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年来运河旅游开发成为旅游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为运河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运河旅游的研究现状和重点,然后以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为例,运用ROSTCM6软件从旅游景观、旅游线路、旅游环境、设施与服务等方面分析游客对景区的感知和印象,以此为基础形成无锡运河旅游产品开发ASEB战略矩阵.最后,对无锡运河旅游开发提出策略和建议:构建运河旅游产品体系,健全遗产保护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整体营销,打造大运河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2.
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杭州这一旅游休闲城市的发展备受关注,而旅游地吸引力正是判断其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杭州工业遗产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并计算出其吸引力得分,据此提出杭州运河工业遗产旅游吸引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梳理国内外遗产廊道的基础上,按照不同标准对遗产廊道进行了分类.然后在地方文脉原理的指导下,提出微观尺度遗产廊道构建的原则和设计表达方法.最后以厦门文曾路为案例从三个方面构建遗产廊道,以期能为微观尺度的遗产廊道构建提供参考和指导,为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3):F0002-F0002
为推动运河文化研究与弘扬墨学精神,加强学术交流,拟于2009年10月16日至10月19日举办“枣庄学院首届运河文化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国际文化书院与枣庄学院联合举办,具体内容请登陆枣庄学院科技处网站(http://kyc.uzz.edu-cn)查询,特此公告!  相似文献   

5.
为打破休闲农业旅游的静态分布,以重庆市为例,基于要素流动视角,应用“源–汇”理论,构建“源地–廊道”空间域。结果表明:1)重庆市传统休闲农业旅游多依赖于耕地、林地及部分草地,用地空间结构紧凑,以主城区为轴心或沿长江流域集聚分布;2)重庆市生态禀赋较好,中度及轻度生态敏感区域的面积总占比为62.49%,综合6处休闲农业旅游源地及18条要素流动廊道,构建“源地–廊道”空间域;3)基于“一心两环、一廊两翼”的空间布局,通过强化40个关键节点并提升18条廊道网络,打造重庆市文化中心、文化长廊及观光带休闲旅游综合体。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推进旅游综合治理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6.
枣庄段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凿400多年来,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枣庄段运河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同时,在确保京杭大运河的畅通、台儿庄城市的繁荣、枣庄乃至全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枣庄地区文化的兴盛、台儿庄军事地位的重要以及今日枣庄段运河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枣庄段运河和所运货物的变迁入手,分析了不同时期运河变迁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之间的相:巨关系,结果表明,运河变迁对区域发展具有重用的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全球环境变化和枣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尝试探讨了枣庄运河开发与区域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根据山东省旅游资源分布组合特征及条件,我们把山东省旅游区划分为六个分区:一号区青岛、日照、烟台和威海,以海滨风光为特色;二号区济南、泰安和曲阜,以山水圣人为主题;三号区,包括淄博、潍坊、莱芜,以文化、历史与民俗为特色;四号区临沂、枣庄、微山,以湖泊、运河和山地为特色;五号区梁山、郓城、东平、阳谷,以水浒传说故事为主题;六号区东营、滨州,以黄河入海口和孙子文化为特色。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工业革命的诞生地”,黑石河峡谷的地区整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极富历史意义。为此,美国国家遗产廊道遗产委员会设立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于黑石河峡谷国家遗产区保护及重塑的管理规划及措施。本文简述了黑石河峡谷国家遗产廊道的规划情况,通过分析该地区再造规划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探究传统聚落的保护模式模式、联合国家及地方力量以加强公众教育的方式、自然文化景观发展与保护性开发投资平衡的成功经验以及历史建筑再利用及地区生态恢复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京杭运河沿线古镇作为重点旅游地域,具有相对的重要性与作用性。文章通过对京杭运河沿线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分析研究,将京杭运河、古镇文化、遗产廊道、资源开发等进行逐一论述,并提出相关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为地域性旅游产业激活与古镇旅游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八水绕长安是历史演进形成的文化景观,八水及其沿线遗存至今的人文古迹是古老西安历史与文化活的见证。面对快速城市化而来的城乡水环境恶化及景观碎片化,以及八水沿线文化遗产孤岛化现象,通过对八水历史演化的文献研究、遗产廊道方法的理论借鉴,提出了建构"八水"遗产廊道的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策略,并讨论了遗产廊道规划策略及遗产廊道建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开通泇运河(京杭运河枣庄段),根本上解决了运河漕运受黄泛制约的问题,洳运河的水源头之一为承水河,承水河来源于抱犊崮山区的沧浪渊,沧浪渊有着优美的景色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传说。  相似文献   

13.
大运河山东段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根据其类型和属性,可以分为运河水工遗产、运河城镇遗产、运河相关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背景环境五大类。这些文化遗产是沿岸民众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为因素的破坏,许多运河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导致其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协调机制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山东省应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保护机制、深入挖掘阐释、推进河道治理、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学术研究等举措,着力推动运河遗产的挖掘和保护、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利用,真正实现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分析——以枣庄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居民以城市周围为目的的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状况,选取枣庄5区1市49处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旅游活动性质将旅游地分为5种类型.因枣庄组群城市特征选取枣庄汽车总站和滕州火车站为中心,分别对49处旅游地数据进行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与空间分布曲线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从而得出枣庄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了枣庄环城游憩带的"一轴一廊,两翼辉映"的环城市游憩空间格局建议.  相似文献   

15.
龚玉和 《科技智囊》2009,(12):I0027-I0035
浙东绍兴段古运河旅游开发可以接轨大杭州的旅游业,将西湖游客跨过钱塘江引到萧绍地区,通过“古越运河”为线索,从萧山区西兴镇一直延伸到绍兴市东浦,继而,以“浙东唐诗之路”为导向扩散到上虞、嵊州等地,将西湖旅游的滚滚人气扩散到大浙东地区。  相似文献   

16.
覃业银  陈超群 《奇闻怪事》2009,(2):38-38,41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成为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湖南省作为一个遗产旅游资源发达的省份,在目前的旅游开发中,存在着空间开发错位、遗产旅游地原真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人才匮乏等弊端,因此在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实施遗产旅游开发的数字化战略、强化旅游地社区参与机制、确保旅游设施与景观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科学合理规划,实现遗产旅游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和湖南省遗产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界定“鞍山工业遗产”研究的内容,明确工业遗产的价值,揭示了“鞍山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通过工业旅游展望了未来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趋势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遗产旅游的外部不经济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世界遗产”数量的增加,遗产旅游正日益成为旅游业的一个热点。文章在充分分析遗产旅游外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遗产旅游外部不经济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但是国内对于此类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仍处在摸索阶段。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线路国际科学委员会提出的“文化线路”和美国提出的“遗产廊道”两种针对线性遗产保护的策略与方法,为我国大运河的保护提供了一些思路.分析比较了这两种保护策略的内涵和特点,并对大运河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考古遗址公园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及遗产文化价值的传播,从而实现文化遗产科学保护。方法理论分析与国际宪章解读,结合实证举例方法。结果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品设计是以旅游产品的主题化与系列化、再现遗址地景观、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旅游功能、提供考古体验旅游产品等为主要开发策略的。结论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遵循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和遗产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其旅游产品设计方法是多样的,核心是遗址文化景观的修复与再现。此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遗产旅游产品设计还应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和产品开发的持续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