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电动汽车是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转型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抉择。充换电设施作为电动汽车产业的能源配送基础工程,对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智能的充换电设施,就没有电动汽车的广泛普及。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快捷、高效、覆盖面广的充换电设施网络是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的前提,推进充换电服务设施的智能化、网络化和适  相似文献   

2.
复杂网络在电网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充换电网络的运行中对其服务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促进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评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桥梁。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复杂网络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评估方法,以供有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的双重挑战下,电动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手段。构建运营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是大规模推广应用电动汽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的政策条件、技术基础、成熟经验、加快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实践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分析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以及电能供应模式,并对3种电能供应模式进行比较,确立了快速换电为主的电动汽车电能供应模式.在快速换电模式下,阐述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服务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随着汽车产业的壮大发展,推动新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实现节能减排方式的重要手段。该文围绕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模式选择、现阶段建设原则等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对电网企业应对充换电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提出了初步建议,希望能够为充换电设施建设的具体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典型设计,以国网公司"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电动汽车充换设施的建设方针为指导,列出了站址选择原则,供配电系统,充换电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建设》2014,(10):23-24
如果驾驶电动汽车不再担心动力不足,你是否会更加青睐既环保又便捷的它呢?自电动汽车推广以来,动力不足一直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浙江省电动汽车动力服务网络项目的建设给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曙光。据了解,自浙江省电动汽车动力服务网络项目开建以来,全省已经建成充换电站162座,充电桩1026个,基本形成了可以满足浙江地区电动汽车充换电实际需求的服务网络。2012年以来,随着苏、沪、杭、嘉、湖等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充换电站的建成,  相似文献   

8.
郑华凤 《科技信息》2012,(33):116+132-116,132
电动汽车的未来快速发展趋势已被全世界认可,而与之相适应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加强也是势在必然,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构建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服务网络构建的必要性和现状的分析,从六个方面对网络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晓东  冯祥  夏爽 《科技信息》2013,(1):502-502
为解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转运箱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提出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转运箱,与传统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转运箱相比,新型转运箱能够与机器人配合实现短时间内的自动取放电池,在一些无法实现自动化的小型配送站,也可以进行手动操作,使更换电池的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更换电池的效率。新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转运箱可以兼容目前市面上所有类型的电动汽车锂电电池,能够实现电池转运箱的标准化,加快实现全国范围内电动汽车锂电池电池规格统一,从而推动统一的充换电设备标准的建立,为跨地区的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帆 《科技资讯》2013,(9):26-26
众所周知,射频识别技术以及上下文赢知技术对于电动汽车充挟电站的资源信息.车辆信息以及服务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利于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自动化管理,因此,为了实现以射频识别技术以及上下文感知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管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需要科学掌握射频识别技术和上下文赢知技术。本文首先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进而给出了实现电动汽车充挟电站自动化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顾腾飞  张勇 《山东科学》2018,31(4):89-99
电动汽车存在充电时间长、行驶距离有限的问题。针对电池交换的充电方式,研究了电动汽车电池交换站及电池配置问题。利用生灭过程理论描述了交通走廊沿线电池交换站的电池交换及其充电过程,建立了换电站运作的随机模型;进而以电动汽车换电成功概率等为约束,建立了以建设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充电设施规划模型,并基于拉格朗日方法提出了模型求解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不仅能够计算换电成功概率,还能分析换电成功概率、充电技术进步的影响,实现了满足电动汽车换电成功概率的约束条件下的建设成本最小化的交换站及电池配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智能小区、智能园区、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分布式电源并网等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倡导的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将电网建设与百姓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构建能源信息循环与服务网络,提升城市能源管理水平,有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调度优化问题一般采用群智能优化算法求解,但现有算法存在陷入局部最优、早熟收敛等缺陷,因此提出一种改进的蚱蜢算法:采用边界反弹机制,提高算法效率;引入正余弦搜索机制,加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采用Lévy飞行对粒子进行随机扰动,防止种群陷入局部最优;采用非线性收敛策略加快算法后期的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调度优化问题上,性能优于原始蚱蜢算法以及其他现有群智能算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建设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欢 《科技资讯》2012,(9):113-113
本文研究分析了电动汽车的充电站组成的基本框架、充电站的充放电系统、充电技术对充电站建设的影响而后分析研究了目前电动汽车常采用的直流充电系统以及充电站并网对电网运营的影响,最后对电动汽车充换(放)电站的建设提出了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同行驶工况下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差异较大的问题,以某款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通过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实验,研究了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与其行驶工况和电能量控制方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纯电动汽车在NEDC、Jap1015和FTP75实验工况中的电能量消耗及其控制方法。讨论了行驶工况特征参数和电能量动态控制方法与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行驶工况的整车电能量消耗并不是随着行驶里程增加而增加,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纯电动汽车电能量动态控制方法;当采用基于单位里程瞬时能耗的电能量动态控制方法对NEDC前部工况的三个加速阶段进行控制时,将使纯电动汽车单位里程平均能耗分别降低9.4%、18.61%、19.19%。  相似文献   

16.
由于充换电站用电量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充换电站建立储能系统是改善充换电站负荷稳定性的重要途径.为使储能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提出了考虑负荷平抑和用电经济性双重目标下的储能系统出力优化策略,对双目标进行加权模糊处理,使双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另外,在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中考虑了不间断电源功率需求和定时定荷电状态(SOC)的限制,从而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使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并结合某实际智能电网综合建设工程数据,对该双目标优化策略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策略的优化效果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电动汽车在我国的发展需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一些关键技术的介绍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同时,对政府在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强调并提出了建议。最后,对电动汽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描述,提出了我国电动汽车工业者应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这一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系统中,电池更换设备主要用于实现电池箱在电动汽车与充电架之间的快速更换.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更换设备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及其工作效率,根据系统所确定的电池箱位置信息及运动指令,对电池箱更换过程运动轨迹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实现对更换设备的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CAN总线驱动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设计了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系统由CAN通信模块和电机控制模块组成。CAN通信模块采用新型CAN总线收发器TJA1040和独立CAN控制器,并采用各种抗干扰措施以保证CAN通信的稳定性;控制模块利用模糊矢量控制方案——直接速度控制(direct speed control,DSC)策略,实现电驱动系统高鲁棒性控制。系统兼容性强,可以作为单独模块连接到电动汽车的主干网络上,还可以通过CAN总线对其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20.
电动汽车作为清洁绿色的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交通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动汽车的研发需要在大量实际行驶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以定位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技术进行改进。目前针对车辆的感知分析系统主要针对传统动力汽车,并采用IPv4作为通讯协议,无法满足大规模部署对地址空间的需求。针对这些不足,该文设计实现了基于IPv6的电动汽车状态感知系统。系统接入车载网络后,全面感知电动汽车行驶的各项状态参数,并利用3G网络上的IPv6隧道上传至远程数据中心。一年多的实际部署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大量电动汽车进行集中式的统计分析,使电动汽车研发机构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对电动汽车进行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