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将人尿激酶原(pro-UK)cDNA分别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转移载体pBK283和pBF4中,构建成两个重组质粒。所构建的这两个重组质粒与野生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DNA(BmNPV genomic DNA)共转染家蚕培养细胞,经病毒斑实验(Plaque assay)筛选出含pro-UK cDNA的稳定重组病毒株BmNPV-pk1和BmNPV-pk2。将此两株重组病毒分别感染家蚕培养细胞和家蚕幼虫4天后,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纤维蛋白平板溶圈测活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和家蚕的体液及组织,证实均有pro-UK表达。家蚕培养细胞的表达量分别为0.0012mg/mL(上清液和10~6细胞)和0.0031mg/mL(上清液和10~6细胞),家蚕幼虫体液的表达量分别为0.0100mg/mL和0.0300mg/mL。从以上结果可看出,家蚕幼虫体液的表达量是培养细胞的10倍,以上表达产物在纤维蛋白平板上测活均有溶纤活性。  相似文献   

2.
江苏大学主持的“家蚕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分子标记定位及克隆研究”日前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该研究报道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耐氟化物、多产卵、荧光茧色4类经济性状的分子标记;在家蚕上发现抗DNV相关基因BmPKCI(AY860960)、抗NPV相关基因s3a(AY705974)、感NPV相关基因BmSOP2(AY763110),同时,建立了家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2003年-2004年经过4个省实验室鉴定及安徽省3个农村点饲养,茧质、丝质良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技术筛选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分子标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含有抗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病主效基因的家蚕品种NB和高敏感品种306及其近等基因系BC9中,采用500个RAPD随机引物分别在各个品系的13NA混合物中进行扩增以筛选分子标记,获得与家蚕抗NPV病有关的3个分子标记:OPF-072023、OPJ-131300、OPM-161200.其中OPF-072023标记通过各回交代检测,证明获得的标记真实、可靠.又对该分子标记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通过该片段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意外地在家蚕Z染色体上发现一个逆转位子的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4.
人工饲料育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E2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组病毒Bm-BacPAK6-E2接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及5龄桑叶育家蚕皓月×菁松幼虫、蛹,观察重组病毒的感染发病情况,调查病蚕、蛹的采血量并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全龄人工饲料育家蚕接种重组病毒的成功率、采血量等指标均与5龄桑叶育相近,SDS-PAGE蛋白质电泳在家蚕幼虫、蛹血淋巴中均检测到1条与目的蛋白理论分子量(63 kD)相符的特异性蛋白条带,初步认为是重组病毒Bm-BacPAK6-E2的融合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5.
将人尿激原cDNA分别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转移载体pBK283和pBF4中,构建成两个重组质粒。所构建的这两个重组质粒与野生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DNA共转染家蚕培养细胞,经病毒斑实验筛选出含pro-UK cDNA的稳定重组病毒株BmNPV-pk1和BmNPV-pk2。将此两株蛋白平板溶圈测活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和家蚕的体液及组织,证实均有pro-UK表达。家蚕培养细胞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DNA重组技术对络新妇蛛(Nephila clavipes)拖牵丝蛋白基因MaSp1高度重复序列进行多次重组,人工构建成1.6 kb的蜘蛛拖牵丝蛋白人工基因Sil-E,DNA序列分析证明了人工基因序列的正确性.将家蚕L链基因启动子片段、L链cDNA、L链基因终止子融合在一起,构建成丝腺特异性表达单元.再与Sil-E融合构建成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家蚕丝腺特异表达单元.将该表达单元克隆到转座子piggyBac的转基因载体中,获得了蜘蛛拖牵丝蛋白转基因表达载体.采用显微注射法将其与辅助质粒共导入到家蚕蚕卵中.筛选转基因阳性个体,经PCR和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为进一步研究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表达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家蚕(Bombyx mori),属鳞翅目昆虫,近些年来,它作为遗传工程中的新宿主,已引起世界各国遗传工程研究者的极大兴趣。1984年,日本鸟取大学的年青学者前田进首先成功地用家蚕NPV多角体病毒作为载体,在家蚕中表述了人的α-干扰素,从而为古老的蚕丝业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作为一类重要的昆虫病毒,广泛用作绿色生物农药、蛋白质表达系统和哺乳动物基因递送载体,都有相应的商业化产品,如:作为生物农药,在国内商业化的NPV有4种,共35个产品;表达载体有Ac-Bacmid和Bm-Bacmid。对于NPV的防治及利用,离不开对NPV生活周期(细胞入侵、核衣壳入核、基因组复制和表达、病毒组装、出芽)和宿主抗病毒反应的研究。就NPV的生活周期和宿主抗病毒反应进行讨论,并总结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扩增和克隆日本血吸虫卵壳蛋白编码基因(SjESG),以研究其作为候选疫苗分子和药物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合成引物,以日本血吸虫雌、雄虫cDNA第一链为模板,RT-PCR扩增日本血吸虫卵壳蛋白编码基因,与带有硫氧还蛋白(Trx)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质粒pET32a(+)定向重组,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分析和PCR鉴定.结果:从雌虫cDNA中扩增出624bp SjESG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SiESG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和PCR均获得624bp的DNA片段.结论:成功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ipET32a(+)-SjESG.  相似文献   

10.
以家蚕(Bombyx mori)为研究对象,对果蝇DmFKBP39的同源蛋白BmFKBP45进行了表达和初步的功能分析. 对DmFKBP39和BmFKBP45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它们都含有酸性氨基酸区域、碱性氨基酸区域、核定位信号及FKBP结构域. 将BmFKBP45的第2个碱性区域与核蛋白HMG2的DNA结合位点进行比对,相似性达到21%,推测BmFKBP45可通过其第2个碱性区域与DNA结合,但EMSA的结果显示重组BmFKBP45不与果蝇的JHRE1元件结合.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mFKBP45在各个发育时期的家蚕翅原基中都有表达,在蛹期的表达量逐渐下降. 激素处理实验结果显示,BmFKBP45的表达并不受20E和JH的影响. 利用Pull-down、Far-western blot和Co-IP实验鉴定出一个与BmFKBP45相互作用的蛋白Bm6G1. 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BmFKBP45的功能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
运用磁场及统计物理的相变相关理论,分析了家蚕在磁场作用于下物理特性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通过实验发现,经磁场处理后蚕体生长活力有所变化,蚕体发育匀正,食桑旺盛。  相似文献   

12.
西昌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安宁河中段,拥有蚕茧生产得天独厚的气候及市场优势;西部大开发及加入WTO为蚕茧基地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搞好规划,完善养蚕设施,抓好技术培训是基地建设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性状比较的结果数据有助于家蚕优良亲本选择和性状改良工作.人工比较家蚕性状的工作量大,效率低,且易出错.以家蚕茧层率性状比较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划分的家蚕性状比较方法,把家蚕茧层率数据按比较年季和比较均值分为2类,分别计算性状趋势、性状均值变化率和综合性状均值变化率等成绩,利用线性回归、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3个家蚕品种连续10年春蚕期的茧层率.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灵活地对任意家蚕品种、任意蚕期数据段比较性状指标,是一种通用的性状比较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浙江湖州素有丝绸之乡的称誉,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就开始养蚕。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尤以明清两代为最盛,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普通百姓,牵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等各层面。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着重论述以下三个方面:一,通过对湖州地区丝织业发展的考察,揭示民间蚕神信仰兴盛的重要原因。二,透视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从嫘祖到马头娘的历史演变,揭示蚕神信仰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及其包容性。三,纵观蚕神信仰的广泛影响,探讨蚕神信仰对社会所产生的体现以农为本的思想,求得心理安慰,传播蚕业知识,产生新的人生礼仪习俗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法)测定蚕蛹酶解蛋白中微量元素的含量.Na、K、Fe、Pb、Cu、Zn、Se、As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蚕蛹酶解蛋白中富含Na、K、Fe、Cu、Zn、Se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有毒元素Pb、As的质量分数都远低于国家限量.  相似文献   

16.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是小学美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蚕桑文化作为地方文化资源,它的开发与利用对学生的成长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发和实施凸显特色的本土蚕桑文化资源,不仅要注重内容的收集和选择,而且要注重美术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家蚕基因组mRNA和氨基酸数据库对P450基因进行搜索.结果显示:在家蚕基因组中发现77个P450基因.分别归于18个P450家族和26个亚家族,其中有9个多基因家族。3个基因家族的成员超过10个,CYP4有20个成员。是一个典型的多基因家族。对P450基因进行正选择、基因转换和基序分析。结果表明:1个组(包含3个P450s基因)中检测出了显著的正选择替换位点,在这1个组中.转换事件的次数为3次。  相似文献   

18.
凹凸棒土对蚕蛹油的脱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3种脱色剂,即活性白土、活性炭和凹凸棒土,互相配比成复合脱色剂,对蚕蛹油进行脱色实验,并以脱色效果综合指标作为考察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凹凸棒土的脱色效果最好.对凹凸棒土脱色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得出如下脱色最佳条件:凹凸棒土经300 ℃,1 h高温活化,加入量为8 g/100 mL,脱色温度为50 ℃,脱色时间为40 min,搅拌速度为120 r/min.蚕蛹油的罗维朋红色值从脱色前的8.5±0.1降至3.1±0.0,黄色值从70.0±0.0降至22.0±0.0,脱色效果综合指标达到3.979±0.008,油脂损失率为15.5%±0.1%.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蚕蛹蛋白质的提取工艺和精制技术,重点介绍了用蚕蛹蛋白资源开发氨基酸、多肽和蚕蛹蛋白纤维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蚕蛹蛋白质的提取工艺和精制技术,重点介绍了用蚕蛹蛋白资源开发氨基酸、多肽和蚕蛹蛋白纤维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