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建设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SWOT理论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提供了可行有效的分析视域.本研究就青海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归纳总结了建设的基本经验,着重分析了建设的内部优势、内在劣势、外部机遇及风险挑战,并针对性提出创新发展策略.研究发现,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面推进青海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当创新S-O(质效型)、S-T(合作型)、W-O(扭转型)、W-T(内生型)发展策略,统筹推进青海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时间演变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4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从时间序列,对山东省及其17地市2000-2015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和比较分析.依据2015年山东省17地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差异比较分析,并将其划归为5个梯度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协调性不断增强,发展潜力较大;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梯度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两高两低"空间差异特征.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内部发展协调性,努力缩小区域差异,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平衡化、宏观调控强化、发展全面化以及发展速度合理化.中心镇是新型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以培育型为主、兼顾延续型"的县域中心镇遴选思路.同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范围内的衡山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采用综合指标方法,定量测度县域各城镇的培育和延续价值,提出中心镇遴选方案,进而为其他类似区域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将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智力支撑,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巨大引擎.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以内蒙古2002-2014年11个盟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引入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详细测算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的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协调度呈现出地域差异,以呼包鄂经济带为中心以及内蒙古东部包括通辽、赤峰等在内的两大区域协调程度高;而内蒙古中部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等盟市协调度水平低,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低,不能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王瑛 《创新科技》2013,(5):23-24
2011年底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原崛起夯实了的根基。中原经济区建设其核心理念是以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优位的区域新型城镇化的有机发展。要从虚化的理念转为切实的行动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区域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演化的写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连,国内城镇化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群,这些早期区域的城镇化大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在早期城镇化的理念中,只单纯片面地追求自身的发展建设、没有有效地把城镇化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对特定区域城镇化发展进行质量评价很有必要.从人口、经济、服务设施、宜居和城乡统筹5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宁夏沿黄城市带的10个地区为例,选取2016年的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和熵权法计算评价结果,将结果导入ArcGIS做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图,再...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均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这将对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区域发展带来极为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分别是面向国际和国内视野的着力转型升级的新倡议和新战略,两者之间如何形成互动和融合发展是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和当前若干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对新型城镇化的可能影响,以及新型城镇化对“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几个重要议题,包括:时代背景与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全球城镇体系变化格局及其新发展,“一带一路”的空间路线图设计,与周边国家六大走廊的城镇网络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参与“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节点城市和门户城市等遴选与方案设计,以及注意推动国际合作中的风险防范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需要破解的难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型城镇化,作为省一级行动2006年发源于浙江省.2010年,河南发展高层论坛第31次会议专题讨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引起省委书记卢展工高度重视,并对会议纪要作出重要批示.2011年8月1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舞钢市调研时提出,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新观点,并全面推动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经调查研究认为,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需要破解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与传统城镇化整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筹措、居民就业、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等七个难题,并通过确立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新理念、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新型城镇化中的特殊作用、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因地制宜、确实通过新型城镇化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等对策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结论认为,要全面理解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新型城镇化具有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相关政策持续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奠定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平顶山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因子与县域经济发展最为密切,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最显著,第三产业也正在逐步成为平顶山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提出从产业结构、分配机制、生态环境等方面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以促进平顶山市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以经济增长度、社会发展度、生态适宜度、文化辨识度、制度接受度为研究思路,运用熵权法对2008-2017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自相关、时间权重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动态演化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明显,高水平的城市发展主要以厦门市和福州市为主,泉州市的城市发展呈现出中等水平状态,而其他城市则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且表现为正向相关性,空间集聚类型呈高值集聚;城镇化率与城镇化发展为质量同步型,主要表现为以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为主的HH型及其他地级市的LL型.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逐年提升,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地域差距明显;在局域尺度下,城镇化发展质量呈现出向高水平发展的动态过程,表现出两极-多级分化分布,区域间差距趋于分散.  相似文献   

12.
"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是临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区.2012年,经济带的城镇化水平均超过了34%,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长期以来经济带城镇化呈现典型的粗放外延发展特征,存在城镇化水平总体滞后、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以霍州为代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乏力、土地资源供给趋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经济带应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转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转型是一个区域统筹、循序渐进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构建城乡一体、区域互动、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结构转变与城镇化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的两个方面,产业结构服务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两者互动模型表明的政策含义是:先发展地区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并以此提高城镇化质量,发展中地区要积极借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彭俊杰 《创新科技》2019,19(10):62-69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强调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产业为支撑、以粮食安全为保障,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实现"四化"协调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新契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保障粮食安全不可割裂,既相互竞争、相互约束,又相互促进。随着"北雁南飞"人口大规模流动新趋势、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以及气候、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城乡失衡与区域失衡加剧了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异步发展困境,进一步折射出保障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与冲突。新时代下应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新机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稳定持续发展新格局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绿色生产消费新模式等路径,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作用,当前江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产城融合不太理想,不同区域产业支撑差异较大,科技投入不平衡,农业转移人口的科技文化素养偏低,支撑城镇化发展的人才相对不足,以及科技文化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实施以科技为支撑的城镇发展规划,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构建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人才供给体系,推进城乡科技文化设施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6.
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型城镇化测度与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分析基础之上构建新型城镇化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研究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并通过ESDA分析模型探讨2000—2012年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型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2年研究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在[0.401,0.711]范围内波动,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CV(变异系数)持续提升也表明新型城镇化的区域差异不断显著;全局上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型城镇化表现出正的自相关性特征,但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弱;局部上将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其中新型城镇化H-H区主要集聚在"芜-马"核心区,并逐渐向铜陵等地演化;而LL区主要分布在岳西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东至县、祁门县等县,并且维持较稳定的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与手段,也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目前,三峡区域城镇化进程缓慢,发展不平衡,城镇间关联度低,既有经济社会因素,也有体制性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以重庆、宜昌为中心构建两大都市圈,形成层次 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认识到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探讨了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内涵及意义.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从动力、公平和质量3个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区位商法获得表征东营市与不同城市和区域间发展层次的相对指数,以2001-2008年的时间维度及山东半岛城市群、环渤海地区等空间维度对东营市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分析总结东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乡二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以长株潭城市群2005—2020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个方面选取30个评价指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并分别对长株潭城市群三市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评价和建议.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三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市域间有差异;(2)三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区域上,长沙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高于其他两个市;(3)三市的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系统耦合度稳中有进,两者都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最后,为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坚持强省会战略,推进长沙作为省会的带动辐射作用;并以长株潭为核心,带动湖南省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数量的发展,更应该是质量的发展.以上海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生活发展质量、公共服务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等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上海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差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市化质量指数呈上升趋势,速度快于城镇化速度,且经济发展质量指数贡献最大;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分异明显,中心城核心区和中心城边缘区的新型城镇化质量都较高(除闸北区外),近郊区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差异很大,远郊区的新型城镇化质量都处于很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