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曹  高强 《科技信息》2008,(14):275-278
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原名为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出生于密苏里州一个名叫佛罗里达的小村,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在1910年逝世前已成为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演讲家和旅行家。他于1884年发表了他最成功的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它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美国十九世纪的社会现实。本文详尽地分析和评论了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特点和人物形象。这篇小说的主要线索就是白人男孩哈克帮助黑人逃奴吉姆获得自由的历险经历。作者运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接和深刻地领会小说的意义。小说的主人公哈克和吉姆尽管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但是经过曲折波荡的历险经历,使两个人建立起永恒的友谊打破了黑人与白人的种族束缚。作者的创作语言富于幽默,讽刺和嘲讽。这一写作特点和创作风格使本作品更深刻地揭露了奴隶制的黑暗,反映了当时的人民大众要求废除种族压迫以及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2.
小哈克仇视传统教育,厌恶晦暗的社会现象,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后来在黑奴吉姆的多次感召下,勇敢地与传统教育和蓄奴制作斗争,终于战胜了自我,最终与"文明社会"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从而成为传统社会的叛逆者.  相似文献   

3.
正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一段打破偏见的温暖友情之旅。没有苦大仇深的狰狞面目,依然可以讲好种族题材故事。美国时间2月24日晚,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所有颁奖结果已经揭晓。奥斯卡热门电影《绿皮书》获得了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影片等三大重量级奖项。说起黑人种族电影,您可能看过这样几种"搭配":比如白人拯救黑人的老梗,《被解放的姜戈》中德国赏金猎人舒尔茨买下黑奴姜戈,让其重获自由的故事;黑人自我救赎的新梗,《黑色党徒》中一位黑人警  相似文献   

4.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学术界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小说主人公哈克与黑奴吉姆一起大逃亡的经历就是哈克的成长历程。通过逃亡,哈克消除了自己作为一个顽皮的孩童流浪者身上的阴影部分。小说阐述了哈克鲜明的性格特征以及对所处社会道德的认识,与社会合为一体,做出了自己"心"的选择。背弃扭曲的社会道德,选择了对"自由"的追求,从而被社会接纳为群体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5.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故事叙述了两个逃亡者男孩哈克和黑奴吉姆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而下的前后经历和所见所闻,这一切都构成了小说的主旨。小说的口语体散文形式,美国特色的幽默以及普遍共识的完美自由和无知的梦境,都使其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作品。在写作风格上,安德森,艾略特,海明威,福克纳等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马克·吐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哈克仇视传统教育,厌恶晦暗的社会现象,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后来在黑奴吉姆的多次感召下,勇敢地与传统教育和蓄奴制作斗争,终于战胜了自我,最终与“文明社会”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从而成为传统社会的叛逆者。  相似文献   

7.
新批评作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崛起并盛极一时的批评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文学鉴赏中,从而对作品进行充分理解。《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作为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知名作品,描写了吉姆和哈克的不同的命运,并采用辛辣的反讽和悖论对文章主人公的命运进行描写,从而让广大的读者进行深刻反思。该文则利用新批评手法对该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为人们了解黑奴社会提供了参考,同时挖掘出该作品更好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其代表作<秀拉>中刻画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一战老兵和战后黑人青年的形象,幽婉地反映了他们的困惑、无奈以及黑人身份带给他们的种种不平和孤独.他们其实也是"迷惘的一代",但身为黑人,无奈的叹息却被白人主流社会忽视了.  相似文献   

9.
在白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结构中,权力问题是理解黑人主体性的一个关键因子。以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解读《看不见的人》中的权力关系,以揭示微观权力如何通过规训黑人的身体和灵魂,塑造关于白人至上和黑人低劣的种族话语,这种话语继而演变为一种支配意识形态,成为黑人身份认同的羁绊;黑人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抵抗成为黑人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在抵抗中,黑人复苏了自我意识,重塑了主体的独立。  相似文献   

10.
莫里森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从一个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视角描述了在种族主义、男权至上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的悲惨遭遇.在白人文化处于强势的社会里,黑人被定义为自我定义受抑制和自我身份被粉碎的"他者",他们成为了拒绝与失败的牺牲品.小说中影响人物命运的显著因素是黑人社区.社区的力量将白人文化强加到黑人身上,而最终导致了主人公命运的毁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