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甘肃省白龙江流域1990,2002,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30 m分辨率DEM为基础,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生态环境脆弱度、地形位指数及分布指数开展白龙江流域地形位梯度上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景观生态风险的水平分布格局发生了一定改变,低、较低和中等风险区的范围扩大,高和较高风险区的范围缩小;高风险、较高风险和中等风险等级的优势分布区间主要为人为活动干扰剧烈,植被覆盖度低的中低地形位区段,低风险和较低风险等级的优势分布区间主要为林草广布、植被覆盖度高的中高地形位区段;研究时段内生态风险有所缓和,但是中等风险增加,分布范围向更高的地形位扩展,高和较高生态风险的分布范围仍广泛.应针对不同地形位梯度上的生态风险区,加强资源利用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降低不合理生产活动与干扰的生态风险,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和人类活动管控,促进甘肃省南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植被地形梯度时空演变分异特征,以RS和GIS为研究手段,辅助林相图、森林二类调查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完成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2012年间Landsat TM遥感影像解译和植被制图,对基于DEM所构建的地形位指数进行叠加分析,在地形坡位指数分析基础上,研究主要森林植被的地形梯度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等森林植被在整个土地利用格局中占据主体地位,分别处于演替阶段的后期、中期和前期,控制着区域森林群落的发生、发展及生态过程;针叶林面积增加和针阔混交林面积减少明显,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森林类型转换的主要轨迹,且转换强烈。地形位梯度分析表明,地形位空间分布中低、中段区域是针叶林优势分布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都集中于地形位指数为1~5的区域;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地形梯度分布指数曲线变异程度要比针叶林显著,白桦林的地形梯度分布指数曲线变化明显,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3.
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景观多样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成因,并探讨了相关的管理和多样性研究尺度效应问题。结果显示,过去35年复杂的人为影响是研究时段内景观多样性显著变化的根本成因。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森林砍伐活动,降低了全区特别是中低山区景观多样性水平,而延续30多年的植树造林活动,使不同区域的整体景观多样性水平逐步提高。合理的景观整体结构(包括多样性空间格局)建设目标和实现方法,应成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研究还证明了景观多样性研究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特征,具体表现为林地面积的恢复在全区、自然景观、人为影响景观以及海拔高程分异等中尺度研究中显著提高了景观多样性水平,但在各人为影响发生源的缓冲区这种小尺度分析上,则降低了景观多样性水平。工作区内开展中小尺度景观多样性研究的适宜正方形样地面积应为50×50个像元。  相似文献   

4.
泰山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研究了泰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景观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并探讨了相关的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5 a来全区景观格局的破碎化指数增加了22.8%,人为干扰区的破碎化指数增加了30.9%,人为干扰是研究时段内景观格局显著变化的主要成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大规模纯林改造和景区建设活动,提高了整体景观的多样性水平,也加剧了部分区域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研究还证明了景观格局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景观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明显,在时间上具体表现为景观结构多样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城市化对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探讨城市化背景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成为城市生态学研究热点。笔者探究了游客活动干扰和城市园林管理干扰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徐州泉山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8年6月,对泉山保护区的泉山、泰山和云龙山进行野外调查,整理统计54个样方物种数据并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人为干扰加剧了物种数的减少;两种类型人为干扰对不同层物种数影响不同;游客活动干扰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P<0.05),城市园林管理干扰则无显著影响(P>0.05);两种类型人为干扰对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对均匀度影响显著(P<0.05)。两种类型人为干扰对不同层物种数影响不同,游客活动干扰增强会降低乔木层的物种数,城市园林管理干扰增强则降低灌木层的物种数;游客活动干扰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中度干扰下物种多样性最小,城市园林管理干扰对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游客活动干扰和城市园林管理干扰均未影响物种丰富度,但均影响物种均匀度,并且影响结果不同。均匀度随着游客活动干扰增强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而随着城市园林管理干扰增强呈增加的趋势。【结论】游客活动干扰较城市园林管理干扰对植物多样性格局产生更直接显著的影响,在保护中更应警惕游客的行为对植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严格规范游客行为。  相似文献   

6.
以赤峰市城子乡为例,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借助DEM图提取高程、坡度信息,分别与2001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布图进行空间叠加,系统分析研究区近10 a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布与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探讨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及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a)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控制性作用,表现为随着高程的增加,林地变为主要利用类型,耕地在各高程区域中的相对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分布比例逐渐减少,同时土地利用多样性降低。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大多分布在0o~3o坡度段内,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8o坡度段内,说明其受地形地貌因素影响较大,对坡度选择性较高。( b)地形因素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有显著影响,不同地形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存在一定差异,低地形区域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最为活跃的区域。说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是自然条件限制和人类活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形是形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背景性基础因素。  相似文献   

7.
根据群落调查的结果,对雅江格西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灌木群落和草本群落分别进行了双向种指示法(TWINSPAN)分类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排序,结合实际将保护区植被分为21个类型.利用DCA排序探讨了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水份是影响保护区群落分布最主要的因素.不同海拔梯度的植被组成各异,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坡向对群落分布影响较大,同海拔阴坡、阳坡植被差异较大,表现出几种群落类型的镶嵌分布.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植被特征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50年来,伴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植被的变化更加明显。笔分析了三江平原天然植被在特定的气候、水、地质、地貌环境下形成的基本原因,以及依地形地势而变化的分布格局,分别介绍了典型沼泽湿地、森林、中生草甸3种主要天然植被类型在分布、物种构成、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和最近50年来发生的变化,从人为和自然两方面说明了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阐述了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典型湿地植被变化的基本机理。  相似文献   

9.
侯美亭 《大自然》2014,(1):10-13
气候对植被存在显著影响已经广为人知,降水、气温以及日照等气候条件与土壤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世界上不同植被的分布格局,造就了地球上纷繁多样的植被类型.根据所处区域、植被类型、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世界自然基金会把全球划分为238个生态区.其中的142个陆地生态区涵盖了森林、草原和荒漠等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而森林所占比重尤为突出.据欧洲太空局2010年发布的全球陆地覆盖数据,森林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皆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苍山地区野生动物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对相关保护政策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对长期生活在大理苍山保护区周边人员进行访问调查,揭示苍山野生动物时空分布动态.结果显示,苍山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包括14科2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二级保护动物11种.时间分布格局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苍山野生动物数量整体上在2004年以前呈现出减少趋势;2004年以后虽然得到相应的缓解,但是在保护物种上减少趋势依然明显,得以恢复和发展的物种主要集中在非保护的中小型物种.空间分布格局上,苍山野生动物呈现斑块化分布格局,其中东坡的斑块化格局较西坡分界更为明显.由此得出苍山野生动物时空分布格局主要是受植被类型、人为干扰以及海拔格局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
缓冲区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概要地阐述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缓冲区分析的技术支持、基本原理及算法后,就缓冲区分析技术应用于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效应评价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景观的干扰程度分析进行了实例讨论.结果表明,天津卫津河河道整治绿化工程对沿线产生的生态效益影响范围是300m左右;采矿点必须设在距保护区2000m以外才能保证自然生态景观免遭人类干扰.由此可见,缓冲区分析技术在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面具有相当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断陷盆地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地评估断陷盆地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反映更深层次的人地之间复杂关系, 本文基于断陷盆地多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数据和陆地植被净生产力(NPP), 阐明断陷盆地NPP时空变化趋势, 揭示多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地类层次变化特征; 运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 定量地分析土地占用和土地转化对石漠化地区陆地植被净生产力的影响, 探讨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 1) 2000—2015 年间, 断陷盆地大部分区域NPP变化不显著, 少部分区域变化显著, 以上升趋势为主; 2) 在6种地类中, 林地变化平稳, 建设用地增加趋势活跃且强烈, 草地减少趋势活跃且强烈; 3) 林地占用潜在植被生产力与现有NPP之间的差值由西向东逐渐增加, 与林地占用面积减少的空间分布一致, 林地分布影响林地植被净生产力水平; 4) 研究区北部植被自然生长情况较好, 东部地区六盘水市、普安县和陆良县石漠化区域林地植被存在一定程度的天然退化, 林地生态恢复工程效果不明显; 5) 研究区80%的土地转化类型使得NPP增益, 其中使NPP明显提升、有效而普遍的方式是草林转换和退耕还林; 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则对NPP的损害最大。  相似文献   

13.
以构建的次级自然单元植物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分析法运算的结果为依据,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带进行了优先保护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植物优先保护的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评价指标的综合值依次为78.60,57.32,57.20,38.18,14.08,3.27.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拥有亚热带和温带的多种植物种类,同时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单(寡)型类型集中分布的区域,是保护区植物保护的最优先植被带.评价指标的综合值随海拔梯度由常绿阔叶林带的57.20增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的78.60后持续减小,体现了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的单峰分布格局.这种分布格局主要是由不同海拔梯度所产生的水热状况的差异形成的,同时也与低海拔地区强烈的人为干扰和高海拔山地的面积较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云南糯扎渡保护区电站建设水淹区植被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水电站建设水淹区的植被资源决策数据和信息,利用3S技术对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水淹区的植被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被淹没的植被类型和面积分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313hm^2,占保护区面积的2.8%;落叶季雨林443hm^2,占33.5%;思茅松林10hm^2,占0.2%;竹林385hm^2,占41.2%;干热河谷稀树草丛73hm^2,占65.2%;灌木林9hm^2,占2.2%。在水电站建设水淹区的植被资源调查中3S技术展现了速度快、精度高且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黄河河源区近10年来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80和90年代2期土地覆被数据表明,随着黄河河源区自然条件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强度加大,使黄河河源区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尤其是覆盖度高的天然草场.沙地裸地的面积迅速增加,表明黄河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已经遭受严重的破坏.对黄河河源区土地覆被结构与变化过程、空间景观特征研究得出,近10年来,流域土地覆被格局由依赖高覆盖度草地转变为其他覆被类型,高覆盖度草地已经明显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6.
不同郁闭度下天然白皮松林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内白皮松林的调查,研究了不同郁闭度下白皮松的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对白皮松的天然更新影响极大,对林下更新幼树的树高、地径、株树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随着郁闭度的增加,林下幼树的平均树高和地径也增大,而单位面积株数却减小,更新幼树由团状分布逐渐趋向于均匀分布.在郁闭度小于0.7时,白皮松林下天然更新成功率高;当郁闭度大于0.8时,天然更新的幼树少,而且成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结合蟒河保护区二期工程的实施,于2009年到2011年对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知该区森林植被良好、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古老成分较多、区系成分复杂,植被类型主要有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灌丛三类.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群落生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林、栓皮栎林、短柄枹林、山杨林等落叶阔叶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是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选择多样性、代表性、自然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和稳定性7个指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等级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权重,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评价,计算出该保护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为0.78,表明其生态质量较好.分析了该保护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