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小麦的产量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递减,适期晚播减产幅度不大,播种过晚产量明显下降。早、中播小麦冬前分蘖比例大,单株成穗多;晚播麦春季分蘖为主,分蘖成穗少。适期晚播主要使幼穗伸长、单棱和二棱三个分化期落后于早播。播期(除土里捂)对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似乎不大。  相似文献   

2.
播种时期对春小麦籽粒增重过程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阿勃等四个春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分析了播种时期对西宁地区春小麦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期对春小麦籽粒增重过程和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没有显著影响。晚播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西宁地区播期晚至4月15日粒重也有增加趋势,但随着播期推迟,春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明显减少,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3.
<正>播种播种期:冬小麦要求最好适期播种,不宜过早或过晚。适宜播期:北疆为9月中旬至10月初,最晚10月15日。  相似文献   

4.
<正>棉花生产上要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除选用优良品种外,还必须配合良好的栽培技术.棉花栽培技术中,播种技术是关键一环.只有播好种,达到“早、全、齐、匀、壮”五苗,丰产才有基础.一、播前准备1、土地准备1)选地地膜棉花对土地要求比较严格.应选择肥力高(有机质含量在0.8%以上),速效氮40PPM,速效磷10—20PPM),盐碱轻(总含盐量小于0.2%),地势平,芦苇少,排灌条件好的地块种棉花.土质以轻粘土、壤土、沙壤土为宜.前茬绿肥或小麦复播绿肥最好,小麦、玉米、棉花次之,甜菜、油葵最差.连作三年以上的棉田和病虫害严重的棉田不宜再种棉花,必须轮作倒茬.  相似文献   

5.
玉米与其他谷物不同,它不分蘖,只有苗齐、苗全、苗壮,提高单株产量,才能保证玉米稳产、高产。结合工作实际,从播前整地、种子的选择与处理、播种及播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玉米全苗播种技术,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主动防堵的思路,提高国产 免播机质量与尺寸受限情况下的防堵 性能。先后研制出带状旋耕、条带粉 碎和驱动圆盘3种主动防堵的轻型免 播机,防堵能力强,能胜任高产玉米 地免耕播种小麦,质量316~500 kg/m, 与国产拖拉机匹配,价格为国外免播 机1/8左右。田间对比试验表明,轻型 主动防堵免播机动土量和动力消耗比国 外免播机大一些,但在小麦出苗、长势 和产量上优于国外机器。2006年推广近 2万台,玉米地免耕播种小麦约 40×104 hm2。  相似文献   

7.
大小麦水播主要是利用早熟晚稻收割后的一段温暖天气,加速绿萍繁育,当萍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而又在大小麦播种适期范围内,将麦子播在有水层的萍田里然后排水促苗,加强培育管理,用绿萍解决部分肥料,夺得麦子高产。大小麦水播在全县八个点进行试验,试验示范点有代表沿海平原的粘性土,有代表山区半山区的砂性土,也有代表内地平原的壤性土。水播试验示范,共计10.65亩,平均亩产408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播期和密度对小麦茎秆抗倒能力的调控效应,本试验以华成3366为材料,设置正常播期和晚播两个播期处理,各播期下分别设置225万株/hm2、375万株/hm2、525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株高及基部节间形态学指标、力学特征、化学成分、解剖结构的影响,以明确播期和密度对小麦茎秆抗...  相似文献   

9.
以半冬性强筋品种济麦20和弱筋品种郑麦004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灌浆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积累变化及播期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播期对两品种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积累的影响存在差异,济麦20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受播期影响大于郑麦004;两品种均以晚播有利于淀粉的积累,适当晚播有利于济麦20支链淀粉的积累,适时播种有利于郑麦004直链淀粉的积累;千粒质量济麦20以适播最大,郑麦004以晚播最大,千粒质量变化与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积累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因此,在生产中应针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籽粒糖和淀粉积累特点确定适宜的播期,以达到提高产量和优化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1999-2000年豫南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特点的全面分析,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只要采取相应合理的管理措施,冬小麦并不会因为晚播而造成减产这一观点,从而为我市冬小麦因气候原因不能适时播种,提供一些补救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播期对小麦品种百农207越冬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周麦18为对照,于 2016—2017年10月08日、10月15日、10月22日、10月29日和11月05日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不同播 期试验,并测定小麦越冬期根系活力及叶片叶绿素、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Pr)、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低温条件下, 随播期推迟,2个小麦品种越冬期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不尽一致。与周麦18相比,5个播期 中,百农207除11月05日播期的Pro含量显著降低(P < 0.05)外,其他播期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 量、Pro含量、Pr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有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由此可见,百 农207越冬期耐寒性强于周麦18,其中以10月08日至10月15日可作为百农207的适宜播期播种, 周麦18应适当晚播。  相似文献   

12.
应用春性小麦品种徐州2111,秋季晚播,其冬后分蘖潜势很大。采用“高宽稀”优化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冬后分蘖潜势,是提高晚播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强筋小麦在冀东地区对不同播期反应差异,2016~2017年在大田条件下,以强筋小麦津农7号和中麦1062为材料,设置3个处理播期,分别是10月10日(SD1),10月15日(SD2)和10月20日(SD3),以10月5日为对照播期(CK),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2)产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10日这一播期,早播或晚播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3)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随播期的推迟而提高,播期推迟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类型小麦的播期试验和对冀、鲁、豫、皖、苏调查表明:“黄淮冬麦区”的晚茬麦在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13.2℃,冬前0℃以上积温在400℃以下种植偏春性类型品种,一般比种植冬性类型品种增产7.6—13.1%,最高可增产29.4%。种植冬性早熟类型品种可提前3—5天成熟,为秋粮早播、丰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 粮食播种机具应用现状 定西地区播种的农作物有小麦、豌豆、扁豆、糜谷、马铃薯、蚕豆等。就播种方式来看:一是撒播或开沟溜种。这种方式播种下籽量大,浮籽大,开沟溜种后种子分布在0~14cm不等的“V”型沟壁上。播种面积占粮播面积的64.47%,属典型的传统播种方式;二是手工点播或木耧摇播。手工点播的作物主要有马铃薯和蚕豆。定西、通渭等县北部有木耧摇播的习惯,播后行距不匀,粒距间差异明显,分布不均匀。播种面积约占粮播面积的24.32%,属改良的播种方式;三是机械化、半机械化播种。采用机械播种,播深一致,下籽量均匀,能够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正>杂交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抗寒性、抗旱性、抗病性、抗盐碱),结铃性强,衣分率高等特点。发展杂交棉制种是新疆棉区增产的有效途径。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杂交棉制种的纯度和质量是关键。1制种田的选择选在土壤适中,水肥条件好、具有滴灌设施的条田。采用膜下滴灌,以便浇水期间不影响人工制种工作。2播种播前化学除草,对角靶地,适墒适温播种。选在最佳播种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不同播期纹枯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豫麦34、徐州26、扬麦10、宁麦9、皖麦38、徐州25等6个小麦品种不同播期纹枯病病情指数进行分析,发现除豫麦34、徐州26外,其他品种不同播期对纹枯病的影响差异显著,扬麦10、宁麦9、皖麦38等品种lO月5日与lO月25日差异极显著,早播加重纹枯病病情,适期迟播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玉米基腐病(病原待查)是早播秋玉米生育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县部分社队发生相当严重。根据1972年的初步调查,其株发病率:早播秋玉米40.0~60.0%,严重田块高达85%以上;适期偏迟播种的秋玉米,在20%以下,有的很少发生。秋玉米感染基腐病后,千粒重较健株降低31.7~37.2%,瘪粒增加,秃顶度增大,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烟台地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实况,运用FAO等提供的生产潜力估算方法,认真分析了当地小麦、玉米没栽培技术体系的生产潜力,进而对两个作物合理组配的4种一年二作技术体系作出评价:(1)晚播“独秆”小麦一套种晚熟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最大气候和也较高,目前宜作为高产攻关的二作技术体系;(2)中茬“中播”小麦一晚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高, 稳产性好,宜作为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二作技术体系;(3)晚播“  相似文献   

20.
根据烟台地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实况,运用FAO等提供的生产潜力估算方法,认真分析了当地小麦、玉米不同栽培技术体系的生产潜力,进而对两个作物合理组配的4种一年二作技术体系作出评价:(1)晚播“独秆”小麦—套种晚熟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最大,气候生产潜力也较高,目前宜作为高产攻关的二作技术体系;(2)中茬“中播”小麦—晚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高,稳产性好,宜作为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二作技术体系;(3)晚播“独秆”小麦—平播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较高,水热综合满足状况良好,适合在产量水平较低、而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推广应用;(4)早茬“精播”小麦—早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低,稳产性差,应尽快用其它二作技术体系予以更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