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借助羊膜卵繁殖后代的爬行动物和鸟类,其进化历程和对环境适应情况迥异,陆地生活的有鳞目(如丽斑麻蜥、黑眉锦蛇)、水陆两栖的龟鳖目和鳄目以及空中飞行的鸟类,它们所产羊膜卵在质地、大小和结构上均表现与孵化环境的各个生态因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人工灌丛生境草原沙蜥和丽斑麻蜥生态位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柠条灌丛生境,丽斑麻蜥(Eremiasargus)主要栖息于灌丛之中,而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frontalis)则主要栖息于灌丛之间的空地.二者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而营养生态位食物种类维重叠指数较高.以Nelson相似性系数衡量两种蜥蜴对资源的相互竞争能力,在空间生态位,草原沙蜥的竞争力大于丽斑麻蜥,而在营养生态位食物种类一维则相反.以各种因素衡量,丽斑麻蜥对灌从生境的适应能力强于草原沙蜥.  相似文献   

3.
四额鳞麻蜥及太湖鼋为无效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采自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3尾四额鳞麻蜥,以及捕自太湖而放养于苏州池塘内的8只太湖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额鳞麻蜥系丽斑麻蜥和密点麻蜥前额鳞发生纵裂的变异个体,而太湖鼋则为斑鼋Pelochelysmaculatus(Heude)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4.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argus)的染色体数2n=38=34I+2m+ZW,即有19对染色体,全为T型。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一对。在18对常染色体中有17对为端部着丝点大染色体,1对为点状小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ZW型。经BSG法显带处理后,全部染色体都具着丝点C带,另有4对具端粒C带。将丽斑麻蜥与其近缘种山地麻蜥的染色体核型相比较,前者有性染色体,后者则无性染色体,差别显著,这表明该种在核型上更进化一些。同时讨论了麻蜥属与草蜥属的某些种在进化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蜥蜴亚目5种动物视网膜结构的观察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蜥蜴亚目视网膜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用光镜观察了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铜蜥(Lygosoma indicum)、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和耳疣壁虎(Gekko auriverrucosus)视网膜的结构,测量各层厚度、3个核层的胞核层数及胞核直径。经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昼行性的北草蜥、丽斑麻蜥和铜蜥的视网膜结构相似,而夜行性或晨昏性活动的两种壁虎视网膜结构相似,显示了蜥蜴亚目视网膜结构和机能与各自的生活习性的一致性。其中,北草蜥视盘的基部有栉膜伸入玻璃体。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 (41°26'N,106°58'E,) 荒漠,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为蜥蜴群落的优势种,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和无斑沙蜥(P.immaculatus)为伴生种.3种蜥蜴之间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大于0.7.变色沙蜥具最大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9.72)却具最小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指数(2.99),而密点麻蜥却相反(1.02和5.58),这2种蜥蜴的空间和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54和0.60,这两项指标在2种沙蜥之间分别为0.75和0.51.无斑沙蜥与密点麻蜥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小(0.11),但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却最大(0.92).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与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2个物种间的基因渐渗问题,基于形态学研究方法,对采自10个样点的麻蜥样本进行形态鉴定,再进行样本形态可量性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密点麻蜥与荒漠麻蜥分布重叠区所采集的杂交个体,有与密点麻蜥相似的眼斑、背部斑纹,且其生殖方式也与密点麻蜥相同为卵胎生;但8个形态可量性状单因素方差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则表明,杂交个体与荒漠麻蜥间不存在极显著性形态差异,表明密点麻蜥与荒漠麻蜥之间存在一定渐渗杂交.  相似文献   

8.
从原尾蜥虎的卵巢重量、输卵管重量、卵巢内最大卵泡的长径、输卵管上皮厚度及输卵管中含卵数的季节性变化,观察了雌性生殖周期,结果表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开始于11月份,冬眠期间卵巢增重缓慢,出蛰后增重加快,到次年6、7月份卵巢重量达到最大值,此时最大卵泡已发育成熟、可以排卵,排卵后卵巢逐渐退化、缩小,到10月份其重量为最小值,一个周期至此结束.原尾蜥虎一年繁殖一次,每次产卵2枚(偶尔1枚),6、7月份为卵成熟及排卵的高峰期,而孕卵、产卵的高峰期是6~8月份.  相似文献   

9.
丽纹龙蜥不同组织的同工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雄性丽纹龙蜥的脂肪体、精巢、肺、肝脏、肌肉、肠、胃和心脏等8种组织中的酯酶、过氧化物酶、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和醇脱氢酶等5种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丽纹龙蜥的5种同工酶存在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静止代谢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1990年4-5月对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静止代谢率的研究,两种蜥蜴的静止代谢率均与环境温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9;与体重呈负指数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和0.63,驯化试验表明在禁食条件下两种蜥蜴的体重减轻率也与环境温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1。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日本七鳃鳗,黑斑蛙和丽斑麻蜥4种变动物的松果腺复合体,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对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变温动物的松果腺复合体,由副松果体和松果体构成,在系统发育中,副松果体始终是光感受器,松果体则从光感觉器向着内分泌腺发展,从这4种动物松果腺复合体的变化揭示;最早脊椎动物的松果眼是2个,以后在动物从低等向高等进化中,其中一个保留在变温动物,始终是光感觉器,另一个变成  相似文献   

12.
肺是脊椎动物重要的呼吸器官,而蛋白质是肺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随着脊椎动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变化,肺组织蛋白质的表达也会有所差异.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薄层扫描技术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Wistar大鼠4种脊椎动物肺组织中的低分子蛋白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背蟾蜍、密点麻蜥、红腹锦鸡和大鼠肺组织蛋白质条带逐渐增加,分别为19,20,20,24条,4种动物肺组织共有的蛋白质条带有11条.仅花背蟾蜍、密点麻蜥和大鼠肺组织共同表达的蛋白质条带有2条;仅花背蟾蜍、红腹锦鸡和大鼠肺组织表达的蛋白质有1条;仅密点麻蜥、红腹锦鸡和大鼠肺组织表达的蛋白质有2条;仅花背蟾蜍和密点麻蜥肺组织表达的蛋白质有3条;仅红腹锦鸡和大鼠肺组织表达的蛋白质有5条;仅密点麻蜥和大鼠肺组织表达的蛋白质有1条.并且4种脊椎动物肺组织有各自的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13.
麻蜥和蟾蜍肺微血管铸型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搞清蜥蜴和蟾蜍肺微血管构筑的特征与差异,利用扫描电镜对密点麻蜥(Eremiasmultiocellata)和花背蟾蜍(BuforaddeiStrauch)的肺微血管做了铸型观察.结果表明,密点麻蜥肺内壁上有许多网状隔膜、次级隔膜和三级隔膜,将其肺壁内表面分隔成许多囊状室、小室、亚小室.花背蟾蜍肺内壁上仅有网状隔膜和次级隔膜而没有三级隔膜,将其肺壁内表面分隔成许多小室和亚小室,花背蟾蜍肺内壁上的网状隔膜比密点麻蜥明显稀少.在肺泡壁和各级隔膜上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相互吻合成单层密集网.密点麻蜥和花背蟾蜍肺泡毛细血管直径分别为7 0~12 5μm和11 5~15 5μm,毛细血管间的网眼孔径分别是5~17μm和9~21μm.  相似文献   

14.
闽北地区系指福建西北部,包括浦城、崇安、光泽、邵武、松溪、政和、建阳、建瓯、顺昌、南平、泰宁、建宁、将乐等县,为全省地势最高峻的地区。多年来,我们在这个地区采集到爬行动物,计有82种。其中龟鳖目3种,蜥蜴目16种,蛇目63种,占全省爬行动物种类总数(115种)的71.3 %。本文就该地区的爬行动物区系作初步分折如下。属于华南区种类有18种:即丽棘蜥、壁虎、纵斑蜥虎、光蜥、股鳞堰蜒、南草蜥、蟒  相似文献   

15.
青海沙蜥和密点麻蜥生存环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分布于青海高原的青海沙蜥( 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Stauch) 和密点麻蜥( Eremias multiocellate Guenther) 的生存环境,总结了这两种蜥蜴的生存与所栖息地植被、土质、海拔有密切关系,对生存环境有严格的选择性和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中华竹鼠洞穴生境特征进行分析,野外共测量了54个10 m×10 m样方的13个生态因子,并运用频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华竹鼠春季洞穴生境特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洞穴生境的主要特征为郁闭度良好,避风性良好,坡度20°~40°的斜坡,坡向以东坡和南坡,坡位中坡位或上坡位,海拔大于1 800 m,乔木密度为小于30株/样方,乔木距离为2~5 m,灌木密度为1 000~5 000株/样方,灌木距离为小于0.1 m.水源距离大于500 m,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 000 m,食物因子良好;主成分分析结果指出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62.779%,影响春季洞穴生境特征的主要因子为隐蔽性因子,次要因子是人为干扰因子、地理性因子、水源因子和食物因子.  相似文献   

17.
调查贵州省龙井洞和白龙洞裸灶螽部分环境因子,对2个洞穴的裸灶螽、土壤和水中重金属(Cu、Cr、Ni、Zn、Hg和As)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两洞穴裸灶螽的富集系数,对两洞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洞穴有光带、弱光带和黑暗带土壤中重金属Cu、Cr、Ni、Zn、Hg及As的平均含量超过我国土壤背景值;两洞穴裸灶螽对Cu和Zn明显富集;龙井洞土壤中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较高生态危害水平,且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Hg>As>Cu>Ni>Zn>Cr;白龙洞土壤中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高生态危害水平,且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Hg>As>Cu>Ni>Zn>Cr,其中Hg是两洞穴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秦岭大熊猫产仔育幼洞穴的选择机制。方法对产仔育幼洞穴的性能和构造等物理参数及洞穴外部环境因子进行样方调查,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所调查洞穴的物理属性进行分类。结果大熊猫产仔育幼洞穴选择的主要影响生态因子是坡型、干扰高度和隐蔽性等。结论洞穴内外生态因子的异质性是影响大熊猫洞穴选择的主要因素:大熊猫对偏岩型和隧道型两种洞穴具有较为相近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生态因子(温度、pH、孵化液、光照等)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在17℃~29℃范围内皆有不同比例的萌发,以23℃时萌发率最高,萌发率为60.17±4.18%,在17℃~23℃休眠卵的萌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3℃以上萌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冷冻保存轮虫休眠卵,可极显著地提高萌发率(p<0.01);pH在5~9范围内休眠卵也有不同比例的萌发,以pH为7和8时的萌发率最高,极显著地高于其它pH条件下的萌发率(p<0.01);轮虫休眠卵萌发以曝气的自来水作萌发液萌发效果最好,原液次之,用未曝气的自来水萌发效果最差;光照对休眠卵的萌发率无显著地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蜡皮蜥——你离灭绝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别名山马、沙鰌、坡马,隶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鬣蜥科,《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濒危等级,目前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名录”中,但尚未列入省级保护动物。蜡皮蜥是一种古老而较大的蜥蜴类动物,体长15厘米左右,无鬣鳞,背腹略扁平,躯干和四肢背面灰褐色,雄性密布鲜明的橘黄色或橘红色镶黑圈的眼斑,体侧具有显著橘黄色或橘红色短横纹,雌性不明显;四肢强壮,爪发达;以昆虫为食,产纤维质膜卵。蜡皮蜥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澳门、海南、广西的沿海沙地区域,国外分布于越南。在海南其典型的生活环境为沿海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