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总结分析4 657例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人群病理学筛查结果。将内镜中心体检、就诊年龄≥40岁甘州区人群设定为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高危人群,对内镜检查发现病变或可疑病变的病例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2019年8月—2020年9月共完成胃镜筛查4 657例,活检1 845例,活检率为39.62%,共检出上消化道癌及早癌病例145例,检出率为3.11%,其中上消化道早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内癌)43例,早诊率为29.66%;上消化道早癌治疗37例,早治率为86.04%;上消化道癌前病变304例,检出率为6.53%。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高危人群,内镜-病理综合诊治模式能有效发现可干预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是早期诊治上消化道癌,提高研究早诊早治率的可靠方案。  相似文献   

2.
总结分析1 247例HPV分型检测联合TCT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病例中的检测结果,研究HPV分型检测联合TCT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策略。选取医院行健康体检及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患者1 24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HPV分型检测及TCT细胞学检查,将高风险病例转诊阴道镜,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将活检结果分别与单独TCT细胞学检查结果、HPV分型检测结果,HPV与TCT联合检测结果对比分析。HPV分型检测与TCT细胞学检查联合检测更能够准确筛查出宫颈癌前病变的高风险病例,其结果与阴道镜下取宫颈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HPV分型检测联合TCT细胞学检查方案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此联合筛查方案有效提高了宫颈癌前期病变筛查的准确性,并能有效降低阴道镜的转诊率和宫颈癌前病变的过诊过治率,值得在农村妇女宫颈癌预防筛查工作及市县级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熙渊 《甘肃科技》2022,(21):113-115
对比分析单一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HPV联合TCT检查3种方式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实际效用和应用价值。选取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妇科门诊接诊筛查的宫颈病患者124例,经行HPV检查,同时做TCT检测,对双阳性病例再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将3种方式检查结果对比并确诊。TCT和HPV单独检查结果呈阳性者及HPV+TCT联合检查显示双阳性者73例,经组织病理学最后确诊宫颈癌前病变者62例,占84.93%(62/73)。其中,HPV+TCT联合检查出阳性病例55例,占最终确诊为癌前病变病例的88.71%(55/62),而且其诊断的特异度为47.56%、灵敏度为95.16%,相比单一检查方式结果都要高。HPV联合TCT检测在临床宫颈疾病筛查,尤其是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方面准确率高,无创且效果理想,可作为早期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4.
马琴 《甘肃科技》2010,26(7):147-148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多发于30~45岁和60~69岁年龄段,现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但由于宫颈癌有较长癌前病变阶段,因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固有荧光光谱分析法用于癌前病变检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作为一种科学严谨的检测手段,其已投入临床试验。利用现代数字光谱仪和先进的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此法的癌前病变检测系统,可以精确定位病灶并有效诊断癌变程度,为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一种新型抗病增效剂瑞枯霉对番茄早疫病、黄瓜枯萎病、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早强减水剂并试验了它在火山灰水泥中的使用效果。这种复合早强减水剂由一种非萘系减水剂AP与适量的无机盐组成,它的掺入,不仅可使水泥凝结时间正常,而且在水泥砂浆流动度相同的条件下,早期强度也有较大的提高。此外,本文还借助于XRD,DTA,TG,SEM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早强减水剂的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周信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亚芳  周语平 《甘肃科技》2007,23(3):207-207,24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当伴不典型增生时属癌前病变,治疗颇为棘手。周信有教授从事临床数十年,在治疗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治疗癌前病变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其临床疗效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9.
腺性膀胱炎为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疾病,为一种癌前病变。本文通过对激光治疗16例腺性膀胱炎分析,认为激光永性膀胱炎为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通过1年随访,本组病例未见癌变。  相似文献   

10.
水按摩皮鞋最近,美国市场上出现一种新型皮鞋——“水按摩鞋”,穿这种鞋行走能够促进脚底的血液循环。这种新型皮鞋将水注入鞋底中部,行走时在鞋底内流动,从而起到循环的按摩效果。据称,穿这种鞋还可达到减震的效果。 (李译) 检查乳部异物新法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院发明了一种检查乳部异物的新方法,名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对25例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在确定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后行黏膜下剥离术。先超声内镜判断浸润深度及利用Lugol液染色确定病灶范围,后采用术中标记、粘膜下注射、边缘粘膜切开、剥离及创面处理等方法。结果显示,病灶完整切除,术中无穿孔、出血;术后3、6、12月常规随访,均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出现食管狭窄,给予扩张后狭窄缓解。结果表明,对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安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DOv6和PCN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一张组织芯片上117例组织样本中CD44v6、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D44v6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癌前病变呈阳性表达;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明显,但其表达程度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PCNA的表达程度随着增生细胞和癌分级增加而升高。结论: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增生上皮以及鳞癌中这两种蛋白的表达之间呈负相关。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38例胃癌患者血清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胃癌患者在不同分期、不同组织学分型及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胃部疾病从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的逐渐进展,以及胃癌TNM分期的增加,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逐渐降低,CD8+,CD25+T淋巴细胞表达逐渐升高.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DENA为诱变剂,建立不同时期SD大鼠肝癌动物模型,系统的观察肝癌癌前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Cu,Zn,Fe,Ca,Mg含量的变化.方法:DENA连续灌胃至11周,分别在14 d、28 d、56 d、77 d采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Cu,Zn,Fe,Ca,Mg 5种元素含量,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在诱癌第14 d,实验组血清F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8 d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清Zn含量在第28 d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元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无差异.第56 d和第77 d实验组血清Fe、Zn含量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56 d之后实验组血清Cu、Ca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诱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Mg含量结果无差异.结论:从14 d到77 d,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Cu,Ca含量逐渐升高,而Zn含量逐渐降低,Fe含量先升高后降低,Mg含量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长期输入为人体治疗用量20倍的争光霉素,没有引起大鼠正常的食管上皮细胞的形态改变,但对甲基苄基亚硝胺引起的增生及癌前病变(乳头状瘤)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争光霉素对癌的发生也有阻断作用。争光霉素引起的食管异常上皮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核固缩、核周空晕、核旁空泡、核碎裂等细胞的渐进性坏死和死亡。同时还看到上皮的液化灶与灶性的增生抑制区。重要的内脏器官除发现肾变性之外,其他未见异常。争光霉素对食管上皮的增生和癌前病变选择性的抑制与破坏作用,也为食管癌的予防性治疗提供一项有用的药物。争光霉素是我国自己生产的,与博莱霉素(Bleomycin)相类似的抗菌素,在临床上已证明对鳞状上皮癌,如皮肤癌与食管癌等有疗效。为了探索争光霉素能否阻断亚硝胺诱发食管鳞状上皮的癌变,特别是对增生与癌前病变有无抑制作用,我们进行了以下的试验。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很多危险因素均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将其按流行病学三角模式概括为致病因子、宿主、环境三个要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早期筛查和有效防治,对于逆转宫颈癌前病变、阻断其恶性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对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更好地实施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e existence of tumorigenesis barriers that slow or inhibit the progression of preneoplastic lesions to neoplasia. One such barrier involves DNA replication stress, which leads to activation of the DNA damage checkpoint and thereby to apoptosis or cell cycle arrest, whereas a second barrier is mediated by oncogene-induced senesc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barriers, if any, has not been elucidated. Here we show that oncogene-induced senescence is associated with signs of DNA replication stress, including prematurely terminated DNA replication forks and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Inhibiting the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sponse kinase 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 (ATM) suppressed the induction of senescence and in a mouse model led to increased tumour size and invasiveness. Analysis of human precancerous lesion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DNA damage and senescence markers cosegregate closely. Thus, senescence in human preneoplastic lesions is a manifestation of oncogene-induced DNA replication stress and, together with apoptosis, provides a barrier to malignant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18.
R Han  F Breitburd  P N Marche  G Orth 《Nature》1992,356(6364):66-68
Human papillomaviruses associated with cutaneous and anogenital cancers induce intraepithelial precursor lesions which may regress spontaneously or progress into invasive carcinomas.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are probably involved in regression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the polymorphism of the genes responsible may thus have a key role i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host response. Skin warts and cancers induced in rabbits by Shope papillomavirus provide a model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analysed a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 of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and class II genes and T-cell receptor beta-chain genes in infected domestic rabbits. We found a strong linkage between wart regression and a DR alpha EcoRI fragment, and an increased relative risk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DQ alpha PvuII fragment. This indicates a genetic control of wart evolution, involving genes in the class II region of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相似文献   

19.
 依托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寻找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癌前病变高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变(HSIL)相关的血浆预警蛋白标志物,旨在对宫颈癌做到早期预防和诊断。收集维吾尔族HSIL(21例)和宫颈炎(22例)患者血浆标本并制备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样品,通过对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的分离与鉴别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组分,并运用质谱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鉴定和功能识别分析。确定了宫颈炎和HSIL患者的基于蛋白质等电点和疏水性特征的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图谱,筛选出10个差异表达蛋白组分。结果表明,在HSIL患者血浆中3个低丰度蛋白组分含量明显上升,1个组分含量下降;而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31种蛋白质,其中4种蛋白质与肿瘤进程密切相关,分别是代谢相关蛋白(APOA1)、信号转导相关蛋白(mTOR、EphA3)和免疫功能相关蛋白(HLA-DQB1)。本文针对维吾尔族妇女这一宫颈癌高发人群,展开癌前病变患者血浆低丰度蛋白组表达水平的研究,鉴定出多种差异表达血浆蛋白预警标志物,为本区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鉴别诊断及癌变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对胃癌癌前病变及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对Wistar雄性大鼠灌胃法建立胃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随机将造模成功的50只雄性大鼠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的处理每天灌胃一次,每次2mL,连续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胃粘膜病变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NF—κB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组与模型组相比较IM与ATP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与维酶素组相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IM与ATP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各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NF-κB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优于维酶素组(P〈0.05),而中药低剂量组与维酶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不仅能够明显改善胃粘膜癌前病变的病理状态,而且同时能够明显降低NF—κB炎症通路的表达和激活,可能为其抗炎、抗癌前病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