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引起重视,中国教育电视新闻的历史沿革跟电子信息技术革命密不可分。在电视技术和管理流程领域,无论是一步小的改良,还是一步大的变革都带动着新闻传播的发展以致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复杂,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密切相关,节目下带并利用播出设备将节目通过卫星播出。针对后期制作中的常见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可运用相关技术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非线性编辑是传统视频技术与计算机结合的产物,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应用的新型电视编辑制作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视频节目制作方式,目前非线性编辑已经广泛应用于电教视频节目编辑的实践中,从制作流程到具体编辑方法都给操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从非线性编辑制作原理入手,阐述电教视频节目的非线性编辑制作流程和在电教视频节目制作过程中使用非线性编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电视媒体面临着多重的挑战,除了要应对同类媒体其他电视节目的收视争夺,还要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抢占受众,客观环境和内在需求迫使电视媒体急需提升节目质量,吸引更多观众,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引进各种新技术来丰富节目内容,提高电视媒体的反应速度,是较为有效的方法。近年不断更新技术系统,积极引进新技术手段以更好辅助节目制作,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将3G技术应用到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4.
张裕  伍兆锋 《科技信息》2008,(22):42-42
在电视新闻、节目和和广告制作过程中,若想视频清晰透亮、色彩艳丽、信号稳定,有细腻的质感、丰富的层次;音频圆润清晰、不出现各种失真故障,信号幅度标准统一。录入制作优良的视音频质量往往比拍摄难度更大,所以掌握电视制作设备的操作技术程序显得十分重要。如何达到广播级高效、高质量、高稳定的录制技术呢?  相似文献   

5.
浅谈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亮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9):77-77,72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视音频处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电视节目制作概念即非线性编辑。由于非线性编辑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编辑方式的制作过程,将后期的制作设备降低到一台录像机即可,且修改镜头方便,挑取节目容易。本文就非线编辑制作节目的过程做一些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周洋 《华东科技》2022,(4):96-98
媒体融合时代技术的创新和媒介生态的变迁给受众带来了新的体验,影响了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电视新闻节目创作者从受众的参与角度出发,为新闻节目构建新互动模式。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电视新闻节目中互动要素的变革以及现阶段传受双方互动方式的特点,借助技术手段优化节目流程,提升新闻节目的观赏性和参与度,助力新闻节目传受双方互动新模型的建立,为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从资料采集、图像加工、多媒体技术、数字化编辑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过程及电视天气预报制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电视读报节目作为电视新闻改革发展的新形式,在我国发展迅速,电视读报节目能够存在且发展迅速说明它有发展的空间。它的存在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它对资讯的整合和评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但读报节目传递的毕竟是"二手"的信息,这就决定了读报节目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文章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分析中央电视台读报节目制作特点、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对其他电视台读报节目的借鉴意义。以央视为例是因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电视的领军人,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制作班底,它的信息整合和运作能力都是其他电视台无法比拟的,也就能从整体上分析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杨晓妍 《华东科技》2022,(8):114-116
本文在对数字技术、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分别概述后,对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常用的数字技术加以研讨,发现常用的为摄像技术、三维场景制作技术、图像合成技术、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技术;然后明确了在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中数字技术应用的难点,包括传感器应用、网格识别,以及运动参数采集和虚拟演播室设计等;最后,对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不同阶段数字技术的运用策略进行讨论,重点对设计阶段、调试和运行阶段、数字技术在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中的应用情况展开讨论,旨在提高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的整体效果,保证播出节目画面及影像的清晰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新媒介特征探讨了新媒介对电视新闻节目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新媒介下如何优化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模式.对激发新媒介有利影响,形成正面的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效应,提升影响力与传播力,开创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万华明  沈晓东 《江西科学》2008,26(1):116-121,139
电影的数字化制作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制作的主要方式,数字电视是必然发展方向。通过对多代非线编辑系统发展分析,基于事件的高端影视制作系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基于事件的高端影视制作系统的公司发展分析、解决方案的具体分析、影视合成系统产品的分类分析、基于事件的影视动画制作系统的技术构成分析及其功能描述,将基于事件的高端影视制作系统(数字电影和数字电视制作合成系统)及其高技术展示在大众面前。  相似文献   

12.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江 《科技信息》2011,(14):I0152-I0152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给影视作品注入了勃勃生机,从好莱坞大片到电视新闻、多媒体教学、家庭娱乐无不显示制作技术的魅力,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感受。目前,电视节目制作设备实现了模拟设备到数字设备的转变,特别是以PC为核心的多媒体非线性制作方式的逐步成熟,使得电视后期制作变得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13.
毕广鑫 《科技资讯》2011,(17):14-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传输媒介已经变得不再相互孤立,而是变得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且我们自身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我国的信息产业化已经逐步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在一步步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例如:家用电脑的日益普及化;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更新等等。在当今时代,我国已经基本初步形成了以电脑网络和广播电视为主要覆盖范围的生活娱乐圈。所以对于图文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探讨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根据图文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软件的发展过程,有针对性的对图文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方 《科技信息》2012,(27):215-215
新传媒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广播电视传媒的内涵和外延。特别是新传媒技术在节目制作中与播音主持的良好结合,使得节目的样态极大丰富,主持人也因此有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不仅如此,在现代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中,新传媒技术也发挥了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广珍  陈海坚 《科技资讯》2011,(18):208-209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气象预报节目制作的相关工作经验,以虚拟演播室技术在气象预报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思路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探讨了虚拟演播室的优势,进而给出了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海南某电视台虚拟演播室实例进行了探讨,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金宝 《科技资讯》2012,(28):248-248
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画面是新闻节目的基础语言,也是节目内容的体现者。而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全过程中,画面的拍摄对新闻的纪实性、严谨性、及时性以及艺术审美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的若干原则,并对提高电视新闻画面拍摄质量的具体技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可获得的电视制作资源变得越来越少,许多广播电视台正期待使用虚拟演播室技术来满足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制作效率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虚拟演播室技术,并指出该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主要讨论两个系统:基于传感器的系统和使用图像分析的系统.本文也介绍了节目制作者的一些困难,特别是图像设计者的困难,以便于他们在实际的节目制作中克服这些困难.  相似文献   

18.
香港由于其特有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其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一直和世界先进国家电视媒体新闻制作模式和理念保持着同步,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方面有相当的水准,在画面的构成方面技术和艺术的手段运用熟练。本文旨在探究和比较深圳和香港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画面的构成及其特色,就几个粤语新闻栏目的内外景画面(演播室画面和新闻画面)做一番比较分析,在画面的构成,景别的运用,摄影的运动,光线的使用,色调的控制,整体把握等诸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一些相对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毕广鑫 《科技资讯》2011,(18):11-11
盘带组合,即硬盘与磁带组合。本文以东宁电视台的《点歌与欣赏》节目为例分析了盘带组合系统在县级电视台制作播出系统中存在滞后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广播电视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的融合发展,特别是数据网络、计算机处理能力、大容量存储、以及压缩算法技术的进步,导致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发生巨大的变革。非线性编辑技术,这种全新的制作方式正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并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线性编辑技术。在电化教育节目制作领域内,也同样面临着这场变革。本文就非线性编辑技术的有关问题以及非线性编辑在电化教育中的应用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