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在体细胞外单细胞记录方法,研究电刺激杏仁外侧核对调频声所诱发的听皮层神经元反应的影响.实验在34只乌拉坦麻醉的SD大鼠上进行,在皮层41区记录了113个对调频声有反应的细胞电活动.观察发现,这些神经元对调频声刺激的反应可分为ON反应,OFF反应,ON-OFF反应,持续性反应和给声抑制反应几种类型.在观察对其中42个神经元的声反应时给予了杏仁外侧核电刺激,其中22%的神经元反应被易化,48%的神经元反应受到了抑制,另外30%神经元的声反应未受杏仁外侧核刺激的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表明,杏仁复合体可在皮层水平参与听觉上传信息的处理,包括听觉信息的加工与整合.同时也表明杏仁核在上传听觉信息的筛选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在体细胞外单细胞记录方法,研究调频声频率变化率及时程对调频声所诱发的听皮层神经元反应的影响.实验在34只乌拉坦麻醉的SD大鼠上进行,在皮层41区记录了113个对调频声有反应的细胞电活动.观察发现,调频声刺激的时程和频率变化率发生改变,可对诱发的听皮层神经元反应的反应型式和放电频数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表明,听皮层在复杂声上传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复杂的编码机制.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程的前掩蔽声对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的掩蔽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由声场条件下,以强度为神经元最佳频率阈上5dB,时程分别为40、60、80和100ms的纯音作为前掩蔽声,观察和记录了不同时程掩蔽声对小鼠(MusmusculusKm)下丘神经元发放和声强处理的影响.结果发现:随掩蔽声时程的增加,神经元发放抑制率逐渐增大(P<0.0001,n=41),反应潜伏期延长(P<0.01,n=41);其中受掩蔽声抑制的41个神经元中,绝大部分的(90.2%,37/41)反应动力学范围随掩蔽声时程的增加而逐渐变窄(P<0.0001),另有4个神经元的反应动力学范围则出现增加(9.8%,4/41).推测前掩蔽声的时程效应与掩蔽声激活的抑制性输入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4.
时间分辨脉冲光声量热法是利用脉冲激光激发化学物质的光解反应,反应中产生的热能将激发声波,声波的振幅和相位即反映光解反应的中间过程.因此时间分辨光声量热技术是研究光致解离动力学信息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利用时间分辨光声量热法测量了激光诱导人、牛,猪、马和兔的氧合血红蛋白光解反应的焓变和结构体积变化.实验中采用波长532 nm、脉冲宽度8 ns的脉冲激光作为激发光源,光声信号由共振频率为1.5 MHz的PZT压电换能器接收,所以实验系统的响应时间范围在102 ns量级.已知在氧合血红蛋白的光解反应中可以检测到4个过程具有4种不同的反应时间,其中三级结构重组在137~470 ns左右.考虑实验系统的时间窗口,所测结果应与血红蛋白的三级结构变化相对应.测量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氧合血红蛋白光解反应中,对应三级结构变化的焓变和结构体积变化各不相同.最后对这一结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大鼠皮层AⅠ区神经元对纯音频率的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微电极在体胞外记录方法研究了SD大鼠AⅠ区神经元对纯音频率的反应特征.实验结果显示,AⅠ区神经元调谐曲线分为“V”、“W”和“U”型,神经元的Q10和Q30值均随着神经元特征频率(CF)的增大而增加,不同CF神经元在AⅠ区具有分域特性,对高频敏感的神经元位于AⅠ区嘴侧,对低频敏感的神经元位于AⅠ区尾侧.结果还表明,随着AⅠ区神经元CF变大,神经元对特定的频率选择性能越强,频率响应范围变窄.CF的分域特性明显,反映了大鼠初级听皮层对声音频率信息编码遵循有规律的部位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在自由声场条件下,以阈上5 dB强度,神经元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BF)纯音作为掩蔽声,其时程分别为40、60、80和100 ms,观察掩蔽声对探测声频率感受野的影响,结果发现给不同时程的掩蔽声后,全部神经元的频率感受野都明显减小,P<0.001.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表明:掩蔽声对神经元频率感受野的抑制率随掩蔽声时程(masker duration,MD)的增加而变大,通过对高低频感受野抑制分析结果表明:掩蔽声对神经元高频感受野的抑制率明显高于低频部分,P<0.05.推测前掩蔽声的时程效应与掩蔽声激活的抑制性输入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7.
实验在61只家鸽上完成。动物用三碘季胺酚麻痹,记录了前脑36个神经元的电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对短声刺激具有反应的前脑神经元分散地分布在旧纹状体、上纹状体以及新纹状体内,但是大多数听神经元集聚在相当于Karten和Hodos氏鸽脑立体定位图谱P_(1~3),L或R_(1~3)以及H_(2~6)的坐标范围之内。这些对声刺激有反应的听神经元的潜伏期为5~42msec。在正常情况下,神经元的潜伏期很少变化。前脑听神经元既可以接受对侧耳的信息,也可以接受同侧耳的信息。在旧纹状体内来自双耳信息的聚合可能引起相互抑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实验在61只家鸽上完成。动物用三碘季胺酚麻痹,记录了前脑36个神经元的电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对短声刺激具有反应的前脑神经元分散地分布在旧纹状体、上纹状体以及新纹状体内,但是大多数听神经元集聚在相当于Karten和Hodos氏鸽脑立体定位图谱P_(1-3),L或R_(1-3)以及H_(2-6)的坐标范围之内。这些对声刺激有反应的听神经元的潜伏期为5~42msec。在正常情况下,神经元的潜伏期很少变化。前脑听神经元既可以接受对侧耳的信息,也可以接受同侧耳的信息。在旧纹状体内来自双耳信息的聚合可能引起相互抑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刺激呈现率影响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由声场条件下,以强度为特征频率阈上5dBSPL、时程为40ms的短纯音为声刺激,记录了小鼠下丘神经元对不同呈现率(0.5~20Hz)的声刺激反应.结果显示,随呈现率的增高,绝大多数神经元(87.3%,103/118)的冲动发放数单调下降,少数(12.7%,15/118)神经元的冲动发放数呈非单调变化,冲动发放数与刺激呈现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即使在低范围内改变呈现率也能显著影响多数神经元的声反应特性,其临界呈现率及最大呈现率低于3.3Hz的神经元分别超过70%(75.4%,89/118)和40%(44.9%,53/118).此外,提高刺激呈现率,部分神经元(17.8%,21/118)的发放模式发生改变,主要是由紧张型或相位爆发型向相位型转变.可见,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特性与声刺激呈现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自由声场条件下,选用强度相当于纯音阈上5dB SPL、80ms的弱包络白噪声作为前掩蔽声,观察加入掩蔽声后神经元频率调谐的变化.对发生锐化的神经元导入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观察去GABA能抑制后前掩蔽效应的变化.结果显示:弱噪声前掩蔽使大部分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 tuning curve,FTC)锐化(P〈0.01),导入BIC后,弱噪声的抑制率下降.研究结果证实GABA能抑制参与了弱噪声所致的下丘神经元前掩蔽.  相似文献   

11.
在61只家鸽上纹状体中,用玻璃微电极共记录到138个对电刺激桡神经和坐骨神经发生反应的单位.根据诱发反应放电型式,可分为三类:①单个或短串放电反应.②长串放电反应.③抑制性反应.其中①类细胞有116个.上纹状体神经元对躯体神经刺激反应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多数桡神经传入的诱发反应具有长潜伏期特征.结合解剖学资料对潜伏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短潜伏期反应可能是由DIVA-Wulst通路直接传入引起,长潜伏期反应可能是经DLP-NI/NC-Wulst通路间接传入引起.  相似文献   

12.
利用WVD方法对柴油机中连续撞击信号进行分离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能将波形逐个分离出来 ,分离出来的波形能较好地保持原有波形的性质 ,不改变信号的相位。运用该方法还可以排除高斯噪声 ,提高信噪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复模态理论和线性系统振型迭加原理,采用原坐标分析法,建立了一般粘性阻尼多自由度系统对任意激振力的瞬态响应的新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和程序,既可以用来求解系统的位移瞬态响应,又能用来直接求解系统的弹性力(或弹性力矩)的瞬态响应。该程序已用于工程实际计算,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检测鼠痘病毒的TaqMan MGB 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方法针对鼠痘病毒血凝素HA 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含有HA 基因的标准质粒进行定量分析,建立TaqMan MGB 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对临床标本中的鼠痘病毒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建立的鼠痘病毒TaqMan MGB 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特异性为100%,与其他正痘病毒属病毒、非正痘病毒属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细胞均无交叉反应。该技术灵敏度高,能精确定量检测鼠痘病毒DAN 线性范围达10 个数量级( 100—109 拷贝) ,最低检测限度为4 拷贝。该方法重复性非常好,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测试中相关系数、斜率和效率测量线性没有显著变化,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标本中鼠痘病毒载量的定量检测,用普通PCR 和测序进行确证。整个检测过程可在2 h 内完成,可以用作快速诊断方法。结论本研究新建立的鼠痘病毒TaqMan MGB 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性,适用于动物源性产品中鼠痘病毒检测、食品和药品安全检查、环境监测、流行病毒调查,为临床标本中鼠痘病毒的快速定量检测提供了一种特异有效的评价工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磁致伸缩的响应速度特性及其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磁致伸缩微小位移机构的传递函数和动态响应特性;研究了采用单板机进行最少拍校正和等速率双拍校正,进一步提高其响应速度的理论和方法;并利用计算机闭环校正控制系统进行了车床主轴回转误差补偿信号的跟踪模拟实验。提出的等速率校正的控制思想,对于其它类似的控制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豆成熟期光温综合反应与短光照反应间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256份我国各地代表性大豆品种在南京分期播种与短光照处理。以大豆品种在不同播期间全生育期标准差作为该品种成熟期光温综合反应的指标,以春播自然光照与11小时短光照下全生育期相差天数作为成熟期短光照反应的指标。通过研究我国大豆不同熟期组类型及不同品种的成熟期光温综合反应与短光昭反应间关系,澄清大豆对光温综合条件反应中光照的反应是主导因子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以“进位计数制”为测验内容,运用基于多级评分的广义距离法(简记为GDD-P)进行认知诊断,得到被试的属性掌握模式,这不仅验证了可以对多级评分测验进行认知诊断,且提供了一种多级评分认知诊断的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生物素-抗生物素系统斑点免疫结合试验(BAS-DIBA),并以此法研究了棘球蚴病患者对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抗原的免疫应答.79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69例非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和119例健康人血清的BAS-DIBA试验结果为:两试验检测抗棘球蚴抗原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97.45%和92.41%;特异性分别为98.40%和98.94%;在91.14%的棘球蚴病患者血清中,BAS-DIBA试验较DIBA法敏感;两法同为阳性的棘球蚴病患者血清中,BAS-DIBA检出的抗体效价的几何均数为DIBA法的5.48倍;4例DIBA试验阴性的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在BAS-DIBA法中为阳性.证实所建立的BAS-DIBA法是检测棘球蚴病患者免疫应答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低抗体水平的棘球蚴病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油锯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反映油锯系统的动态特性。油锯的隔振设计就是通过油锯系统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的选择,求得符合隔振要求的频率响应函数。本文阐述用实验法测定油锯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以及该法在油锯隔振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超大跨径斜拉桥斜拉索局部振动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的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中,大都采用单桁架(SECS)模型来模拟斜拉索,不能反映斜拉索的局部振动的影响.以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苏通大桥为背景,采用多桁架(MECS)模型来分析斜拉索局部振动对超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斜拉索的合理单元划分方式.结果表明,斜拉索划分为10个单元已能够很好地反映斜拉索局部振动的影响.考虑斜拉索局部振动之后,会出现索梁耦合振型,减小一些振型的参与系数,基频与主梁的竖向振动相近的斜拉索在地震作用下大幅振动,而主梁和主塔的内力反应普遍减小,特别是主塔的地震轴力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