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夜郎是先秦至汉初活动在今贵州及附近地区的古国。夜郎地区之“僚”,指的主要是当地濮、越的混合群体,但夜郎的主体居民与滇一样同属濮;汉初的夜郎国,是在一个较大、较松散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形成的古国;夜郎与南越建立了较稳定的联盟关系,南越通过与夜郎的联盟把影响扩散到云南西部;夜郎与滇的关系亦较密切,联络夜郎与滇的水陆通道南夷道,对沟通两地乃至巴蜀与南越之间的商贸往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凡  邹霄 《华东科技》2013,(11):68-69
日前,由上海市科委和云南省科技厅共同举办的"2013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会"上,沪滇两地科技企业、科研院校签署合作协议30项,合作金额4.29亿元,上海长征医院廖万清院士还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签署协议,共建"云南省廖万清院士工作站"。沪滇合作由来已久,在近20年的时间里,科技为上海和云南之间搭建了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早在1995年,上海与云南两地科技部门就签署了《关于进行双边对口科技合作意向书》,在近20年时间里,上海市科委依托云南丰富自然资源和上海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认真做好以红河、文山、普洱(思茅)、迪庆四地州(市)为重点的对口帮扶工作,注重在方式上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带动社会  相似文献   

3.
“行”是旅游六要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京滓两地间虽然距离较近,但两地旅游业并未实现有效的联合。本文从两地交通现状出发,在分析两地人员交通方式的基础上,剖析交通对两地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推动因素,进而提出两地旅游业基于交通的协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元代在实现了空前的政治大一统之后,重视邮驿系统的建设。经过滇川黔相邻地区的重要交通线有效数量多、使用频率较高,其中自中庆(治今昆明)经过贵州东出湖南的“入湖广道”的开通,并成为西南地区联系中原内地的首选国家驿道,是元代西南地区交通事业建设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这一变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并对西南边疆地区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地缘政治视野下的近代云南铁路网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观察近代云南铁路网规划,可以帮助理解云南的地缘战略地位和近代云南独特的地缘政治形态。回顾近代滇人对滇蜀、滇桂、滇缅、个碧石、石佛等铁路的倡议、规划、设计、建设的历史,对今天云南省构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彭健 《科技信息》2012,(2):98-99
西南地区边境贸易在中国边境贸易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广西与越南表现最为突出。云南虽然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却没有充分发挥,然而在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框架下,滇越贸易又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广西与云南对越贸易的比较研究为基础,从滇越贸易与桂越贸易的贸易规模、商品结构、开放口岸、边贸企业及国家政府政策扶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滇越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摸索适用于云南对越贸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缪云台是云南近代的经济实业家和理财专家,他采取果断措施对富滇新银行进行一系列改革,重新恢复了富滇新银行的信用,最终使富滇新银行走上正轨。富滇新银行改革的成功使云南的金融得到稳定,促进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和云南地方政权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近代云南的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提出的“面向对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是一项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发展计划,在这个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跨世纪园丁工程”,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则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政府及省教委发布的(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及(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继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布于全省各地(州、市)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近参与继续教育,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活力与效益。仅就我们曲靖师专而言,为谋求我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下而上”的交通碳排放计算方法统计全国及各省的铁路、航空、水运和道路的年度交通碳排放,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交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并使用Tapio脱钩模型探究中国交通碳排放脱钩状态。研究发现:(1)2000—2020年,中国交通碳排放总量从23774.41万t增长至139051.47万t,2004—2011年为高速增长期,2012年以后增速开始放缓;(2)2000—2020年,道路碳排放一直是中国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航空交通碳排放的占比小幅增加,铁路和水运碳排放的占比则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3)2000—2020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大地区的交通碳排放量持续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4)2000—2020年间,中国交通行业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呈现出“相对脱钩”的总体态势,北京、上海等省份已进入“强脱钩”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多样性、多层次、多用途稻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夯实良种基础.进一步优化水稻种植结构。着力提高稻米品质、产量和种稻效益,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促进全省水稻生产的发展。由省种子管理站主持。各育种单位提供新近育成的优异品种(系)组成2003—2004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良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十一个:滇粳优5号、滇系12号、滇系14号、滇系15号、凤稻19号、凤稻20号、会粳4号、沾粳16号、武凉48、曲1、银光。其中银光为共同对照种。昭通市农科所、曲靖市农技推广中心、武定县农技中心、永胜县农技中心、大理州农科所、保山市农科所、晋宁县种子站七个单位承担试验,  相似文献   

11.
汉通西域前中国丝绸外流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汉通西域前中国丝绸对外贸易的主要途径.认为该路径一是早期的北方南俄草原之路,二是漫长艰辛的南亚滇缅印度道,而丝绸供求矛盾急待开辟新的贸易通道.  相似文献   

12.
宋元数学发展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宋元之际数学发展达到“前无古代,后无来者层次的情况做了文化分析,指出诏宋以来数学教育的发展,宋代和宋元之际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理学思想的兴起等的综合作用,使得当时的人们在思维取向,价值评价和社会认同等方面产生的某些新异因素,是宋元数学达到发展高峰的主要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丝路沿线自然地理环境变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丝绸之路所经行的中国西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根据这一地区不同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状况,将其分为东段、中段、西段3个二级地理单元。在对各个地理单元的自然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西北丝路沿线一带自然因素的演变(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河流侧蚀及自然灾害等)和人为因素的变化(人口增加、植被减少、过度开垦等)对该地区两千年来环境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台湾历史人口的构成看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历史人口的构成及迁移的过程分析表明:台湾早期住民的一部分为直达族,另一部分为南回族,他们与大陆古越族有浓厚的血缘关系;大陆汉族人从唐代就有迁移台湾的文献记载,有确切记载的是从宋代开始不断移居台湾澎湖;特别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共出现了五次大规模的移民高潮.因此说,大陆与台湾有深厚的渊源关系,两岸血浓于水的民族亲情和同文同种的中华文化是潜移默化的纽带,是任何力量也难以割裂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铅同位素比值法研究古夜郎国铜釜,得出夜郎国铜釜的矿料来自贵州西部和云南东北部的结论,从而揭示夜郎国和滇国之间有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并为弄清夜郎国的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佐证.  相似文献   

16.
邮驿为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尤其是唐代,由于国家的空前统一,邮驿也大为发展,这在《全唐诗》中有极为详细生动的展现。唐代的邮驿对唐代诗歌创作题材的拓展、作品的传播流传,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古代滇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既有属于百越族群的居民,也有濮人、焚人等族。至于滇国主体民族的族属,史学界意见分歧非常大,有的主张属于氐羌族群,有的主张为濮人,有的主张属百越族群。具体到某一类主张中,又有不同的看法,如主张属氐羌族群的学者中,有的主张滇国主体民族为焚人,而有的则主张为叟人。本文结合各种史籍所反映的两汉时期云南民族构成演变态势,在细考各种观点及其主要依据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滇国主体民族属氐羌族群说的依据经不起推敲,属濮人说的依据不充分,而属百越族群说的依据充分而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古滇国遗址考古进程的不断加快,独具云南原始文化、民族文化的滇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探索与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滇巫文化研究的内容、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陶瓷彩绘的历史很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器加彩,使用的色料为红色和黑色,这为后来陶瓷彩绘开启一个伟大的序幕。千年瓷都,陶瓷文化氤氲而深沉;沧桑红店,瓷器色彩斑斓而琳琅。自明代起,景德镇就呈现了"匠从八方来"的繁荣制瓷局面,出现了以专门在白胎上进行彩绘的行业,经营这一行业的店铺被称为"红店",而在瓷器白胎上进行彩绘加工这种繁杂的工作被俗称为"画红",可以说,对"画红"进行历史性考察,可以对景德镇彩绘发展史管窥一豹。本文通过对景德镇"红店"的考查研析,探讨景德镇"红店"现象对景德镇陶瓷彩绘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罗隐在晚唐以诗文名世,其实他也是一位哲学家。他的《两同书》中的素朴的对立统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对立统一思想发展链条中并不逊色的一环。历来的中国哲学史家从未提及罗隐及其《两同书》,本文认为,应该让罗隐在中国哲学史上占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