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作者对山西南部、中部和北部地区蚜茧蜂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考察,经过对所获标本材料的初步鉴定,现已确定有7种,除烟蚜茧蜂有过在山西分布的报导外,阿■蚜茧蜂、桃瘤蚜茧蜂、麦蚜茧蜂、黍蚜茧蜂、麦长管蚜茧蜂为省内新纪录种,苦艾蚜茧蜂为国内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种蚜茧蜂对烟蚜的复合控制作用,运用复合防控法(烟蚜茧蜂∶菜蚜茧蜂比例为1∶1)及单一防控法(烟蚜茧蜂)接蜂.结果表明:接蜂30d内复合防控寄生率比单一防控高,最大值为76.44%,烟蚜虫口减退率最大值为90.69%,出蜂量均显著高于单一防控,羽化率最大值为22.89%,烟株各部位僵蚜量、虫口减退率均高于单一防控.接蜂不同天数寄生率、虫口减退率、羽化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蚜茧蜂复合防控烟蚜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防控.  相似文献   

3.
烟蚜茧蜂是多寄主型天敌,本文究了烟蚜茧蜂对绿色型或红色型桃蚜与萝卜蚜共存系统中各种蚜虫的寄生选择性,分析了烟蚜茧蜂对桃蚜和萝卜蚜的寄生喜好性、选择性和转换行为等.实验中蚜虫总密度设置为60头,两种蚜虫的密度比例变化分别为1∶5,2∶4,3∶3,4∶2,5∶1.实验结果表明:共存系统中烟蚜茧蜂对桃蚜的寄生作用明显强于对萝卜蚜的寄生作用,烟蚜茧蜂选择寄生的蚜虫桃蚜,烟蚜茧蜂对桃蚜和萝卜蚜的寄生比例随各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烟蚜茧蜂对红色型桃蚜与萝卜蚜组合的寄生作用高于对绿色型桃蚜与萝卜蚜组合的寄生作用.烟蚜茧蜂对桃蚜具有正喜好性和负转换行为;对萝卜蚜具有负喜好性和正转换行为.  相似文献   

4.
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和2014年7月~11月2个时段,分别在花溪镇、青岩镇和永乐乡主要蔬菜基地对寄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蚜茧蜂(Aphidiidae)进行调查了定点定时的取样调查,调查其间没去干扰农户的田间常规管理(包括照常喷施农药)。结果显示:贵阳市两个区进行了贵阳市寄生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蚜茧蜂主要是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和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田间虫口总量大体上是烟蚜茧蜂占2/3,菜少脉蚜茧蜂约占1/3,但某些局部菜地中菜少脉蚜茧蜂较多;在农民任意喷施杀虫剂的条件下,田间寄生率一般在0~10%之间波动;初步分析了蚜茧蜂数量与性比的关系;田间发现4种重寄生蜂,其中蚜虫蚜蝇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Mayr)是寄生2种蚜茧蜂的优势种。首次反映了贵州菜地蚜茧蜂对菜蚜的自然抑制情况。  相似文献   

5.
西宁地区油菜蚜虫蚜茧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宁地区寄生油菜蚜虫的蚜茧蜂的优势种是菜蚜茧蜂,占83.9%,田间寄生率以桃蚜最高,萝卜蚜次之,甘蓝蚜最低,蚜茧蜂卵的孵化率最高100%,平均为84.43%,雌雄性比为1.263:1。  相似文献   

6.
西宁地区油菜蚜虫寄生蜂及重寄生蜂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地区油菜蚜虫的寄生蜂为菜蚜茧蜂、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优势种为菜蚜茧蜂,重寄生蜂为蚜虫金小蜂,雌雄性比分别为1.26:1、1:1、1:1和1.27:1.桃蚜和甘蓝蚜寄生蜂的寄生率在11.5%~18%之间,甘蓝蚜较低,在0.73%~1.44之间.蚜茧蜂在三种蚜虫上的寄生孵化率大约在85%左右,在西宁三个不同地区的寄生孵化率约为75%.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规模扩繁中的最佳繁蚜冬寄主,比较了自然条件下7种不同冬寄主上烟蚜的种群数量变化,烟蚜茧蜂对各寄主上烟蚜的防控效果及僵蚜羽化率.结果表明:烟蚜在7种寄主上种群数量的自然增长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烤烟K326、芥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萝卜、红菜薹、白菜;芥菜上烟蚜茧蜂的寄生率为70.56%,显著高于其他寄主;7种冬寄主上僵蚜羽化率均高于70%,其中芥菜最高,为97.33%,萝卜最低,为72.8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烟蚜茧蜂均能寄生7种冬寄主植物上所饲养的烟蚜且僵蚜羽化率相对较高,但总体而言芥菜上烟蚜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烟蚜茧蜂的寄生率和僵蚜羽化率均最高,可利用芥菜来替代烟草作为冬季繁蚜寄主,也可在春烟种植前对芥菜田释放烟蚜茧蜂使其在田间建立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8.
蚜茧蜂是蚜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我区过去在这方面研究较少,尚未有专门的报导。为摸清蚜茧蜂的资源,近几年作了一些调查和鉴定。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新疆蚜茧蜂种的描述 据初步调查,已鉴定出7属15种。 (一)全脉蚜茧蜂属Ephedrus Haliday 1833 翅脉完全,前翅基脉外具有4个封闭的翅室,触角线状,雌虫11节。并胸腹节具叉脊和  相似文献   

9.
《武夷科学》2021,(1):1-7
研究烟蚜被烟蚜茧蜂寄生前后,在寄主烟叶上的定位时间,结果显示,烟蚜茧蜂的寄生,对各龄烟蚜在烟叶上的定位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当烟蚜数量固定为5头时,烟蚜在烟叶上的定位时间与烟蚜茧蜂的数量、蜂-蚜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且蜂-蚜距离对烟蚜定位烟叶的影响比烟蚜茧蜂数量对其影响更大。当烟蚜数量固定为2头时,烟蚜数量、蜂-蚜距离对该烟蚜定位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但在烟蚜数量和蜂-蚜距离双因素的作用下对烟蚜定位时间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结果说明烟蚜在烟叶上的定位时间不受烟蚜茧蜂寄生与否的影响。虽然烟蚜茧蜂没有直接寄生烟蚜,但可能由于烟蚜受到烟蚜茧蜂气味、激素及视觉等间接影响,从而延长了烟蚜在寄主烟叶上的定位时间。因此,试验结果可为烟田利用烟蚜茧蜂防控烟蚜及是否要继续释放烟蚜茧蜂、放蜂量多少等问题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和释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烟蚜(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危害云南省烟草Nicotina tobaccumL.的一种主要害虫.生产中还是以杀虫剂为主控制该虫危害.然而,近年来地方政府、科技人员和农户都在寻求以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烟蚜危害.烟蚜茧蜂是自然界控制烟蚜的一种优势天敌.作者在云南省玉溪烟区经过5 a的研究和推广,形成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Ashmead)大规模繁殖和释放技术.对大量繁蜂的设备和成本核算以及相关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宁地区小麦蚜虫与蚜茧蜂的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宁地区麦蚜有翅蚜产生的两个高峰分别在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百茎蚜量分别为33和219头;三种麦蚜7月中旬达到高峰,其中麦二叉蚜发生量最大,其次为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最少,百茎蚜量分别为8169头、5974头和248头。蚜茧蜂的发生在7月中旬达到高峰,百茎僵蚜量536头,但仍不足以控制麦蚜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报道河南省食蚜蝇科蜂蚜蝇属一新记录种——亮丽蜂蚜蝇Volucella nitobei Matsumura,并编制河南蜂蚜蝇属昆虫所有种类的分种检索表.该种近似褐蜂蚜蝇V.suzukii Matsumura,但翅具宽的褐色纵条,腹部第2背板前缘具黄斑.研究标本存放于郑州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现状,对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在今后烟蚜茧蜂推广应用中应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繁殖与释放技术水平,加强繁蜂基地与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推动烟蚜茧蜂产业化开发与利用,巩固烟蚜茧蜂在烟蚜生物防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光蜂在田间全年平均寄生率为15.3%,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旬~10月下旬,寄生率可高达41.5%.试验表明,在不施药情况下,日光蜂可以有效控制苹果绵蚜种群消长,效果明显.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数学模型为:Na=0.1246No/(1+0.1246×0.0127No).日光蜂寄生苹果绵蚜的数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日光蜂寻找效应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246/(1+0.1246×0.0127No).日光蜂的最大寄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0.40头和194.46头.日光蜂寻找效应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698P-1.0639.不同温度条件下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量有差异,在22℃时寄生量最高.因此,日光蜂的保护与利用,在苹果绵蚜的防治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罗庆怀  游兰韶 《武夷科学》2003,19(1):121-125
本文记述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盘绒茧蜂族Cotesiini一新属新种。根据标本独特之处,命名为帽甲茧蜂属Caracallatus gen. nov.;为纪念我国著名昆虫学家赵修复先生,模式种定为赵氏帽甲茧蜂C. chaoi sp. nov.。详尽描述了属征和种征,并就其特殊的腹部背甲,初步讨论了该属在盘绒茧蜂族中的系统地位。为便于国际交流,英文摘要也较详细。模式标本采于贵州省惠水县,存放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武夷科学》2019,(2):135-141
记述了伊朗茧蜂科Braconidae 4个亚科,臂茧蜂亚科Brachistinae(2属4种)、茧蜂亚科Braconinae(7属9种)、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3属6种)和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 (3属6种)的25种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采自福建武夷山的小腹茧蜂属Microgaster Latreille一新种,赵氏小腹茧蜂材Microgaster zhoi sp. nov.  相似文献   

18.
苜蓿蚜在西宁1年发生10 ̄14代,主要为害蚕豆,以卵在蜀葵,酸模,苦苣菜等杂草根茎处或地表干枯的草籽荚壳上越冬。翌年4月温度达10 ̄12℃开始孵化,每雌平均产蚜量为30头,15℃左右完成一代需8 ̄10天,20℃左右只需3 ̄4天,取食为害季节无翅胎生雌蚜平均存活7天左右,孪斑瓢虫和蚜茧蜂是其主要天敌。  相似文献   

19.
烟蚜作为烟蚜茧蜂人工大量繁殖的寄主,目前还以烟草为主要的寄主植物,但烟株的培育颇为费时,直接影响到繁蜂效率和成本。为了探明在生产上能替代烟草的繁蚜植物,以油菜、萝卜、白菜、烟草和茄子为寄主连续饲养3代烟蚜,分析和比较了烟蚜在不同寄主上各代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产蚜量差异。结果表明,各代烟蚜的存活率以油菜饲养的最低,萝卜和白菜饲养的烟蚜的产蚜量多于烟草饲养的。因此,白菜和萝卜可以作为繁殖烟蚜的合适寄主,在较短时间内可繁殖出较多的烟蚜。  相似文献   

20.
烟田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2007年云南玉溪地区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种类、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烟蚜的种群数量、动态均呈单峰曲线,在7月上中旬密度最大,但无论是烟蚜的日增长率还是平均数量,1999年均高于2007年.烟田内烟蚜的主要天敌有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蜘蛛类、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Harmonia axyridis)、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和草蛉(Chrysopa sinica).烟蚜茧蜂、瓢虫、食蚜蝇和草蛉与烟蚜具有一定的跟随关系,而以烟蚜茧蜂的跟随关系最为明显.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得出,影响烟蚜种群数量变化的天敌主要有烟蚜茧蜂、瓢虫和草蛉,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天敌对烟蚜的控制作用亦发生了变化.由于长期实施以烟蚜茧蜂防治烟蚜为主体的烟蚜综合治理措施,烟蚜茧蜂已成为当地控制烟蚜种群数量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