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脏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肝损伤主要有病毒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和药物性肝损伤等类型,其临床表现为肝坏死、脂肪肝、胆汁郁积、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癌等^[1]。目前,对肝损伤的治疗仍是一个全球性的严峻课题,而各种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与治疗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2.
化学性肝损伤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肝损伤类型之一,其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肝脏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等重大肝病。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化学性肝损伤,已成为医药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具有多靶点、多途径、低毒副作用优势的天然产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性肝损伤的防治。因此,综述了化学性肝损伤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模型、发病机制以及防治化学性肝损伤的天然产物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治疗和预防化学性肝损伤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化合物是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较低的毒性。其对多种原因造成的肝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是近年来肝损伤治疗研究的热点。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与抗氧化作用,对酶的作用,抑制肿瘤坏死因子释放的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不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损伤是各种生物、化学及物理因素引起的肝组织病理性损伤,肝损伤的修复是肝脏研究的重点,其机制涉及许多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该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肝损伤修复的信号通路最新研究进展,包括NF/κB通路、Hh通路、STAT3通路、JAK/STAT通路、PI3K/Akt通路、Nrf2/ARE通路及TGF-β/Smad通路等;同时,从中药活性成分、提取物或有效部位、中成药、复方汤剂等视角归纳了中药的肝损伤保护作用最新进展,以期为中药保肝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肝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各种肝脏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与中西医治疗药物的筛选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和人类肝疾病病理机制相似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1] 。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细胞死亡的形式之一 ,亦称程序性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意义而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细胞凋亡在肝细胞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凋亡机制在几种常见重要的实验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1 ConA性肝损伤与细胞凋亡1992年Tiegs等[2 ] 成功地应用ConA(Concanaval …  相似文献   

6.
各种肝炎的流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给患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我国花在这方面的医疗费每年超过500亿。特别是病毒性乙肝和丙肝,目前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麒麟肝宝”在抗各种肝损伤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用中草药恢复、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免疫细胞的生长,应是治疗各种肝损伤的良方。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五味保肝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将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五味保肝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进行实验。五味保肝丸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五味保肝丸混悬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20 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给药2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给予56%白酒灌胃12 mL/kg,连续10 d,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ALT、AST活性,肝微粒体CYP450含量以及CYP2E1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五味保肝丸各剂量组可抑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的增加,增加CYP450含量,抑制CYP2E1蛋白的活化表达,其中,五味保肝丸中、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五味保肝丸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保护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抑制CYP2E1异常活化,发挥保肝降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草苁蓉环烯醚萜对D-半乳糖胺(GalN)及内毒素(LPS)联合诱发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利素组(阳性对照组)及草苁蓉环烯醚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草苁蓉环烯醚萜7d,实验末期,腹腔注射给予GalN和LPS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以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以及肝组织Caspase-3和8活化情况,以DNAladder法检测小鼠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草苁蓉环烯醚萜可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降低肝组织Caspase-3和Caspase-8活化水平,并减少肝细胞DNA断裂。[结论]草苁蓉环烯醚萜对GalN和LPS联合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槲芪散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度白酒和红葡萄酒对肝脏的不同作用;分别从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两个方面阐述高度白酒可引起小鼠的酒精性肝损伤;同时探讨槲芪散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理学机制。方法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红葡萄酒组、白酒模型组和槲芪散治疗组。造模14 d后,取血,采用酶标仪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hyde,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过碘酸-雪佛氏染色(schiffperiodicacidshiff,PAS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以及ATP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ase)的活性。结果白酒模型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抗氧化酶类SOD和CAT的活性显著减低(P<0.05);能量代谢的相关酶类ATPase、SDH以及G-6-P活性下降;红葡萄酒组HE染色显示红葡萄酒对肝脏无损伤。槲芪散能够显著降低因高度白酒造成的血清MDA含量(P<0.05),提高抗氧化酶SOD(P<0.05)和CAT(P<0.05)的活性;同时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提高以及肝糖原储备增加。结论实验表明长期大量酒精摄入能够造成酒精性肝损伤,而红葡萄酒对肝脏无损伤;槲芪散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酒精性肝损伤与小肠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肠道内毒素及其激活肝库普弗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机制是酒精性肝损伤机理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酒精不仅作为一种肝脏毒剂,可削弱正常肝细胞的代谢及肝细胞的稳定性,损伤线粒体功能;同时酒精可致小肠通透性增加,使肠源性内毒素渗漏形成二次攻击,加重肝损伤。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有悠久历史,其中健脾、调理脾胃运化功能,“升清降浊”是重要治则。这提示中药可能可以通过纠正酒精引起的小肠通透性改变以防治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1.
CCL4对细胞的损伤作用是通过自由基反应引起的.自由基可通过多种途径造成肝损伤,其直接作用于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使其过氧化形成脂质过氧化物,从而影响细胞膜的结构造成肝损伤。实验结果表明龙宝一号可降低CCL4引起的MDA升高的水平。抗组织脂质过氧化自由基在肝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进一步研究龙宝一号的抗氧化机制,将可能为治疗肝炎提供新的药品  相似文献   

12.
肿瘤免疫疗法是当今肿瘤治疗的一种新兴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导致了多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免疫相关性肝损伤的报道不断增多.本文对免疫相关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甘草提取物,石见穿提取物和紫参汤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比较。采用腹腔注射0.2%四氯化碳玉米油溶液10mL/kg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赖氏法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可见光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TBA比色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紫参汤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致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明显降低肝脏MDA含量,提高肝匀浆和血清SOD活性。由此可知,紫参汤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药效优于单用甘草或石见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香菇提取物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香菇提取物口服液,探讨其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热水抽提、乙醇沉淀等方法制备香菇提取物,用18%橙汁、4%砂糖、0.2%柠檬酸、0.15%稳定剂CMC溶剂配制不同计量口服液.采用四氯化碳制备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测定香菇提取物口服液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香菇提取物口服液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活性;2.25g/kgBW、1.13g/kgBW实验组能减少肝损伤模型大鼠胞浆的凝聚平均分,0.38g/kgBW实验组能减少肝损伤模型大鼠肝细胞坏死平均分,各实验组均能减少各种肝细胞病变类型病理组织学改变加权平均分.结论:香菇提取物口服液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顺式白藜芦醇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5 mg/kg)以及顺式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10 mg/kg、15 mg/kg、20 mg/kg)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系数、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MDA含量以及组织病理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顺式白藜芦醇不同剂量组均能升高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与肝组织SOD、GSH-Px活性(P〈0.01),降低血清ALT、AST活性(P〈0.01)以及血清与肝组织MDA含量(P〈0.01),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组织损伤.因此顺式白藜芦醇对CCl4所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低氧与健康的研究是近年来临床医学、环境医学、航空航天医学和运动医学的研究重点问题之一。从肝细胞凋亡的角度研究运动对肝细胞的影响及其与运动性疲劳之间的关系,对科学制定训练计划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低氧训练使机体处于更加缺血和缺氧状态,血液的重新分配,使肝脏出现暂时的缺血,运动强度降低后血液重新回流形成血液再灌注,导致肝损伤,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过低或过高都导致疾病的发生。肝细胞凋亡的异常在急、慢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有关低氧、运动及低氧训练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引起凋亡发生的基因调控及机制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17.
紫红獐芽菜对刀豆蛋白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紫红獐芽菜对ConA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测定该药对ConA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活性和NO含量的影响,并观察肝脏和脾脏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紫红獐芽菜明显抑制ALT、AST含量的升高,降低NO的含量及降低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并呈剂量依赖趋势.紫红獐芽菜高、中剂量组与联苯双酯作用相似,而低剂量组不及联苯双酯.结论:紫红獐芽菜对ConA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肝机制与抑制NO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低氧与健康的研究是近年来临床医学、环境医学、航空航天医学和运动医学的研究重点问题之一.从肝细胞凋亡的角度研究运动对肝细胞的影响及其与运动性疲劳之间的关系,对科学制定训练计划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低氧训练使机体处于更加缺血和缺氧状态,血液的重新分配,使肝脏出现暂时的缺血,运动强度降低后血液重新回流形成血液再灌注,导致肝损伤,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过低或过高都导致疾病的发生.肝细胞凋亡的异常在急、慢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有关低氧、运动及低氧训练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引起凋亡发生的基因调控及机制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苦菜提取物对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为指标;用乙醇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以AS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MDA为指标,探讨苦菜提取物保肝作用机制。结果苦菜提取物能使四氯化碳所致AST、AⅡ、MDA值下降,能使乙醇所致GPT、MDA值下降,减轻乙醇所致肝脏GSH的耗竭,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苦菜提取物对四氯化碳、乙醇所致的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肝损伤是以黄疸和血清转氨酶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临床诊断以排除法为主。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起初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合并布加综合征的患者报道如下,经治排除布加综合征诊断多考虑为一过性肝静脉狭窄,通过本病例及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