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当前国内外给水工程中常用的源于漂白粉消毒技术的液氯、二氧化氯和氯胺消毒技术,以及臭氧和紫外线等主要消毒技术进行了比较,简要介绍了各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机理、运行特性,分析、讨论各种消毒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氯系消毒技术成熟,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技术由于消毒速度快、有效时间短,可作为联合消毒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应用.另外,探讨了未来给水工程水体消毒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给水工程消毒技术方案选择、减小水体消毒有害副产物浓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菌毒净、消毒灵对细菌的环境消毒试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及低温条件下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毒净消毒效果最好,消毒灵次之。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粉末炭-超滤工艺(PAC-UF)除污染效果,以及膜后出水氯和氯胺消毒对微生物再生长的控制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情况,对水质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AC-UF工艺能够高效截留水中胶体及致病微生物;对氨氮、高锰酸盐指数(CODMn)、254nm处的紫外吸光度(UV254)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04%,44.28%,44.94%和30.65%;在不消毒情况下,膜后出水在24h后均出现微生物再生长;氯胺对微生物持续抑制能力强于氯;所生成的THMs与HAAs分别比氯消毒降低63.42%和44.13%,并有效减少了溴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PAC-UF工艺出水采用氯胺消毒可使水质的安全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自来水系统中游离氯检测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2种氯测定仪(Cifec和Seres)连续在线检测水中的游离余氯(Cl2 HClO ClO-)和游离有效余氯(HClO),所有检测数据均与采用DPD法在555 nm得到的不同质量浓度的次氯酸钠标准曲线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氯测定仪可以连续便捷测定自来水中的游离余氯量,这对于水厂处理系统实现全自动化运行及其控制氯投加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种预氧化工艺处理污染原水的消毒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水中腐殖酸和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含量变化对高锰酸钾、氯、氯胺单独处理工艺及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浓度越高,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与单独氯或氯胺工艺消毒效能相比所占优势越明显,尤其是当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氮化合物时,采取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能更有效提高预处理时消毒效能.对有机污染严重的水源水进行预处理时,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预氧化能够减少有机物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发挥预处理工艺对致病微生物的多级屏障作用,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液氯消毒机理及其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强 《山西科技》2005,(5):111-112
文章主要介绍了液氯消毒的机理及其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细菌总数为检测指标,在实验室观察了高锰酸钾、氯、氯胺单独预氧化工艺,以及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预氧化工艺的消毒效果随水温的变化,并比较了几种预氧化工艺在低温水中的杀菌效能,探讨低温水中杀菌效能较高的预氧化工艺.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水温对几种预氧化工艺消毒效能均有程度不同的影响,通过比较几个工艺消毒时的Q10值得出如下结论: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预处理工艺的消毒性能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单独氯、氯胺及高锰酸钾工艺,而且,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处理低温、污染严重的地表水的消毒性能明显好于单独的氯、氯胺及高锰酸钾工艺,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处理受污染水源水提供了一种安全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武汉市饮用水原水的含藻类情况已较为严重。藻类的主要危害之一在于增加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含量。文章分析了武汉市饮用水原水中藻类的分布情况,通过总结除藻技术与消毒技术的发展,探讨了一些减少藻类相关消毒副产物的举措。就当前状况而言,物理除藻技术结合氯胺或二氧化氯消毒应该有助于抑制藻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氯胺消毒对不同有机物生成消毒副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将有机物分级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氯胺消毒对不同类有机物生成消毒副产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亲水性和强疏水性有机物,氯胺消毒主要减少溴代三卤甲烷(CHCl_2 Br和CHClBr_2)的生成;对于弱疏水性有机物,氯胺消毒主要减少二溴乙酸(DBAA)和三氯甲烷(CHCl_3)的生成;氯胺消毒能使分子量小于10 ku的有机物生成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的量明显降低,并且随着有机物分子量的升高,氯胺消毒的影响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10.
上海闽行自来水公司第三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后出水的氨氮质量浓度在0.5~1.5 mg/L之间,分别通过折点加氯消毒和氯胺消毒,比较管网运行24 h内的持续消毒效果、细菌灭活率、总有机碳(TOC)、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最佳消毒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氯胺消毒后余氯的持续消毒效果远强于折点加氯消毒;氯胺消毒短时间杀菌效果虽弱于折点加氯消毒,但维持管网内的杀菌和抑制细菌增长的能力更强;24 h后两者TOC含量相差不大;折点加氯消毒后产生THMs的种类和浓度随时间递增,而氯胺消毒后仅产生三氯甲烷,大大降低了卤代甲烷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2种消毒方式后产生的HAAs主要为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占总HAAs的9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饮用水消毒剂.本文对二氧化氯的特性、消毒原理和消毒的优点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二氧化氯有害副产物的生成抑制和消除,分析了二氧化氯在水厂应用中自动化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氯消毒机理及其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二氧化氯消毒的机理,阐述了消毒工程中消毒副产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控制消毒副产物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北方某油田供水厂原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且pH值、水温年间变化较大,常规氯消毒副产物生成较多。针对该厂原水特点,进行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消毒效能及其对氯仿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氯仿生成量较少,当二氧化氯投量为0.5~30 mg.L-1时氯仿的生成量均低于10μg.L-1,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投量、反应时间、水温、原水pH值等对氯仿生成量基本上没有影响。因此,该厂以二氧化氯消毒剂代替氯消毒是完全可行的,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能有效控制氯仿生成,明显提高出厂水水质。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Cl2消毒相比,ClO_2具有更强的反应活性和氧化能力,具有消毒效果持久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以某城镇2×104t/d污水厂设计为例,详细计算了ClO_2的有效氯量,氯酸盐法制备ClO_2时所需Na Cl O3和HCl的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二氧化氯发生器的选型和各原料的供给量及10 d储存量,为二氧化氯的工程应用和理论计算提供很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医疗废水消毒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毒是医疗废水处理的必需环节,人们对环境与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需要消毒剂能够杀灭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也要求消毒剂本身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常用消毒技术中,传统氯消毒仍占主导地位,但其容易产生消毒副产物等弊端.以紫外消毒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迅速,大有取代传统消毒剂的趋势,而膜消毒和电化学消毒是医疗废水消毒新的研究方向,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油菜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消毒剂及其不同消毒时间对油菜种子的消毒效果,寻找一套适合油菜种子的消毒方法.结果表明:0.1%HgCl2 5min、10%NaClO 15 min、10%NClO 10 min+吐温-80和5%Ca(ClO)2 10 min+吐温-80消毒效果较好,在油菜种子实际消毒时可考虑选用.  相似文献   

17.
余海静  杨高峰 《河南科学》2006,24(5):757-760
探讨了紫外线消毒在污水处理中的影响因素,并得到了辐射强度、浊度、水层厚度、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与总大肠菌群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为消毒器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水消毒是保障水质安全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城市污水消毒方法主要为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消毒和臭氧消毒等,传统氯消毒由于产生有毒副产物而逐步为其他消毒方法所取代,阐述了各种消毒方式的消毒原理及应用,联合消毒技术将成为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城市污水消毒技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罗红霉素 -替硝唑药木念根管消毒的有效性。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患牙 15 6例 ,随机分成两组 ,根管制备后 ,分别给予罗红霉素 -替硝唑药木念及甲醛甲酚 ,进行根管消毒 ,比较其疗效 ,显示抗生素药木念和甲醛甲酚的根管消毒作用均较强 ,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可见罗红霉素 -替硝唑药木念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促进根尖病变愈合的根管消毒剂  相似文献   

20.
消毒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氯、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等几种消毒技术的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指出传统消毒工艺——氯消毒将被其他新兴消毒工艺逐步取代,并结合河南油田黄山水厂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二氧化氯消毒工艺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