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典型的切换过程包括扫描、认证和重关联3个阶段,其中扫描阶段占切换时延的90%以上,因此解决切换时延问题主要是降低扫描阶段的时延。文章对传统邻居图切换机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基于改进邻居图的WLAN快速切换机制。该机制综合考虑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信号强度、负载以及移动站点(station,STA)的运动方向,计算出每个AP的权值,确定候选AP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STA依次选择候选AP进行认证重关联,直至成功,从而减少扫描信道数量,达到降低扫描时延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切换机制有效降低了切换时延,减少了乒乓切换的发生,满足实时性应用的需求,实现了快速切换。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无线局域网中信道切换时延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快速信道切换方案FCH-USRP(fast channel handoff with USRP)。通过使用USRP(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设备对所处无线环境进行信道扫描,以提供及时准确的无线信道信息,从而减少用户的信道切换时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减少信道切换时延,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中断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3.
VoIP(IP语音)与WLAN(无线局域网)两者结合,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无线话音传送平台:VoWLAN。针对WLAN的研究热点,分析了VoWLAN中存在的容量瓶颈,指出现有解决方案(M-M)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播方式提高VoWLAN话音容量的方案(U-M,Unicast Multiplexing),对VoIP业务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U-M方案相对于传统方案提高系统话音容量近一倍,相对于M-M方案丢包率降低10%左右,较好地保证了VoIP业务的服务质量。该方案在以话音业务为主的VoWLAN中节省了系统的功耗,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提高VoWLAN系统话音容量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VoIP(IP语音)与WLAN(无线局域网)两者结合,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无线话音传送平台:VoWLAN。针对WLAN的研究热点,分析了VoWLAN中存在的容量瓶颈,指出现有解决方案(M-M)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播方式提高VoWLAN话音容量的方案(U-M,Unicast Multiplexing),对VoIP业务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U-M方案相对于传统方案提高系统话音容量近一倍,相对于M-M方案丢包率降低10%左右,较好地保证了VoIP业务的服务质量。该方案在以话音业务为主的VoWLAN中节省了系统的功耗,是一种性能优良 的提高VoWLAN系统话音容量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存在丢包现象,通过研究WLAN的链路层协议切换步骤,提出了采用减少扫描信道数量和选择扫描信道的策略来解决无线通信高速切换时的数据丢包现象,并通过构建高速无线通信切换系统进行了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减少扫描信道数量和选择扫描信道的异步无线通信切换机制可以将切换链路中断的时间由6s左右缩短至不到2s。  相似文献   

6.
MIPv6在WLAN内快速切换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下一代移动IP(MIPv6)在WLAN内的快速切换IEEE的“Mobile IPv6 Fast Handovers for 802.11 Networks”草案提出了一种快速切换的思想,通过链路层传递切换信息对其进行改进,将第三层的切换决策权交给网络(而不是移动节点),实现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切换并进,从而大大降低了切换时延.该切换算法在OPNET仿真环境下模拟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认知用户通过择机接入主用户的空闲频谱来进行工作,当主用户出现在授权频谱上时,认知用户必须及时空出该频段。介绍了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切换理论和现有的两类频谱切换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方法进行了改进及比较,并设计了切换流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在保持较好切换时延性能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了网络中的切换概率。  相似文献   

8.
移动IPv6中,移动节点MN每次发生移动都要重新配置转交地址,同时还需要向其家乡代理以及所有的通信对端进行注册更新.这一系列操作导致了移动IPv6切换时延较大,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无法适用.针对这一问题,IETF提出了快速移动IPv6(FMIPv6)与层次移动IPv6(HMIPv6),分别从不同方面减少了切换时延.为了从整体上减少切换时延并实现分组路由优化,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移动IPv6切换时延优化方法,并经过数学理论推导分析,结果表明了这种自适应的切换方法比普通的快速、层次直接相结合的切换方法在切换时延方面存在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移动用户在切换过程中服务的连续性,针对无线网络的特性,对无线网络中的切换控制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一种简单的自适应资源预留算法,分析该算法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仿真比较该算法与传统的资源预留算法对网络性能的影响,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了基于平滑选择扫描与动态缓存的快速切换机制,典型的切换过程包括扫描、认证、重关联3个阶段,该快速切换机制主要减少扫描阶段时延,通过平滑选择扫描算法减少了扫描信道的数量并将扫描阶段划分为更小的扫描周期,同时通过动态缓存算法在缓存表命中的情况下省去了扫描阶段。仿真结果表明该切换机制将通信时延降低到50 ms以下,满足了无线多媒体业务的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Mobile IP及其移动检测策略,分析了Mobile IP切换过程,然后对重叠情况下移动IP切换进行建模并从理论上分析引发数据包丢失和数据包乱序的各种情况,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出重叠情况下移动IP切换时延,得出重叠区域大小对切换性能的影响,这些理论研究将为移动IP实施QoS保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异构网下基于速度的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  张磊 《应用科技》2009,36(4):23-27
在异构网络垂直切换中一直存在着乒乓效应、网络利用率低和丢包率严重等问题.以往的算法虽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但是没有考虑移动节点速度不同对切换效率的影响,在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主动预测的垂直切换算法.采用代价函数对可接入网络进行评估和选择;根据稳定周期、移动节点运动的速度和所处位置来自动调整切换执行时间,使移动节点能自适应的进行切换抉择.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切换延时、分组丢失以及切换次数,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切换概率的频繁路径选择算法.接入点实时检测同移动主机之间的链路,根据距离计算出移动点从当前接入点接收到的功率,当功率小于某个值时,接入点开始建立满足切换条件的候选接入点集,并且实时统计从当前位置切换到临近接入点的概率,当功率小于另一个值时,从候选接入点集中选择切换概率最大的作为新接入点.此算法的特点是大大提高了切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现有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中用户发现成功率低、发现范围小以及不能满足不同用户优先级的业务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随机接入的动态D2 D发现资源分配机制。该机制中具有高优先级的D2 D用户采用传统的随机接入方法向基站发送紧急请求信息;基站根据发送紧急请求信息的高优先级D2 D用户数,构建下一发现周期的发现资源分配信息。根据未成功选择发现资源块的次数,低优先级的D2 D用户自适应的在多信道时隙ALOHA(additive link on-line Hawaii system)和具有能量感知的多信道ALOHA接入机制之间进行切换。D2 D用户根据接收端的信干噪比大小,判断是否成功发现。系统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机制与传统的随机信道接入机制相比,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优先级用户的业务需求,还能支持更高的发现成功率和更远的发现范围。  相似文献   

15.
在异构无线网络中,针对现存接入算法对网络高动态性考虑不足,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接入算法.算法能够根据网络环境中用户数量及带宽使用情况,估计接入阻塞率、最大化网络吞吐量,从而自适应地选择用户接入网络的行为.根据接收信号强度和可用带宽,计算出用户的最大传输速率;根据网络中已分配带宽、用户所需带宽,推导出网络剩余容纳用户数;根据新到达用户数、剩余容纳用户数估计用户接入阻塞率;结合最大传输速率和接入阻塞率,提出一种以最大化网络吞吐量为目标的自适应接入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降低用户接入阻塞率,增加接入用户数,提高网络吞吐量,均衡网络负载,并且能够适应未来高动态性网络.  相似文献   

16.
一种应用于临近空间通信网络混合业务的MAC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改PRMA协议用于支持混合业务的临近空间通信网络MAC协议。主要对PRMA协议中的帧时隙进行最优划分组合,每帧由100个时隙组成且分为两部分,前m个时隙用于传输视频业务和数据业务,后n个时隙用于传输语音业务。通过对时隙最优划分,业务分离和业务优先级判断,系统很好地支持了语音,数据和实时变化比特速率(rt-VBR)视频混合业务。最后对数据业务包平均时延,语音和视频业务丢包率以及信道利用率等性能参数进行仿真评估,证明该协议在保证各种业务服务质量(QoS)的同时也对提高信道利用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最优视频业务预留时隙数m=36和85%的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适应帧长技术重传次数受限的SW-ARQ系统时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实际通信中数据帧的重传次数受限,构建重传次数有限的自适应三模式SW-ARQ系统.系统中采用自适应帧长技术,根据连续收到的应答帧ACK或NAK的个数将信道噪声状况区分为低、高和很高3种状态,并考虑不同状态下发送不同帧长的数据帧,用发送相邻两帧间的时延τ和数据率R表示不同状态下发送一帧的等效时延,建立准确描述系统传输机制和原理的Markov模型及其稳态方程,求得用信道错误率表示的系统各状态的稳态概率和不同状态下分组发送次数的条件概率,进而求得准确的系统时延解析式.最后在MATLAB环境下对系统的时延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提供更小的服务时延,尤其是在信道错误率较大的环境中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由于Smith预估时滞补偿器对预估模型和预估时间有较高的要求,在预估模型和时间出现较大偏差时会引起时滞补偿的MCS算法出现控制效果下降甚至失稳的问题,因此,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原理,设计一种自适应时滞补偿结构添加到时滞补偿MCS算法中,构建一种具有自适应时延补偿的MCS算法。选取悬臂梁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MCS算法不仅克服了预估时间出现较大偏差时的失稳问题,而且具有较好的时滞补偿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直拉单晶硅直径与功率之间是一个复杂的四阶振荡系统,并有一定的惯性滞后,因此,使用常规方法控制该系统不能获得满意的性能.采用自适应降阶模型加时滞环节拟合复杂高阶系统,并进行时滞补偿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带有时滞环节的自适应降阶模型具有良好的自动拟合复杂系统及时滞补偿能力,使得直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20.
对低径向速度目标的检测能力是衡量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在分析正侧视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杂波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脉冲多普勒处理方法,用于改善对低径向速度目标的检测.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