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分和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影响作物生长的2个重要环境因子,合理地灌溉和施肥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试验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水肥耦合试验,研究水肥耦合对苦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及水分单因素效应对苦荞产量的影响均呈抛物线趋势,影响顺序为,灌水量氮肥钾肥磷肥;水肥对苦荞产量的影响存在耦合效应,影响最大且达到显著水平的是水氮耦合,其他耦合如氮磷耦合、氮钾耦合、磷钾耦合、水磷耦合和水钾耦合对产量影响效果均不显著;当各因素为,x1=0.205、x2=0.0821、x3=0.0846、x4=0.267,即实际水肥耦合配比为氮肥476 kg/hm2、磷肥333 kg/hm2、钾肥279 kg/hm2、灌水量4 608 L/hm2,可获得最优水肥耦合模型的苦荞产量.  相似文献   

2.
水肥耦合对细根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水肥耦合对细根形成的影响,对水肥耦合条件下细根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分别通过细根形态主要指示指标:直径,根长,比根长在水肥耦合条件下的不同反应,来分析细根形态的变化规律和原因,并对细根形态的研究现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论开发南方旱地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14省共有旱地1515.63万公顷,占耕在面积的40%以上。为缓解南方人地预质,促进农业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力开发旱地农业势在必行,本文简述了南方旱地农业在农业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及其重要作用;论述了南方旱地农业的特点、优质与潜力,分析南方旱地农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扣提出了开发南方旱地农业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发展半旱地农业,促进农业用水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农业用水管理采取的是分离做法,要不就是旱地农业,要不就是灌溉农业,实际上它们是互通的,应当把旱地和灌溉地看作是一个连续系统,它们都应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为基础,都用单位水量形成多少产量来评价,因而在两者之间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就为推行农业节水扩展了更大空间,而能否发展第三种农业用水类型——半旱地农业的问题也由此提出.可以将半旱地农业理解为在运用旱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补充少量灌溉水的农业.其目标可归结为:在缺水灌区保持农田高产的同时,做到大量节约灌溉用水;在旱作山区通过雨水集流等措施对部分农田实施少量补充供水,以达到显著增产.推行半旱地农业首先是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压力,同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本身的需求.2008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水大会公报中指出:农业用水占到全球供水量的2/3强,今天的水浇地明天将会怎样,至今没有答案.不过一些专家认为,未来将逐步做到以土壤水资源替代灌溉用水,农业中用更少量的灌溉水正在变得可以实现.我国研究者曾提出对水稻、小麦等作物实行半旱作栽培的主张,近年又多次出现"灌溉农业和旱作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应淡化灌溉农业与雨养农业人为划分"的呼声.  相似文献   

5.
水肥耦合条件下春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312-D最优饱和设计,在辽宁西部半干旱区进行了田间春小麦光合作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正相关.水肥单因子对叶片光合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氮>水>磷.交互耦合作用对叶片光合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与水耦合>氮与磷耦合>磷与水耦合.水肥耦合促进叶片光合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扩大了叶面积、提高了叶片蒸腾速率、增大了叶片气孔导度、提高了胞内水浓度、降低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单叶光合速率高于7.5×10-3 μmol/s的水肥优化管理方案是:施氮量为323.4~399.9 kg/hm2、施磷量为65.8~105.7 kg/hm2、灌水量为276.1~353.2 mm.  相似文献   

6.
广西石山地区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基础薄弱和生态环境恶劣是制约石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石山地区大农业发展战略是:治本抓基础,走生态农业和开发性农业的道路,发展资源转换型经济,达到不断提高粮食自给率、发展商品经济、尽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以种养为主的庭院经济为突破口,以林业为重点。采取:1.依靠科学技术;2.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3.建立以乡为地域单位,以户为生产和经营管理单位的农业生产商品基地,形成产业;4.稳定耕地和粮作面积,提高复种指数,主攻单产,提高总产;5.重视旱地农业,使旱地农业生产特别是玉米和大豆的生产有一个突破性发展;6.树立长期奋斗思想,进行持久的封山育林,把石山绿化起来;7.调整畜牧业结构,增加草食性牲畜和家禽的比重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研究如何实现安徽省农业经济稳定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寻求实现健康有序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构建方式.通过构建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6年安徽省农业经济系统和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从2005年以来安徽省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分别由2005年的0.19、0.30增加到2016年的0.77、0.76.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完成了从失调阶段到初级协调阶段的转变,耦合协调度由0.35增加到了0.62.要更好地发挥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加快建设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并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调研,从挖掘各类农业水资源潜力入手,分析总结了黄淮海地区农业节水的成效、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在充分利用降水基础上实施补充少量灌溉水的半旱地农业是解决该区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增长的一条重要出路。旱地农业、灌溉农业和半旱地农业并存将成为未来农业用水的新格局,按此对策实施,预期到2020年,该地区农田灌溉用水量可减少30 %以上,并率先实现农业用水系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旱地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作物生长与土壤水分状况,农业措施对旱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以及旱地土壤水分模式几个方面,叙述了我国旱地土壤水分状况研究的概况,并对我国今后旱地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家庭农业水肥一体智能滴灌需求,设计一种成本低、安装、使用、维护简单,能适时适量灌溉的水肥一体智能滴灌系统.对湿度与日光强度采集电路,水肥混合灌溉处理方案进行详细介绍,有效地提高了灌溉设备的利用率.通过反复实验验证,水肥一体智能滴灌系统特别适应于我国家庭农业种植灌溉使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合理的化肥和农药施用、农膜的大量使用,工业“三废”污染、水资源短缺1自然灾害的日趋频繁、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主要环境问题,结合本国国情,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建立和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提高化肥利用率,重视土壤有机培肥及发展节水型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用稀土肥料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稀土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稀土在土壤中的残留、在水体中的富集以及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从农用稀土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土壤、水体等环境要素的负面影响出发,论述了稀土可能对长江三峡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有促进作用。由此,在使用农用稀土时,应尽可能降低和减少稀土在土壤中的残留及水体中蓄积的机会与条件。  相似文献   

13.
姚大庆  姜红 《科技信息》2010,(17):I0392-I0393
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农业节水灌溉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农作物产品的一种农业高效用水模式。本文简述了节水灌溉工程的现状和存在的工程技术问题,并展望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对冀东褐土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 ,可明显提高土壤可浸提腐殖酸含量和胡敏酸 (HA)、富里酸 (FA)含量及HA/FA比值 ,使胡敏酸得到活化和更新 ,肥力提高 ;而长期不施肥或单施常量化肥 ,使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均有所恶化 ,土壤肥力水平下降。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是冀东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武慧君  戴成娟  刘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2):13665-13673
农业生产是用水和水压力的主要原因,灰水足迹的提出为农业生产水污染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国内外学者们在农业生产灰水足迹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尚处于不断更新与发展的阶段,且缺乏核算方法、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农业灰水足迹核算模型发展历程,然后从主要农作物种类、灰水足迹核算尺度、核算容许限制选择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外灰水足迹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农药化肥的施加、经济与资本深化程度、城乡结构、技术和产业结构、人口与社会福利等因素对农业灰水足迹总量变化的影响,提出了灰水足迹评估不足与未来研究突破点。以期为后续科学核算农业生产灰水足迹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土壤肥料若干重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和肥料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基础,关系到农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若干重大问题。本文对我国耕地资源特征、利用方式及其演变,农田养分平衡、化肥肥效与土壤肥力演化,肥料技术升级,土壤生物肥力等若干重要土壤肥料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发展新型肥料、加强土壤肥力长期监测、培育土壤生物肥力,以及提高有机肥资源效率与安全利用研究等重大工程技术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山地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特点导致其土壤发育缓慢、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在人为活动干扰下极易退化形成石漠化景观。笔者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成因与治理措施,喀斯特山地土壤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喀斯特山地退化土壤不同类型修复技术和修复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性的改良作用,并通过收集相关文献数据,采用Meta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和分析了生物炭、化肥、有机肥、化肥有机肥混施、生物炭基肥、生物覆盖和生物结皮等不同措施对喀斯特退化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土壤侵蚀、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类群多样性的影响差异和作用机理。总结认为:喀斯特山地土壤生态系统是植被恢复的重要基础,改善土壤质量是提升喀斯特植被生态修复成效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施用生物炭和生物结皮技术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保水性能,具有显著的土壤改良效应;施用生物炭和生物炭基肥对土壤肥力的改良效应更为显著;生物覆盖技术可显著降低土壤侵蚀量。今后应在不同区域喀斯特山地退化土壤生态修复关键限制因子辨识、土壤改良集成技术对喀斯特退化土壤的生态修复效果、新型生物炭基菌肥研发、土壤固碳增汇技术等领域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防止和减少三峡库区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对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威胁,探求坡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途径显得十分必要.由于不同耕作模式对坡耕地水、土、肥流失的影响很大,针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不同的耕作模式与坡耕地水土流失关系,详细分析了坡耕地不同耕作模式的特点与各自的适宜性,综述了不同耕作模式下坡耕地水、土、肥流失的研究方法,并对坡耕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辽北平原退化土地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北部的辽河平原存在着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土壤沙化肥力下降,土壤渍涝含盐较重,草场碱化严重及水土流失加剧等自然生态失衡的不利因素,成为本区经济发展的限制因子,但是该区同时具有人均占地较多,水资源潜力较大,光热条件匹配相当以及劳动力充裕等有利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查清资源,搞好规划;兴修水利工程,完善基础设施打井种稻,改良土壤;合理利用草场,发展节粮型的畜牧业;营造森林,防止风沙旱涝灾害,建  相似文献   

20.
为广植苜蓿, 介绍了苜蓿的种类、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历史,论证了苜蓿作为饲用牧草、轮作倒茬、绿肥压青、培肥土壤、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植物,在农牧业生产和秀美山川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提出了广植苜蓿、增加植被、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和建议,使苜蓿在西部在开发、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秀美山川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