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老太爷是茅盾小说《子夜》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老祖形象则是彝族著名作家纳张元作品集《走出寓言》辑一之《彝山纪事·鸡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和持有者,他们都仇视现代都市文明,始终把持顽固不化以及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思想,并致使自己与世俗世界格格不入.然而,顽固的、冥顽不灵的懦弱性格,环境的变化使他们在接触现代文明时失去了自我文化的保护,他们的悲剧命运终将不可避免.性格上的相似性,以及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他们在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存在着断裂性和文化身份的差异性,环境的变化以及话语权的丧失导致两人悲剧命运的最终产生.  相似文献   

2.
创造典型系列是《子夜》的杰出成就。典型系列是“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和“人物是本位”的必然,是不同阶级阶层群体的再现,是单个典型与系列整体的辩证统一。典型系列的特点在于互补性、直观性,充分显示了逻辑思维在茅盾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巴金小说中的排比,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巴金的小说中,使用最多,效果也最好的,是由句中谓语构成的排比。《家》中的高觉新,是一个可怜的封建家族制度的牺牲品。高老太爷新死,为了避所谓“血光之灾”,他的妻子必须到荒凉的郊外去生孩子,结果因难产而死,妻子的尸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比较研究,指出:鲁迅和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他们自觉地肩负着“解剖社会”和“解剖自我”的双重使命,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改造国民灵魂、探索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根柢及知识分子自我超越之路,构成他们创作的主旋律——巴金是继鲁迅之后的最伟大最深刻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文学探索始终是沿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奋进的,代表了当代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最痛苦的是魂”——《随想录》是第二次理性觉醒中的《野草》,具有弘扬人的主体自由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具有现代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激流三部曲》和《寒夜》的重点在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解剖社会”为主,而《随想录》则以反对现代造神运动中的封建专制主义为重点,以“解剖自己”为主,并通过真诚的自我忏悔来“解剖社会”,用真话建立一座“文革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子夜》“主题先行”问题与吴荪甫形象之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先行"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学者贬低《子夜》的重要原由,所依据又大都是茅盾自己后来对于《子夜》主题的阐释。但茅盾在写作《子夜》时,是否真的清晰而明确地预设了这一主题?这一主题与《子夜》的文本实际又是怎样的关系?将两者作对照,会发现并不很吻合,尤其在吴荪甫形象塑造上。茅盾在写作《子夜》时,很可能并未清晰确立他后来所述之"主题",他的写作意图只是如《子夜》初版《后记》中所言"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解读文学作品,更应该从文本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作者自述出发。  相似文献   

6.
"主题先行"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学者贬低《子夜》的重要原由,所依据又大都是茅盾自己后来对于《子夜》主题的阐释。但茅盾在写作《子夜》时,是否真的清晰而明确地预设了这一主题?这一主题与《子夜》的文本实际又是怎样的关系?将两者作对照,会发现并不很吻合,尤其在吴荪甫形象塑造上。茅盾在写作《子夜》时,很可能并未清晰确立他后来所述之"主题",他的写作意图只是如《子夜》初版《后记》中所言"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解读文学作品,更应该从文本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作者自述出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在新文学史上,茅盾首先开拓了并反复致力于描写民族资本家题材;他是怎样发出自己“特有的声音的”?这里又显示着他哪些艺术个性? (一) 构成作家创作独特性一个外在标志是,他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怎样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从某个社会阶层的命运,去感受、发现、揭示社会问题。一部现代文学史已经证明,民族资本家题材是茅盾“独创的完全特殊的世界”,是茅盾最最偏爱、敏感的题材领域。 《子夜》、《多角关系》等作品不用说明显地证明了上述论点。也许《动摇》、《第一阶段的故事》、《清明前后》更能有力地说明茅盾对这个题材特殊的兴趣。《动摇》侧重于  相似文献   

8.
蜀、吴关系历来是研究三国史的重点.在研究诸葛亮的对吴政策时,一般人笼统地确定为“联吴”政策,其中穿插了一小段交恶时期.然而笔者却有不同看法,认为诸葛亮后期的对吴政策不是“联吴”,而是“稳吴”,二者有着质的区别.并且“稳吴”政策是一种失败的政策.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倘有不当之处,诸方家不吝指正。诸葛亮甫出草庐,就在著名的《隆中对》中确定了“联吴”政策.强调要“外结好孙权”以为庆。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所制定的政策是正确的.正是与孙吴联盟,才在赤壁一举击败曹操,使无寸土之地的刘备得以进据荆州,…  相似文献   

9.
郭艳 《科技信息》2008,(34):266-266
茅盾和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文坛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由于二人的早期教育和人生经历不同,在文学创作中,虽同为现实主义作家但表现方法和侧重点却大不相同。茅盾的经典作品《蚀》、《子夜》、《虹》、《林家铺子》表现出他“为人生”主张和“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等;老舍的代表作《二马》、《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则透漏出老舍的“批判”性和偏重对市民社会心理重传统观念剖析的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多余人”形象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典型。《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就是当时社会的“多余人”。杜少卿成为“多余人”的原因既在于乐善好施、仗仪疏财的性格,更在于其追求的儒家的政治礼乐理想。这一形象的深层意义在于对社会的叛离和觉醒,表现为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反叛,对个人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刘勰论     
上篇刘勰的世界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决定着他的文艺思想 (一)不应該把杂质当作主流經营《文心雕龙》(下称《文心》)时期的刘勰基本上是唯物論者,他的出家是一个时代悲剧。要在《交心》里找神祕主义的、宗教的、唯心的名詞和命題是很容易的。但是,对于一个封建中期的思想家,从生产力水平讲,从政治条件讲,从文化累积讲,都不可能要求在作品中肃清非唯物主义的杂貭。欧洲封建时期的經院哲学“唯名論”的著作充塞着基督教神学的名詞  相似文献   

12.
茅盾作品里的各色人物中,时代女性的形象,特别引人瞩目。他塑造这类形象,起始于第一部创作《蚀》三部曲。他说,《蚀》里的女子虽然很多,“我所着力描写的,却只有二型:静女士,方太太,属于同型;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属于又一的同型”。茅盾笔下众多的女性形象,各各具有独特丰富的性格特征,但大多同这“二型”有着“血缘”关系,分别组成各自的“家族”,形成时代女性形象的二个系列。前者,除了静女士,方太太,还有环小姐(《自杀》),张女士(《昙》),琼华(《一个女性》)以及林佩瑶(《子夜》)。后者,在慧女士、孙舞  相似文献   

13.
李玉亭在《子夜》中所占笔墨不多,却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三十年代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典型,是中国资产阶级命运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4.
日本画坛巨擘东山魁夷先生的风景艺术,早已蜚声世界,中国读者于近几年也得以一睹其风采。他的优美散文《与风景的对话》(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9月版)和《东山魁夷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年9月版)中译本的陆续出版,使广大读者更充分地领略了东山魁夷之美。 东山魁夷之美,是一种典型的东方美,与中国美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而使我们倍感亲切。首先是对待大自然的和谐态度。东山先生的风景画,以其与自然真挚的亲昵,生动体现出这一东方美特征。他曾指出:“西欧人为征服自然而奋斗,而日本人则一直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话》74页)。他在《秋日大和路》一文中,曾为山乡桧前村“同自然环境保持了高度的和谐”而“受到深深的感动”(《散文选》157页)。他还说,他从小就“没有把自然当成人的对立面”,自然与他“成天价都在亲切地交谈着”(《散文选》244、245页)。他的画和文,不就都是“与风景的对话”吗?其次,相对于西方艺术的写实性,东山风景还有鲜明的抒情性。他曾说,自然美景就是他“自身的反映”,自然“也就是我自己的心灵”(《散文选》176页)、“我自身心灵的表象”(《对话》99页)。因而他作画,就特别重视“包含在画面中的作者的内心的鲜明感”  相似文献   

15.
《科尔沁旗草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出现较早、质量上乘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一个家族的兴衰来反映东北农村社会的变迁,而且真实地再现了东北的农村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而最终走向衰落的过程,在一定的程度上同时兼得了巴金的《家》和茅盾的《子夜》的思想成就。艺术上,在小说的结构方面及对东北特有的大草原风俗人情的叙写中,显示了作者丰富的艺术才华及深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的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虽是以一个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基本框架,但是,在这个披着佛教因果报应外衣的故事下,交织着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大量的复杂的社会矛盾。其中,主人公素姐,从一个温驯善良的少女到变态的虐待型悍妇,这一巨大的变化,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原因。胡适认为:“我们若要懂得薛亲姐,必须先认识龙姨”。(《(醒世姻缘传)考证》)的确,在素姐生母龙氏的身上,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一、封建妾胜制度的牺牲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婚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宗族的繁衍。然…  相似文献   

17.
一吴棫其人和《韵补》其书吴棫字才老,《韵补》自题武夷人,约生于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死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关于他的身世,文献记载不详。他的同乡徐蒇说他“登宣和六年进士第,尝召试馆职,不就,除太常丞。忤时宰,斥通判泉州”。“时宰”,指的是秦桧。关于吴棫忤秦桧的事,朱熹曾经有很生动的描述(见《朱子全书·卷六十二》)。  相似文献   

18.
重读李、杜     
由于长期受大一统的儒家文化以及伴随封建制度发展而派生出来的封建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特殊的“从仕”观念。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文化品格上形成严重的单一性倾向,在社会角色上,由于作为一种权力的话语的拥有者”,具有较严重的“救世主”及“代言人”观念,杜甫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近体诗”,又称“律诗”的集大成者及最高成就者,也是唐以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仕文化”的典型代表,又由于其伟大的诗歌创作成就,其思想影响了以的的历代诗人和作家。李白则是一个例外.他亦以其创作和生活经历,使我们认识到一种另类的文化品格,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游离的分子,从严格意义上讲,李白从来没有进入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他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而言只是一个过客。本文试以李白和杜甫的部分作品及其生活经历,对两位诗人不同的文化品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作者司马迁一生的经历及不幸遭遇,使他在客观地记述历史时,表现出了与封建正统思想相悖迕的进步的人民性:在用朴素唯物史观稽考社会历史时,他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在效法“春秋笔法”藏否历史、褒贬人物时,他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广大人民给予了同情和歌颂;在搜集考信材料、运用语言文字以及确定纪传人物时,他流露出了对劳动人民重视、信赖和褒扬的思想感情。尽管《史记》人民性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它却是《史记》菁华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宽仁长厚”是刘备人物性格的最大特征之一,也是历代读者喜爱这一人物的原因所在。与此同时,刘备在完成这一心历路程中所借助的工具和手段,也是对哭与泪的高超运用。在这一点上,他与曹操有着迥然的不同,在对比中剖析枭雄与奸雄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及起因,可以为准确解读《三国演义》,把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