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薄煤层开采条件下地面建筑物移动变形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兖州矿区杨村煤矿火药库下采煤是该矿首次进行的建筑物下采煤试验研究项目。本文主要介绍该矿在薄煤层开采条件下地面建筑物所受到的采动损坏程度以及用对比法分析地表移动与房屋变表的关系,同时也分析研究了该矿具体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岩层移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郭勇 《科技信息》2012,(24):412-412
我国把厚度小于1.3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米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我国薄煤层资源丰富,分布面较广,而且煤质好。据调查我国84.2%的矿区均有薄煤层分布,资源量约67Gt。近几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开采强度也越来愈大。部分矿井厚及中厚煤层的储量日趋减少,甚至枯竭,为了保证矿井生产能力的均衡,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矿井的开采率,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已经得到了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薄煤层开采的特点,阐述了薄煤层开采的意义,重点论述薄煤层的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层构造较为复杂,目前大部分生产矿井转向深部开采,面临剥离较薄煤层的问题。采用适合平煤地质条件的综采设备,对较薄煤层进行高效开采,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李森 《科技信息》2007,(22):268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层构造较为复杂,目前大部分生产矿井转向深部开采,面临剥离较薄煤层的问题。采用适合平煤地质条件的综采设备,对较薄煤层进行高效开采,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对于建筑物的垂直变形观测,粗差的存在必将严重改变垂直变形信息,影响垂直变形分析结果垢可靠性,因此,粗差的定位和剔除极为重要,用单个粗差的向前,向后探测法,对粗差进行检测,连续结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可对多个粗差进行数据探测,可以发现建筑物实现的垂直变形,此方法对多个粗差的定位和剔除有效,可以提高垂直变形观测的可靠性,在粗差探测时,还应进行外界干扰因素的判别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任意形状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的算法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矿山生产的现状,对任意形状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的预计算法进行了研究。应用概率积分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生产实际,运用VC 语言,开发了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系统。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数据组织,基于剖面线算法实现图形分割和网格的自动生成,实现了任意形状工作面开采的移动变形预计、预计结果的可视化输出。  相似文献   

7.
薄煤层由于其开采空间小媒层生产率低卢量和效率较低等技术问题,难于实现矿井的高效与安全生产.发展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对于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开采年限和实现高效开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薄煤层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对薄煤层几种开采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魏利国  管国斌 《科技信息》2007,(3):107-107,138
本文主要阐述了工程建筑物变形的分类以及几种重要变形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薄煤层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 《科技资讯》2012,(5):100-1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工业的管理模式和建设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就目前我国工业现状而言,薄煤层开采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延长煤矿矿井的开采年限以及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现在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关设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从实际效果上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技术创新思路,以期为我国煤炭生产工业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深入分析薄煤层开采的特点,归纳出影响薄煤层开采采出率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天湖山矿区有效开采利用薄或极薄煤层的措施,以期进一步降低薄煤层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回收率,使薄煤层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大倾角薄煤层综采高效回采工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8241采煤工作面煤层较薄、倾角较大,而且变化频繁、不稳定等特点,通过设备选型和改进液压支架,对大倾角薄煤层综采装备及回采工艺进行实践和探讨,对大倾角支架的防倒、防滑问题提出简单、实用、可靠的解决方法,为薄煤层大倾角综采支架的性能改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针对薄煤层开采防治冲击地压技术难题,以桃山煤矿为工程背景,开展薄煤层开采切顶巷防治冲击地压的相似模拟实验和切顶巷参数优化数值模拟实验,分析切顶巷布置工作面顶底板的运动和顶板岩层应力变化及规律,选取合理的切顶巷布置参数,结合微震技术进行现场验证。结果表明:切顶巷距离小于10 m时,切顶巷之间相互影响,形成应力集中,对冲击地压防治不利;桃山煤矿93#煤层右三工作面切顶巷间距取值范围15~30 m为宜;过切顶巷期间,矿震能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工作面顶板破断,能量得到释放,薄煤层开采切顶巷的防治冲击地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薄煤层高产高效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薄煤层开采一直是困扰着各级生产决策者的难题,其开采空间小,煤层生产率低,产量和效率较低,要实现高产高效更困难,所以一直不被重视。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刨煤机无人工作面开采的有关技术条件、工艺和指标,它为我国薄煤层无人并采和高产高效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改善了井下安全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对全国具有广泛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倾斜薄煤层顶板控制技术难题,以东风煤矿倾斜薄煤层开采为背景,运用RFPA2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倾角下薄煤层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及顶板失稳特征。结果表明:倾斜薄煤层开采后,直接顶从采空区中部偏上向采空区弯曲,最后发生断裂破坏形成冒落带,顶板冒落沿层面向下滑动,冒落呈不对称形状;倾斜薄煤层工作面煤体上段顶板压力最大,下段次之,中段最小;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大,顶板沿煤层倾斜方向的分力增大,垂直作用在支架上的分力减小,导致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工作面矿压显现逐渐变缓,顶板下沉量也将变小。该研究为类似地质条件的倾斜薄煤层工作面顶板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技术方案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有效的开采出煤炭资源,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枣庄泉上煤矿三采区近距离16,17煤层开采方案进行了比较,从岩石的抗拉破坏强度,裂隙发育程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底板破坏深度方面综合评价了泉上煤矿在采用单一煤层开采和联合开采16,17煤层时的采动破坏情况,为矿井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厚煤层现代开采体系是用当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武装和改造矿井“开采体系”的开拓方式、生产布局、设备配置、采煤、掘进、提升、运输、通风、供水、供电等各个要素,达到设备与系统、布局与管理、人与物之间的匹配协调,使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相匹配。目前厚煤层现代开采体系的研究重点是:高产高效综放装备与工艺体系研究、厚煤层矿井高效辅助运输系统研究、复杂条件下厚煤层开采技术研究和高性能、高可靠性设备的国产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防治冲击矿压灾害,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桃山煤矿切顶巷区域的应力状态特征,研究切顶巷对顶板的预裂弱化作用和切顶巷的布置参数,结果表明:回风巷下帮与瓦斯巷之间垂直应力较高,而水平应力则在回风巷底板和下帮集中较明显,切顶巷区域应力也明显集中,冲击危险性上升;切顶巷导致的应力集中范围为5~10 m,为了避免两个相邻切顶巷形成叠加应力集中区,两切顶巷间距应不低于20 m。该研究为桃山矿薄煤层群开采切顶巷防冲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同“两硬”条件5m左右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工作面顶板情况,对顶板进行弱化处理的原因及必要性进行了讨论,计算了深孔爆破人工强制放顶的参数,并对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崔庙矿薄煤层诱发冲击矿压的原因,验证了薄煤层深部开采时具有冲击矿压现象,实验研究了薄煤层的冲击矿压危险性与煤岩体的结构特征的关系,即组合煤岩试样的冲击能指数随着顶板与煤样高度比值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煤岩高度比减小,组合煤岩单轴抗压强度增大,煤层厚度的变化对煤体中的应力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探讨了薄煤层应力分布及转移规律和冲击矿压机理,即煤层越薄,煤体承载能力越强,越不容易产生应力转移,由于开采煤体,引起峰值应力区垂直应力升高,水平应力对煤体约束减小,导致冲击矿压。文中以崔庙矿为工程研究背景,通过设置切顶巷和顶板深孔爆破降低了冲击危险性,取得了显著效果,验证了薄煤层开采切顶巷防冲技术和顶板预裂爆破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坚硬顶板下近距离薄煤层在掘进期间使用的支护方式和开采期间的顶板宏观观察、矿压分析、顶板管理及事故教训,最终从施工方法、上覆岩性、煤柱集中压力与岩石滑动影响角及顶底板应力分布等方面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巷道布置的合理途径;并提出了关于近距离煤层掘进工艺、支护和工作面开采期间有效矿压控制、顶板管理的一些方法措施,为今后近距离薄煤层掘进巷道布置和开采实践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