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确立了亲属间的拒证权制度,而我国作为一个有二千年"亲亲相隐"法制渊源的国家,在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中却长期没有这一制度的任何规定。亲属拒证权制度在世界及我国历史中逐渐演进和发展,从基本的伦理道德理念着眼,亲属拒证权在我国现代法律意识中存在一定的空间,这项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证人拒绝作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在我国建立证人拒绝作证制度具有人性基础、理性基础、社会基础、法律基础,也有强烈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证人证言是在刑事诉讼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证据,它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使各种证据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其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受证人本身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以及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我国证人制度立法的不完善,致使司法实践中,证人拒绝作证,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控辩式诉讼流干形式,现代司法的直接言词原则落空,不利于人权的保障。为此,本文从分析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立法的缺陷及证人拒绝作证的原因人手,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证人证言是在刑事诉讼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证据,它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使各种证据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其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受证人本身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以及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我国证人制度立法的不完善,致使司法实践中,证人拒绝作证、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控辩式诉讼流于形式,现代司法的直接言词原则落空,不利于人权的保障。为此,本文从分析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立法的缺陷及证人拒绝作证的原因入手,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十分普遍,已经成为困扰司法的一大因素,严重影响了审判的公正与效率.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证人的权利与义务失衡,以及缺乏完善的证人出庭保障机制.应当通过完善证人制度,提高公民对作证义务的认识.加强证人权利保护的力度,同时通过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以及作证豁免制度等来改善我国证人作证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诉讼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查明案件事实,发现客观真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仅强调作证的义务性,会造成对证人权利的漠视,对其家庭和谐的威胁,甚至还包括对人性道德的挑战。透视亲属拒证权的价值基础,为我们保障证人权利和查明案件真实确立了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证人的拒证权是一种免证特权。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大多数国家,其民事诉讼法中都规定了拒证权制度,以期确保“发现真实”与保障证人及其证言所涉及的国家、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两者之间的平衡,拒证权的确立是对各种社会价值进行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这一制度的设立符合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容要求,也是对在特殊情况下强制证人作证所去利弊的一种纠正。我国设立证人拒证权的立法构想包括证人享有拒证权的情形,证人行使拒证权的具体程序设计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法律和世界多国证据立法对证人拒证制度都有明确规定,而我国当今立法在这方面还是空白。为了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维护传统伦理道德和家庭关系的稳定,我国应确立证人拒绝作证制度,以推动我国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现象,究其原因与历史传统、社会环境、执法司法环节及我国刑诉法的相关制度构建的欠缺有关.为此,提出了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完善证人作证的法律保障,追究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法律责任等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证人作证豁免制度源远流长,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在《论语·子路》里曾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此后,我国各个朝代都不同程度的继承这个观点,使得作证豁免制度成为我国封建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制度。从现代社会法治角度来看,作证豁免制度是对社会最基本的人伦血缘关系的承认与关怀,是对人权的保护,仍具有存在的价值。本文从法制史角度,全面透视作证豁免制度全景,通过分析作证豁免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存在的合理性及必要性来阐述现行诉讼制度该如何吸收我国古代作证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我国现行宪法在维护国家的稳定,确保法制的统一,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必须看到,在实际适用方面,宪政制度却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2.
源于英美法系的司法认知制度被世界许多国家立法所吸纳并已步入我国制度移植的空间。我国民事诉讼法未明确规定司法认知,仅司法解释略有涉及。但作为法官在审判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事实认定方法,我国在司法认知方面绝非一片空白。因此,很有必要全面检视我国司法认知现状,以为合理借鉴提供起点参数。从立法层面讲,我国现有的关于司法认知的法律规范存在着立法位阶偏低、定性模糊以及缺乏程序规定等不足;从司法层面讲,则存在着法官怠于司法认知、迷信司法鉴定而轻视司法认知的问题。究其原因,该种状况的形成与我国证据虚无的传统理念、超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和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一种权力之癌。邓小平强调,反对官僚主义,克服特权现象,防止党内和国家权力机关腐败的滋生蔓延,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而且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可以说,制度反腐是邓小平法治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邓小平依法治国方略的思想支点。沿着邓小平指引的方向,我国在推进反腐败的总体思路上正逐步实现由权力反腐败向制度反腐败的转变,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作为相对于监狱矫正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已经正式写入我国刑法。但目前法律缺乏对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的具体规定,社区矫正工作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取决于社区矫正的执行力量。为保证社区矫正的执行效果,有必要对我国社区矫正的执行力量予以专门化。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根本治国方略,而依法治国的灵魂是依宪治国,以宪治国是一切实行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由于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因而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证人证言是司法过程常用的证据种类,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普遍存在证人不出庭作证现象。其原因包括法律制度的设计缺陷和对出庭证人的保障措施欠缺两方面。要消除这种状况,须从制度上规定证人出庭规则,排除不合法的庭外言词证言,规定证人不出庭的惩罚措施及证人保护规则,限制法官对证人出庭的独断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浓厚的公法化特点,传统公法文化今天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了巨大的阻碍作用。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必须完成对传统公法文化的现代改造。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完善第三次分配 促进建立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次分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改变目前阻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观念、加强慈善机构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健全慈善事业法律和法规体系,真正使第三次分配在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法学是一个新兴的部门法学科,也是一种法学方法论,引领我们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法律。法治秩序的建构需要法律,但有法律并不一定就会有法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构更重要的是依赖法律功能的发挥,关注法律和社会的实际联系。社会学法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对法治秩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实际上就是为了建构法治秩序,这就需要我们以社会学法学为视点,把法律置于中国特定的历史、化和社会情境中加以反思,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从而也使社会学法学在我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