刚出生五个月的时候,父母就进城打工去了,把他留给年迈的爷爷。没有母乳,老人就养了只山羊,用羊奶和米汤把他喂大。他很内向,出门就拽着爷爷的衣襟,在学校里不愿跟别的同学说话,眼睛里带着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应该有的犹豫、躲闪和畏惧。在我的班上,这种“留守孩子”不在少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第四册课文《赤壁赋》,课后练习二说:“试以第三段为例,说说课文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根据这个题目的意思,本文中的情与理的地位仿佛是相当的、平等的,在其他的一些教案和赏析文章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观点——把文中的“情”和“理”“事”“景”等同起来,混杂在一起。对于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它是片面的,因为它忽略了“情”在文中的主导地位,忽略了“情”在文中的统摄地位。在《赤壁赋》中,“情”应该是灵魂,是主旨,其他的各种结构形式、表达方式等等,都是为“情”服务的,都是从属于“情”的。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分析中来理解。  相似文献   

11.
宋宝莉 《奇闻怪事》2007,(12):14-15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读写例话。  相似文献   

12.
英语科不是每天都有课,所以作业也不是天天有。许多聪明的孩子就会想到:英语老师不会对作业要求得很严格,于是有些同学偷机取巧,要么不写,要么写得不认真。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说教,不少同学有好转,可就是王亮(化名),屡教不改。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由“听话说话”到“口语交际”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教学理念和实践的突破性进展。口语交际与以往听说训练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后者突出听和说的单向技能发展,而前者在要求听、说能力协调发展的同时强调“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注重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注重交际中的文明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结合自身在菲律宾进行为期近一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总结出较系统全面、实操性强的汉语口语教学策略,创造性地提出零到一的突破不是关键,零到十的跃进以及随之而来群体性渐进法则,才是符合菲律宾华人社会汉语学习者特征,使汉语口语教学处于良性循环的佳径。  相似文献   

15.
潘华英 《奇闻怪事》2007,(10):28-29
我班的彬彬同学由于父母离异,平时得不到亲情关爱,性格“走型”,无心学习。他上学经常迟到,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时间观念;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常分心走神:下课喜欢捉弄班中的同学,有时一句话、一个绰号或者一个动作,就会把其他同学弄得哭笑不得;成绩是一塌糊涂。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他完全是一个“后进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实际需求及英语口语教学目的出发,分析了影响英语口语教学的诸因素及其对口语教材的要求,对《ACCERLEARATE ENGLISH》略作客观的评介,从而进一步探讨了理想口语教材编写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一天,教室里同学们正在静静地写作业,我也伏案忙着做自己的事情。突然,班中的小帅站了起来,说:“老师,小波给小辉写条,说她喜欢小辉。”这一“晴天霹雳”打破教室原本的沉静,同学们也都不怀好意地笑了起来,有的同学还在私下里嘀咕着什么,我也被这位同学突如其来的“小报告”弄了个措手不及,不由得把目光投向了小辉,只见他满脸通红,把头压得更低了.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了一节三年级的“认识分数”(苏教版第五册)。在课堂上,当师生共同认识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后,教师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一张白纸(长方形)折出它的1/2。反馈时,大部分学生的折法没有超出老师的预想。  相似文献   

19.
于坚,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人的杰出代表,《尚义街六号》是他的成名作,被视为"第三代"诗歌"口语诗"时代开启的标志。于坚坚持以口语入诗,拒绝隐喻,关注日常生活,其诗歌理念代表了"第三代"诗歌的主流取向,论文着重分析了《尚义街六号》的审美特质,兼及对"第三代"诗歌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20.
采用课堂录音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口语课堂话语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话语量,师生话语的句子类型,课堂提问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目前英语口语课堂话语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英语专业的口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