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语言学成为当代显学始于索绪尔对现代语言学的开创,但是西方语言学的研究由来已久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古典哲学的始创者柏拉图,从一开始的零碎不成系统的语法研究到后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系统完备、流派纷呈,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文章主要是回顾这一段语言学的发祥时期,这个时期语法研究与古典哲学是并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物质的化学式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化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一、化学发展简史1、古代和中古时期,包括1661年以前的整个历史时期。人类和化学现象打交道并自觉地利用化学现象为自己服务已经是很早很早的事了。大约在五十万年以前猿人们就发现了火。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进行剧烈地放热放光的化学反应。人们掌握了某些燃烧的规律,学会了获取火种和保护火种的方法,用火驱散野兽、烧烤食物。火的发现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件,革命导师恩格斯曾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约在公元前两、三千年进入了奴隶社会,学会了一些金属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由分散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在客观规律的支配下所引起的长期历史运动的必然结果;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各种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时是和平相处,有时是民族间的暴力相兼。总之,是一个极为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薛峰  郭聿华 《广东科技》2007,(11):119-120
西方古典时期哲学与建筑的高潮相差几百年,在中世纪两者方向不同,建筑发展超前,而文艺复兴时期则哲学超前,到近代,两者趋近.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反思了西方的哲学与建筑的趋同和背离,提出建筑只有从生活本身出发,才有它的生命力,才有艺术哲学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海金  周金明 《科技信息》2011,(22):I0054-I0054,I0058
数学和哲学是两门古老的学科,二者是相互渗透的。微积分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使得数学从研究常量进展到研究变量有了质的飞跃,成为研究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有力方法。本文探讨了从微积分的诞生形成到今天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揭示了这门科学中所蕴涵的哲学及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6.
薛峰  郭聿华 《广东科技》2007,(11X):119-120
西方古典时期哲学与建筑的高潮相差几百年,在中世纪两者方向不同,建筑发展超前,而文艺复兴时期则哲学超前,到近代,两者趋近。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反思了西方的哲学与建筑的趋同和背离,提出建筑只有从生活本身出发,才有它的生命力,才有艺术哲学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是原则"作为第一个哲学命题却至今歧义很多。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性别"逐渐成为一个被认可的哲学研究视角。借助于这个研究视角,可以发现"水是原则"命题的更多奥秘,尤其可以发现它在来源和形成问题上,与生命创造、性别本质乃至"父权"思想有着频繁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法国有两次大革命,一次是政治大革命,另一次就是拉瓦锡所引起的化学大革命。这场化学革命,彻底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科学的“燃烧理论”,把化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拉瓦锡的酸理论就是在这一重大化学革命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拉瓦锡的以氧化理论为基础的燃烧理论,是历史学家经常研究的课题,而他的成酸理论则往往被多数人所忽略。因而就难以全面地评价18世纪法国化学家的贡献。比如帕廷顿(Partington)等人就把拉瓦锡的酸理论说得一无是处,认为对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藏书历史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藏书思想和图书馆学术的历史长河中,晚清(1840—1911)图书馆事业发展可以说是一段十分短暂的时期,但是它也是一段极为重要且精彩的历史。晚清社会的剧烈动荡、新旧思想的碰撞、西学东渐的文化融合,使得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成为中国古典藏书思想向近代图书馆学术思想转变之奠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孔德实证主义哲学与实证主义法学发展历程的比照研究,得出若将实证主义哲学作为一个以19世纪孔德为创始人的哲学流派,那么以边沁为创始人的实证主义法学的出现要略早一些,而奥斯丁是否受到孔德的影响或是启发则不好断言;而若将实证主义作为源自古希腊的一种西方经验论的哲学传统,那么说边沁-奥斯丁式实证主义法学从属于这一哲学传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共分四部分:一、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我国化学的发展;二、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化学的发展;三、化学发展成为一门近代自然科学不始于古代化学先进的中国而始于欧洲的原因;四、奋发图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经验论证的确定性问题是科学确立理论的中心问题。它关系到观察事实的性质,关系到经验论证在科学确立中的地位。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可以在一个极端走向经验事实对于科学理论检验的一次完成论,也可以在另一个极端走向排斥经验论证的唯评价论。这一问题涉及到科学哲学的许多基本理论和概念的问题,以及对于科学哲学各个流派的评价问题。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在科学哲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管理是科学有人说,管理是哲学在我看来,管理有时更像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一支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但它本身能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以,世界是一个在人的意识之外又能被人认识的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这样,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发展性,可知性就成为辩证唯物论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唯物论的出发点.承认发展性这是辩证法的出发点,那么承认可知性这自然成为认识论的出发点.既然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反映论三者统一正建于这基石的“三性”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理论就是从此出发对它的理论证明.世界物质性的证明目前理论上比较系统深入,而世界可知性的证明,除了实践一说,又不从其它方面探讨,更谈不上系统证明.本文认为世界可知性的证明的意义不仅在于驳斥不可知论,而且在于进一步证明世界的物质性.因为只有很好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才能更好地回答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反之,不可认识的物质那必然是对“自在之物”的信仰,是对“物神”的崇拜,而不是哲学科学.  相似文献   

15.
论胡塞尔意识的意向性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种意识哲学,如果用一个词汇来概括其哲学思想,这就是“意向性”。意向性是纯粹意识的本质特性。由于胡塞尔思想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他对意识的意向性结构分析是不同的。在《逻辑研究》时期,其结构为:意向行为——意向内容——对象;在先验现象学时期,其结构为:意向作用——意向对象,而与此相应的另一种表述则为:自我——我思——所思。本文对其不同时期的意识结构分析及其特定用语的特定内涵、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跆拳道是兴起于朝鲜半岛的一项技击运动,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经过50多个年头,发展成为现在跆拳道.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现代跆拳道的含义、现代跆拳道中的哲学、现代跆拳道运动的健身价值、现代跆拳道运动的健心价值、现代跆拳道运动观赏价值、现代跆拳道运动的文化价值的研究,来提高对现代跆拳道运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近期以来,国家教委对中、小学教育曾接连不断地发出指示文告,提出许多当前应兴应革的事项;现在又举行全国高教会议,探讨高教的质量和发展战略等问题。这些都是十分必要和适时的。在改革日益深入,新旧体制、新旧观念的矛盾日趋激烈的当前时期,教育战线同其他战线一样,各式各样的待决难题一齐涌现出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已成为教育战线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个人非常欢迎国家教委新近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这里我想提出另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教育工作中的区别对待问题。我的管见如下: (一) 各项教育既需要均衡发展,又需要区别对待党的文件提到,四化建设“技术现代化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说教育是四化建设的基  相似文献   

18.
此书为冯至先生所著。冯先生在中国北京大学肄业的时候,就从德人洪德生专攻德国文学,并且帮助他翻译西厢记琵琶记成为德文。後来到德国进柏林大学,以後又转海岱山大学继续他德国文学的研究。今年春天,在海岱山大学以德国文学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冯先生专研究的范围;是德国初期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一个时期,要算德国文学史上最难了解的一个时期,因为那时德国的文人,差不多同时都是哲学家。凑巧那个时候,又是德国哲学的极盛时代,康德还没有过去,继续又产生了德国理想主义的几位大师一费希忒薛陵黑格尔。这些都是很不容易了解的哲学家,但是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Q&A     
《科学世界》2011,(12):92-93
Q:为什么在跑步后,有时腿会很痒很痛?A:在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畔的崖壁上,保留着一段古希腊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运动形式之一,跑步几乎可以说是一种老少咸宜的运动形式。不过在进行这种运动时同样要注意适当适量,否则的话,也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20.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自中国哲学产生以来,几乎各个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都探讨过一世界观问题。纵观中国哲学的整个发展过程,有关天人关系问题的观点大致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天人相分还是天人合一;其二是说天是自然之天还是人格之天。“天人感应”是西汉时期的儒学、神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在董仲舒看来,“天”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主宰,最后根源,天人是存在着相副“类合”的关系,可以互相“感应”,宇宙万物和人的产生都是“天”有目的地安排的。他说:“天者,万物之祖也,万物非天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