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粒小麦额外雌蕊的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Rht_1,Rht_2和Rht_3基因对春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麦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3的不同形式(单个基因或组合)的春小麦近等基因系(以春小麦品种cv,AprilBearded为背景,回交转育而成),研究了在半旱薄地上Rht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为,Rht1和Rht2基因型的产量因子显著大于Rht3,Rht2+Rht3和Rht1+Rht2基因型;Rht3矮秆基因显著降低了倒二叶长度和明显加宽了旗叶倒二叶的宽度;Rht2基因明显提高了经济系数;降秆能力:Rht2+Rht3>Rht3>Rht1+Rht2>Rht1或Rht2,地上部生物产量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3.
小麦锈病的发生是由于小麦品种与锈菌群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结果,弄清小种消长动态及其致病性特点,对于指导抗锈育种、抗病基因的合理利用及品种的合理部署、达到病害的持久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稻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耐冷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系统选育法、人工诱变、回交法等途径,以云南已建立的自然条件、人工控温鉴定和反复鉴定选拔法相结合,培育出一批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NILs);揭示了系选NIL云粳9号与西南175、回交NIL与十和田、02428与极强耐冷品种、滇农S.1与优异种质之间耐冷基因的遗传规律;选育出一批强穗数型中间母本和优异核心种质聚合系;农林20/中腿的孕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主要分布在第1,3~8,10和第12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5.
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检测小麦抗白粉病代换系6A/6V与感病品系京411的近等基因系NILs,及其亲本6A/6V和京411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结果表明,NILs的整体甲基化水平(22.9%)略高于6A/6V(21.2%),低于京411(23.4%).分析其甲基化模式发现,NILs相对京411甲基化水平降低条带比例(2.89%)明显高于甲基化提高条带(0.55%),而相对抗病亲本6A/6V,NILs甲基化水平降低条带比例(2.96%)明显低于甲基化提高条带(4.20%),说明NILs的整体基因表达水平低于6A/6V,高于京411.  相似文献   

6.
以转1Dx5基因小麦3个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突变株系B73-6-1-1、B73-6-1-2和B73-6-1-3及转基因受体L88-6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低分子量麦谷蛋白表达情况及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栽培条件下,纯合稳定转基因突变株系之间及其与转基因受体之间主要农艺性状存在差异,其中株高和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SDS-PAGE结果显示,在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区域,突变株系之间无明显差异,而突变株系与转基因受体之间部分区域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并产生一个突变条带;通过核型分析比较,得出突变株系之间及其与转基因受体之间,染色体无论是相对长度还是臂比值都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显性无腺体近等基因系研究了显性无腺体基因在3种不同陆地棉遗传背景下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性状上显性无腺体的作用方式相似,但遗传背景与腺体类型的互作效应在铃重、衣分、籽指、衣指、纤维伸长率上差异显著,显性无腺体基因在3种遗传背景下对产量和纤维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但在衣分、籽指、衣指、纤维伸长率等性状上表现多效性。  相似文献   

8.
9.
水稻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等的选育及耐冷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系统选育法、人工诱变、回交法等途径,以云南已建立的自然条件、人工控温鉴定和反复鉴定选择法相结合,培育出一批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NILs);揭示了系选NIL云粳9号与西南175、回交NIL与十和田、02428与极强耐冷品种、滇农S-1与优异种质之间耐冷基因的遗传规律;选育出一批强穗数型中间母本和优异核心种质聚合系;农林20/冲腿的孕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0主要分布在第1,3-8,10和第12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基因定位、遗传方式及其结构特征,对我国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HMW-GS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赖草属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报道了赖草属各种植物的优良特性及其优良基因用于改普通小麦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小麦-多枝赖草异附加系统选育的研究现状和远缘杂交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使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人公共蛋白质数据库的蛋白质序列中筛选到新的分泌蛋白基因CHID1(Chitinase domain containing 1),该基因定位于人11号染色体短臂15区5带(11p15.5),cDNA长1 182 bp,其编码蛋白共有393个氨基酸。转染COS-7细胞后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在细胞培养液中没有检测到CHID1蛋白。对CHID1基因在mRNA水平上进行组织分布考察发现:它在肺、肾、肝、心、胸腺中都有表达,肝中最高。细胞生长曲线揭示,Lovo-CHID1稳定细胞株有生长抑制的现象,而细胞周期分析发现细胞株在G1期发生阻滞。这表明CHID1有可能是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4.
将质粒GH12596中的果蝇SNF1A cDNA用PCR方法扩增,并与pEGFP-N2质粒中的荧光蛋白CFP编码序列连接入果绳转基因载体pUAST上,构建了UAS-SNF1A-GFP质粒,转入果蝇细胞内,利用mini-white标记基因筛选,得到3个独立的转基因果蝇品系,将这些转基因果蝇品系分别定位平衡,并用单果蝇PCR方法加以佐证,然后将转基因品系分别与eyGAL4,actin-GAL4,pGMR-GAL4等3个GAL4果蝇品系交配,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到该基因在果蝇中的表达,从而确认了用显微注射技术能够得到稳定的转基因果蝇模型,为开展用果蝇GAL4-UAS系统大规模研究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小麦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基因Ph1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对该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理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创造和分子标记鉴定Ph1缺失突变体,利用分子生物学及比较基因组学技术,该基因位点被界定于5BL上一个2.5 Mb的区域内,含有一个类cdk基因簇,且在该类cdk基因簇中插入一个亚端粒异染色质片段.细胞学研究显示,Ph1基因通过控制亚端粒的互作启始染色体识别和配对伙伴选择.与此同时,生物信息学揭示,这些类cdk基因与人类和老鼠的cdk2基因高度同源,它们与细胞周期中DNA复制、染色质凝集、碱基错配修复等事件相关.减数分裂时,该基因位点通过"感知"染色体的同源性程度而触发染色质的构象变化,从而控制染色体的配对和重组.此外,小麦中可能存在一种与Ph1相关的类似于酵母中的粗线期检查点机制.预测未来的研究将可能集中在Ph1对染色体同源性的"感知"机制、Ph1的开启与关闭、植物减数分裂重组的忠实性及减数分裂过程的检查点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用PCR对6个水稻基因组BAC克隆进行了筛选,得到了水稻nmads1基因2933bp的序列,通过与mmads1基因的cDNA序列比较,发现nmads1基因含6个内含子和6个外显子,5′非编码区有2个TATA盒及1个Car G类似序列。  相似文献   

17.
激素对小麦幼穗组织培养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激素对两个基因型小麦幼穗组织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在每个组合中均可达100%,诱导培养基中加入2,4-D对植株再生和绿点分化频率的效果要显著优于Picloram,在所采用的有效2,4D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绿苗的再生频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4-D的量为4.5mg/L时,植株的再生频率平均可以达到45%左右。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系)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光合叶面积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3种类型11个小麦品种(系)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光合叶面积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粒型品种(系)的叶绿素(a b)高峰出现早,且生育后期下降快;小粒型和大粒型品种(系)叶绿素(a b)高峰出现较迟。为同类型品种(系)叶绿素(a/b)值在整修生育期呈下降趋势,中粒型品种(系)的chl(a/b)均低于另外两种类型品种(系)。高产品种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高值期持续时间长,叶绿素(a/b0低。多元相关分析表明,在籽粒灌浆期,叶绿素(a b)值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 b)值与旗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小麦育种上应选择生育后期叶绿素(a b)较高,叶绿素(a/b)值低,且旗叶面积相对较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转基因耐盐小麦新品系89122和其受体“陇春13”,在盐胁迫处理下,测定盐胁迫后89122和“陇春13”无性细胞系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和脱落酸的变化,结果表明,89122较其受体“陇春13”能维持较高的SOD,POD,CAT活性,ABA含量明显高于受体。  相似文献   

20.
拟南芥 AtTR1 在盐胁迫应答中的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主要探索油菜中E3泛素连接酶BnTR1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AtTR1(At3g47550)的功能.通过体外泛素化实验证明AtTR1具有E3连接酶活性.基因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受200mmol/L NaCl显著诱导,说明该基因可能在响应盐胁迫中发挥一定的功能.为了更深入的探究该基因在植物耐盐中的作用,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ZH01-AtTR1转化突变体.在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基上筛选阳性苗,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AtTR1基因已经成功转入突变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