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象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陆上动物,属于哺乳纲长鼻目的象科,目前仅有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它们都是体毛稀疏,体表呈浅灰褐色。而猛犸象却披有浓密的体毛,但它在几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猛犸象、亚洲象和非洲象等所有大象的共同祖先是生活在4700万年前的始祖象。始祖象身长140厘米左右,高60~70厘米。始祖象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水中生活,喜欢在沼泽地里打滚,以植物为食。基于猛犸象披有浓密体毛以及亚洲象和非洲象体表的毛囊数量非常众多的事实,我们有理由假设,始祖象也应该是一种像野猪、水獭和水鹿那样长有能够覆盖住身体的体毛的  相似文献   

2.
象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长鼻目、象科。目前世界上有两种象,一种分布在亚洲南部,叫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另一种生活在非洲大陆,叫非洲象(Loxodona africana)。象的最大外形特征是长长的鼻子,所以科学家将它们定为“长鼻目”动物。严格地说起来,只有非洲象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只是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不过我们一般笼统地把象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论个头,成年亚洲象从头到尾根的长度是5.5—6.4  相似文献   

3.
拯救象孤儿     
大象是现今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两个亚种,非洲象高达3米多,体重5—6吨;亚洲象也有2米多高,3吨左右重。亚洲象只有雄象长象牙,非洲象无论雌雄都长象牙,象牙长度为2米左右,呈弧形弯曲的角状,不仅是大象掘食的工具,搏斗的利嚣,更是偷猎者眼中的“动物白金”,为了获取这昂贵的“白金”,无数大象被猎杀,无数小象沦为孤儿……  相似文献   

4.
珍稀动物 象     
象是生存在我们地球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全球有两种,即非洲象和亚洲象,属长鼻目动物仅存的两种。  相似文献   

5.
最后的大象     
数百万年前,一种类似猪的动物生存在这个不断进行演变的星球上。它们的生存进化如此地成功,以至它们的后代最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大象。这些庞然大物的家族曾经兴旺发达——地球上一度同时有11种不同的大象在四处漫游。但今天,只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仍在生存。在你的脑海里,大象也许是常见动物,但事实上它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保护。动物王国里的这些巨人离灭绝只有咫尺之遥了。  相似文献   

6.
马吃肉     
马儿吃草不吃肉,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它的身体结构都与吃草不吃肉相适应,比如马有发达的象小铲子的门齿,便于咬断草根;臼齿齿面有棱脊,齿冠很高,适于磨碎草料;由于不吃肉,马没有捕杀猎物用的犬齿,也没有锋利的爪.相反,却具有适于在草原上奔跑以便逃避食肉动物袭击的细长的四肢和蹄子.这是它长期适应草原生活的结果.可是,藏北高原上的马与众不同,既吃草又吃肉,这是我们在藏北考察中见到的确  相似文献   

7.
1972年冬,在安徽省怀远县茨淮新河工地,发现了一具长8米、高4米多的体形巨大的象化石.从化石的骨缝和骨骺的愈合、门齿的"年轮"和臼齿磨蚀等情况来推算,它的年龄约在60岁以上,是一头老年公象.根据它的臼齿情况来看,是窄形臼齿,齿板19个,齿脊频率48,齿脊是长条形,中部扩大,形成菱形图案.同时,根据头骨、骨架等特征的研究,它属于诺氏古象的一个亚种.定名为"淮河古菱齿象"(简称淮河古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发现豕脊齿象属头骨化石象类化石历来引人注目, 但大部分的发现都是一些零碎的牙齿, 完整的头骨少之又少。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世骐和邓涛报道了发现于  相似文献   

9.
张景华 《科技潮》2000,(9):40-41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在北京宣武区下斜街的一处工地上,出土了两块保存完好的猛犸象臼齿化石,经专家认定可能是未经搬运的原地埋藏。果真如此的话,就意味着北京在1万年前曾是个天寒地冻的环境。这一发现在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北京地貌气候变迁方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长鼻子大象是我们大家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巨大的哺乳动物。现代象有2种,即生活在亚洲的亚洲象和生活在非洲的非洲象。令人痛心的是,象的数量正在不断地减少,它们很可能是一批正在走向灭绝的  相似文献   

10.
亚洲象是最大的陆栖脊椎动物之一,与非洲象比起来,它的野生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要小得多,面临的威胁则大得多,其生存前景令人担忧。亚洲象曾经广布于西亚、南亚、东南亚和我国的长江流域,分布区面积达900万平方千米,目前却仅以孤立的种群散布在南亚、东南亚的12个国家和我国的云  相似文献   

11.
龟鳖作为爬行动物的一类,已在地球上存在了两亿多年。在脊椎动物中,只有鱼类和两栖类的历史可与它们相比。后两类动物都是水中生活或从水到陆地生活的过渡类型,而龟鳖类则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的起源较鳄类还要早。虽说龟鳖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但确有一些龟鳖终生都生活在水中。如某些淡水龟类、鳖类和海产龟类。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们都是陆生祖先的后裔,它们身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都留下陆生祖先的烙印。比如,它们体表都有角质化的盾甲(鳖类和棱皮龟除外);有四肢;以肺呼吸;特别是它们必须到陆地上产卵,连海产龟类也不…  相似文献   

12.
在地球历史上,最大的陆生动物曾经是中生代(距今一亿七千万年)的蜥脚类恐龙,如我国四川的马门溪龙,身长超过20米。然而今天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却不是恐龙的后裔,而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大型哺乳动物——象。它们具有非常强大而又长的鼻子,因此又称它们为长鼻动物。历史上的长鼻动物与今天的亚洲象、非洲象的相貌并非完全相同。它们从原始有蹄动物分化出来之后,便有形态多种多样的发展支系。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相貌,尤其是脑壳和牙齿结构,沿着各自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象是当今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也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更是全世界人民的挚爱,其保护管理工作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现存两种大象,亚洲象在历史上曾广布于西亚、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我国的长江流域,但是目前仅以孤立的种群散布在13个亚洲国家,野生种群的变动情况不详。据估计,2003年亚洲象的野生种群数量只有41410~52345头。其中,中国有200~250头。非洲象分布在37个非洲国家,野生种群下降很快,1979年大约有130万头,1989年下降到大约63.2万头,1995年进一步下降到28.6~58万头,2003年又恢复到40~66万头。威胁亚洲象的因…  相似文献   

14.
亚洲象野外及圈养条件下食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采自云南思茅野生亚洲象在野外主要取食的37种野生植物材料,取自北京动物园象馆圈养亚洲象的5种植物饲料样品及1种颗粒饲料样品.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质量分数,用乙醚浸提法测定粗脂肪质量分数,用酸碱水解法测定粗纤维质量分数,高温烘干至恒重法测定干物质的质量分数,煅烧法测灰分质量分数,以分析亚洲象主要食物成分,并对比圈养条件下亚洲象食物与野外食物营养成分的差别.研究发现:亚洲象的野生食物与动物园饲喂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野生食物中的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普遍高于饲料食物.饲料食物中钙的含量不足可能是导致圈养亚洲象低血钙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小犀牛阿角和小象大牙是非洲稀树草原小学里的两个"大"学生,它们不仅仅体形比其他同学大得多,而且作为好友兼劲敌的它们还经常相互比试、胡闹和吹牛皮,总是引出些大麻烦。这不,阿角和大牙又在为某个问题吵起来了。"嘿嘿,我们大象家族可是真正傲视陆地群雄的最大动物,非洲象和亚洲象高居冠亚军位置,第三名什么的在哪儿,我看不到呀。"大牙瞟了瞟旁边的阿角,接着吹牛道,"不光是现在,自哺乳动物称霸地球后,陆上最大动物的名号就成了我们长鼻目的大象家族专属物,恐象、猛犸、乳齿象、铲齿象……个个都  相似文献   

16.
二面角是立体几何重要内容之一,历年高考都重点考查.求二面角的大小既是重点又为难点.笔者拟对求二面角大小的几种常见方法,进行探索.1 题目类型求二面角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求给出棱的二面角;另一类是求没有明显棱的二面角,这一类往往先确定棱后再求角,而确定棱的主要依据是公理2及线面平行性质定理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仪和扫描电镜对红腹牧草蝗Omocestus haemorrhoidalis(Charp.)消化道内壁的细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食道内壁前端有齿.嗉囊包括两部分,前端的一个小的膨大部分,由V-形区和两侧的V-形脊组成;后端为一个大的膨大部分,由柳叶脊、扇形脊和不规则脊组成;脊的上缘有齿.前肠内壁主要为单生齿,除贲门瓣上齿的齿尖指向前方外,全部齿尖指向后方.后肠的齿主要分布于幽门瓣、结肠和除直肠垫外的直肠内壁.后肠的齿主要为丛生齿,除直肠内壁齿的齿尖指向附着环外,全部齿尖指向后方.回肠和直肠垫无齿,其内壁特化成筛网状结构.肛门区的内壁布满了圆球形凸起.  相似文献   

18.
曹亚康  王巧燕 《科技信息》2011,(15):411-412
本文以西双版纳州这个中国野生亚洲象的主要分布地为切入点。阐述了生活在这一区域内的民众,要如何来预防遭受野生亚洲象的伤害;文章分别从如何预防野生亚洲象的伤害、遭遇野生亚洲象时的应对措施、遭受到野生亚洲象攻击时如何逃跑和遭受到野生亚洲象攻击时的自我保护和自救等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的是发现于山东泰安的古菱齿象臼齿化石,其特征接近于诺氏象。但该标本M_3齿型较宽,釉质层褶皱不强,磨蚀中后期呈长条行,定为诺氏古菱齿象相似种。根据含象化石地层中的孢粉分析资料,说明诺氏古菱齿象相似种生活在温湿的山地森林环境中;鲁中、鲁南地区更新世晚期的间冰期阶段,正是处于分布着成片森林的温暖潮湿的低山丘陵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1989,(1)
板齿象是生活在一千多万年以前的古老动物,现在已经绝灭了.世界古生物学家们曾在苏联、蒙古、巴基斯坦、法国、美国以及非洲的肯尼亚等地发现过它们的骨骼化石,但没有一具是完整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学工作者们在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心县发掘出了完整的板齿象骨架,填补了这项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