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科技潮》1998,(4)
奴隶之路计划力图正确评价加勒比海一个孤岛的历史。电影《阿米斯达特》的发行,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展开,争论的焦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究竟有无必要执行其"奴隶之路计划。由美  相似文献   

2.
争论的实质不是接受不接受全球化的问题,而是在什么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即美国人一再打出的所谓“公平贸易”的问题。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全球化的发展也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相似文献   

3.
最近,西方媒体和经济学界就“美国泡沫经济”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争论的焦点不仅在于是否有“泡沫”,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经济是否会出现80年代末日本那样的“大泡沫”及其严重后果。这场争论惊动了美国最高层,克林顿总统也对此发表了看法。那么,美国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是否继续留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问题,在国内争论已久,美国等北约主要成员国也引以为虑。为此,西班牙在3月12日举行了全国公民投票,西班牙政府提出有条件地留在北约的主张,得到52.5%的多数人赞成,这使西班牙政府渡过了一次难关,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5.
赵国贺 《世界博览》2010,(20):48-49
法国人布莱恩德发明了一种治疗儿童营养不良的方便食品,可以拯救全球几百万饥饿儿童的生命,但专利权的障碍却让这一良药难以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6.
邓爱华 《科技潮》2012,(6):56-57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争论已经持续了若干年,但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转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放心地吃、它将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依然是一团迷雾.就一系列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于发研究员. 记者:"美国人的转基因农产品自己不吃,专门出口祸害第三世界",这种说法流传甚广,请问,美国人到底吃不吃转基因食品? 彭子发:说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这是无稽之谈.按照2011年6月3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美国种植的90%以上的玉米、94%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品种.而只有41%的大豆、17.5%的玉米用于出口,其余都用于国内的消费.  相似文献   

7.
赵小斌  Mia 《世界博览》2023,(12):52-55
<正>2023年5月19日,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因食道癌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家中病逝,终年73岁。而他引为一生至交的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在12年前同样死于这一疾病,不得不让人唏嘘。很长时间以来,马丁·艾米斯都与他的同侪萨尔曼·拉什迪、伊恩·麦克尤恩、朱利安·巴恩斯一起被视为英国文坛的中坚力量,并且同列《泰晤士报》2008年评选的“1945年以来英国50位最伟大的作家”。他们上承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自本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世风日下,色情市场应运而兴。时隔20载,此风愈烈,如日中天。专事“大胆暴露”、“性感”等的报刊、书籍及声像材料充斥街头,遍及全美。据统计,仅色情录像出售及出租一项,每年的营业额就高达4.5亿美元。然而,时至80年代中期,美国掀起了一场反色情运动。目前它已不限于上街示威喊口号了,其影响已渗入政府、国会和司法界。去年4月,美司法部长米斯主持设立  相似文献   

9.
相关≠因果     
<正>两个变量相关,那可不一定就有因果关系哟。最近,一部名为《转基因报告:崔永元美国转基因调查纪录片》的视频在网上热映,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片中介绍,在2013年12月8~18日,崔永元等人走访了美国的6个地区,对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进行了将近30场访谈,目的是初步了解转基因食品在美国的情况。片中,只有对美国西华盛顿大学退休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格·格林的《文静的美国人》是他政治小说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福勒与派尔之间的不断争论和行为对抗,让抽象的善与世俗的善进行了一场“没有希望的争论”。但由于格林强调了生活的复杂性和真理与谬误的交织现象,所以两个主角的争论也体现了政治与外交上的理想主义与虚无主义、天真与老练、希望与厌世的较量。一方面他俩谁也说服不了谁,另一方面彼此都有可能拯救对方和防范对方的大错。  相似文献   

11.
微聊     
《科学世界》2015,(4):111
<正>下期看什么?转基因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生物学技术,已经发展了30年,但近年来,它在不断为我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遭受到很多非议。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感到担忧,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论。甚至有些人认为"转基因食品能让人得癌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世界上除了一些欧洲国家已废除了死刑外,绝大多数国家仍袭用这一传统手段惩治那些对社会有极大危害的亡命之徒。但大多数国家使用这一刑罚时都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对18岁以下的少年犯不判极刑。在两方,关于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急论由来已久。赞同与反对的人各持一端,互不相让。美国最近处决了两名曾在少年时代犯罪的犯人,引起一场是否要对少年犯罪课以极刑的争论。这场官司甚至还引起了网际争论。美国继去年9月处决了一名在17岁时犯有抢劫杀人罪的犯人(处决时已27岁)之后,今年1月又处决了因少年时犯罪被处死刑的、现年25岁的罗奇。  相似文献   

13.
最近,美国上下为了孩子们的娱乐问题陷入了一场大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对6,650万19岁以下的青少年来说,到底什么是合适的娱乐。争论的一方是大声疾呼的家长们、提出警告的心理学家;另一方是娱乐业的老板们。政治家们则在考虑宪法修正案中关于自由言论这一条对不良娱乐业的影响。长期以来,美国的青少年和儿童被一个由电子所呈现的充满暴力、吸毒和色情的世界所包围,他们的感官日以继夜地受到唱片、电视、录像和电影里那些污秽内容的刺激,极大地毒害了他们的成长。家长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在一篇题为《饥饿席卷世界——每天死去一万人》的文章里插了一幅衣裳褴褛、瘦骨嶙峋的印度母亲为她的孩子乞食的照片。文章里还刊登着另一张照片,借以炫耀一个美国的四口之家丰衣足食的情景。显然,《新闻周刊》的目的是在渲染亚、非、拉经济“不发达国家”人民的饥饿、贫穷,同美国的“丰裕社会”之间的“天渊之别”。它竟然大言不惭地写道:“即便是美国的家养爱犬,也要比印度的工人吃得多、吃得好。”  相似文献   

15.
联邦体制日趋脆弱,邦联制会引发许多新问题。多数人认为国家分裂对谁都没有好处。去年下半年以来,南斯拉夫不断激化的民族矛盾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有关国家未来体制的争论。争论至今未果,却引起了世人对南斯拉夫命运和前途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甘肃科技纵横》2002,31(3):24-2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问题的较大争论有过四次.第一次是199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引发了一场大争论;第二次是1992年以来,国际上泛起一股"中国威胁论",已经直接影响西方大国的对华政策的重新制定;第三次是去年开始出现的"中国崩溃论",无限放大中国目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得出草率的结论;第四次则是这次的"中国统计水分论".  相似文献   

17.
这段时间“干细胞”是一个很热的话题。作为一种治疗变异性失调的潜在特致药,干细胞受到广泛欢迎,但也引起一场政治争论。在美国,这方面的研究只取得了有限的进展。“成人干细胞和存在更多伦理问题的胚胎干细胞发挥相同的作用”这个声明成为这场政治争论的焦点。耶鲁大学医学研究者Diane Krause博士是成人干细胞研究的领头人之一,Robert Harris研究了这场争论背后的实质问题。  相似文献   

18.
8月23日,法国政府不顾美国对苏经济制裁的禁令,为向苏联出口天然气管道的设备而决定征用美国设在法国的一家子公司——“法国德雷塞公司”,美国政府则宣布对这家子公司实行制裁。法美矛盾达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这是近几个月来双方关系紧张中的第三场风波了。第一场是关于“秘密议定书”的争论。7月中旬,美国一官员揭露,法国同苏联订有一项“秘密议定书”,致使凡尔赛会议未能就限制对苏信贷达成明确协议,这是“法国拆美国的台”。此话在巴黎激起了  相似文献   

19.
这场辩论本质是美国内部的一场政策交锋:反映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美国政治的特殊性、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当地时间5月24日下午,美国众议院以237票对197票通过了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简称 PNTR)待遇的法案。由于参议院通过此案基本上没有问题,因此,24日众议院的投票实际上就决定了法案的最终结果。PNTR 是今年美国争论最激烈的一项立法事务。也可能是美国贸易政策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一场辩论。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施蛰存曾因怎样对待传统文化问题有过一场争论。尽管鲁迅站得更高 ,问题看得更透 ,但施蛰存的观点本身也无可非议。然而由于两人的争论并未在一个统一的交点上展开 ,致使争论的价值大受影响 ,不过鲁迅高明的辩论技巧着实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