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5份来自川西北高原的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10条ISSR引物对25份材料共扩增出12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0.8%;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变化为9-17条,平均每条引物总扩增的带数为12条,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数变幅为3-16条,平均每条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为8.5条.(2)供试的25份垂穗披碱草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703-0.974,平均值为0.828,供试材料间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对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将供试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分明显分成3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对分布于川西北高原的12个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群的15个穗部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Shannon-weaver指数分析表明,12个种群穗部形态学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86748),且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种群内部(71.91%)大于种群间遗传变异(28.09%);聚类分析把12种群的材料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小穗宽、小穗长、外稃长、内稃长、穗长、单穗重和穗节数是造成12个种群垂穗披碱草穗部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新品种(系)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分析了黄淮麦区106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系)间醇溶蛋白带型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106份材料间均存在带型差异,每种材料可分离10-24条谱带,106份材料共分离出63条差异带;45份材料具有1B/1R易位系标记性位点Gli-B11,占供试材料的42.5%;106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028 7~0.974 4,平均值为0.570 3.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0.646水平上聚为5类.上述结果表明供试的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具有广泛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麦醇溶蛋白电泳鉴定方法了解大麦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国内18份大麦品种的醇溶蛋白电泳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8个供试大麦品种中分别分离出13条和18条迁移率不同的多态性醇溶蛋白谱带。利用各品种在迁移率Rf值不同的谱带存在的明显差异,可将供试18个大麦品种区分开。对醇溶蛋白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份大麦材料在遗传距离(GD)0.49处聚为4个大类,这表明醇溶蛋白电泳技术对大麦品种鉴定和亲缘关系的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部分优质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PAGE对49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49个供试品种在醇溶蛋白带型上差异显著,品种间遗传距离(GD)在0~0.935之间,平均值为0.525.聚类分析可将优质小麦分为6大类,1BL/1RS易位系有12份,占24.5%.这个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醇溶蛋白变异丰富,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高原不同野生垂穗披碱草种群穗部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布于川西北高原的12个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种群的15个穗部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12个种群穗部形态学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868),且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种群内部(71.91%)大于种群间遗传变异(28.09%);聚类分析把12种群的材料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小穗宽、小穗长、外稃长、内稃长、穗长、单穗重和穗节数是造成12个种群垂穗披碱草穗部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L.)作为供试材料,用高温(45℃)高湿(100%RH)的人工老化方法处理供试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电导率、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都呈下降趋势;种子的电导率没有显著变化且差异不显著(P0.05);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上升,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SOD,POD的活性降低,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老化6~7 d的蛋白含量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电导率不能很好的衡量垂穗披碱草种子的活力、丙二醛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能衡量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应用RAPD技术对新疆布顿大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分子标记,通过40条10碱基随机引流,对32份新疆布顿大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在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有22个引物(占55%)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每条多态性引物能产生1-7条多态性DNA带纹。40个引物共扩增227条带,其中95条(占41.9%)具有多态性,平均每条引物能产生1.7条多态性DNA带纹。基于RAPD技术计算了32份布屯大麦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值为0.427-0.848,平均值为0.681,利用不完全加权算术平均数(UPGMA),采用1-GS矩阵对其进行遗传聚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将32份参试材料区分为3类(或亚类),来源于新疆北部的20份材料有17份材料(占85%)聚入Ib亚类,而第Ia亚类则主要来自于新疆中部的一些材料。研究表明,RAPD标记揭示的新疆布顿大麦间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来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笔者利用SRAP标记对纤毛鹅观草29个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本实验利用11对能够在不同居群中扩增出稳定多态性条带的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平均每对引物获得9.34个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0.47%.GS值在0.583 3到0.967 7之间,平均GS值为0.775 5,这表明,居群之间差异明显,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所有居群进行聚类,可聚为6类,其中大部分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居群聚为一类;对不同生态地理类群基于Nei氏无偏估计的遗传一致度的聚类分析表明,各生态地理类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所处的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RAP标记技术能较真实地反映纤毛鹅观草居群间的亲缘关系,可以用于纤毛鹅观草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00多个小麦品种的醇溶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带谱是品种的重要遗传特征,它既能区分所有具有遗传差异的品种(品系),又能反映出品种(品系)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该方法分辨力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成本低,可应用于品种鉴定、纯度分析和作为一种遗传选择标记应用于作物育种。本次研究以品种间醇溶蛋白带谱的相似系数为指标,采用类平均法,对其中部分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相符,由此说明,醇溶蛋白凝胶电泳技术在小麦品种分类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番茄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图谱鉴定番茄各个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枣庄市售10种番茄品种的醇溶蛋白电泳图谱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的醇溶蛋白谱带存在一定差异且这种差异反映一定的关系.10种番茄醇溶蛋白分离谱带8条,大部分具有5条相同谱带,少部分谱带数量较少,最少谱带4条,经过遗传相似性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番茄的亲缘关系,经过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将10种番茄在一定水平上,聚为5类.为枣庄番茄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以及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39个菜豆品种和1个杂交后代为材料,通过SDS-PAGE技术获得了种子盐溶蛋白的亚基分布电泳图谱,比较了分布差异,并分析了其遗传表现.结果表明:40个供试种质的盐溶蛋白带型差异显著,电泳共分离出27条迁移率不同的条带,其中有4条保守带(均为100%表达),分子质量分别为99.039、58.267、25.234、15....  相似文献   

13.
利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不同地区的13份牛角藓 Cratoneuron f ilicinum(Hedw .) Spruce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且重复性高的15对引物共扩增出162条清晰的条带,其中161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9.49%,说明牛角藓的遗传变异丰富.运用PopGen-32软件分析发现,平均等位基因数 Na=1.9938,有效等位基因数 Ne=1.624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 H=0.3606,Shannon's信息指数 I=0.5366,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736,说明牛角藓的遗传变异主要在居群之间.通过NTSYS2.1软件对14份样本的亲缘关系用U PG-M A方法进行聚类,样本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以咸宁地区48份桂花栽培品种为试材进行ISSR分析.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11条稳定性强、多态性丰富及条带清晰的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获得8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70条,多态性比率为86.4%;采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供试材料相似系数在0.41~0.97之间,表明咸宁地区桂花资源多样性丰富;UPGMA聚类分析显示,四季桂与秋桂(包括银桂、丹桂、金桂)遗传距离较大.四季桂从9月份开始开花,一直到第二年4月份可以多次开花,而秋桂类于9月或10月一般集中开花1~2次,说明桂花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其开花习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SSR标记技术,对来源于内蒙古5个盟市的7个样点的35份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20对引物中,检测出326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2.55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6.99%,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在O.0000—0.3079之间,说明供试材料问亲缘关系较近;35份老芒麦种质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223,Shannon指数(I)为0.3288,意味着供试的35份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在O.71水平处,测试材料大致分为两大类,来源于内蒙古东部、中部和西部区的材料交叉明显,表现出地理非同源性.本研究为探讨老芒麦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及老芒麦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稻属AA基因组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和系统进化关系,62份来自广泛地理分布的水稻品系被用于ISSR标记分析。这些品系包含有6个野生稻种(O.nivara,O.rufipogon、O.barthi,O.longistaminata,O.glumaepatula,和O.meridionalis)和2个栽培稻种(O.sativa和O.glaberrima)。21条能产生良好重复性条带模式的ISSR引物被筛选出,并在62个水稻品系中揭示出非常好的多态性。全部样品的基因多样性为0.527,同时显示出ISSR标记在稻属物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具有强大的作用。根据ISSR条带模式,利用Jaccard配对相似系数构建的一致性树状图,显示出具有良好自展支持率的稻属AA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大陆的稻属物种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尤其是亚洲野生稻物种与Vaughan1989年建立的稻属分类系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将对稻属AA基因组野生稻在水稻育种实践中的有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西藏地区野生石榴种质资源,分析西藏野生石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野生石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13对SSR引物对3个自然群体共42份西藏地区野生石榴种质资源材料DNA进行PCR扩增,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片段长度,使用GenAlEx和Arlequin等软件对SSR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3对引物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平均3.385个,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农信息指数(I)、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量(PIC)分别为1.971、0.771、0.481和0.393。3个野生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香农信息指数(I)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867、0.646和0.421,林芝b(LZb)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其他2个群体。AMOVA分析表明,群体内遗传变异高达88.43%,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16。种质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划分为3个亚群,结果与种质地理来源具有一定关联性。遗传结构分析显示西藏野生石榴有4个可能的基因库来源。【结论】13对SSR引物可用于西藏野生石榴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等研究。西藏野生石榴种质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林芝b(LZb)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遗传结构复杂,且含有最多的野生种质采样点,可予以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18.
采用RAPD技术对八个不同的灵芝株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经筛选得到四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52条DNA片断,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3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82.7%,说明灵芝间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并建立UPGMA聚类图,可将八种灵芝株系分为两个组群。通过分析DNA指纹图谱,找到了有代表性的特异条带,为进一步开发稳定的、优势菌株特异的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