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恒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作家之一,他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白涡》充分揭示了其女性想象与关怀的三个特点,即:以人道主义作为基础,侧重从食色两方面关注女性沉重的内身;立于女性价值立场,对女性追求自我生命意志的实现予以同情与肯定;在探讨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时,侧重于对男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两篇小说以女性的口吻与视角讲述了两个出身迥异却殊途同归的女性悲剧。从《月牙儿》侧重对造成女性悲剧的传统社会的批判,到《阳光》中对女性个体意识及人性弱点的拷问,老舍在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对外来“新”事物的质疑及嘲讽.又含蓄批判了,传统封建思想观念对女性的戕害。这是老舍对传统与现代所持双重否定态度的体现,反映出老舍对男权社会里女性的生存及解放问题进行的犀利剖析与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3.
《创业史》是十七年文学的典范作品,是一部描写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史诗性作品.柳青在两部《创业史》中塑造的几个典型的女性形象,能够看到柳青对这场革命带给女性的冲击的深度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柳青也深刻认识到女性的真正自主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他用梁秀兰、赵素芳两个人描绘了女性生存的真实状态;用徐改霞的最终进城寄托了对女性真正自主的思考和期望;用王亚梅充分展现了走出家庭的女性的魅力,全面体现了柳青对女性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4.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美国“自白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歌表现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在《爹爹》《申请人》和《晨歌》这三首诗歌里,普拉斯用独特的视角、经验和世界观分别对女性不同时期的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进行了痛苦而深刻的反省、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相似文献   

5.
郭浩 《科技信息》2012,(13):183-183
根据不同女性的需求和取得的效果,介绍了健身俱乐部练习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说明不同的女性应选择相应的内容与方法,肥胖者应侧重有氧运动;正常者应注重形体、气质的培养;瘦弱者应注重局部的力量训练。要科学的选择科学的内容与方法,合理地安排运动量,真正发挥健身俱乐部健身健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卡里尔·邱吉尔是英国当代女剧作家。她的作品蕴含着女性主义运动的思想和理论。《九重天》和《上等女性》中几位女性坎坷的生活经历,揭露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剥削和压迫,反映了女性追求自身解放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的创作,与繁荣的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尤其是才女文化密不可分。明清江南才女文化构成了《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对《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有重要影响。《红楼梦》中的女性都带有鲜明的明清江南才女文化特征。她们对才与美都有着觉醒的追求,是才德美兼备的新型女性;一些女性走出家门,展示出女性生活空间的开拓,却因为才高而遭受着命薄的人生命运;以花神寓意的女性神化形象蕴含着社会对才女早逝的惋惜和敬仰。《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意义在于其"江南才女"符号更为突出,体现在其形象性和抽象性都超越了其他江南才女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共同特点,即:她们都把笔力集中放在表现时代女性的命运方面。在看似从容超脱实则深深进入地描写疯狂世界里的女性疯狂这一点上,张爱玲可以说是第一个。作为一位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媾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开始于四十年代沦陷区的上海文坛。1943年以后的三、四年是她创作的旺盛期,在这期间产生了《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等优秀小说;1949年后发表《十八春》、《小艾》;1952年迁居香港,发表《秧歌》、《赤地之恋》;1955年定居美国,又有《五四遗事》、《怨女》问世。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她多以四十年代旧中国的沪港洋场社会为背景,描写在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相冲击、媾合下,一些特定的女性的惘怅、悲苦、疑惑、无奈,甚至心理的畸形与变态,从抽象的哲学意味上对人性进行探索,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包含着她对生命本体、人生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侯昕燕 《科技信息》2011,(23):I0176-I0176
铁凝以孜孜不倦的创作姿态和丰厚的写作成果为当代文学的风景画廊添上了绚烂的一笔,无论早期的作品《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还是90年代的《玫瑰门》、《无雨之城》、"三垛"以及后来的《大浴女》、《永远有多远》、《孕妇和牛》等,我们看出她执着于对女性心灵和灵魂的书写的决心,因此她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女性文关怀。她像一只黄鹂,不倦的为女性唱着一曲曲或清新或哀惋的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十日谈》和《聊斋志异》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十日谈》中的悲剧女性强调个人独立与尊严 ,肯定个体价值 ,主动积极地追求自由人格理想 ;而《聊斋志异》中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意识往往被纳入伦理的心理结构之中 ,肯定群体价值 ,其人格主导特征是人伦道德型的  相似文献   

11.
2005年3月-7月对南充市金翅雀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翅雀3月开始繁殖;雌雄共同筑巢,营巢期4-5d;窝卵数:3.67±0.58(n=3),孵化率63.64%;雌孵卵,孵卵期12-13d,孵卵期间食物由雄鸟提供;双亲共同育雏,育雏期14-15d.雏鸟生长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12.
笼养白头叶猴食物能量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1月~12月对饲养在广西扶绥珍贵动物保护站内的白头叶猴进行了食物能量代谢的研究。笼养白头叶猴在夏季雄猴能从食物中获得362242±13297kJ能量,从排便和排尿中损失100111kJ能量,获得净能量259937kJ;雌猴每天能从食物中获得314542±1722kJ能量,从粪便和尿中损失91418kJ能量,获得净能量223127kJ。在冬季雄猴能从食物中获得513067±1480kJ能量,从排便和排尿中损失100625kJ能量,获得的净能量412146kJ;雌猴从食物中获得480540±20797kJ能量,从排便,排尿中损失74684kJ能量,每天净获得能量405852kJ。笼养白头叶猴平均每天每只摄入200g~258g干重物质,相当于体重的3%的重量。白头叶猴的消化能为335748kJ,食物消化率为804%,尿能损失9885kJ,能量代谢率为9705%。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断食给水、给食断水和断食断水三种方式相互对照 ,对家蝇成蝇进行了饥渴应激耐受实验 .结果发现 ,在饥渴应激压力下 ,无论是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死亡高峰开始出现的时间 ,还是 50 %或 95%家蝇个体死亡所需时间均表现为雌蝇比雄蝇明显滞后 ,表明雌蝇的饥渴应激耐受力明显强于雄蝇 .这将为丰富对家蝇的认识提供基本资料 ,同时对家蝇的利用和防制也将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福州地区泽蛙食物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剖胃检查的方法研究了福州地区泽蛙的食性.结果表明,泽蛙的食物以昆虫类为主,其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为0.884;雌蛙和雄蛙食物的多样性有显著差异;有益系数为65.75%.讨论了不同性别和不高气候因素对食物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对雌雄大鼠体质量、血脂的影响,并探寻高脂饮食对雌雄大鼠形成高脂血症差异的影 响,为提高动物模型的复制效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将 SD 大鼠按性别及喂养饲料分为 4 组,普食组及高脂 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及高脂饲料 12 周。观察高脂饲料对不同性别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游 离脂肪酸、转氨酶等参数的影响,进而评价性别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影响。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 12 周后,雄性大鼠体质量及摄食量略高于普食组,而雌性大鼠体质量及摄食量略低于普食组,高脂饲料的喂养使雄 性大鼠与雌性大鼠之间的体质量差异进一步扩大; 雌性大鼠血清中 TC、TG、FFA、HDL-C、LDL-C 的含量均明显升 高,雄性大鼠血清 TC、FFA、HDL-C、LDL-C 的含量也明显升高,但 TG 并无显著变化; 高脂饮食的饲喂使雌鼠血液中 TC、TG、FFA、LDL-C 的含量明显高于雄鼠; 高脂饲料喂养 12 周后雌雄大鼠血液中 AST、ALT 的含量出现一定升高, 但依然在较为安全的可控范围内。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 12 周均能诱发雄性及雌性大鼠的脂代谢异常,但雄性大 鼠与雌性大鼠在体质量、血脂异常类型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雄性大鼠表现为体质量增加合并典型的高胆 固醇血症( Ⅱa 型) ,而雌性大鼠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减低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 Ⅱb 型) 。这种性别差异在高脂血症 的动物模型及药物治疗研究中应被重视。  相似文献   

16.
了解学生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中人数、性别、班别、分数组成的变化情况,每个实验项目按照6项内容分别评分,对实验报告构成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女生总分成绩高于男生,女生在实验结果和讨论分析的变异系数大于男生,男生要加强改进实验建议环节,是提高分数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Female choice selects for a viability-based male trait in pheasan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cent theory on sexual selection suggests that females in species without paternal care choose mates by their 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s because these indicate genotypic quality which will be transmitted to the offspring. These ideas are not yet empirically supported as data quant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ale mate choice and fe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are lacking. Only in one case, in Colias butterflies, has it been demonstrated unequivocally that females choose 'good genotypes' as mates and there is only one study, on Drosophila, demonstrating that mate choice increases one component of offspring fitness. Spur length of male pheasants (Phasianus colchicus) correlates with various fitness-related properties. We here present the first experimental field data showing that female pheasants select mates on the basis of male spur length and that female mate choice correlates with fe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相似文献   

18.
Condition-dependent signalling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stalk-eyed flie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David P  Bjorksten T  Fowler K  Pomiankowski A 《Nature》2000,406(6792):186-188
Handicap models of sexual selection predict that male sexual ornaments have strong condition-dependent expression and this allows females to evaluate male genetic quality. A number of previous experiments have demonstrated heightened condition-dependence of sexual ornaments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Here we show that genetic variation underlies the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variable food quality) of a sexual ornament (male eye span) in the stalk-eyed fly Cyrtodiopsis dalmanni. Some male genotypes develop large eye span under all conditions, whereas other genotypes progressively reduce eye span as conditions deteriorate. Several non-sexual traits (female eye span, male and female wing length) also show genetic variation in condition-dependent expression, but their genetic response is entirely explained by scaling with body size. In contrast, the male sexual ornament still reveals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after accounting for differences in body size.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female mate choice yields genetic benefits for offspring.  相似文献   

19.
Bickford D 《Nature》2002,418(6898):601-602
Male parental care is exceptionally rare in nature, although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aspects of New Guinea's biodiversity is the evolution of male care in the frog family Microhylidae. Here I report a new mode of parental care: transport of froglets by the male parent, which was recently discovered in two species of microhylid frogs from the mountains of Papua New Guinea. As the offspring jump off at different points, they may benefit from reduced competition for food, lower predation pressure and fewer opportunities for inbreeding between froglets, which may explain why this unusual form of parental care evolved.  相似文献   

20.
欲探讨常德市幼儿体质现状,揭示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按《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从常德市城乡随机抽取1 866名3~6岁幼儿进行了体质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常德市3~6岁幼儿的体质水平城镇优于乡村,男童优于女童,也优于2005年湖南省3~6岁幼儿体质水平;幼儿体质不合格率为13.9%,且女童高于男童,乡村高于城镇,但明显低于2005年湖南省幼儿体质不合格率(24.6%);67.6%的幼儿生后4个月内母乳喂养,82.9%的幼儿食用过"垃圾食品",63.9%的幼儿由父母看护,99.8%的幼儿能上幼儿园,但在幼儿园每天身体活动时间明显偏少.建议加强幼儿保健宣教工作的力度,提高社会、幼师、家长对幼儿保健的认识,合理安排幼儿膳食和生活日程,增加幼儿身体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进一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改善幼儿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