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郭进 《广东科技》2003,(9):54-55
一 概述 漏电起痕试验国家标准规定了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法。当电压施加到放在试样表面的电极间,电解液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滴到两电极间时,能导致漏电痕迹的形成。引起材料破坏所必须的液滴数随电压的降低而增加,当低于某一电压时,不形成漏电痕迹。依据此标准,可测量固体绝缘材料在电场和含杂质的水作用时的相对耐漏电起痕性。  相似文献   

2.
环氧树脂凭借优异的绝缘性和经济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和光电信息等领域,纳米掺杂对改善环氧树脂的介电强度、耐电晕性、耐电痕化、导热性、耐低温性、耐辐射性和耐候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掺杂不同种类纳米颗粒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镁等对改善环氧树脂的介电性能、空间电荷行为等主要电气性能的影响,以及纳米复合电介质中界面区域的影响机理,并对纳米颗粒表面改性的方法及其对环氧树脂复合电介质电气绝缘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核电用聚合物电缆绝缘材料的耐辐照性能对核能电力传输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选择典型的电缆绝缘材料乙丙橡胶进行人工模拟辐照试验,利用多种表征分析手段,从物理性能、微观形貌、结构变化等角度系统性地探究其辐照老化模式和损伤机理.结果表明,乙丙橡胶对γ射线较为敏感,在低剂量(1MGy)时主要发生氧化降解反应,生成酮、酯等氧化产物;但之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交联反应逐渐占主导,导致材料弹性下降,分子链活动性受阻,特别是在10MGy时,材料力学性能严重劣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这些附件的介电、耐热、阻燃、抗表化、抗压、耐潮湿等性能.保障绝缘材料部件的安全性是保证电器附件产品质量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纳米材料改性复合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高频老化实验对样品的耐变频性能作了测定.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在变频电机中的使用寿命比普通绝缘材料提高7倍以上,且纳米颗粒分散工艺对材料性能影响较大.文中还对纳米材料提高绝缘材料耐变频性能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表面改性后的金红石型纳米Ti O2与PTFE作为复合填料,将其与氟碳树脂(FEVE)结合,制备具有防污闪性能的纳米复合氟碳杂化材料,用压缩空气喷涂法将其涂覆在玻璃绝缘子基底表面形成氟碳防污闪涂层。采用红外光谱对改性后的纳米Ti O2进行表征分析,用扫描电镜、X线光电子能谱、接触角测量仪等观察和测试氟碳杂化涂层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及疏水性。研究结果表明:在Ti O2/PTFE改性复合氟碳防污闪涂层材料近表面区域上,Ti O2和PTFE之间通过化学键合作用形成具有类似乳突状的微/纳二元粗糙结构,对水静态接触角高达120°以上。涂层材料具有优良的耐水、耐化学试剂性、耐盐雾、耐漏电起痕及电蚀损性能,体积电阻率为2.5×1010?·m,击穿场强为21.1 k V/mm,耐漏电起痕级数为2.5级,最大电蚀深度为1.20~2.74 mm。  相似文献   

7.
变频电机绝缘材料破坏机理的探讨及新型绝缘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变频电机中电磁线绝缘材料过早破坏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影响变频电机电磁线绝缘材料寿命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通过纳米材料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绝缘材料,改善了电磁线的耐电晕性能,提高了电磁线的耐变频寿命.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微观上解释绝缘聚合物的电老化与材料结构变化间的关系,国际上广泛开展了空间电荷理论及测量的研究。热刺激电流是材料极化后随温度升高释放的pA级电流,是一种研究聚合物绝缘材料在电气压力下内部微观结构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设计了微电流测量电路,同时讨论了影响该电流测量的因素,包括抗干扰和数据采集、处理等技术。实测了纳米和非纳米材料的热刺激电流,分析了不同绝缘材料的热刺激电流特征和微观结构间联系。  相似文献   

9.
前言实验研究己证明用碳化硅制作的防晕材料作为电力变压器端部绝缘材料,可以改善端部的电场分布,提高瑞部绝缘的耐电强度。变压器端部绝缘在运行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所用的绝缘材料提出了电气和机械强度、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方面要求。碳化硅防晕材料能否在变压器长期运行中满足以上性能的要求,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为此进行了实验研究。目前,高压电力变压器大都是油浸式的,绝缘材料在变压器运行时,要耐受热、油的共同作用,且不能发生化学变化,如分解、裂化或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等。防晕材料作为绝缘材料也应满足上述要求。我们知…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微观上解释绝缘聚合物的电老化与材料结构变化间的关系,国际上广泛开展了空间电荷理论及测量的研究.热刺激电流是材料极化后随温度升高释放的pA级电流,是一种研究聚合物绝缘材料在电气压力下内部微观结构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设计了微电流测量电路,同时讨论了影响该电流测量的因素,包括抗干扰和数据采集、处理等技术.实测了纳米和非纳米材料的热刺激电流,分析了不同绝缘材料的热刺激电流特征和微观结构间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改性杂质与钛酸钡粉体的均匀混合,达到对材料微结构、相结构和电学特性的准确控制,对水热纳米晶钛酸钡粉体进行了改性杂质的非均匀形核表面淀积包覆.文中利用包覆Y(OH),后的钛酸钡粉体在水中的毛细管浸润性得到改善、以及两种工艺方法制备的粉体在液一固分离离心过程中离心转速对液一固分离率的影响,判断Y(OH),对钛酸钡粉体的包覆效果;探讨了掺杂工艺对Y掺杂钛酸钡陶瓷半导化和室温电阻率的影响,以及用非均匀形核表面淀积包覆工艺制备的陶瓷PTCR和细晶介质陶瓷的性质.润湿性实验显示,利用表面淀积包覆工艺确实能获得良好的包覆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8-羟基喹啉作为酸度抑制剂,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合成了含稀土钐(Sm)的四元配合物Sm(CH3C(CH2OH)2COO)(NO3)2(Phen).用元素分析、IR、UV、DTA-TG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配合物的溶解性、导电性以及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稳定性好、有很好的荧光性能;DMPA的双羟基没有参与配位反应,可以进一步合成高分子型稀土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铜阳极在纯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钝化行为。实验发现,在电极上生成不溶Cu_2O及CuO,使电极发生钝化。论文还详细讨论了生成Cu_2O钝化膜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进的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La(ClO_4)_3·3H_2o—18c6—C_2H_5OH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液相的检光率,结果表明有了三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4La(ClO_4)_3·3(18C6)·12H_2O·9C_2H_5OH;La(ClO_4)_3·18C6·3H_2O·2C_2H_sOH和La(ClO_4)_3·2(18C6)·3H_2O·C_2H_5OH)生成。分离制备了两种配合物,经化学分析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a(ClO_4)_3·18C6·3H_2O与La(ClO_4)_3·2(18C6)·3H_2O;用IR,TG,DTG及电导对配合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铝基高阻化学转化膜形成工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在铝表面形成高阻化学转化膜,对其有关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膜层绝缘电阻高,耐击穿电压性能良好,可用作金属绝缘复铜线路板基底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使用交流磁化率、XED、NQR、NMR等实验手段通过加速反应研究YBa_2Cu_3Or超导相在水中的退化机制问题。研究表明,水对超导相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使之分解为CuO、Ba(OH)_2和Y-Ba化合物,Ba(OH)_2又进一步和大气中的CO_2反应生成BaCO_3o.DW-3胶涂层和金属管帽封装能有效地保护超导样品防止水或大气中水汽的侵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使用交流磁化率、XRD、NQR、NMR等实验手段通过加速反应研究YBa_2Cu_3Q_7超导相在水中的退化机制问题。研究表明,水对超导相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使之分解为CuO、Ba(OH)_2和Y-Ba化合物,Ba(OH)_2又进一步和大气中的CO_2反应生成BaCO_3。DW-3胶涂层和金属管帽封装能有效地保护超导样品防止水或大气中水汽的侵蚀。  相似文献   

18.
酚醛树脂泡沫材料的填充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氢氧化铝粉末对泡沫酚醛树脂材料进行填充改性,并对其主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填充改性能提高酚醛泡沫材料的抗压强度,其导热系数随温度和密度的升高而增大,泡沫材料在深冷情况下表现出优异的绝热性能.同时对酚醛泡沫材料的燃烧性能进行了考察,其临界氧指数高达47,在高于150℃环境温度中有自燃的危险,150℃以下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代替传统的掺杂CoO工艺,在Ni(OH)2的表面使用化学方法包覆CoOOH,并加入固化步骤,采用该工艺在球形石墨表面进行CoOOH的包覆,对所得到的CoOOH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CoOOH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样品的振实密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使用该工艺包覆的球型Ni(OH)2作正极活性物质进行的测试表明,此种工艺在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和减少电池化成步骤等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合成了以 KZn_2H(PO_4)_2·2H_2O 为活性成分的无毒防锈颜料,X-ray 相分析证明,它们南 ZnO、Zn_3(PO_4)_2·2H_2O,Zn_3(PO_4)~2·4H_2O及 KZn_2H(PO_4)_2·2H_2O四个相组成,浸盐水实验证明它们的防锈性能远远优于磷酸锌、可以推论,这是因其组成中含有防锈活性较高的 KZn_2H(PO_4)_2·2H_2O 所致.但其防锈效果不是正比于KZn_2H(PO_4)_2·2H_2O 的含量.因为颜料的防锈性能主要由其表面性质决定,显微摄影表明所得颜料的显微结构已不同于氧化锌和磷酸锌.这证明形成了以 KZn_2H(PO_4)_2·2H_2O 包覆在氧化锌、磷酸锌表而的复合颜料.当 KZn_2H(PO_4)_2·2H_2O 已经覆盖了整个颜料表面后,KZn_2H(PO_4)_2·2H_2O 的含量虽再增加.但对提高防锈性能的贡献已经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