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对4种鼠尾草属(Salvia)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得出4种染色体核型:Salvia miltiorrhiza染色体数为2n=14,其核型公式为2n=8m+2sm+4st;S.tesquicola染色体数为2n=14,其核型公式为2n=4m+4sm+4st+2T;S.azurea var.grandiflora染色体数为20,其核型公式为2n=4m+10sm+4st+2t; S.verticillata染色体数为60,其核型公式为2n=20m+28sm+12st.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一例罕见的染色体9号倒位并16号重复综合征病例。分析了核种异常核型产生的细胞学原因;比较了该家系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在染色体核型表型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栽培沙打旺和野生沙打旺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除染色体数目相同外(2n=16),在核型组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栽培沙打旺属于大染色体,野生沙打旺属小染色体;2.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以及平均臂比前者均高于后者,核型类别,栽培沙打旺为2A,野生沙打旺为1A;3.栽培沙打旺有一对C型随体,野生沙打旺有α对C型随体.本实验从染色体水平这一方面提供了两者亲缘关系较远的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风毛菊属的狮芽风毛菊(Saussurea leontodontoides(DC.)Hand.-Mazz.)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狮芽风毛菊为二倍体,染色体有32条,核型公式为2n=2x=32=2M+11m+2sm,核型不对称性为2B型。该研究结果为该种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秋英属植物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以秋英属2种植物为研究材料进行核型分析,旨在为波斯菊和硫华菊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细胞学依据.结果表明:波斯菊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4和2n=4x=48,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首次发现48条染色体.硫华菊染色体数目是2n=24. 2种植物在染色体类型中均含有m、sm和st类型.核型类型有1A、2A、3A、2B和3B型.最长与最短染色体比值为1.27~2.37,臂比大于2∶1 的染色体占染色体总数的0~58.33%.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12%~67.69%,核型不对称程度较高,说明秋英属2种植物的进化程度较为进化,其中CC(纯粹Sensation Purity)最原始,KL(凯莱Sensation Gloria)最进化.秋英属不同品种的核型特征均有差异,说明不同品种之间具有染色体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采取常规根尖压片法对横断山区唇形科(Lamiaceae)荆芥属(Nepeta)的大花荆芥(N.sibirica)进行了染色体数目统计及核型分析,首次报道了大花荆芥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结果表明:大花荆芥染色体数目为2n=1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8=18m,,没有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染色体长度比为1.70,属1A核型.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荆芥属的系统关系提供了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对兵豆 (LensculinarisMedic)进行了细胞学研究 .结果表明 :兵豆的染色体基数为 7;核型公式为 2N=2X =14 =8m( 2SAT) 4sm 2st ;核型类型属 3A型 .  相似文献   

8.
中国沙棘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的根尖为材料,利用Feulgen染色法,卡宝复染的常规压片法,对中国沙棘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和显微摄影,同时对中国沙棘进行了核型分析,为其树种资源的开发,良种的选育和分类提供了细胞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近十多年来植物染色体C-带技术在核型分析、物种亲缘关系鉴定、染色体组进化研究、染色体畸变鉴别、远缘杂种细胞学鉴定、染色体行为研究、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植物染色体C─带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近十多年来植物染色体C-带技术在核型分析、物种亲缘关系鉴定、染色体组进化研究、染色体畸变鉴别、远缘杂种细胞学鉴定、染色体行为研究、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细胞学常规压片的方法,对来自云南、四川及西藏9个居群的康滇假合头菊(Parasyncalathium souliei Franchet)进行染色体数目、核型类型以及细胞地理学分析,其中四川和西藏的8个居群都是首次报道.所有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6,染色体基数为x=8.对实验中的9个居群进行细胞地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分布于四川的居群较为原始,而位于西藏和云南的居群为较进化的类群.结合已报道的关于合头菊属(Syncalathium)的细胞遗传学资料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康滇假合头菊的核型与狭义的合头菊属核型存在较大的差异,支持康滇假合头菊独立成属.此外,对云南、四川及西藏地区不同居群核型分析显示康滇假合头菊种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实验结果能为该属在横断山区的系统演化提供一些细胞地理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燕麦种质的鉴定以及高寒地区裸燕麦的推广、遗传育种提供细胞学理论依据,利用根尖压片法对青引3号莜麦(Avena nuda L.cv.Qingyin No.3)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引3号莜麦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其中包括11对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和10对近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n=6x=42=22 m+20 sm(4SAT),其中第14、第16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青引3号莜麦染色体的核型属于2B型,这是一种较高级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孙玉刚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7,25(3):427-429,432
蛇目菊是重要的城市观赏花卉和珍贵的药用植物.本文采用常规的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对蛇目菊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统计,并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蛇目菊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公式为2n=2x=24=20m 4sm,属于1B型.蛇目菊的染色体组总长度为14.60μm.因此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探讨引进物种蛇目菊的生物多样性及其近缘的种间鉴定提供重要的细胞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矮牡丹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目的在于确定矮牡丹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以矮牡丹幼嫩叶片为材料,通过固定、酸解、染色、压片拍照,分析了万花山分布的"延州白"矮牡丹染色体数目、染色体核型,以期为矮牡丹新品种选育及多倍体的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结果表明,万花山的矮牡丹染色体数目为10条,是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0=8m+2st,染色体相对长度为6.71%~10.01%,核型不对称系数62.43%,属于2A型。  相似文献   

15.
通海海菜花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产于我国云南省的通海海菜花 (Otteliaacuminatavar.tonhaiensish .Li)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 2n =2x =2 2 =1 8m 2sm 2st) .属“2B”型 ,与海菜花属 (Ottelia)的核型非常相近 ,这为进一步研究水鳖科海菜花属的系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利用改良的 Giemsa C带技术 ,分析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i)的染色体 C带带型。结果鹅观草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42 ,其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 2 .99%~ 6 .89% ,臂比 1.0 0~ 1.6 7,Giem sa C带核型是 :2 n=6 x=42=40 m+2 M。不同染色体之间的 C带带型在带的数量、大小、强弱及位置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认为 C带可作为鹅观草染色体的细胞学标记  相似文献   

17.
红芪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道地红芪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结合显微摄影技术,研究了红芪染色体数及其核型,旨在为红芪种质鉴定、起源分析、物种演替、良种培育提供必要的细胞学依据。结果表明,红芪的染色体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14,染色体核型公式是2n=14=10m+4sm;其中第4号和第7号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45%,属于"2A"型,是一种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胀萼蓝钟花(Cyananthus inflatus Hook.f.et Thoms.)和长鞭红景天(Rhodiola fastigiata(Hook.f.et Thoms.)S.H.Fu)进行了核形态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胀萼蓝钟花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14,有三对为中着丝粒,其余为近中着丝粒,核型公式为2n=2x=14=6m+8sm,核型不对称性为2A型,间期细胞为简单染色体型,前期为中间型;长鞭红景天也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有十一对中着丝粒,六对近中着丝粒,两对近端部着丝粒,核型公式为2n=2x=38=22m+12sm+4st,核型不对称性为2A,间期细胞为简单染色体型,前期为中间型。所研究的长鞭红景天和采自林芝地区的胀萼蓝钟花的细胞学研究结果均为首次报道,此结果可为红景天属和蓝钟花属的分类学以及生存环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对3种鸻形目鸟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其中大沙锥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鸻科金眶鸻与鹬科林鹬和大沙锥的核型在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通过核型比较,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两种预处理方法对杉木核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型分析是现代细胞学和基因组学的重要基础,运用两种预处理方法对杉木核型进行研究,即离体根尖在0-4℃的冰水中处理60-72h和离体根尖先用0.05%的秋水仙素在0-4℃的低温下处理18-24h后,再用0-4℃的冰水处理18-24h.结果表明,用第一种处理方法所获得的中期染色体较多,其分散度较好,但染色体有多个“缢痕”或出现断裂现象,给着丝点和次缢痕的判断带来了困难;两种方法所获得的核型模式图差异不明显,但第二种方法基本了克服了第一种方法的不足,使得染体更易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