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孢霉素A微粒体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 ,CsA)微粒体对人高危眼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环孢霉素A微粒体,观察10例角膜移植术后常规皮质激素+口服环孢霉素A治疗(对照组)和9例使用皮质激素+环孢霉素A微粒体治疗(实验组)的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测定两组病人外周静脉血中T细胞CD2 5分子表达水平。结果:观察期对照组有2例病人发生过角膜排斥反应,环孢霉素A微粒体治疗组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同时期比较,实验组外周血T细胞CD2 5分子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结膜下注射环孢霉素A微粒体能够有效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效果优于口服CsA。  相似文献   

2.
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R)cDNA在E.coli中表达,高压均质破碎菌体后,上清液以Heparin-SepharoseCL-6B亲和层析、C18反相HPLC分高纯化得到一分子量为2.25×10 ̄4的蛋白质,其等电点为9.34,并能与抗牛bFGFMcAb反应;其氨基酸组成与bFGF文献值一致;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此蛋白质不仅能促进BALB/c3T3细胞增值,ED_(50)=0.85ng/ml,而且能促进鸡胚尿囊膜微血管增生,所得蛋白为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FK506对同种异体兔角膜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效应。方法:建立48只新西兰白兔角膜缘于干细胞缺陷症动物模型,随机分成FK506治疗组、环孢霉素A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分别给予质量分类为0.5%FK506滴眼液、1%环孢霉素A滴眼液和生理盐水点眼,用药4周。术后持续观察10周,以角膜缘植片水种、混浊程度、排斥反应发生时间、角膜新生血管和假性胬肉作为眼表评估指标。结果:观察期内,FK506组上皮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排斥指数均低于环孢霉素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成新生血管和假性胬肉指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应用FK506眼液点眼可以抑制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FK506和环孢霉素A对同种异体兔角膜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效应。方法将30只有角膜缘干细胞缺陷症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FK506治疗组、环孢霉素A治疗组和对照组,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分别给予0.5%FK506滴眼液、1%环孢霉素A滴眼液和生理盐水点眼,用药5周。术后持续观察11周,以角膜缘植片水肿、混浊程度、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和角膜新生血管作为眼表评估指标。结果观察期内,FK506组在抑制新生血管指数方面低于环孢霉素A组(P〈0.05),而两组在上皮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移植排斥指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应用0.5%FK506和1%的环孢霉素A滴眼液均可有效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在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方面,FK506的作用强于环孢霉素A。  相似文献   

5.
阿霉素与肺癌单克隆抗体交联物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氧化葡聚糖法制备阿霉素(ADM)与肺癌单克隆抗体_3D_3(McAb_3D_3)的交联物ADM-Dex-McAb_3D_3,ADM与McAb_3D_3克分子比为46:1.经IFA测定,交联物的抗体活性大部分保持.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ADM-Dex-McAb_3D_3对肺癌细胞L_(342)的杀伤作用比游离ADM增强,其50%的杀伤浓度分别为1.12μmol/L和2.23μmol/L;对非靶细胞MG_(c-803)和BEL_(-7402)的毒性很弱,50%杀伤浓度分别为17.45μmol/L和23.81μmol/L结果提示McAb_3D_3具有导向作用,可以携带结合的ADM特异地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CanineParvovirusMonoclonalAntibody,CPVMcAb)对287例患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病犬,经股内侧肌肉注射进行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1.在收治的287例病犬中,治愈279例,治愈率高达97.21%,尤其是小于3月龄的幼犬,治愈率高达97.92%,显著高于其他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2.在收冶的287例病犬中,6月龄以下幼犬占93.73%。冬季发病犬占92.68%,说明本病主要发生于6月龄以下幼犬,冬季发病较多,其次为初春或深秋,夏季发病较少。3.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发病一天的病犬仅注射CPVMcAb,而不采取其他对症措施,病犬即可在2天内完全康复。发病3天以内的病犬241只,在注射CPVM_-cAb同时,结合对症措施,治愈24O只,仅死亡1只。随病程延长,治愈率下降。另外,88.53%的治愈犬在注射CPVMcAb4天内完全康复,说明采用CPVMcAb治疗还可缩短病程。4,注射CPVMcAb后7h以内死亡的病犬,主要是由于发病后期,全身性衰竭、肠道广泛性出血、坏死和严重脱水,注射的CPVMcAb未能起作用。3天后死亡的病犬,可能是由于CPVMcAb虽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二安替比林基-(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烷(DADMPM).研究了DADMPM与Cr(Ⅵ)的显色反应.在H3PO4介质中,在Mn(Ⅱ)和吐温20存在下,Cr(Ⅵ)与DADMPM反应生成橙黄色产物,λmax为470um,摩尔吸光系数ε=3.0×105L·mol-1·cm-1.铬量在0—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已用于环境水样中Cr(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FD-TRT耐热逆转录酶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嗜热细菌FD3009中克隆并分离纯化得到的耐热逆转录酶(FD-TRT),逆转录反应在65℃高温下进行,可克服常温逆转录酶的许多缺点,以酵母核糖体rRNA为模板,以与255和18S rRNA匹配的寡聚脱氧核苷酸为引物,探明了FD-TRT的最适反应条件: 25mmol/L Tris-HCl(pH 8.5,25℃),25 mmol/L(NH4)2SO4,2 mmol/L MnCl2,100 μg/ml明胶.5 unit RNasin,250 mmol/L 4种 dNTP, 1μCi3 H-dCTP, 12ug RNA,25 pmol引物,并在此条件下测得 FD-TRT和 Taq DNA 聚合酶逆转录活力与聚合酶活力的相对比值分别为0.056,0.0045.  相似文献   

9.
692例桡骨骨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光子骨矿分析仪测量了广州高校692名年龄24~85岁教职工的桡骨骨量(BMD:骨质密度;BMC:骨质含量)。结果显示男性各年龄组的骨量明显高于女性;两性在30~39岁组骨量最高;男性BMD为0.742g/cm2,BMC为1.067g/cm;女性则分别为0.676g/cm2和0.786g/cm;女性骨质丢失约从50岁开始至70岁后BMD约下降25.7%,男性的骨质丢失比女性晚约10年,从60岁开始至70岁后BMD下降约18.5%。按WHO建议诊断标准,50岁后骨质疏松患病率男、女分别为32.6%、51.4%。另外,研究发现男性BMD、BMC与身高、体重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女性只有身高与BMC有较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以棘孢小单孢突变株(Micronozpora echinozpora JIM-401)为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的研究,结合UV照射及高能电子流诱变,筛选出MS-116菌株,30吨发酵罐试验,其C2b组分达85.6%。  相似文献   

11.
12.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现已成为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角膜移植免疫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了用同一供体皮肤移植引起兔同种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描述了角膜移植术后和皮肤移植术后的经过,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标本,包括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标本的制作方法,重点报告了排斥反应实验组的角膜和对照组透明角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对照组的透明角膜,除了在供、受体组织交界处形成疤痕外,植片和受主角膜表现与正常角膜相同。而在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则有大量新生血管侵入,植片有大量的浸润细胞,这些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还有巨噬细胞、浆细胞、多形核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等。植片组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受主角膜除了有新生血管生长和有少量浸润细胞附着以外,没有受损。本文讨论了有关动物模型、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与免疫机理及功能的联系,新生血管在排斥反应中起的作用等问题。我们认为本组实验动物模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均符合典型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这种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亦有体液免疫参与。血管在免疫排斥反应的传入、传出弧中均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用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兔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术后和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时的角膜内皮改变结果。发现在角膜移植术前,正常角膜的中央区和周边区的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基本相同,没有显著差异。在角膜移植术后,术眼的植片和受主角膜的内皮细胞均出现密度减低、细胞面积增大,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在排斥反应期间,植片内皮细胞出现细胞肿胀、边界不清、甚至模糊不能窥见等异常改变,而受主角膜内皮细胞则表现正常。本文认为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密度等与人角膜内皮细胞基本相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角膜内皮有较大损伤,植片内皮细胞在排斥反应中遭受严重损害,提出在角膜移植术时,要注意保护角膜内皮;发现排斥反应时,要及时治疗,防止角膜内皮的过多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裸鼠移植排斥反应模型发生肺不典型增生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注射到裸鼠体内建立移植物抗宿主动物(人外周血-裸鼠)模型,通过注射Hanks液设立模型对照组,12天后处死.再将实验裸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通过注射抗CD4人-鼠嵌合抗体、抗CD71人-鼠嵌合抗体及Hanks液,构建CD4抗体组和CD71抗体组及模型组,20天后处死.搜集裸鼠各脏器组织,10%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①裸鼠模型对照组肺、胃、肠、皮肤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同模型组相比,各器官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轻;②存活裸鼠上皮细胞的异型增生阳性率54%,其中,46%发生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8%发生肺癌;20天饲养裸鼠不典型增生发生阳性率为71%,明显高于12天饲养的裸鼠(17%).结论人外周血-裸鼠移植排斥反应模型促进肺不典型增生及肺癌的发生,有可能成为研究用的原发性肺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TE-HCE)维持动物角膜透明的效果,利用来自非转染人角膜内皮(HCE)细胞系的核型正常单克隆细胞株为种子细胞、以去上皮层修饰羊膜为载体支架体外重建的TE-HCE,对新西兰兔进行了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试验,利用肉眼观察了移植兔眼的水肿和免疫排斥情况,利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测了移植兔角膜的透明情况,并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了移植兔角膜内皮细胞的CM-DiI标记。对撕除后板层新西兰兔眼进行TE-HCE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实验的观察和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的兔眼角膜没有出现明显的水肿和排斥等不良反应,使移植兔角膜维持透明的时间长达100d,且角膜内皮移植区的细胞均为带有CM-DiI标记、来自TE-HCE的种子细胞。由此可见,体外重建TE-HCE移植后能使新西兰兔角膜长期保持透明,有望作为HCE的替代物用于角膜内皮失代偿和角膜内皮盲的临床移植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化学法萃取的去细胞异体及异种神经移植后,观察移植免疫排斥过程中小鼠脾脏T细胞总数与亚群变化,探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新鲜异种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和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组,每组32只。分别在神经移植术后3、71、4、28 d,每组各取8只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液获取淋巴细胞,计数。用荧光标记的CD3+、CD4+、CD8+、CD25+单抗作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百分数,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在7 d1、4 d、28 d各时间点上,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和异种神经移植组CD3+、CD4+、CD8+、CD25+阳性T细胞百分率与假手术对照组、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新鲜同种异体及异种神经移植组在相同时间点上的CD3+、CD4+、CD8+、CD25+阳性T细胞百分率与假手术对照组、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则有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鲜同种异体周围神经移植后的排斥属于急性排斥反应。化学去细胞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的免疫原性等于或接近于自体神经,要明显低于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7.
The protein cyclophilin is the major intracellular receptor for the immunosuppressive drug cyclosporin A. Cyclosporin A acts as an inhibitor of T-cell activation and can prevent graft rejection in organ an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Cyclophilin may be responsible for mediating this immunosuppressive response. Cyclophilin also catalyses the interconversion of the cis and trans isomers of the peptidyl-prolyl amide bonds of peptide and protein substrates. Here we report the X-ray crystal structure of human recombinant cyclophilin complexed with a tetrapeptid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of the specific binding site for cyclosporin A. Cyclophilin has an eight-stranded antiparallel beta-barrel structure. The prolyl isomerase substrate-binding site is coincident with the cyclosporine-binding site. These results may help to provide a structural basis for rationalizing the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 of the cyclosporin-cyclophilin system and will also be important in the design of improved immunosuppressant dru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