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对分布于川西北高原的12个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群的15个穗部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Shannon-weaver指数分析表明,12个种群穗部形态学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86748),且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种群内部(71.91%)大于种群间遗传变异(28.09%);聚类分析把12种群的材料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小穗宽、小穗长、外稃长、内稃长、穗长、单穗重和穗节数是造成12个种群垂穗披碱草穗部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5份来自川西北高原的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10条ISSR引物对25份材料共扩增出12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0.8%;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变化为9-17条,平均每条引物总扩增的带数为12条,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数变幅为3-16条,平均每条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为8.5条.(2)供试的25份垂穗披碱草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703-0.974,平均值为0.828,供试材料间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对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将供试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分明显分成3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川西北高原不同野生垂穗披碱草种群穗部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布于川西北高原的12个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种群的15个穗部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12个种群穗部形态学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868),且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种群内部(71.91%)大于种群间遗传变异(28.09%);聚类分析把12种群的材料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小穗宽、小穗长、外稃长、内稃长、穗长、单穗重和穗节数是造成12个种群垂穗披碱草穗部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部分优质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PAGE对49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49个供试品种在醇溶蛋白带型上差异显著,品种间遗传距离(GD)在0~0.935之间,平均值为0.525.聚类分析可将优质小麦分为6大类,1BL/1RS易位系有12份,占24.5%.这个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醇溶蛋白变异丰富,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西藏野生大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利用A-PAGE(Acid-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法研究了来自中国西藏的野生二棱大麦、野生瓶形大麦和野生六棱大麦共106份材料在3个醇溶蛋白位点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在Ⅰ、Ⅱ和Ⅲ组醇溶蛋白位点分别发现了26、14和22种等位变异类型,平均等位变异数大小顺序为:野生二棱大麦,野生瓶形大麦,野生六棱大麦.这些等位变异类型的频率在这3组野生大麦间的分布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野生二棱大麦平均遗传多样性程度极显著地高于野生六棱大麦,这3组大麦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最后,讨论了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及中国栽培大麦的起源与进化问题.本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二棱大麦是栽培大麦的祖先,支持了栽培大麦起源的“二棱大麦单系发生论”. 相似文献
6.
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L.)作为供试材料,用高温(45℃)高湿(100%RH)的人工老化方法处理供试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电导率、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都呈下降趋势;种子的电导率没有显著变化且差异不显著(P0.05);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上升,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SOD,POD的活性降低,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老化6~7 d的蛋白含量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电导率不能很好的衡量垂穗披碱草种子的活力、丙二醛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能衡量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以紫花苜蓿和垂穗披碱草为材料,在内蒙古大学草地生态学研究基地内已有的自动遮雨棚进行实验,模拟设置3种降水梯度:+50%处理即增加水分、-50%处理即减少水分、多年平均状态,对不同降水及灌溉含量下,单播紫花苜蓿与单播垂穗披碱草的叶面积、比叶面积、茎叶比、株高等功能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水分梯度的增加,紫花苜... 相似文献
8.
西南地区地方品种猪血液蛋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技术,研究了6个品种360头猪8个基因座位的蛋白质多态性,结果表明,6个品种中Alb和Pi-II均呈单态,在Xiangzhu和Rongchang中,Pi-I呈单态;对于Po-I,除Kele外,其余品种均呈单态;CA,Cp,Po-II,AMy-I在6个品种中均表现出多态性, 本遗传变异指标计算结果显示,6个品种蛋白座位的平均杂合度为:0.342I(Dianxiao),0\3229(Dahe),0.3060(Xiangzhu().0.3479(Kele),0.3377(Neijinang),0.2656(Rongchang)(以8个座位计算),根据基因频率奈式遗传距离,并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Neijiang和Rongchang遗传距离最近,其它品种聚类结果稍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分析评价了小麦SSR引物在高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的通用性.试验选用了58对小麦SSR引物,其中30对引物能扩增出条带,14对能产生多态性较好的条带,占选用引物的24.1%.通过比较分析其扩增位点数及多态性信息含量等得出WMS518、WMS44、WMS72、WMS219等引物具有较高的标记效率.本研究结果为垂穗披碱草SSR标记的开发、遗传变异分析等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新品种(系)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分析了黄淮麦区106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系)间醇溶蛋白带型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106份材料间均存在带型差异,每种材料可分离10-24条谱带,106份材料共分离出63条差异带;45份材料具有1B/1R易位系标记性位点Gli-B11,占供试材料的42.5%;106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028 7~0.974 4,平均值为0.570 3.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0.646水平上聚为5类.上述结果表明供试的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具有广泛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SSR标记技术,对来源于内蒙古5个盟市的7个样点的35份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20对引物中,检测出326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2.55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6.99%,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在O.0000—0.3079之间,说明供试材料问亲缘关系较近;35份老芒麦种质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223,Shannon指数(I)为0.3288,意味着供试的35份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在O.71水平处,测试材料大致分为两大类,来源于内蒙古东部、中部和西部区的材料交叉明显,表现出地理非同源性.本研究为探讨老芒麦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及老芒麦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30对SRAP引物组合对南瓜属(Cucurbita)中的中国南瓜(C.moschata D.)、印度南瓜(C.maxima D.)和美洲南瓜(C.pepo L.)三个栽培种共76份南瓜资源进行了遗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的574条带中,有508条具有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的条带数为19.13条.UPGMA树形图显示,这些SRAP引物可将76份参试材料分为三类,它们分别与其在植物学上的印度南瓜、美洲南瓜和中国南瓜分类相符.在种内,材料间有按起源地分类的趋势,但与果形、果色等形态性状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西藏地区野生石榴种质资源,分析西藏野生石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野生石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13对SSR引物对3个自然群体共42份西藏地区野生石榴种质资源材料DNA进行PCR扩增,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片段长度,使用GenAlEx和Arlequin等软件对SSR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3对引物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平均3.385个,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农信息指数(I)、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量(PIC)分别为1.971、0.771、0.481和0.393。3个野生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香农信息指数(I)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867、0.646和0.421,林芝b(LZb)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其他2个群体。AMOVA分析表明,群体内遗传变异高达88.43%,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16。种质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划分为3个亚群,结果与种质地理来源具有一定关联性。遗传结构分析显示西藏野生石榴有4个可能的基因库来源。【结论】13对SSR引物可用于西藏野生石榴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等研究。西藏野生石榴种质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林芝b(LZb)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遗传结构复杂,且含有最多的野生种质采样点,可予以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16.
榛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欧洲、美国和我国北方的共48份榛子品种或品系(包括4个种及种间杂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1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4条引物,共扩增出142条清晰可重复的带,其中多态性带130条,比例为91.5%.聚类分析将48份榛子种质分为5组:欧榛、平榛各自列为1组;杂交榛分成2个组;另外一组包括滇榛和藏榛2份种质.研究结果对榛子的种间亲缘关系进行了验证,且为同种不同品种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更为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