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8个有色米水稻品种的初步研究表明,各品种在本地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结实,生育期最长的品种为185天,最短的品种为146天。表现较好的黑粳品种为“奥羽368号”,红粳品种为“红浪漫”,黑糯品种为“朝紫”,红糯品种为“土笔赤糯”。  相似文献   

2.
矮稈糯“矮秆糯”是浙江农科院用中糯“台中糯”与晚粳“矮粳1号”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糯品种。1970年定型,197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据36个点统计,平均亩产684.11斤,比目前推广糯稻良种京引—15平均增产14.72%。在高肥地区种植,一般亩产700斤以上,在一般施肥水平地区种植,亩产600斤左右。杭州市郊大农公社先锋一队试种2.4亩,平均亩产853斤。全生育期119~140天,平均128天。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剑叶较长,叶环紧包着穗颈节,多数穗头在叶下,穗弯弓形,穗长15厘米。每穗55粒,着粒较稀,颖壳有绒毛。千粒重28克左右。分蘖力中等,株高70厘米,秆粗、耐肥、抗倒。后期灌浆速度快,较耐寒。感光  相似文献   

3.
耐低钾水稻的幼苗生长及其营养吸收状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耐低钾水稻品种“湘早糯1号”比需钾品种“黑优-24”和“双桂-36”幼苗根长、根数多,根鲜重较重。缺钾营养液条件下,“湘早糯1号”幼苗(含根)干物重与完全营养液条件的相近,根吸收~(32)P效率较高,比活性强,地上部~(32)P总脉冲数多,根呼吸强度也较强。缺钾条件下植株积累钾量,“湘早糯1号”比其余两个品种增加2~3倍。缺钾比完全营养液条件下,“湘早糯1号”植株地上部积累Na,Mg,Fe,Mn和Zn等明显增多。文中讨论了水稻在缺钾营养条件下可以吸收较多的Na,Mg和Fe等,以作为补偿及调节。  相似文献   

4.
杂交粳稻矮优39(矮湘虎A×粳恢39)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配组育成。通过1980—1983年四年较大面积试验和示范,表现穗粒优势较强,适应性较广,抗稻瘟病等性能较好,是一个较高产稳产的粳型杂交稻组合。1982年种植面积4184亩,1983年初步统计面积约七千余亩。大田种植(作连晚)一般亩产五、六百斤,高的近干斤。是南方  相似文献   

5.
以自然日照为对照,在塑料大棚内对比观察了4个不同光反应型水稻品种在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对短日照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早粳晚熟品种、中粳中熟品种在3~4叶龄短日照处理20~30d开始对短日照有反应,主茎叶龄6~7叶时植株对日照长度最敏感,抽穗时间(由播种期到抽穗期的时间)较对照减少约26天;晚熟品种对日照长度反应的时期晚。不同品种的主茎叶片数、株高与抽穗时间成正相关,且达极显著水平,但籼稻品种的相关系数最小。短日照对早粳晚熟品种辽5和中粳中熟品种冀粳8号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很大:在7叶龄5~10d的短日照处理条件下,辽5的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对照相差最小;冀粳8号最适宜的短日处理分别为7叶龄10h短日照处理5~10d,中粳晚熟品种冀糯1号在7叶龄15d的短日照处理条件下,短日照对其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小;6叶龄20d短日照处理对籼稻品种南农大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早熟早籼“原丰早”,1974年引入我社作连晚试种。1976年全社种植晚季“原丰早”1878亩,占晚稻总面积的25.8%。总结三年的试种实践和广大贫下中农的意见,“原丰早”作连晚栽培,有“省、早、适、稳”四条好处。省,省秧田。既不要专用秧田,又不要如“先锋一号”等的借用秧田。早季尼龙育秧的绿肥田“原丰早”,收割后做晚季秧田,时间宽裕,搭配适宜。早,成熟早。一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四年,我地区晚稻空瘪率显著增高,部分田块出现严重的翘稻头,直接影响产量。据本所在平原、山区、丘陵等不同类型地区的8个公社、15个大队、4个农场102块典型田的调查统计,在不同熟期的晚稻各品种中,以中熟晚粳、中粳(糯)及籼稻空瘪率较高,平均达36.1%,迟熟晚粳空瘪率较低,平均为20.1%。现将我们的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粟贵武 《广东科技》2014,(Z1):122+70
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途径,于2009年培育出具有超亲和性和特异遗传效应的光温敏核不育系SGW286S。2011年培育成功偏籼和偏粳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2013年在广西马山和上林进行10亩以上作连晚栽培示范,无论单产、抗倒力、抗病性均已超越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间杂交稻。  相似文献   

9.
粟贵武 《广东科技》2014,(3):122-122,70
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途径,于2009年培育出具有超亲和性和特异遗传效应的光温敏核不育系SGW286S。2011年培育成功偏籼和偏粳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2013年在广西马山和上林进行10亩以上作连晚栽培示范,无论单产、抗倒力、抗病性均已超越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间杂交稻。  相似文献   

10.
为调节劳力,有利早晚两季高产,生产队都搭配一定比例的早熟品种。但早熟与高产有一定的矛盾(早熟不高产,高产不早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今年,我在白泉公社繁强种子队做了“以中代早”的试验。即在通常“品比”试验的基础上,按早熟品种成熟期作为供试品种的统一收割期,不论早、中、迟熟品种一律在同一“早熟天”收割、单晒、测产。收割期在7月27日,小区面积1,088厘,重复二次,将产量折算为亩产的结果是: 中熟“原丰早”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连作晚稻抛栽产量,是抛栽技术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宁波市大多用特早熟晚粳甫粳38、丙对一3对等品种作连晚抛秧,这类品种稳型小,分美力强,往往前期生长过旺,成穗率低,不易高产。甫粳18号中熟晚粳,具有穗粒兼顾,穗型偏大的特点,一般比宁波市当家中熟晚粳宁67多14粒,比特早熟晚粳甫粳38多19粒,产量潜力大。用于抛秧,适当增加基本苗,易获得较高产量。据lop年调查,宁波市江北区庄桥镇Zhm的宁甫粳18每667m2产460kg;4.3hm2宁67均产420kg/667m2;0.68hm2特早熟晚粳甬粳38为408kg/667m2,用雨粳18作抛秧比宁67增9.5%,比…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纵横》2004,(2):51-51
年度及等级:2001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1J-1-01)主要完成单位: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主要完成人:李玉福、李德华、邵国军、洪光男、张秀茹、顾义明、邱福林、韩勇、李跃东、祁亢、刘连晋项目简介:辽粳294品种是辽宁省稻作所于1987年选用优质、矮秆、早熟的79~227为母本,用高产的理想株型品种辽粳326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7代系统选育而成。辽粳294株高105cm,穗为半松散型,穗长16~18cm。每穗成粒80~90粒,不实率8%左右,千粒重24.5g,颖壳黄白,有极稀短芒。生育期160天左右,属早粳中晚熟品种。国家水稻育种攻关“特性鉴定与评价”及省内…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新会县环城公社农科站,于1959年早造(早稻)播种了用胚乳交换法杂交的一个组合,“矮仔占”+→“意粳4号”。“矮仔占”是广东一个矮型高产迟熟籼稻品种,“意粳4号”是一个外国大粒型早熟粳稻品种,粒大穗大,但不抗病。希望通过胚乳注射将“意粳4号”大粒、千粒重高、早熟等特性传递给“矮仔占”,育成穗大、粒大、高产、早熟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从改善植株光能高效利用的株叶形态入手,通过杂交和基因重组,聚合优良性状,创造性地定向培育出晚粳稻新种质"测21"。该种质遗传基础丰富、抗性强、适应性广、配合力好,成为我国常规粳稻育种和杂交粳稻育种的优良核心亲本。项目组共审定秀水04、浙粳22等新品种54个,形成了粳、糯配套,早、中、晚搭配,丰、抗、优兼顾的系列品种优势,其中祥湖84、秀水11和秀水63连续成为我国南方粳稻  相似文献   

15.
1972年秋季我们进行有机砷农药“稻脚青”在水稻上去雄作用的探讨,供试品种为大田生产用的“农红73”(6月28日播),“京引15”(7月10日播),“广陆矮4号”(7月25日播),于8月25日亩喷1.5%稻脚青溶液150~200斤(代号处理Ⅰ,小区面积0.003亩),另在9月8日和9月11日各喷射一次(代号为Ⅱ、Ⅲ),此外,还对单丛和多丛稻株喷射,并喷有1%浓度的,以作辅助试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继Timopheevi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之后,又选育出P型、S型、K型、Ven型等不育类型。我们在系统选育工作中,发现全不育株,经过连续用京引39小麦品种回交,其后代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也达100%,不育性十分稳定。1987年通过市级鉴定,1988年通过省级鉴定,并定名为“普型”京引39新不育系。现将其选育与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水稻直播栽培是轻简栽培技术之一。它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等优点,深受种粮大户欢迎。近几年来,我市各县(市)都在积极试验,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直播连作晚稻面积发展不快,除了主要因素品种未突破外,除籼技术未配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早稻生产都以籼稻为当家品种,收割作业时易脱粒,机构收割脱粒更为严重,一般每平方市尺有几十粒甚至到一百多粒,耕耙时虽大部分被耙人泥土中。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早稻谷出苗再生长,一般情况下含籼为10%~20%,多的在30%以上,由于早籼苗期生长旺盛,分蘖快而多,个体大,争肥争光能力强,故要影响直播晚稻的生长。致使粳稻产量下降。据调查,含籼1%以下对产量影响不大。当含籼5%时,减产15%,含籼15%减产高达27%以上;其二,由于早籼稻同样能抽穗结实,放收获后的稻谷中含籼率很高,据1996年对余姚市弁山一种粮大户收割的连直一号直播稻谷调查,含籼谷30%以上;又据奉化方桥一种粮大户调查反映,若直播晚粳含籼谷高,粮站不收购,种粮户只得低价出售,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除籼技术是推广连晚直播的关键之一。而连晚抛秧栽培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黑糯93(原代号9—3)系我所粳糯育种组1991年育成的高产优质梗型黑糯新品种。1993—1994年通过省区试,1995—1996年通过全省生产示范,表现中熟,高产适应性广,1998年通过省审定。  相似文献   

19.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K+40mg/L),耐低钾基因型水稻品种“湘早糯1号”比不耐低钾基因型水稻品种“双白-211-竹印”分蘖期全株、根、茎秆的K,Na,Ca,Mg,Fe含量减少,根中的Mg含量稍多;孕穗期全株、根、茎秆的K,Mg含量增加.Fe含量在茎秆也多.在低钾(K+3mg/L)营养液条件,“湘早糯1号”分蘖期植株苗高、苗干重、根干重、根体积及植株的K,Mg,Fe;茎秆的K,Mg;根的K,Na,Ca,Mg,Fe含量均比“双白-211-竹印”增加;孕穗期全株、根、茎秆的上述5种营养元素含量都增多,茎秆的Fe含量相近.耐低钾基因型水稻品种“湘早糯1号”在低钾(K+3mg/L)条件下抽穗率达96%,结实率达31.1%,不耐低钾品种“双白-211-竹印”抽穗率少于10%,且不结实  相似文献   

20.
宁 6 7A/K172 2是由宁波市农科所、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杂交晚粳新组合 .鄞县云龙镇在 1999年引入试种 ,面积 13.4 8hm2 ,其中作连晚栽培面积 9.6 9hm2 ,作西瓜茬单季栽培面积 3.79hm2 .经调查验收 ,每 6 6 7m2产量 ,分别为 512 .3kg和 580kg ,比宁 6 7对照增产 14.5%和 12 .6 % .其中 ,蒋小明的西瓜茬单季高产攻关田 ,经市、县农业局组织实割验收 ,面积 0 .12 2 6hm2 ,折 6 6 7m2 产量 6 0 2 .7kg ,名列 1999年度宁波市跨地区高产攻关田第一名 .为了进一步摸索研讨粳杂宁 6 7A/K172 2的超高产栽培技术 ,现将该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