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涛  奉杰  宋浩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2):206-212
生物资源养护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最核心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有关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的理论基础较弱,制约了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技术进步。本文将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分为资源恢复工程和保护管理工程两部分。资源恢复工程包括增殖放流和自然增殖,强调了增殖放流活动应该有利于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优化,增殖放流前应该进行增殖潜力评估;自然增殖应该注重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机理研究与重要经济动物产卵场恢复技术研发。在保护管理工程部分,重点论述了栖息地修复与保护、生物资源调查与监测、生物资源评估与预测、生物资源科学采捕四部分内容。最后,作者提出了我国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的建议与对策,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协调好生物资源-修复设施-海洋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加强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合作。  相似文献   

2.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总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宽阔的海洋蕴藏着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多种资源,它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生物资源是人类较早开发的海洋资源。据统计,全球海洋里的鱼类多达2万余种,还有牡蛎、蚶子、扇贝等贝类,乌贼、章鱼等软体动物,以及鲸鱼、海豚、海豹、海象等海兽。海洋生物还包括各种藻类,尤其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绿藻、褐藻和红藻。这些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药材和工业原料。建立大规模的海洋渔牧场,是人类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一个重要方向。据估计,1万平方米海洋人工养殖场的产量,将超过同面积陆地养殖场的几十倍。利用海洋生物工程技术,还可大幅度提高海洋农牧场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日本的“海洋牧场计划”,准备利用所有的河口、海湾建立由电脑控制的孵化场、养殖场、中间培育场和渔场。海洋生物学将通过海洋生物生态、遗传特性,以及其  相似文献   

3.
南海珊瑚岛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特色海洋和渔业生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的保障。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具有优良的造礁、固礁护礁功能,并为其它岛礁生物提供栖息地、繁育和庇护场所;近二十多年来,在人类活动和全球环境变化影响下,砗磲及珊瑚等岛礁生物资源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其岛礁生态牧场天然参与者和构建者的功能受损明显。我们突破砗磲幼虫虫黄藻植入难点和变态率极低的瓶颈问题,率先在海南成功研发了砗磲规模化人工繁育和中培技术,并进行了放流增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和今后砗磲及珊瑚等生物资源情况依然严峻,期望今后开展更系统、科学、更大规模的基于砗磲、珊瑚及其它重要礁栖生物的放流增殖与生态牧场构建,全面恢复南海珊瑚岛礁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推动南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海的离岸岛礁以珊瑚礁生境为主。珊瑚礁在提升海洋生态资源和维护我国海洋国土权益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南海珊瑚礁生境和资源严重退化,威胁着渔业资源、海洋环境以及国土安全。现代化的海洋牧场被认为是实现南海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模式。珊瑚礁生境与资源的修复则是热带岛礁型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基于此,本文整理了珊瑚礁生境与资源修复的技术方法,详细介绍了珊瑚礁生境构建框架生物造礁石珊瑚的有性繁殖、断枝培育、底播移植等技术方法以及珊瑚礁其他特色生物资源人工放流技术,并提出了在珊瑚礁生境与资源修复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海产贝类在海洋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利用海洋为人民提供更丰富的美味食品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潮间带贝类生态学研究可以为发展滩涂养殖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为了对发展贝类滩涂养殖做点滴贡献,笔者于一九八一年五月至八月对大连营城子湾潮间带贝类的生态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本文阐述了该地区潮间带贝类的垂直分布规律,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等,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海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因此,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海洋工作的重要任务。养护近海、发展远洋、拓展极地渔业等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为蓝色海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山东省海域面积和陆域面积相当,是我国的渔业大省、海洋经济强省,在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创造了先进  相似文献   

7.
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利用TM影像提取湿地景观类型信息,结合野外调查,分析福州市湿地类型特征.结果表明:近海和海岸湿地景观类型多,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性价值高;闽江河流湿地是海陆之间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湿地链;稻田是人工湿地的主体,虽然总面积很大,但破碎的分布格局限制了其生态功能.针对这些特点,提出福州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域生态牧场是解决海洋和淡水水域环境退化和资源衰退等诸多生态问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在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淡水生态牧场刚刚起步,因此在水域生态牧场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理念模糊、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不足等问题。本文在阐述水域生态牧场的定义与建设意义的同时,从规划布局、原理认知、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与标准制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水域生态牧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海域建设,进一步促进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大连南部海域海况、渔业资源和建设经验,通过苗种基础设施建设、水生生物增养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近海生态立体增养殖等方式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大连近海渔业资源将明显恢复,海洋初级生产力增加,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明显提高,大连南部海域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是切实可行的。建议:加强政府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海岸带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了滩涂可提供资源的不同类型及开发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探讨滩涂开发利用对海岸带水动力条件、泥沙冲淤环境、滩槽稳定性、海岸带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他海洋资源等造成的主要影响。滩涂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主要有:生态-经济模型、多指标层次分析模型、DPSIR模型。根据滩涂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中一些较突出的方面,概括了在滩涂开发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普遍需要关注的方面,针对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围垦区块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沿海滩涂地貌及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群  殷勇 《河南科学》2010,28(11):1482-1490
阐述了江苏沿海滩涂地貌特点以及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途径.根据连云港、盐城、南通各分区资源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连云港应以港口开发和盐业—海洋化工为主,滨海旅游为特色,滩涂养殖为辅;盐城应以滩涂农业为主,自然保护区为特色,逐步开发港口和临港工业;南通应以港口资源开发和滩涂养殖以及水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2.
可视化滩涂资源遥感监测系统有利于科学监测和保护滩涂资源.针对目前的滩涂资源遥感监测系统存在空间和属性信息关联不足、系统复用性和可扩展性不高等问题,本文结合滩涂资源的可视化展示需求,对系统进行优化:在GIS实体管理方面,提出了基于GML的映射设计思想和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实现了GIS对象及属性的动态管理;在图层管理方面,提出了基于MapObject组件的GIS实体展现,实现了多种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转换;在系统设计方面,采用插件技术,实现了系统功能的封装和复用.系统较好地实现了对江苏沿海滩涂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可视化展示,对于海洋滩涂资源的保护和服务海洋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洋牧场监测评估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海洋牧场建立、管理、效益提升和安全保障等多个环节。近年来我国海洋牧场综合监测评估技术及应用取得一定进展,比如多功能环境资源监测平台、基于光学和声学的生物监测技术、生态系统模型评估等工作,极大提高了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本文在总结当前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方法及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希望对海洋牧场监测评估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主要海洋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1949~2010年发生在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情况,并对其进行风险影响分析。在影响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中,风暴潮灾害最严重,造成的损失最大,直接危及到国家财产、沿海人民生命生活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赤潮灾害和海水入侵灾害。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引发这些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海平面上升使风暴潮的致灾程度加剧,海岸侵蚀、岸线变迁、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加重;人类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使潮滩湿地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赤潮危害加重、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应采取工程与生态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提高海岸自然抗灾能力,将灾害损失及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渔业资源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变动出现严重衰退。本文在总结北部湾渔业资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北部湾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与制度的效果分析,提出今后除继续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的政策和制度外,应以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修复北部湾渔业资源的主要途径,并提出北部湾海洋牧场建设要重视统筹规划与科学论证、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优先、科学选择增殖放流种类、加强管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现阶段中国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展,将中国江厦4.1 MW潮汐能电站、浙江大学650 kW潮流能电站、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500 kW波浪能电站、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15 kW温差能电站在关键技术参数和装置规模上与国外先进的海洋能装置进行了比较。中国在发电关键技术能量转化效率方面总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装机功率、海试时间及装置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在研发关键获能技术的同时,开展海洋能装备共性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海洋能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积极开展海洋能绿色技术和海洋能综合利用的研究,促进海洋能关键技术的转化,推进海洋能装备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