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著中,卢卡奇在深入分析和批判了第二国际理论家和资产阶级思想家疏离历史,以致陷入时资产阶级社会非革命性的纯直观性态度中的思想根源之后,提出要直接衔接着黑格尔主义来重新阐释马克思的哲学历史观.就具体内容而言,卢卡奇的重新理解在很多方面走进了马克思的哲学历史观.但正因为他的重新理解从理论总体上皈依于黑格尔传统,所以最终又导致了根本性的背离.  相似文献   

2.
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不仅是一种世界观、历史观、更是一种价值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是以马克思人学理论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本质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谐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的分析.认为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时,首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批判,主要是阐明了国家和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他在社会物质关系的阐述中.更进一步地论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指出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并把人类解放的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因此,1843—1844年期间马克思在历史观上也有较大的建树.巳具有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科学思想中最伟大成果。它的创立是对以往社会历史观的彻底变革。梳理马克思实现这一变革的思想进程当然十分重要,但通过梳理概括马克思实现这一变革的理论关节点,也是不可忽缺的。由社会历史观的理论性质所决定,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界定、对社会生活本质的概括、对意识与生活关系的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实现社会历史变革的三个理论关节点。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胡锦涛提出"和谐世界"以来,它已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欢迎和接受。"和谐世界"的理念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看,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理论。从马克思到胡锦涛,中间经过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几代领导人。他们面对不同时期的世界发展形势,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发展,提出不同的见解。他们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和谐世界理念是理论和实际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其运用唯物史观,系统考察了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当代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当今全球化理论的重要源泉。从全球性视域下审视世博,可以看出世博会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科技进步和交往发展的历史见证,是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时代体现。我们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积极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在整个马克思哲学中居于核心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其主要研究精力都用在唯物史观上。我们翻开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就可以发现他们的主要著作都叙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笔者认为,对马克思最初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视角进行探寻,对于科学地把握唯物史观及其实质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思格斯的《马克思与洛贝尔图斯》发表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这是恩格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1847年马克思为批判和清算法国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蒲鲁东的错误理论及其影响,并阐明自己新的历史观和经济观的基本点,用法文写下了一部光辉著作《哲学的贫困》。类似蒲鲁东的空想而又反动的理论,在德国也有市场,有人拼命加以鼓吹和贩卖,如自命不凡、厚颜无耻的德国庸俗经济学家、国家社会主义的鼓吹者,无中生有地编造马克思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理论的形成既是贯彻辩证唯物历史观的需要和批判各种历史单线论的结果,也是具体地认识和指导各国革命实践的需要。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个理论的形成对于彻底贯彻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和指导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曾数十次称谓自己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指称的仅仅是他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如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唯物主义的经济学和唯物主义的实证科学方法、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掌握方式等等。马克思的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分界在于,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同时又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有所区分,且主动从思维科学、技术工艺学等领域即退下来,而专攻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领域。马克思的历史观和哲学观,所面对的不是先在的自然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而是在人的主观意志支配下通过实践而改变了的世界。作为价值观念理解的马克思哲学,不是唯物主义的,只能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精神,表现在不同时期所创意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念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物象化论"的本体论学说,广松涉对马克思哲学历史观及其历史规律观进行了独特的阐释,并较为合理地解答了历史的存在性质、历史与人的活动、历史与逻辑、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广松涉对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物象化论阐释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黑格尔主义阐释。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把自己历史观和世界观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改造为伦理学和价值学意义上来看待,是西方思想中固有的传统并且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种人道主义偏重于对历史的人性化理解和解释,而缺少对人本身价值要求的真正关注;把人道主义当作伦理和价值学方面的准则和要求来看待,并把其当作理解人道主义的出发点和全部内涵,则是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对西方历史观和世界观的人道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提出的"马恩对立论"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后来经过了三次发展,在70、80年代达到高潮。这些西方学者认为:恩格斯关于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思想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并对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歪曲的批评。对这些错误观点予以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理论生涯中始终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确立了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当代面对人与自然相冲突而导致的各种危机,人们应该进行哲学反思并且寻找对策。对马克思晚期的“人—自然”关系思想的追索,有助于为解决人与自然问题提供哲学视角,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分析评判辩证法理论的完全方法论意义的基本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先前辩证法理论性质的批判性。运用马克思的哲学根本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对努力构建马克思辩证法合理形态与科学形态相统一的实践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内容进行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党近年提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为纲领,从卡尔.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的高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本性。同时批判了以“拜物主义”为“教义”的“以物为本”的历史观,揭露了这种历史观对当下我国的社会发展的极其严重的危害。文章充分肯定了卡尔.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对我国和人类的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而呼吁“马克思不能丢”。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哲学性质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我党近年提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为纲领,从卡尔·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的高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本性.同时批判了以"拜物主义"为"教义"的"以物为本"的历史观,揭露了这种历史观对当下我国的社会发展的极其严重的危害.文章充分肯定了卡尔·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对我国和人类的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而呼吁"马克思不能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所谓的"经济决定论"进行批判,来澄清一个事实,即马克思的历史观并不是庸俗的经济决定论,马克思的历史观是一元决定论和多因素交互作用论的统一,即辨证的决定论。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理论生涯中始终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确立了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当代面对人与自然相冲突而导致的各种危机,人们应该进行哲学反思并且寻找对策。对马克思晚期的“人—自然”关系思想的追索,有助于为解决人与自然问题提供哲学视角,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巴黎写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而异化劳动理论和实践的唯物主义则是这一著作的基本思想。对于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我国学术界尚有较大的分歧。有的论者认为,这一思想虽然包含着某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但就其基本点而言带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和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的遗迹,尚属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本文着重想就以异化劳动为基础的“实践人道主义”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哲学意识形态,是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的形成中的唯物史观,是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根本对立的新历史观。它的创立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性变革,是马克思思维着的和形成中的新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