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实际应用中通风机特性曲线拟合中存在2次多项式拟合存在假收敛、5次多项式拟合同时存在曲线振荡和假收敛,拟合的曲线与实际通风机特性曲线的“驼峰”形状相差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反平滑相切抛物线的风机特性曲线近似拟合方法,开口向下的正抛物线拟合通风机的稳定工作区域,开口向上的反抛物线拟合通风机的不稳定区域,正反两条抛物线在交点处平滑相切,使得拟合曲线近似“驼峰”形状,避免了2次多项式假收敛和5次多项式曲线振荡问题.  相似文献   

2.
简要论述局部扇风机 (轴流式通风机 )产生不稳定工况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提出以分流器消除风机特性曲线驼峰区段、使其工作运行稳定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通风机性能实验测量参数、数据采集及风机性能曲线的处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为了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可以用无因次性能曲线更好地选择风机。  相似文献   

4.
把风机串联运行时的动压-静压差曲线与理论叠加曲线进行比较,发现两风机串联时不一定符合串联叠加原理;不同种类风机串联时,风机前后位置不同,所得到的系统性能也不相同;离心风机作为前级风机时,系统静压变化较为缓慢,流量增加迅速;横流风机作为前级风机时,系统静压变化迅速,相对动压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结电容放电的观点探讨注入电流脉冲结束后p—n结不稳态的异常衰减过程。分析指出:在小注入条件下,结暂态电压有两种异常衰减,都形成驼峰曲线。势垒区复合中心导致开路驼峰出现;结并联漏电通道则诱发非开路驼峰。这两种驼峰的发生都归结于势垒电容放电。开路驼峰曲线的拐点为V_t(t_i)=V_D-(2KT/q)(突变结)及V_g-(4KT/3q)(线性缓变结);非开路驼峰曲线的拐点则为V_t(t_i)=(2/3)V_D(突变绪)及(3/4)V_g(线性缓变结)。两种驼峰曲线的初段均可用来测量结型器件的少子寿命。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翼离心风机的集流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和实验测量方法研究了结构对吸油烟机用多翼离心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CFD方法对吸油烟机用多翼离心风机的原型机进行了多工况数值模拟,获得流量-压力性能曲线,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然后,通过改变集流器出口直径do与集流器到叶轮轴向间隙δ来确定集流器最佳结构参数,达到提高风机气动性能的目的。与原型风机相比,采用经过参数优化的集流器,风机的气动性能得到提升。优化前后多翼离心风机内部流场的分析结果表明:集流器结构参数的优化,使得多翼离心风机在整个工况范围内的气动性能都得到了提升;但是,随着集流器与叶轮之间轴向间隙的增大,风机气动性能的变化呈非线性;当do=206mm、δ=6mm时,风机的风量达到最大。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所用集流器的多翼离心风机的最大风量增加了1.0m3/min,最大静压提升了25Pa。数值和实验研究工作对多翼离心风机性能改进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以风机变频增风稀释工作面超限瓦斯为核心的变频查找法.由稀释公式可计算出稀释瓦斯的所需风量,通过查找方法不断地从风机特性曲线库中选择曲线并带入风网解算程序,解算的风量不断地与稀释瓦斯的需风量作比较,最终选择出一条最接近且大于稀释风量的风机特性曲线.通过变频器调频将风机调至此特性曲线下运行,进而稀释瓦斯.搭建了实验模型,模拟瓦斯浓度超限时风机变频稀释瓦斯.实验表明风机所处的常态频率越小其稀释能力越大,在稀释能力范围内,可快速将超限瓦斯稀释到安全值,且调风比趋近于1.证明了变频查找法具有快速性、精准性、随动性、稳定性以及较好的稀释效果且风量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重载机车轴流冷却风机运行条件多变、容易发生失速的现象,建立了一种三维数学模型来研究轴流通风机的气动性能,预测失速点.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在旋转坐标系下采用SIMPLE算法求解压力速度耦合方程.计算了不同工况下风机的性能参数,绘制特性曲线,分析了内部流动规律和失速特性.结果表明:风机特性曲线存在不稳定工况区,在小流量范围存在一个拐点;失速工况下叶轮处静压最小值远高于工作点,并且叶片静压梯度下降明显;风机失速时流线弯曲严重,尾部漩涡区延长;可以预测失速点在流量系数为0.201处.  相似文献   

9.
风机是传统行业的主要耗能原件.对风机进行优化设计,提升风机的静压效率对于节能环保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风机的优化设计更多聚焦叶轮结构,对于轮盖结构及间隙对风机性能影响的研究却很少.为提高一款工业离心式风机气动性能,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轮盖结构与间隙以及前安装角对风机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对...  相似文献   

10.
p-n结注入电流脉冲结束后,结的暂态电压因放电而衰减,一般正常的衰减曲线是电压随时间几乎是线性减小,但有些p-n结的衰减曲线却与正常情况下的不同,出现驼峰状。这一现象自1955年被发现以来,许多学者纷纷对这一异常现象提出解释,但直到最近,王乔民利用p-n结势垒间接复合的观点,对驼峰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才得出一个与实验定性吻合的超越微分方程:从而使问题得以初步解决,但王乔民在文章(科学通报,1987,1:14~18)中只定性分析了微分方程的可靠性,而未给出方程的解。作者用实验对p-n结放电驼峰曲线进行了测量,然后以实验为依据,逐步讨论放电方程的解。并用BASIC语言求出超越方程的数值解。逐次选用拟合参数,使近似方程的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由我校管科所崔立言副教授主持的部级课题“驼峰现代化运营效果定量分析”研究,5月28日在江西鹰潭通过部级鉴定. “驼峰现代化运营效果定量分析”研究,在总结国内、外驼峰调车场运用经验和运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驼峰调车场现代化系统运营分析应以机械化驼峰调车场合理结构和正常作业条件为比较基准,采用形式类比的比较方法,并据此根据我国驼峰调车场采用驼峰车场点连式调速和其他四个子系统运用实际,预测驼峰调车场现代化系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和运营效果,得出了对驼峰调车场现代化建设和深入改革调车作业有实用价值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离心风机性能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对离心风机进行了性能预测分析且得到喘振曲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轴流风机流场的压强和速度与风筒导流锥角间的对应数据,采用了牛顿插值法,通过Matlab软件绘制相应的曲线,从而分析出轴流风机流场的压强和速度随风筒导流锥角的变化规律,为喷雾机风筒锥角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压强曲线结果表明:风筒导流锥角在0~30°的范围内,锥角越大,风机整体压强变化越小,风机性能越可靠;速度曲线结果表明:风筒导流锥角在0~30°的范围内,锥角在7°时,风机整体速度变化越小,风机性能越稳定.  相似文献   

14.
轴流风机与离心风机串联吸气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轴流风机与离心风机串联吸气性能进行了试验,得到了两种异类风机串联工作时的吸气性能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串联吸气全压与单风机全压相比在小流量区域全压显著增大,改善了风机的性能;串联后的效率曲线也得到改善,高效率区域增大,且两种风机在串联系统中的先后位置对吸气性能影响很小,提高了串联系统的适应范围。因此,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串联适用于管道系统阻力大的情况,可以发挥离心风机压力高、轴流风机结构简单且易于串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对离心风机单机吸气性能和双风机串联吸气临界点进行了试验研究,绘制了离心风机串联临界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离心风机串联后,风机临界曲线随固定级风机转速的增高而呈规律性下降;两风机的转速互相影响,单提高一台风机的转速不一定能改善风机的串联效果。本文的研究为离心风机串联运行时的参数选择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风机抽检产品的风机流量、压力、效率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确定本次测试的不确定度,对各个仪表在测试过程中对不确定度的影响进行评估,得出关键性能测试过程中主要测试仪表选取的指导意见.对风机流量、压力和效率进行了公式推算,对风机性能测试过程中的各个基本测量量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矿井对主要通风机的要求定位于“性能无驼峰” ,介绍了国内外通风机分离控制的理论成果和控制技术 ,提出了矿用轴流风机性能无驼化研究的思想。图 4,参 6。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央空调中广泛使用的多翼离心风机,设计了一种新结构的椭圆形进口集流器,实验研究了这种集流器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集流器出口面积有利于改进风机的气动性能,但同时噪声有所提高;相比传统集流器,具有合理参数及安装位置的椭圆形集流器能够更好地提高风机的综合性能.当椭圆形集流器的偏心角θ为0°、偏距比ε1和ε2均为0.067时,风机在变转速工况范围内的风量增加了8.8%~12.8%,总效率提高了1.7%~4.6%,噪声降低了0.4~0.6dB;当θ为30°、ε1和ε2均为0.067时,风机风量增加了2.5%~6.0%,总效率提高了0.6%~1.4%,噪声降低1.2~1.5dB.实验结果为改进前向多翼离心风机的性能提供了一条可以继续探索的途径,也可为完善该类风机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风机盘管研究中大多数模型仅考虑热力学性能,未考虑水力学性能影响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盘管建模方法,以提高对中央空调末端的控制性能.该方法基于基尔霍夫定律,采用电气模型模拟风机盘管系统水力学性能,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各个盘管的水流量;以水流量为输入,引入盘管内风机开度及传热系数,建立面向控制的风机盘管系统热工灰箱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对其参数进行辨识.实验结果表明:风机盘管系统热工水力模型能够精确地反映实际的水力工况和热交换过程,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试值误差低于6%,为风机盘管系统的有效调控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驼峰连点连式调速制式是根据减速器和减速顶的不同性能和特长,合理地运用到调速系统的不同位置上,完成不同的高速任务,使系统更加完善的一种适应中小驼峰现代化的新型自动调速系统。利用减速顶的“连续式”控制能适应间隔调速的功能,且在某些方面优于其他制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