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PC-88A-煤油-HCl分散支撑液膜中Co(Ⅱ)的传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支撑体,煤油为膜溶剂,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C-88A)为流动载体,研究了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金属Co(Ⅱ)的传输行为;考察了料液相pH、分散相中液膜相(0.081mol/L PC-88A/煤油)与解析相(HCl溶液)体积比、解析相中HCl浓度、Co (Ⅱ)初始浓度对Co(Ⅱ)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用HCl作解析剂,料液相pH=6.0、液膜相与解析相体积比为160:40、解析相中HCl浓度为4.0mol/L时,该分散支撑液膜体系对金属Co(Ⅱ)具有最佳传输.在最佳传输条件下,起始浓度为3.0×10-4mol/L时,190min,Co(Ⅱ)传输率可达到94.4%,而传统支撑液膜只能达到62.6%.从界面化学和扩散传质角度提出了金属离子的传输动力学方程,采用直线斜率法对Co(Ⅱ) 在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的扩散层厚度(δa=1.67×10-4m)和扩散系数(d0=8.99×10-11m2/s)进行了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膜为支撑体,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N503)为载体的支撑液膜体系中Cu(Ⅱ)的迁移行为.考察了搅拌速度、料液相pH、膜相载体浓度、解析相NaOH浓度以及cu(Ⅱ)初始浓度对Cu(Ⅱ)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速度为350-400 r/min,料液相pH为5.0-6.0,膜相载体浓度为20-25%,解析相NaOH浓度为0.10mol/L,迁移时间为120min时,Cu(Ⅱ)迁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膜为支撑体,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为载体,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体系中Ni(Ⅱ)的传输;考察了影响Ni(Ⅱ)传输的各种因素,并对该体系富集、传输Ni(Ⅱ)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料液相pH值为5.50~6.00,膜相载体浓度为6.50%~7.50%,反萃相H2SO4浓度为3.0 mol/L,迁移时间为150 min时,Ni(Ⅱ)的迁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用溶剂萃取的方法从镍钼矿冶炼渣酸浸液中回收镍并制备氧化亚镍粉末.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相中萃取剂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C-88A)的添加量、相比(即水与油的体积比)、萃取时间、料液的pH对镍萃取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对镍的萃取影响很小.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如下:萃取剂(PC-88A)体积分数为30%,相比为3:1,料液的pH为6.7,萃取时间为3 min,萃取温度为30℃,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二级错流萃取,镍的萃取率为99.6%.反萃的最佳条件如下:相比为1:3,盐酸的浓度为2 mo1/L,反萃时间为3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一级镍的反萃率为99.3%.用反萃得到氯化镍先制备草酸镍,然后煅烧,得到纯度达99%氧化亚镍粉末.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膜为支撑体,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N503)为载体的支撑液膜体系中Cu(Ⅱ)的迁移行为。考察了搅拌速度、料液相pH、膜相载体浓度、解析相NaOH浓度以及Cu(Ⅱ)初始浓度对Cu(Ⅱ)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速度为350-400 r/min,料液相pH为5.0-6.0,膜相载体浓度为20-25%,解析相NaOH浓度为0.10mol/L,迁移时间为120min时,Cu(Ⅱ)迁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新的二元协萃体系P204/4PC对萃取分离镍与锰、镁、钙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有机相配比、平衡pH、平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分离的影响,并绘制了镍萃取与反萃等温线.结果表明,采用1.25mol/L 4PC(L)+0.25mol/L P204(HA)组成的有机相,经过5级模拟逆流萃取,镍的萃取率达到98.7%,其他杂质金属的萃取率基本都在5%以下.负载有机相经过三级逆流反萃,镍的反萃率达到98.2%,反萃后有机相中镍的质量浓度小于0.1g/L.  相似文献   

7.
由N235与路易斯碱三辛基氧膦(TOPO)组成协同萃取体系,对碱性氰化浸金贵液中金(I)协同萃取和反萃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有机相中N235含量、水相平衡pH、相比等因素对金(I)萃取率的影响,考察了反萃液中氢氧化钠液浓度对负载金有机相的反萃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相为10%+10%协萃剂TOPO+80%煤油的协萃体系,对pH=9~10和初始金(I)质量浓度ρO=10.87 mg/L碱性氰化浸金贵液进行萃取时,经一级萃取后,萃取率可高达98%左右;同时,采用0.05~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反萃率达到91%以上.  相似文献   

8.
由N235与路易斯碱三辛基氧膦(TOPO)组成协同萃取体系,对碱性氰化浸金贵液中金(Ⅰ)协同萃取和反萃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有机相中N235含量、水相平衡pH、相比等因素对金(Ⅰ)萃取率的影响,考察了反萃液中氢氧化钠液浓度对负载金有机相的反萃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相为10% 10%协萃剂TOPO 80%煤油的协萃体系,对pH=9~10和初始金(Ⅰ)质量浓度ρo=10.87 mg/L碱性氰化浸金贵液进行萃取时,经一级萃取后,萃取率可高达98%左右;同时,采用0.05~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反萃率达到91%以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冠状液膜法回收硫酸工业废催化剂中的V2O5,探求了液膜法提取的最佳条件,实验研究了载体浓度、油水相比、pH值、迁移时间和反萃液的浓度对钒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载体浓度为5%,液膜环境为pH=3.0,迁移时间为5min,油水比为1:3,反萃液中氯化铵浓度为6mol/L时,钒的迁移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10.
反胶团萃取分离螺旋藻藻蓝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CTAB/正戊醇-正辛烷反胶团溶液萃取分离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性能.考察了水相离子强度和种类,有机相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助溶剂浓度等因素对萃取行为的影响,并从反胶团的微观结构予以解释.结果表明:0.04mol/L CTAB/正戊醇-正辛烷(体积比1:4)的反胶团体系用于萃取pH7.0,包含0.1 m01/L KCl的螺旋藻细胞破碎液,藻蓝蛋白萃取率可达96.3%,分配系数达到26.0;采用pH5.0,包含2 mol/L KBr的反萃液反萃藻蓝蛋白,反萃取率可迭90.6%.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烷基膦酸 PC-88A为流动载体的液膜中 Zn( II)的迁移规律 ,并考察了料液相 p H、温度、载体浓度及解析相组成对 Zn( II)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加载体浓度或升高温度 ,Zn( II)迁移速率明显增大 ,料液相 p H在 2 .4~ 5.1时可获得较大的 Zn( II)迁移速率。确定了最佳传质条件 ,探讨了各种因素影响机理 ,实现了 Zn( II)与 Cd( II)的分离。  相似文献   

12.
 涉核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对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膜分离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膜蒸馏及液膜等膜过程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机制,综述了国内外膜法处理放射性废水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探讨了膜分离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膜为支撑体,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N-503)为载体的支撑液膜体系中对硝基酚(PNP)的传输行为,考察了料液相pH、解析相NaOH浓度、无机盐、离子强度、膜相载体浓度以及PNP初始浓度对PNP传输的影响,并对该体系传输PNP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讨论。获得最佳条件:料液相pH为1.42,KNO3控制离子强度为0.4,解析相NaOH浓度为0.025mol/L,膜相载体浓度为20%。当PNP初始浓度c0为1.8×10-4mol/L时,60 min,传输率可达82.5%,渗透系数P=3.58×10-3m/s。  相似文献   

14.
乳化液膜分离富集烟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液膜分离技术;综述了利用乳化液膜(ELM)从烟碱模拟溶液中分离、富集烟碱的技术;分析了乳化液膜内外相条件、乳化液组成及其他操作条件对烟碱提取过程的影响,从而为从废烟叶、烟梗中分离、富集烟碱的优选条件做了预见.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fting of various surfactants, mobile carriers, membrane solvents and desorbing reagents of liquid membrane system for extracting rare earths.A highly effective liquid membrane system N_(205)-P_(204)-Kerosene-HCl and its appropriate formulations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16.
乳状液膜法提取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溶剂萃取的基础上筛选了液膜提取钪的离子载体,发现TTA比较理想(用量小、提取速度快、选择性高),确定了TTA为载体时提取钪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从复杂组分的料液中分离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包括:(1)流动载体TNOA和N_(1923)的比较.(2)搅拌速度对提取钯的影响.(3)表面活性剂浓度、流动载体浓度、油内比和水乳比四因素正交试验.在本实验条件下对于含钯100ppm左右的料液和废水,其提取率可达97%以上,内相钯的富集浓度可达1000~3000ppm.用乳状液膜提取钯是一项很有希望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无机陶瓷膜处理液体树脂,考察分析了无机陶瓷膜过滤操作条件.结果表明无机陶瓷膜过滤操作条件为:平均进口压力400 kPa,平均出口压力200 kPa;操作温度小于50℃;浓缩倍数在40倍以上,膜通量在95~120 dm3/(m2·h)之间.用去离子水在45℃下清洗2次,膜通量可以恢复到实验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丁醇的分离问题是生物丁醇工业化及应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从不同发酵-分离耦合技术的分离效果和经济效益出发,分析了渗透蒸发技术在丁醇分离中的优势.综述了渗透蒸发分离丁醇发酵液或模拟发酵液的研究进展,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三甲基硅-1-丙炔(PTMSP)及其改性膜和其他聚合物膜的特点与分离性能进行了总结.另外,还关注了支撑液膜在丁醇分离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稳定性问题,分析了丁醇发酵液中存在的溶剂小分子、中间产物及生物大分子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用于生物丁醇分离的渗透蒸发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对液膜振荡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