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晋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伦理文化曾在其兴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晋商伦理作为封建小农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要义精髓对于市场经济依然具有适用性和可借鉴性。针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信用缺失、道德失范严重的问题,关注并研究晋商伦理便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晓玲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3,16(2)
消极情感是情感中的一极,它产生于行为活动,同时对人的行为活动起“减力”的效果,积极主动转化消极情感能够提高行为的有效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以心理认知规律为基础,以思想实际为出发点,为消极情感的转化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消极情感转化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有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及时调整错误的生活态度.着力于消极情感的转化研究,以期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精神合力. 相似文献
3.
4.
家庭、同辈团体以及时代背景共同影响着晋商和徽商的政治心理的形成。作为"官商",晋商和徽商与封建政权结合,这一方面让他们得以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也给他们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甚至是致命的弊端。同时,他们留给后人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6.
红山文化作为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的代表,其独特性之一恰是以玉、石为载体,坛、冢结合的积石冢石棺葬俗。这种特殊的墓葬制度和埋葬习俗也正是红山文化独具魅力、倍受瞩目的原因之所在。本文试图通过对红山文化时期墓葬制度和埋葬习俗的简要论述,来了解其所反映出来的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7.
“兄妹婚配”是中国“偶生型”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它虽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但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完全成为历史的化石,这一母题神话中的因子以顺势型和禁忌型两种形式沉积于现代许多民族的众多民俗事象中。这些民俗事象是“兄妹婚配”母题神话在后世的文化蔓延和世俗化流变。 相似文献
8.
9.
关心,转化学习困难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从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学习困难生形成的原因,提出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动机,优化课堂教学等转困对策。 相似文献
10.
魏万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7(6):9-14
政治的首要和基本问题是合法性问题,合法性意味着对现有政权的认同,权力本身即是一种情感。冷战结束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研究者,都非常重视认同问题,认同成为解释冲突和斗争的一个重要角度。情感构成认同的基础,政治情感是政治认同的基础,情感与认同在政治心理学中的应用表现为阶级认同中的情感动员和情感动员中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1.
略论中国近代公园的政治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东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6(4):99-101
现代意义上的公园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公园的出现对城市环境的改进和市民生活的改善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然而,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公园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显露出迥异于西方公园的更鲜明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2.
简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政治道德建构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指出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意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政治道德建构的必然性。作者认为,在现阶段的政治道德建构中,应该坚持充分尊重人权,自觉平衡处益和理性地自主自律等原则。 相似文献
13.
祝灵君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198 2、1 988、1 993、1 998年 ,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四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 ,每一次机构改革都体现了其非终极性而属过渡性措施的性质。基于这一段史实背景 ,本文力图从政治发展的视角去探索隐藏在机构改革背后的必然性以及机构改革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相关关系 ,从而揭示机构改革所具有的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这一功能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邵宇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17-21
论述了近代中国国家建设存在的两方面政治困境:一是缺乏一套全社会都能接受的共同信仰;二是领导性力量的孱弱。认为要实现国家建设需要完成两个任务:信仰重塑和组织建设。政党的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同时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领导力量,并通过政党的组织功能动员社会力量,从而使“以党建国”的道路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战后西方社会分层与其政治生活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政治系统功能的扩大对劳动力的质和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此为契机而壮大起来的中产阶级使西方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新的社会分层使工人阶级放弃了激进意识而形成保守意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政治生活的主题也逐渐丧失了革命色彩。 相似文献
16.
冯春芳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5,8(6):59-62
儒家“民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它凸显了民众在国家中的基础性地位,强调统治者为政要以民为本,爱护民众。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儒家“民本”思想一方面蕴含着超越性的永恒价值,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其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科学方针,实现儒家“民本”向现代“民主”的转换,对当前中国坚定“执政为民”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郝明工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4):58-60
从"格物致知"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证伪的中国现代转型,不仅表明了进行学术证伪的个人尝试的必要性,更表明了学术证伪的中国转型的必然性.认识学术证伪的现代转型的学理价值,应该从胡适的个人尝试着手,并且予以比较客观的学术评价.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心理特征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时期,在这个转型时期内,我国公民的政治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从主流看,主要表现为趋于有序化、道德化、理性化、成熟性、实际化、多样化。同时还有一些如失衡与迷茫、焦虑与浮躁、自危与怀旧、冷漠与无助、愤懑与担忧、心理矛盾与评判标准的二元化等非主流特征。为了使公民的政治心理呈良性发展,应该根据公民的这些政治心理特征,对公民的政治心理作适当的调适。 相似文献
19.
张万敏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1)
中国古代文论已严重脱离了当下文艺生活。它不但面临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在国际文论界的失语,而且还面临着对中国古代文学自身的失语,必须主动、及时地进行现代转换。西方文论是中国现当代文论的母体,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也需要积极有效地借鉴和利用西方文论。如何看待西方文论在中国文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事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大事。 相似文献
20.
我们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公民政治文化变迁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意识在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发展,同时世俗功利主义也在形成,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世俗化进程的开始。这种世俗化的存在会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推动政治发展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存在一种缺陷,孕育着一种政治困境。所以,我们要合理、理性地引导政治文化世俗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