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格局指数、聚集强度指数和聚集均数,研究了祁连山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种群的自然分布、空间格局及其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结果表明,海拔2836、3012m青海云杉群落是草类-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都是聚集分布;海拔2302、2962、3082、3111、3000、3122m青海云杉群落是藓类-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是聚集分布;海拔3186、3193m青海云杉群落是灌木-青海云杉林,3186m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是聚集分布,3193m青海云杉种群呈随机分布。再计算聚集均数,结果表明,海拔2836、3186m的聚集均数小于2,种群聚集分布是由环境的作用引起造成的;海拔2302、2962、2991、3000、3012、3082、3111、3122m的聚集均数大于2,说明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种群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南京幕府山构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反映聚集强度的6项指标对南京幕府山矿山废弃地自然恢复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用波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构树空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幕府山矿山废弃地自然恢复的构树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但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聚集强度逐级减弱,呈扩散性的趋势。波谱分析也表明构树种群在幼苗和幼树阶段其空间格局分布呈周期性的波动变化,大树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周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杨持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
本文从植物种群个体分布格局在时空系列上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植物种群结构的演变特点。种群分布格局与种群数量动态密切相关,种群数量的消长造成了种群分布格局类型(typc),格局规模(scale)、格局强度(intensity)、格局纹理(grain)的相应变化。在时间,空间梯度系列上,随着环境旱化程度的加强。旱中、中旱生类型的种群或消失,或种群分布格局的规模逐浙缩小,格局强度加强,格局纹理变粗;早生类型的种群分布格局观模则有扩大的趋势,格局强度减弱,格局纹理变细,可见,环境因子的改变,特别是水分状况的改变,是种群分布格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种群在空间内的分布是数学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并且已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对种群在两空间内的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建立了对种群在两空间内分布进行模拟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种群在两空间内的渐进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几个重要结果,揭示了它的平稳分布。 相似文献
5.
不同海拔梯度上地膜覆盖和不同肥力水平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海拔梯度上地膜覆盖和不同肥力水平的马铃薯物候期、农艺性状(出苗率、苗高、开花率)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使马铃薯在低、中、高山地区较未覆膜分别提前5、8和10 d成熟;不同海拔梯度比较,随海拔升高各物候期推迟,中山、高山地区分别比低山地区成熟时间推迟3和12 d.在低、中和高山区对马铃薯出苗率促进作用分别为15.6%、27.9%和66.7%,对苗高增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4.8、5.0和5.2 cm,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马铃薯营养生长,延迟进入生殖生长的开花阶段;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理想的是中山地区,平均增产1 369.5 kg/hm~2,高山地区平均增产850.5 kg/hm~2,而低山地区不理想.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出苗率和苗高的影响不显著;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明显,低山和中山地区中肥水平产量最高,而高山地区高肥水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仙湖苏铁群落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仙湖苏铁群落立木层及林下层各15个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仙湖苏铁群落的组成结构及演替趋势,为仙湖苏铁野生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立木层中假苹婆、降真香、鼠刺、银柴、水团花5个种群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大;山牡荆、罗伞、黄牛木,罗浮柿等种群的分布格局也为集群分布,但聚集强度小;鸭脚木、山乌桕、筋檬、狗骨柴,水翁、猴耳环等种群呈随机分布.林下层中仙湖苏铁种群呈集群分布,且聚集程度较大;假苹婆、鼠刺、降真香、鸭脚木、筋樵、狗骨柴等树种的幼树均呈集群分布.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落的组成及发育状况,减少人为影响干扰,使群落向以中生性树种为优势种的顶极群落演替对该种群的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鼎湖山针阔混交林木本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鼎湖山植物样带针阔混交林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探讨了主要木本植物种群发展趋势和种群维持机制。结果表明:荷木(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中,除马尾松随机分布外,其他主要乔木和灌木种群基本呈聚集分布。荷木是稳定种群,在垂直空间分布较均匀;马尾松是衰退种群,垂直空间分布相对较均匀,在当年生幼苗和苗木层没有个体出现。灌木显示出与乔木不同的更新策略,与乔木相比,灌木有大量的当年生幼苗和幼苗库,其当年生幼苗数量是乔木的19倍。若以相邻龄级个体数量比表示生长阻力,则乔木幼苗进入幼树阶段所受到的生长阻力较大,灌木在任何龄级都受到了较大的生长阻力。同时,灌木层植物种群的空间资源利用相似性和竞争强度高于乔木层种群。从聚集度指标看,随着龄级增加,乔木层种群聚集度逐渐减少,灌木层聚集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林芳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0(4)
在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选择7个不同海拔梯度样地,采用聚集度指标分析样地内小叶青冈种群全部个体、不同发育阶段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样地中小叶青冈种群全部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上呈聚集型分布;甜槠、木荷(DBH≥5 cm) 2个优势伴生树种呈聚集分布,弯蒴杜鹃呈聚集和均匀两种分布类型,深山含笑聚集、均匀和随机3种分布类型都有出现. 相似文献
9.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山野菜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宝天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普遍调查,发现该区山野菜种类为189种,隶属161属66科,并对山野菜水平分布、区系成分、生活型、食用部位和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从海拔600~1 830 m,划分6个海拔段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海拔600~1 000 m山野菜种类最多,海拔1 600~1 800 m山野菜数量最少.山野菜随海拔梯度的分布与宝天曼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有所不同,呈中间高度膨胀而峰值偏向低海拔的特点;相邻海拔段的山野菜植物种类相似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系数越小.影响宝天曼保护区山野菜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海拔高度、群落温度、群落类型、群落盖度以及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种群发展历史,种群大小结构及种群胸径分布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被研究油松种群的胸径服从正态分布N(16.9,6.11^2),确认该种群为同龄种群,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呈很高的均匀性,即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1.
南充市微尾鼩种群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种聚集度测定指标和Taylor,Iwao检验法对微尾鼩种群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尾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属于典型的聚集分布,聚集的基本单位为个体群,一个个体群为一个家族,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且具有明显领域性.不同月份聚集程度不同,其平均密度与聚集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913,|r|>r0.01,(12-2)=0.7079),表现为高密度、低聚集;低密度、高聚集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河北太行山区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格局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河北太行山区1987~2000年13年间不同坡度各景观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的变化特征,并简要分析造成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域的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林地和草地在坡度较大的范围内急剧减少;建设用地因经济发展的制约,呈下降趋势,但土地利用总体面积较小,变化情况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江西三清山浙江楠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三清山浙江楠群落为调查对象,在野外样方调查获取资料基础上,对浙江楠种群径级、高度级、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楠种群径级结构呈橄榄型;高度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和年龄结构呈橄榄型,幼苗严重不足,具有逐步衰退的趋势;种群更新主要靠种子繁殖;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群分布;分布格局动态由幼苗、幼树的聚群分布向中树、大树的随机分布的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地图图形结构分析与概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青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1):87-90
地图图形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空间结构特征,例如树枝状水系,棋盘状街道网等。这些空间结构特征深刻反映了地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是地图图形概括过程中需要突出表现的内容。然而,地理数据库中并没有直接存储图形结构信息,而是隐含地表示于几何图形要素的空间关系之中。这就要求在地图概括处理之前进行图形结构分析。分析了地图图形结构模式及其识别过程,并且探讨了图形结构的概括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口的空间分异是区域差异的客观反映,探讨区域人口空间分布规律是产业合理布局、小城镇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等的理论基础,也是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性研究.该文将空间统计分析与GIS相结合,深入探讨了西藏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西藏人口空间分布呈现西北—东南模式,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四种类型的空间关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扩展和加强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而更深入地探索、分析、处理和解释人口分布的空间模式与空间关联,为进一步研究空间模式的发生尺度和塑造该模式的空间过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RS和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重庆市1986年、200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和2007年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作为信息源,选取破碎化指数、多样性指数等4项景观指数,对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2km范围内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运用缓冲区分析方法,沿2000年和2007年轨道交通以0~0.5 km,0.5~1 km,1~1.5 km,1.5~2 km建立双侧缓冲区,提取住宅用地、城市水域、商服用地、工业用地、公园绿地5种重要景观要素信息,通过计算各缓冲区内各项要素的景观指数,分析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轻轨2号线建设对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表现出较强的吸引效应,景观破碎化指数趋于减小,空间集聚不断加强;商服用地破碎化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呈现降低趋势;公园绿地分维数和形状指数较低且变化不明显;城市水域景观形状较简单,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7.
18.
滇池流域面山的景观格局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对滇池流域面山的景观格局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滇池流域面山生态系统类型的演替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这种演替规律和关系,是滇池流域进行生态规划和面源污染区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