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音乐是一种自然的普遍性的语言。以其特质和魅力,立于诸艺术之中,成为一种独特艺术。音乐是以音响及其组合为手段,而非借助文字来表达人类心底意向,使人们能够理解和领悟其“意”。并以段、句、语势,激起人们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赵玲 《长沙大学学报》2009,23(1):119-121
在音乐中,“乱”是一种古代曲式术语,春秋战国以来的歌曲、乐舞,以及汉、魏相和大曲中,均有“乱”的歌词实例。巴人音乐申的“乱”不仅是音乐的高潮,而且是古代整个宗教祭祀活动祭仪的高潮部分。对于“和声”一词,因读音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巴人音乐中的“和声”,指歌曲衬词中由他人应和帮腔的部分,也称为“垫词”或“衬词”,具有即兴性和随意性。巴渝遗音《竹枝词》中的“竹枝”与“女儿”就是其和声。  相似文献   

3.
食后宜欣赏音乐。《寿世保元》中:“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道家书中亦有“脾脏闻乐则磨”之说。从这里人们得到的启发是:柔和轻快的音乐,乃至赏心悦目的环境,都可以作为一种良性刺激而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频率《音乐之声》节目,从国际上“拿来”了一套非常成熟的节目制播模式,但这个模式的市场化之路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5.
潘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8):125-129
《声无哀乐论》体现了嵇康独特的音乐欣赏思想。其主要观点有:音乐欣赏的本质在于人获得“和声”的音乐美感;音乐欣赏的过程是欣赏主、客体互动统一的两个心理层次;音乐欣赏的功能在于以“无声之乐”标识自由人格及移风易俗。  相似文献   

6.
一、“声近义通”学说和“声近义通”现象 1.1“声近义通”学说“声近义通”(亦称“音近义通”或“声通同训”)作为一个训诂学上的术语,本是有清一代乾嘉学派提出的一种学说,其大意是:在古代书面语言中,一些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其义往往可以相通,因而人们在训诂的实践中,可以根据这种声义的条贯解释字义,考订字音,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曾把音乐称为“助长爱情的食粮”。如果说莎翁注重音乐的精神作用的话,那么当今社会人们正在认识音乐的“物质”作用,揭示出它是一种“助长”健康的“食粮”。象用药品、手术刀一样,医生开始用音乐来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8.
“打挤钹”是土家庭民间一种独特的打击乐合秦形式,也是流传在土家族聚居区的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打击曲牌音乐,是土家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之一。“打挤钹”从曲式、曲牌的音乐风格等方面,具有土家族音乐特性。  相似文献   

9.
音乐喷泉系统以声、光、水、色结合的独特效果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各大城市的广场或公园内都采用音乐喷泉来美观设计.该文从介绍音乐喷泉系统的构成入手,探讨了变频调速技术在音乐喷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以“古冶幸福广场”喷泉为实例,阐述了变频器在音乐喷泉中应用一些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发展,人的认识的发展,以及语言本身的发展,都要求语言中不断地造出新词以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如当社会上出现“犁”这一事物时,在壮语中人们便运用音义任意结合的方法,用“cae”这个符号来表示它;又如社会上有“猫”这一事物,在壮语中人们又运用摹声的方法,用“meuz”这个符  相似文献   

11.
常听人抱怨自己没有音乐“细胞”,不会欣赏音乐。当他力求于音乐欣赏时,可能一种紧张的心绪便不期然地伴随而来,聚精会神地倾听,结果往往是茫然无获。确实,这一普遍现象困惑着许多音乐爱好者。 那么,究竟怎样欣赏音乐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想有必要先弄清楚何谓欣赏音乐或者说怎样才称得了“听懂”了音乐。  相似文献   

12.
七十年代末期以来,在中外音乐文化频繁交流的氛围中,中国乐坛涌现出一批青年作曲家。他们植根于中国音乐沃土之中,又大胆学习、借鉴和运用外国近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出许多构思新颖,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有些作品在国内外的比赛中获奖。他们的创作活动和作品对音乐界形成了一种冲击,被人们喻为“新潮作曲家”。所谓“新潮”,在思想上必然体现为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新的音乐观念。本文拟从音乐本质、音乐目标的选择追求与音乐社会功能三方面论及“新潮作曲家”的音乐观念。  相似文献   

13.
新音乐     
在此文我没有为本文的题目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所谓的“新”是根据时代的脉搏说的,不同的历史层段对“新”有不同的要求和界定,何况时间是在不断向前延伸的。姑且把时下出现的一些和过去人们意识中的音乐种类想决裂或衍变出来的新形态的音乐(本文提及的“新音乐”这个词是出格于传统意识里的“音乐”一词的,因为当下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已不能用传统意识里的音乐来界定了)种类来做一归纳性介  相似文献   

14.
尹路 《杭州科技》2004,(6):51-52
一、文学与广告都以引起读者(受众)的审美反应为目的,但是两者运用的方式有所侧重人们常常感叹“江山美如画”,当人们面对各种神奇的自然景观时,总会将它们视作如同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审美反应。审美体验是一种文化反映。所谓“最美的音乐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毫无意义”,无疑是对审美活动的文化属性作了强调。虽然审美反应是一种文化反应,当然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文化反应都是审美的。一种真实的场景被创作者提炼转换成文字或图像的再现,这一过程并不代表产生了文学作品或者成功的广告作品。只有被创作出来后,引起读者(受众)共鸣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一种文学中具有独特形式的文体,它常常给人以音乐美、视觉美、意象美和寓意美。在本文中作者把中国古代李清照的词和美国意象派诗人狄金森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两者不同的民族、语言和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人物的心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出两者之间在创作中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从而使人们对作者和作品进一步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6.
当“孵化”这个熟悉的名词屡屡以新鲜的姿态成为业界的焦点时,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近年来,一种独特的企业创业培育方式,正在源源不断地为上海信息产业输送着年轻的血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潘妍娜 《科技信息》2008,(16):188-188
在云南南部,红河北岸,居住着彝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尼苏支系。石屏地区的“三道红”就属于这个支系。三道红的传统音乐“海菜腔”随着彝族姐弟李怀秀李怀福在青歌赛上的获奖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根据自己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发现“海菜腔”是一种有着庞大结构的歌曲形式,一首“海菜腔”由“拘腔”、“四六句”、“正曲子”、“白话”几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维也纳古典时期在音乐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由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芍形成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探究维也纳古典时期音乐体裁的创造性、民族性、人道主义精神、个性与时代感等特征,提高人们对维也纳古典时期音乐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隋唐燕乐是声诗和曲子词孕育成长的土壤,作为音乐文学的声诗和曲子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燕乐,本文推断词的起源最早不会超过隋代;声诗和曲子词是相依共存的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词为诗余”的传统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诗歌在产生之初曾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出现于齐梁时期的“永明体”让诗歌走上了脱离外在音乐,独立发展的道路。在经历了唐代的“声诗”阶段后,诗歌在宋代几乎完全丧失了入乐的功能,成为了一种单纯的文学样式。本文试图从诗歌、音乐两个方面入手,探求诗歌在由唐到宋的转化过程中,其外在音乐性丧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