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一书注解中存在着许多错误,应予分析辩正,并对李贺诗作重加笺释,以解决李贺诗歌阅读理解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靳德峻《人间词话笺证》是有关《人间词话》的最早笺证本,以征引诗词文献为主,略释书中所涉及人物之生平及著述情况。蒲菁的补笺略后于靳德峻原笺,为其补笺所涉人物的传记出处和所涉作品的版本来源,并对原笺或补其未足,或正其谬误。补笺的重点是引录相关材料阐释理论概念,颇参己见。补笺注重诗词曲之间文体嬗变,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裁断其理论的价值和地位。补笺引录王国维自释"三种境界"之说,则为读者了解王国维晚年心境提供了重要参证。  相似文献   

3.
《全明词》填补了词史文献的空白,其文献价值与学术意义不言而喻。但由于明代文献繁杂,因而遗漏了相当数量的词作。周明初、叶晔进行了大规模的补遗工作,编纂了《全明词补编》,但同样存在失收词人词作的问题。本文辑补《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未收词作38首。  相似文献   

4.
《清词别集知见目录汇编》中有少量文献及其撰人、版本与馆藏信息失于查考,还有部分别集失收,可据多种总集、别集、馆藏目录、目录学著作及有关人物传记资料等分四类略事订补。  相似文献   

5.
宋代赵次公的《杜诗先后解》,除字词的音义、典故的出处之外,还增加了诗学批评与研究的内容。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等创作理论的影响,赵次公注释中的研究内容包括杜诗的用典之法及诗格、对仗、倒装、句眼等诗歌技巧等方面。其中,对用典的分析包括专用、借用、直用、翻用、用其意、展用、倒用、抽摘渗合而用、用事之祖孙、暗用、化用、贴用方面。赵次公《杜诗先后解》寓批评于注释中的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诗学阐释,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南宋的施宿为其父施元之及顾禧所撰《注东坡先生诗》补充了题注。题注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展现苏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苏诗产生的事因,从而诠释了整首诗意,并附带解释了关键诗句的意义。施宿的题注,丰富了宋代诗注的诠释方法,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漳州师院学报》2019,(2):78-80
《﹤赌棋山庄词话﹥校注》共计三百多条,以寻检原著所引清人词论和词作来源出处为主,并对引文进行辨误、补笺、辑佚等,其学术意义不容置疑。但工作量巨大,难免存在舛误之处。这些舛误存在于刊刻作品、补笺内容、考据内容、书写格式等方面,本文共辑出四则给予辨证。  相似文献   

8.
《漳州师院学报》2022,(2):71-77
杜甫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诗篇,而亲情诗在其整体诗歌创作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诗歌中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诗经》早已有之,至杜甫则将诗歌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亲情诗中尤为突出,主要以日常语的运用与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来展现。随着宋代诗人对杜甫的推崇,使得这种写法对有宋一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加注重日常生活题材的书写。  相似文献   

9.
“旧瓶装新酒”在汉语中是中性的,泛指旧形式表现新内容,也可以用作褒义,表示创造性。英语中“to put new wine in old bottles”却表示强求思想僵化的人接受新观念的“不明智”之举。两者皆源自于《圣经》,而且设喻形象相同,但语义已经不等值,然而大多数英语词典依然将它们等同起来,造成群体的文化误读。词典编纂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勘误,以避免群体的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10.
"旧瓶装新酒"在汉语中是中性的,泛指旧形式表现新内容,也可以用作褒义,表示创造性.英语中"to put new wine in old bottles"却表示强求思想僵化的人接受新观念的"不明智"之举.两者皆源自于《圣经》,而且设喻形象相同,但语义已经不等值,然而大多数英语词典依然将它们等同起来,造成群体的文化误读.词典编纂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勘误,以避免群体的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给定了BCI-代数根的补根与对偶根的概念,并证明了遗传根的补根的存在性,其次得到了BCI-代数中p-根的补根的一个具体刻划,同时证明了p-根是一个对偶根。最后证明了每一个根性质都存在一个补根,且根R的补根是由所有非R-半单的亚直既约BCI-代数确定的上根。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说它"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是宫体诗的顶峰;程千帆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与被误解>一文中对闻一多将其作为宫体诗这一问题进行了辨证,认为它根本就不是宫体诗.尽管二人对这首诗是否为宫体有不同的意见,他们的理由其实是一致的,即此诗本身所具有的真情,而真情正是宫体诗转变的一个关键,闻、程二位先生在这一点上对宫体诗的认识可谓殊途而同归.  相似文献   

13.
缠足及弓鞋滥觞于宫廷歌妓舞女,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流行于贵族妇女和妓女。至南宋末年,缠足已成习气;因劳动的需要,下层劳动妇女及化外之地的妇女,无缠足的习俗。宋代缠足、弓鞋的流行,同宋代理学毫不相关,也非宋人性心理变态的产物,而是“受益”于宋词对弓鞋(缠足)的“雅化”。从宋词对“弓鞋”、“金莲”表达方式的变迁,可以发现“雅化”的过程。弓鞋的“雅化”使其由歌妓所穿的舞鞋,蜕变为“优雅、高贵”的象征,从而推动了缠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晓宏 《漳州师院学报》2007,21(2):107-109,120
元代初期,面对异族的统治,广大的文人士大夫普遍经历了困顿彷徨的灵魂煎熬与进退不由的人格撞击。然而刘秉忠因其特殊的身份与境界超越了这样一种境况。传统的道家文化赋予他一种达观自适的人生态度,他的诗词中充满了浓郁的道家情趣和意味。  相似文献   

15.
李觏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坚持儒家传统的功利主义的文学观。他推崇韩柳文章李杜诗,批评西昆体之流弊,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和领导者持论相同,立场一致,指出了宋代文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李觏是一个履行修正、学风严谨的学者。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建树和贡献,大于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