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非均相贵重金属催化剂成本高,非均相过渡金属催化剂性能良好、成本低,但使用寿命短、易流失的特点,研制高效复合MnO2-Cu O-CeO2非均相过渡金属催化剂.采用正交实验对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n(Cu)∶n(Mn)、Ce的摩尔分数、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进行探讨,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结构和组成通过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热重分析进行表征.用该催化剂催化氧化模拟苯酚废水,对催化剂用量、氧化剂H2O2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并利用其进行降解化工集装罐清洗废水的应用研究.研究表明催化剂MnO2-Cu O-CeO2的最佳制备条件为:n(Cu)∶n(Mn)=4∶6、Ce的摩尔分数为10%、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4,h.催化氧化法处理苯酚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催化剂用量0.8,g/L、H2O2用量与COD比值为3、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1,h.化工集装罐清洗废水COD去除效果显著,COD去除率达到95%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u/Ce复合金属氧化物对废水催化氧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湿式氧化法在2L反应釜中处理吡虫啉农药废水。结果Cu/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吡虫啉农药废水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结论优化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方法,不但可以提高COD的去除率,而且可有效的降低Cu^2+和Ce^4+的溶出量,使该类催化剂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Ru,CeO2,MnO2/TiO2新型CWO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载体为TiO2,活性组分为Ru(w=0.5%)和Ce,Mn的氧化物的催化湿式氧化法催化剂.制备中运用了Ce,Mn硝酸盐对载体的浸渍法预处理和表面纳米化技术的组合.研究了对模拟废水的催化湿式氧化分解的催化活性,COD去除率近70%,NH3-N去除率87.9%.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催化氧化法对苯酚废水进行处理。通过设计正交试验考查活性组分种类、负载量、浸渍时间和焙烧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在最优条件下对催化剂寿命和总有机碳(TOC)降解进行考查。结果:影响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大小依次是浸渍时间负载量焙烧温度活性组分种类;催化剂最佳条件为活性组分Co,负载量6%,浸渍时间24h,焙烧温度350℃;连续重复10次使用最优催化剂,COD和TOC的含量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COD去除率由95.08%降到32.48%,对TOC去除率由95.45%降为26.52%。  相似文献   

5.
采用H2 O2 -Fe2 + 催化氧化法对糖蜜酒精蒸馏废水进行初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H2 O2 对糖蜜酒精蒸馏废水有较好的氧化降解效果 ,在温度为 30℃ ,催化剂Fe2 + 用量为 0 .46 g·L-1,H2 O2 用量为 41.7g·L-1,废水经过 15h氧化反应后 ,用石灰乳中和调节至 pH =7,废水COD去除率可达 80 %,色度去除率达 94%.  相似文献   

6.
用浸渍法在活性炭上负载铈制备催化剂(Ce/AC),并用XRD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负载量、催化剂投加量对Ce/AC催化臭氧氧化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影响.结果表明,Ce/AC催化臭氧氧化降解DMP的优化参数是催化剂投加量1.5 g/L,Ce的负载量0.2 %.在优化条件下,Ce/AC加入有利于催化臭氧氧化DMP过程中TOC的去除.质量浓度30 mg/L(pH=5.0)DMP反应60 min后的TOC去除率由以AC为催化剂的48 %提高到68 %,而单独臭氧氧化过程中TOC去除率仅有22 %.  相似文献   

7.
为了制备用于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的催化剂,实验中以COD达2 000 mg.L-1的亚甲蓝水溶液作降解对象,用均相催化湿式氧化法进行处理,催化剂性能以COD去除率和脱色率进行评价.在对19种可溶盐进行普选的基础上,对双组分催化剂进行复配.结果表明:铜盐和铁盐的催化活性居于前列,而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复配的Cu1Fe1催化剂在活性和成本上显示了优越性,同等条件下对水样的COD去除率比不加催化剂时提高约50%.对Cu1Fe1的作用机理分析表明,自由基反应以及Fe(Ⅲ)聚合物的混凝同时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单独臭氧氧化、MnO_2催化剂吸附和MnO_2催化臭氧氧化3个体系对模拟草酸废水COD的去除效果,考察催化剂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建立和验证了草酸氧化降解中的独立反应式.实验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MnO_2催化剂吸附和MnO_2催化臭氧氧化3个体系对模拟草酸废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94%、20.83%和44.44%.MnO_2催化剂最佳投加量为0.500 g/L时,COD(草酸初始质量浓度500 mg/L,初始COD质量浓度89 mg/L,反应时间1 h)的去除率高达85.87%,由于MnO_2催化O_3产生·OH,MnO_2/O_3体系对模拟草酸废水COD的去除率明显提高.依据化学计量矩阵方法,验证并确立了草酸氧化降解过程的独立反应式.动力学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表明,MnO_2催化臭氧氧化模拟草酸废水COD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降低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的污染负荷,采用Ti(Ⅳ)催化臭氧氧化法处理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二级生物处理出水,考察了催化剂用量、臭氧质量浓度、p H值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对Ti(Ⅳ)催化臭氧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i(Ⅳ)催化臭氧处理废水过程中,COD降解反应符合表观二级动力学方程,Ti(Ⅳ)的存在提高了反应的动力学速率常数,对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起了重要作用;在p H值为8.0,Ti(Ⅳ)用量为0.4 mmol/L,O_3质量浓度为14.76 mg/L,反应温度30℃的条件下,反应60 min后废水的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67%和98%,COD去除率比单独臭氧处理提高了24%.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表明,Ti(Ⅳ)催化臭氧处理对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中难生物降解的烟碱等含氮化合物和木素降解产物具有良好的降解去除效果,大大降低了处理后废水的污染负荷.XRD分析表明,在Ti(Ⅳ)催化臭氧处理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过程中生成了TiO_2和碳酸钙、碳酸镁等沉淀物,增强了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活性炭(AC)负载TiO_2的TiO_2/AC催化剂。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N_2吸附比表面积(BET)仪、X线衍射仪(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将制得的TiO_2/AC催化剂用于催化臭氧降解造纸废水实验,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重复使用性及反应前后表面性质变化,并分析造纸废水降解产物。结果表明:TiO_2均匀负载在活性炭的表面上及孔道内,500℃煅烧的催化剂为锐钛矿与金红石的混合晶型;催化臭氧反应60 min,造纸废水色度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96.8%和60.4%,比单独臭氧降解分别提高1.8%和9.9%;造纸废水成分主要为酯类、烷烃类等,经催化臭氧化反应后,大分子物质降解产生了一些小分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机电化学研究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中间体、农药、染料、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等众多领域中.从有机电化学在分析与合成两个方面,对目前有机电化学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杨柳 《实验室科学》2012,15(5):191-193,197
总结了化学实验室有机废液的管理办法,具体说明了有机废液的焚烧处理措施,列举了几种常见实验室有机溶剂的回收方法,汇总了实验室有机废液的内部处理方法,对实验室有机废液的管理和处理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有机铁磁体的研究动态。根据铁磁理论制造有机铁磁体的主要途径有有机金属复合物铁磁体与纯有机铁磁体,本文对这两种有机铁磁体特别是对纯有机铁磁体在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讨论,根据有机铁磁体的特性对有机铁磁体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有机合成中的可控反应问题,对底物控制、试剂控制、保护基控制、动力学控制和立体控制作了阐述,对相关立体控制反应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5.
 从高效柔性有机半导体器件、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高效有机白光二极管、有机光伏器件的磁效应、有机自旋光伏器件设计等5个方面,盘点了2017年有机功能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从有机电子学、有机光电子学和有机自旋电子学等多个角度,回顾了有机功能材料新奇的物理现象及原理;预测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天津武清冬季PM2.5含碳组分的逐时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京津冀地区冬季气溶胶含碳组分浓度及变化特征,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天津市武清区针对PM2.5中元素碳(EC)、有机碳(OC)、水溶性有机碳(WSOC)及水溶性离子组分进行实时半在线的逐时浓度综合观测。观测期间EC和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0±4.8和21.5±19.2 μg C/m3, 分别占PM2.5观测组分总浓度平均值的8%和30%。WSOC平均浓度为14.3±11.8 μg C/m3, 占平均OC浓度的67%。观测期间, 污染物浓度的大幅变化主要受气象条件控制, OC, EC和WSOC日变化特征相对不显著。观测期间大部分时间OC/EC比值稳定, OC/EC平均值为3.9。通过含碳组分与其他示踪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初步判定武清冬季的气溶胶含碳组分主要来自生物质燃烧的一次性排放, 且影响当地的气团经过明显老化过程。约一半的OC来自一次生物质燃烧排放, 另一半来自二次生成。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胶体有机碳、氮和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至 1998年间在青岛胶州湾对海水中的胶体有机碳、氮和磷进行了初步研究。胶体有机碳 (COC)的浓度范围为 33.9~ 5 4 .0 μmol·L-1,约占总溶解有机碳的 31%。在总溶解氮和磷中 ,胶体氮和磷均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胶体有机氮 (CON)的浓度范围为 2 .13~ 4 .5 1μmol·L-1,平均 3.0 7μmol·L-1,约占总溶解有机氮 (DON)的 31%。胶体有机碳、氮、磷季节变化幅度并不很大 ,表明胶体物质在水体中输入和输出大体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着重介绍了有机铁磁体的研究动态,根据铁磁理论制造有机铁磁体的主要途径及有机金属复合物铁磁体与纯有机铁磁体,并对这2种有机铁磁体分子模型及其在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有机合成实验从合成原理、工艺流程到方法的优化、改进等多方面加以归纳整理,并利用微机管理系统建立了有机合成实验信息库.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高校教材及相关出版物中,关于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规则仍存在若干问题,笔者对系统命名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多烯烃的Z/E命名、烯炔的命名、卤代烷的命名、R/S命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