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联芳烃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单元,在天然产物、医药中间体、农药和液晶等方面的应用广泛,过渡金属钯催化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是构建芳基碳-碳键的重要方法之一,发展纯水相中钯催化C-C偶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水溶性好、结构稳定的Salen-Pd配合物,并将其应用于纯水相中催化Suzuki-Miyaura反应,实现了芳基C-C键的有效构建;邻位带有空间位阻的底物(溴代芳烃或芳基硼酸)都能够顺利的发生偶联反应,反应产率在中等和优秀之间;最佳催化反应条件为:溴代芳烃(0.5 mmol),芳基硼酸(0.75 mmol),三乙胺(1.0 mmol),Salen-Pd配合物(1 mol%),H2O(1.0 m L),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 h。该体系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原料廉价易得,不需要任何的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或相转移催化剂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以四氧化三铁/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为载体,通过傅克反应在其表面修饰高活性的大位阻N杂环卡宾配体,并利用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考察此催化剂的综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负载催化剂易于分离,对溴代芳烃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活性,对低活性的氯代芳烃也有良好的催化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3.
Suzuki交叉偶联反应是一类典型的形成碳-碳单键的反应,是以金属钯(Pd)为催化剂,卤代芳烃与有机硼酸化合物进行的交叉偶联反应.相对于传统仅用价廉易得的氯代芳烃化合物为反应原料的Suzuki交叉偶联反应,负载型Pd催化剂有着催化高效、分离简便、可重复使用等优点.简述了不同载体负载的Pd催化剂对于氯代芳烃的Suzuki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联苯乙酸乙酯衍生物作为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在药物合成、材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设计了一种新的催化偶联反应体系并用于合成联苯乙酸乙酯衍生物。最优条件如下:在甲苯溶液中,以2.0 mol%的醋酸钯为催化剂、醋酸钾为碱试剂、大位阻单齿膦配体XPhos为配体、在100℃的反应体系中反应18h。多种苯硼酸衍生物均可参与该反应,合成相应的联苯乙酸乙酯衍生物,产率在55%-97%之间。  相似文献   

5.
在氩气保护下,以二异丙基乙基胺为碱,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利用二茂铁亚胺环钯二聚体催化结构多样化的碘代芳烃自身偶联反应,高效地合成对称联苯及其衍生物.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催化剂用量少和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Cu(acac)2/Ni共同催化卤代芳烃与硫酚的偶联反应,该反应以DMSO为溶剂,80℃条件下反应6 h,高产率地得到了一系列硫醚衍生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氧水改性活性炭,增加表面酚羟基的含量,并与硅烷偶联剂[(CH3O)3Si(CH2)3NH(CH2)2NH2]反应,引入双胺基官能团,络合氯化钯,制备了活性炭固载钯催化剂;同时采用Bohem滴定、元素分析(E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以及多晶X射线衍射(XRD)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对卤代芳烃Ullmann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中钯键载在载体上,钯在载体表面分布均匀,粒径在4 nm左右;该催化剂能够较好地催化卤代芳烃的Ullmann反应,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4-碘苯甲醚反应的产率是90.5%,溴代芳烃偶联反应的最高收率为73.6%,氯代芳烃的最高收率为41.4%.催化剂AC-NH(CH2)2NH2-Pd重复使用7次后,溴苯偶联产物的收率为35.9%.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使用Ni(CH3COO)2·4H2O作为前驱体,以N2H4·H2O或者NaBH4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者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修饰剂,乙二醇为溶剂,在加热条件下,可得到链状、花状和球状形貌的纳米镍.所制得的纳米镍微粒对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通过对不同形貌纳米镍催化性能的研究,进一步证明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其形貌密切相关.纳米镍形貌与结构通过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产物通过1HNMR,13CNMR,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过渡金属催化的(杂)芳烃与(杂)芳烃之间的氧化C-H/C-H交叉偶联反应已成为构筑联(杂)芳基骨架的重要策略。近年来,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反应类型主要可以分为未活化芳烃间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未活化芳烃与杂芳烃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以及杂芳烃与杂芳烃之间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三种类型。本文主要综述了这三类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各类反应的特点、优势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氯代芳烃的偶联反应在天然产物、生物活性物质、医药、杀菌剂等中间体的合成中得到了广泛使用,这为它们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简述了氯代芳烃的Suzuki偶联、Heck偶联和Sonogashira偶联反应在工业化中间体合成中的几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以廉价、易得的芳(杂环)甲醛、取代肼及羟胺等为原料,合成了9种N,N-、N,O-、N,S-腙及肟配体,并在相对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其应用到了钯催化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中,开发了一种温和、高效的以腙为配体的钯催化系统Pd(OAc)2/2-噻吩甲醛苯腙(4b)/K3PO4/DMSO。将该系统用于催化苯硼酸与芳溴的交叉偶联反应中,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收率。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了一种温和、高效的以腙为配体的铜催化系统Cu2O/2-噻吩甲醛-N-甲基苯腙(4a)/Cs2CO3/DMSO,并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将该系统用于催化胺与芳卤的交叉偶联反应,表现了良好的催化活性。交叉偶联反应的最大收率达到了80 %。实验表明,该类配体是稳定的、价廉的且可从市场上得到的原料,易于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制备。  相似文献   

13.
以芴为原料,通过卤代、Sonogashira偶联、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等合成了目标化合物7-乙炔基-2-芴基膦酸二乙酯.采用核磁共振谱(1 H、13 C、31P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液质联用飞行时间质谱(LC-MS TOF)等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表征数据与化合物结构相符.本文采用一步法直接合成膦酸酯,与传统的两步法相比,操作步骤更加简化,反应条件温和,避免使用五氯化磷、二氧化硫等毒性原料,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产率高达91%.  相似文献   

14.
在无配体条件下,以聚乙二醇(PEG-400)和水为反应介质,醋酸钯为催化剂,卤代代芳烃和芳基硼酸通过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一系列联苯类化合物(3a~3h),其结构经~1HNMR和~(13)CNMR表征,交叉偶联产率为30%~99%。PEG和水作为反应溶剂减少了对环境污染,实现了偶联反应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在微波辅助下无需过渡金属参与而用有机小分子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简写为DABCO)催化硫酚与碘苯的偶联反应,并对反应的催化剂、溶剂、微波反应的温度及时问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以甲苯为介质,DABCO为催化剂加热到120℃下反应20min.文中合成了14种高产率(80%-99%)的芳硫醚,并通过1HNMR、13CNMR及元素分析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高效快速、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对环境友好(相对过渡金属而言).  相似文献   

16.
石蒜碱具有明显的抗丙肝病毒感染HCV(hepatitis C virus,HCV)活性,在对石蒜碱衍生物进行抗HCV活性研究时发现其中菲啶类化合物普遍具有比较良好的抗HCV活性,由于此类化合物活性优良,毒性较低,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结构修饰与构效关系研究.对菲啶类衍生物重要合成中间体9-羟基-6-氧-4-甲基菲啶进行了全合成,该方法以2-溴-5-甲氧基苯甲酸为原料,包括酰胺化、偶联反应、以及脱甲基等3步,其中钯催化芳基-芳基,N-芳基一步偶联为该合成方法关键步骤,该方法步骤简便,原料简单易得,收率较高(总收率54%)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稳定的化合物来源.  相似文献   

17.
芳硒基三甲基硅烷与芳基高碘盐在三苯基磷钯 ( 0 )催化下 ,合成对称和不对称的芳基硒醚  相似文献   

18.
首先将乙酰丙酮、苯甲酰丙酮、二苯甲酰甲烷等β-二酮类化合物转变成相应的碳负离子,再用四氢呋喃作溶剂,以Br2为氧化剂,进行活性亚甲基的偶联反应,从而合成了3种相应的四羰基化合物,产率依次为91.2%,62.1%和42.6%.对影响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