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3年国家教育部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以教育的现代化带动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创新,成为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就是如何使我们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我们的课堂教育模式,改革我们的教学过程,改革我们的育人模式,推动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有效地促使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要求和必然结果.教育部领导多次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对此我们需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离开了教育信息化,教育创新就没有载体和必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逐步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同时,信息社会的发展也为这种改革提供了环境和条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有效地促使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将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而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当前,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正在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中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因此正进行着深刻的变革。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E-Learning是现代人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是创新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中学课堂已成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模式。了解和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实践中恰当应用、逐步完善以及构建这些模式,对于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基础教育现代化内涵的解读,结合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背景,从教育信息化、教育方法、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层面提出推动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以实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科  黄琨桢 《科技信息》2009,(6):209-210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实现高校管理现代化,实现教育创新,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促进教学管理现代化,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时代特征和特点,并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思路以及实现这一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校本资源,改进原有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把信息化作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探索构建基于信息环境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达到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的有效整合,实现体育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必将伴随着对传统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角色,是教育事业的执行者、主导者,同时也是教育技术的实施者、应用者。教师是否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将对职业教育改革有深远、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包括教育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高效利用 ,新技术基础上的教育教学过程、方式方法、教育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全面变革等一系列过程。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整个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其最根本目标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改造 ,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培养出能够适应数字化生存环境的新一代公民。珠江三角洲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 ,10多年来 ,基础教育与经济一样迅速腾飞 ,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其中 ,信息技术是促进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根本的因…  相似文献   

12.
赵娅 《科技资讯》2007,(26):116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有力地推动教育现代化,通过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可以把握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的内在关系.教育信息化引起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及教育评价方式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教育教学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实现教学现代化,主要就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教学手段现代化尤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展教学。因此,开发与应用教学软件,将以教学手段改革为基础,引发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4.
杨琳 《科技信息》2012,(17):303-303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科教兴国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国之大计,教育不仅仅要面向我国的发展,还要结合现代化发展环境面向世界和未来。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产生,教育工作者才可以不断总结不断进步。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也逐渐成为人们之间信息传输和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从另一角度说,社会的发展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也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人才需求,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逐渐被替换成为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创新式教育。该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方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信息化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苏玉仓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2):52-52,51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相应成为教育目前面临的紧要任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集实践性、应用性、知识性、技术性为一体,如何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是人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通过分析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含义,论述了教育信息化使教育产生的变革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阐明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从阐述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入手,分析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从而使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己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中等职业学校中实践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其根本策略就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文论述了将信息技术融入中职实践类课程学科教学,开展高效率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掌握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枝术的普及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阐述了体育信息资源的含义、特征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做好体育信息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