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莺落峡水文站建站以来70年的系列资料,用多种方法,对黑河干流来水量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长期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为黑河水资源调查评价、综合规划、开发利用和水情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岸门口河流域内康县水文站31年收集的降雨、径流、泥沙等水文特征值,分析得出岸门口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和及含沙量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发现降水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对一致,都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近年来呈现增大趋势,分析了趋势变化的原因,提出应在未来几年汛期加强防汛工作。泥沙含量总体保持较低水平,但近几年中的个别年份有突然增大的现象,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年降水量的空间特征和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获取长江流域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对长江流域年降水量进行了空间分区和时间演变分析.根据长江流域146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的逐年降水量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对长江流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计算了1960~2005年年降水量的线性演变规律,利用奇异谱分析方法来检测区域降水量发生突变的情况.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年降水量主要有3种空间分布型、8个降水变化敏感区域.8个敏感区域中,汉江流域、岷江-嘉陵江源区、乌江流域南部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岷江-嘉陵江源区减少最为显著,年降水量每10年减少27.1 mm;洞庭湖-鄱阳湖地区、鄱阳湖流域南部、太湖流域、金沙江流域中部、云南地区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金沙江流域中部年降水量显著增加,年降水量每10年增加17.7 mm.存在降水突变的地区有5个,下游的太湖流域发生最早,时间为1977年,上游云南地区最晚,为1998年.长江流域年降水量有比较明显的空间区域特征,各个区域年降水量的时间演变规律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当前用水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年径流量预测对合理开发和优化利用水资源,更好的制定区域社会经济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意义。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八宝河祁连站2001-2014年的年径流量数据建立灰色数学模型,对2015~2018年年径流量进行预测,分析该方法在八宝河径流预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7—2008年老哈河流域与沙拉沐沦河流域水文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有序聚类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其降水量、径流量近32 a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77—2008年2个流域年降水量和径流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径流量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降水量;沙拉沐沦河流域降水量下降趋势不明显,稳定的泉水补给使得径流量受降水量减少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影响较小;老哈河流域径流量减少幅度远远高于降水量,在雨季下游有断流现象,该流域1977—1998年降水量是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999—2008年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水库水坝修建、河道外取水等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使得该流域径流量减少了70.3%.  相似文献   

6.
黑河上游多年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力超 《甘肃科技》2010,26(3):52-54
利用札马什克、祁连两水文站的多年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黑河干流上游东、西两岔山区平均气温总趋势明显升高,1997年开始发生显著跳跃变化;降水量有缓慢上升的趋势;而年蒸发能力却略有下降的趋势,局部地区增温变湿。  相似文献   

7.
刘刚 《甘肃科技》2011,27(11):89-91
降水量是产生地表径流和补给地下水的主要来源,降水量的大小及变化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天然水资源状况。而且降水量的大小也是一个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基础,降水量的变化直接对农业以及工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以洪水河流域31年降水资料(1976~2006年)为基础,对洪水河流域近31年来的降水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得出结论为:近31年来洪水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降水基本平稳,年际变化较小,但总体有缓慢减少趋势。月降水量分析结果显示,大体遵循夏丰期变化系数小,冬枯期变化系数大的规律。一年四季降水量的变化不是很大,夏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脉是青海省和甘肃省的分界山,从当金山口到毛毛山东麓,长800多公里,从河西走廊南部边缘到柴达木盆地北缘,宽约300多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据精略统计,祁连山脉有冰川3300条,贮藏着几亿立方米雪水.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著名的内陆河黑河、八宝河和托勒河都是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的河流.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SPOT-VGT(NDVI)数据和黑河流域15个常规气象站及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降水量、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黑河流域NDVI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通过年平均累积和趋势线分析方法,得出1999-2011年黑河流域NDVI的时空分布特征:年累计NDVI和年均NDVI绝大部分处于增长趋势,只有下游的西部和上游的南部一些地区处于降低趋势;季节累积NDVI和季节平均NDVI绝大部分区域处于增长趋势;在植被退化的阶段,冬季植被退化较其他季节严重;在植被增长的阶段,秋季植被增长较快.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NDVI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土壤温度对NDVI的关系能够较好地拟合NDVI的发展趋势,NDVI对气温和降水量的滞后时间大约分别为2旬、1个月,春季NDVI受到前一年11月份和秋季降水量影响较大,总体上土壤水分对NDVI影响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潇河大坝1957-2007年实测的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序列,对径流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潇河大坝年径流量随时间在减小,减小幅度达82%;在总量减小的同时,年际间的变化幅度也随时间减小,减小幅度达89.5%;期间年降水量和径流系数也随时间减小,降水量对径流量的减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山东省3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路面蒸散发经验公式和水量平衡关系计算得到山东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山东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48年来,山东年及四季可利用降水量总体上均呈减少的趋势,特别地,年可利用降水量减少显著.2)山东可利用降水量除冬季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年际变化明显外,其余季节和年可利用降水量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及年际变化.3)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年及四季平均可利用降水量基本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分布趋势;全省大部地区年及四季可利用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特别地,鲁西北和半岛部分地区年和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减少显著.4)在全球气候偏冷期,山东四季及年可利用降水量均偏多;在全球气候偏暖期,除冬季略偏多外,其他季节和年可利用降水量均偏少.  相似文献   

12.
利用陕西省1980-2006年的97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分析陕西省1980-2006年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陕西省1980—2006年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降水量的线性回归线斜率为-0.5。从季节分析各季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知道: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比较大而降水变化幅度较小,秋季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冬季降水量变化则与夏季相反。将陕西省分为陕南、陕北和关中三个区,分析各区的年际降水相对于整个陕西省年降水量的变化。陕南1980—2006年降水量呈现趋势为1983年-1999年陕南地区降水量略高于整个陕西省,其降水量波动与整个陕西省降水量波动情况大体一致;陕北1980—2006年降水量呈现趋势为1980—1989年和1995—1999年陕北地区的降水量变化呈现大幅波动,其他阶段降水量较平稳。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3 ̄1992年期间昆明地区平流层臭氧,温度以及降水量等观测资料,分析及计算了该地区的臭氧演变趋势,冷暖和旱涝指数。研究结果显示:臭氧总量的变化包含着气候异常的信号,臭氧长期变化趋势与气候变化之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盛梅  成鹏 《科技资讯》2009,(18):134-135,137
利用天山大西沟气象站1959~2006年观测资料,对乌鲁木齐河源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进行分析。结粟表明,自1996年气温急剧升高?近10年与前38年相比,年平均气温升高1℃,同一时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65mm。气温和乌鲁木齐河泺1号冰川面积之间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039,气温升高导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面积急剧萎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新立城水库站50年(1959~2009年)降水资料,对本站区域降水量年内分配、年际变化、降水量特征值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6.
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5个基本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数据资料,利用1961~2003年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及肯斯瓦特水文站径流量的观测记录,使用数理统计和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了该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3年该河流域气温升高显著,且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偏多集中在4、5、6三个月。计算玛纳斯河地表径流与气候的相关性,建立二者的回归方程,定量分析该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得出:当该流域5~9月平均气温增加1℃时,年径流量会增加或减少1.3%;当该流域5~9月气温出现±2℃(或±3℃)的变化时,年径流量会做出±2.68%(或±4.0%)的正响应;当该流域水文年降水量偏多或偏少10%时,年径流量会偏多或偏少1.98%;当水文年降水量偏多或偏少20%(或30%)时,年径流量会做出偏多或偏少3.95%(或5.93%)的正响应。  相似文献   

17.
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近50年来气温 降水 径流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统计分析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气温、降水及出山径流序列变化特征,并初步讨论了降水、径流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气温在20世纪60-70年代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80年代气温开始波动升高,气温显著升高则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来.研究区山区年降水量大于平原的,各站年降水量均呈现平、枯、丰交替的特点,总体上呈微弱增加趋势,增幅不显著.出山径流量在年代尺度上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洪水和丰乐两条河流的年出山径流量存在突变点,位于1960前后.2000年前后,三河径流量微弱上扬后,继续开始减少趋势,讨赖河稍迟于其余2条较小的河流.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石羊河上游气象站1956-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及天祝县六条河流1956-2009年年出山径流量资料,应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小波变换及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石羊河上游天祝县出山径流量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56-2009年石羊河上游天祝县出山径流量在波动中总体呈微弱减少趋势,径流量变化倾向率为-0.288×10~8m~3/10a,其中,减少速度最快的是黄羊河,年径流量变化倾向率为-0.069×10~8m~3/10a.1950s,1960s及1980s为丰水期,1970s,1990s为枯水期,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2-2009年径流量有所增加;降水量波动呈微弱增加趋势,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1.165mm/10a,径流量与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震荡,两者变化过程具有极吻合的同步性;气温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298℃/10a,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增温趋势更加明显;潜在蒸发量在波动中呈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2.206mm/10a,径流量与气温、蒸发量呈显著负相关震荡;通过小波方差检验,径流量与降水量、气温及潜在蒸发量等各气候要素均分别存在22年左右、7-8年和3年左右的的显著变化周期,而且第一主周期均为准22年,径流量对气候变化响应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66—2013年长江源区及周边在内7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降水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及Hurst指数法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源区近48年来降水量时间序列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以及其周期性变化特征,并对降水未来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①长江源区降水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差异,总体分布趋势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②近48年长江源区降水量呈现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17 mm/10a,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51.5 mm;③长江源区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9.6%,而非汛期降水量仅占10.4%,且降水量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降水最大,秋季次之,其次是春季,冬季降水量最小;④长江源区降水量变化存在28 a左右的第一主周期,第二、三、四主周期分别为21 a、12 a和5 a;⑤长江源区各气象站点及全流域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降水量未来趋势与过去一致,即其未来仍将延续降水量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玛纳斯河各水文站1957—2007年历年逐月气温、降水量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近51年来该区域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采用5a滑动平均,模比系数差积曲线,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气候因子对玛纳斯河(以下简称玛河)径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径流量随着气温的递增而加大;径流量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较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