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在苏联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巨大工作中,发展马铃薯栽培的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马铃薯是最有价值的食用、饲用和工业用的作物之一。党和政府在最近一个五年计划的决议中规定了要大大地增加马铃薯的生产,以便供应多方面的需要。完成马铃薯的增产任务要依靠在广泛,推行机械化和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同时也靠改善栽种材料的品种质量和种植质量。现有的应用於生产中的马铃薯品种,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胡笃敬 《科学通报》1958,3(11):342-342
试验证明采用马铃薯二季栽培所获得的块茎,用作春播种薯,可以防止退化并获得较高的产量。不过,在进行二季栽培中,因为新收获的块茎,常常要经过二三个月的长期休眠才能发芽,因此必须事先进行人工催芽,打破块茎的休眠,才能在收获后立即播种和正常发芽。同时,马铃薯的生长期短,春马铃薯在立春前后播种,小满前后收获;秋马铃薯在处暑前后播种,立冬、小雪间收获,各不过七八十天。因为此小麦成熟早,也不影响稻田插秧,不妨碍旱地播种棉花、玉米、高粱和扦插红薯。几年来许多地区都希望一年内播种马铃薯两季。我们认为这是—个增产粮食的跃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亦称土豆,有“土苹果”的雅号。马铃薯每到一个国家,都有一个特殊的名称。西班人管它叫“地豆”;法国人叫“地苹果”;德国人叫“地梨”;美国人叫“爱尔兰薯”;俄国人叫“荷兰薯”;中国人对外来的东西一般要加上个“洋”字,马铃薯在清代经由菲律宾传入后,人们称它“洋芋”、“洋山芋”,而大多数人都习惯称它为“土豆”,也有称“地蛋”或“山药蛋”的。 历史记载表明,早在公元前60年,马铃薯就是美洲印第安人的“活命粮”了。至今印第安人还把马铃薯当作崇拜物刻在容器上。 1565年奴隶商贩把马铃薯传入爱尔兰和苏格兰,可是当地居民拒食这种“危险的食品”,他们认为马铃薯是由块茎长成的,不是粮食,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甲虫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取食马铃薯的甲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它的名字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英文名Colorado potato beetle,属于节肢动物门(包括蜘蛛、蜈蚣、虾、螃蟹等)昆虫纲叶甲科(Cbtysomelidae)。除马铃薯外,马铃薯甲虫还取食西红柿、茄子等作物以及天仙子、刺萼龙葵等杂草。  相似文献   

5.
以对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 (PSTVd)有高度抗性的表达核酶的转基因马铃薯为材料 ,研究了核酶转录产物在植株根细胞中的亚细胞分布 .首先通过往返式凝胶电泳和North ern杂交选择出表达核酶并对PSTVd高抗的 ,即检测不出PSTVd存在的马铃薯系 .用其根细胞进行原位杂交 ,结果表明核酶转录产物主要分布在转基因马铃薯细胞的细胞核中 .这一结果支持我们提出的核酶对在核内复制的类病毒更为有效的假说 .  相似文献   

6.
刘灿辉  杨希才  王小凤  田波 《科学通报》1998,43(17):1851-1855
以对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PSTVd)有高度抗性的表达核酶的转基因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了核酶转录产物在植株根细胞中的亚细胞分布。首先通过往返式凝胶电泳和Northern杂交选择出表达核酶并对PSTVd高抗的,即检测不出PSTVd存在的马铃薯系。用其根细胞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核酶转录产物主要分布在转基因马铃薯细胞的细胞核中。这一结果支持我们提出的核酶对在核内复制的类病毒更为有效的假说。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1978,23(3):181-181
马铃薯是我国的一种重要作物,全国种植面积五千万亩以上,居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国马铃薯生产水平不高,产量低于国际水平,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影响目前生产的诸因子中,病害是主要问题,特别是引起种薯退化的病害,使我国很多地方马铃薯产量下降,种植面积不稳,被迫大量调种和经常换种,造成品种混杂等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很久以来南美洲的居民就习惯用当地一种叫做“穆尼”的植物保存马铃薯。这种薄荷的亲族属于唇形花科。在块茎中间垫些穆尼叶子,马铃薯就不会发芽,即使保存一定的热量也不会霉烂。秘鲁特·阿里阿格教授对这种植物进行了详细研究。从叶子中分离出散发薄荷香味的香精油。这种香精油由17种化合物组成,而主要组分有:薄荷酮(占香精油48%),普列酮(33%)和异薄荷酮  相似文献   

9.
正马铃薯是人类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小麦、玉米以及水稻,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中国人一般习惯叫它土豆,但它却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那么马铃薯起源于哪里呢?在它风靡全球的道路上,又发生了哪些不寻常的故事呢?薯小弟在南美South America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中,有个著名的高海拔湖泊——的的喀喀湖,它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那里就是马铃薯的故乡。距今7000多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从东部迁徙到的的喀喀湖附近。他们来自亚马孙河沿岸的森林。  相似文献   

10.
文江祁 《科学通报》1997,42(6):656-658
破除休眠的马铃薯块茎在适宜温度下即可发芽.食用发芽的马铃薯块茎可发生食物中毒现象,这已是众人皆知的常识.已知在马铃薯块茎转绿部位含有较多的剧毒有机物(龙葵素)  相似文献   

11.
3价转病毒外壳蛋白基因马铃薯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晓江 《科学通报》1994,39(21):1992-1992
马铃薯在全世界广泛种植,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又可作蔬菜,其世界年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引起的病害是造成我国马铃薯退化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尤其是2种甚至3种病毒混合侵染带来的损失远大于各病毒单独侵染.国外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表达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能显著延缓该病毒病害症状的发展并减轻其危害程度.美国已获得同时表达PVX和PVY CP基因的双价转基因马铃薯,其中1个转基因株系对这两种病毒的混合侵染表现高抗.国际上还未见转3基因抗病毒马铃薯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品种选择、地块选择、肥料使用、切块与消毒、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薯块收获等进行了研究.为提高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花药培养法诱导马铃薯产生双单倍体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戴朝曦 《科学通报》1982,27(24):1529-1529
由生产上广泛栽培的四倍体马铃薯普通栽培种 Solanum tuberosum L. (2_n=4X=48)诱导双单倍体植株(2_n=2x=24),对于马铃薯遗传规律的研究以及马铃薯育种工作,特别是对于实生薯的利用以及通过远缘杂交引进新种质等工作,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马铃薯花药的培养方面,虽然早在七十年代初,就有过关于马铃薯花药培养获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郭济昌 《科学通报》1958,3(18):568-568
胡笃敬等同志在“科学通报”1958年11期发表了“效力巨大的马铃薯催芽剂的发现”的报告。在此以前,一年以来,我们用过锰酸钾等在这些方面也作了些试验。现将对马铃试验成功的三种方法叙述以后:(一)石炭酸:在室内(室温最低14℃最高29℃)以如下方式试验:(1)用0.05%的石炭酸(和水重量的比例)溶液浸春马铃薯10个,一天后洗净阴干,再过四天后检  相似文献   

15.
申宗坦 《科学通报》1957,2(10):309-309
在某些丰产经验中,认为摘蕾摘花对马铃薯有很大的增产效果,有的地区还把它规定为马铃薯栽培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在这方面还缺乏充分的试验根据。我们采用了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大名红、男爵、紫山药和白发财四个品种,来研究马铃薯的有性过程和块茎形成的关系,借以研讨摘蕾摘花对产量的影响。这四个品种中大名红和男爵是早熟  相似文献   

16.
刚到都市的红薯,感觉就像流浪汉。它十分羡慕堂兄马铃薯,早就跻身于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贵胄陪侍之列,一副功成名就依然踌躇满志的样子。太多乡土气息的红薯,总是躲在繁华街道的某个角落的烤炉里,向匆匆而过的人流,默默地传递着不绝如缕的香甜气味,努力提醒着都市身前的某种遥远记忆,只想唤起来自于根脉之间的一份亲切。是的,马铃薯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它能与时俱进地转换成炸薯条的面孔来适应城市的胃口之外,更能以开放的心态,一边借助番茄酱、炸鸡翅的味道来丰富自己的时尚品位,一边不失原始风味地在城市人的齿颊间激发香味,这是一个类似乡…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种薯质量、储藏期管理和储藏窖的修建等方面阐述马铃薯储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马铃薯科学储藏技术,为提高马铃薯的商品率和种薯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总结提出相应的无公害综合防治对策,旨在为海西州马铃薯生产提供高效生产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9.
李雷  刘松梅  胡鸢雷  林忠平 《科学通报》2000,45(12):1313-1317
通过PCR技术扩增玉米10ku醇溶蛋白基因编码序列和马铃薯Patatin classⅠ启动子。构建了Patatin classⅠ启动子驱动此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经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马铃薯。PCR和NPTⅡ活性分析证明,10ku醇溶蛋白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RT-PCR分析表明,10ku醇溶蛋白基因在转基因马铃薯块茎中得到表达。气生块茎和大田块茎的氨基酸分析发现,转基因马铃薯块茎中含硫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的现状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在维系我国粮食安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生产中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不仅导致资源浪费和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引发耕地肥力下降、土壤生态退化、农田面源污染、肥药残留超标等严重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致使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针对我国马铃薯种植中化肥农药使用的现状,本文详细剖析了肥药使用过量、利用率低下的原因,介绍了国内外减施增效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并借鉴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提出了加快制定肥药限量国家标准、研发肥料农药高效利用及替代技术、研制智能精准控施机械以及开展区域性技术集成研究等具体应对策略和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